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卡羅.佩屈尼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書名:慢食新世界 作...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0/07/06
書名:慢食新世界 作者: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 閱\讀本書之後的三個心得: 一、 相較起來,我們台灣電視上那些所謂美食專家太過膚淺且不具學理基礎。 二、 美食與社會責任、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三、 這本書讀起來有些枯\燥...
慢食新世界
$ 45 ~ 360
慢食新世界
作者: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 / 譯者:林欣怡.陳裕鳳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9-05-08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點我評分 1 則評論 圖書介紹8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慢食新世界

世界「慢食運動」發起人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讓你親炙慢食的真貌。

慢食不只是慢慢吃而已,也不僅是反對速食文化。世界慢食運動發起人卡羅.佩屈尼告訴我們——

慢食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是烏托邦。
從生產到消費,放慢腳步,捨棄快速的大量產出。

近二十年來卡羅.佩屈尼一直在地球上馬不停蹄,推廣慢食的理念。協助各地小農捍衛當地的原生物種,並積極建構世界食物社群網絡,如舉辦大地母親(Terra Madre)世界食物社群大會、品味沙龍、美食方舟等國際性活動),讓世界各地的小型生產者進行交流,互相支援。對消費者也極力倡導以新美食家融入全球食物網絡系統,並成為改造的主要動力,發展新的經銷系統,縮短食物到消費者的距離,呼籲大家追求有品質的食物。

本書是作者慢食人生旅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內文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感性的日記,敘述旅途中打動他,讓他深思的食物故事。像是為什麼原本適合種植在墨西哥當地的莧菜,後來消失了,當地農民反而種著品質很差的玉米,賣給美國糧食公司,卻又無法維持生計;世界銀行對印度的農業支援,建議在海岸邊養殖明蝦,後來也成了當地的災難……。書中的十七則故事可說是當今世界的縮影,有毀滅,有再生。

另一部份則是理性的思辨,從世界各地層出不窮的農業經濟事件中,激起作者思考如何改變(並非去除)現有的工業化農業系統,建立由生產者及消費者相互支持,而非對立的新系統。首先,從日常生活出發,以選擇好(適合當地,生物物種多樣性)、純淨(符合永續原則)、公平(符合公平交易原則)的食物為目標。

其次,關注食物的知識與教育,身為食物的消費者,需要對食物深入的了解,不能不知道食物的來源,食物與當地的關係。幾世紀以來種植食物累積的知識,必須受到保護,將正在消失的傳統技術,建立多媒體文獻資料庫,這些需要跨學科的研究,並受到學術地位的肯定(因而創立美食科學大學)。而每個人都必須對食物知識不斷地學習。

最後,面對面的交流,醞釀出新的價值系統。各個不同社群結合成網絡,經驗互相交流,讓原本孤立的生產者,打破地域的限制,獲得生產者也獲得消費者的支持,進而體驗出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的一員,方舟上的一份子。

作者擘劃出的慢食生活藍圖,不是烏托邦、而是在世界各地正在進行的故事。雖然尚未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但越來越多的社群及地球上的人紛紛加入以慢食為核心的生活實踐。因為這個方式,是讓每個人可以享受真正的好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沒有被割裂的人性流程。

尊重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這個世界本自聚足的豐富與獨特,
尊重每一位生產好食物的人,這些人是我們的一部份,
尊重和你一起吃飯的人,珍惜分享食物的喜悅。
尊重自己可以享受真正美好食物的權力。

我們吃什麼樣的食物,代表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從選擇好、乾淨、公平的食物開始,讓失落的真正美味,重新返回餐桌上,是慢食生活的堅持,也是全世界幸福的起點。

作者簡介:

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

20世紀90年代以來影響全世界人類生活型態的靈魂人物。

以新美食家的身分,捍衛世界人類享受好、乾淨、公平食物的幸福權利。

1949年6月22日日生於義大利的布拉(Bra)小鎮。

1977年開始在義大利知名飲食相關期刊,發表有關酒與美食的評論。

  1986年麥當勞在羅馬開設第一家店,卡羅連結米蘭和羅馬的知識分子發起慢食運動(the Slow Food Movement)。1989年12月9日在巴黎,舉行為期三天的慢食大會,來自世界各地二十個國家簽署慢食宣言,正式成立慢食協會。

  過去二十年來,慢食協會透過舉辦捍衛生物多樣性慢食大賞(Slow Food Prize for the defence of biodiversity)、美味方舟(Ark of Taste)、傳統食材守護(Presidia)、布拉市起司節(Bra Cheese Festival)、大地母親(Terra Madre)等活動,宣揚美食味覺教育的重要性,支持生物物種的多樣性,打造支援系統(慢食反對全球化,但卻充分運用全球化的便利,打造無國界平台),連結各地小農,並將消費者也納入生產系統中,提出共同生產者的概念,形成生態美食學(eco-gastronomy)。

  2004年在義大利成立世界上第一所美食科學大學(the 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 of Pollenzo and Colorno),透過地理學、生態學、歷史、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品嚐技巧、傳統農業知識的資料庫建立等,企圖以科技整合提升美食相關研究的學術水平。

代表性著作──

  與Victtorio Mangnelli合著《朗格地區葡萄園地圖》(A Wine Atlas of the Langhe: The Great Barolo and Barbaresco Vineyards, Slow Food Editore,2003);與Gigi Padovani合著《慢食革命》(Slow Food Revolution: A New Culture for Eating and Living, Rizzoli,2006), 《慢食新世界》(Slow Food Nation:Why Our Food Should Be Good, Clean, And Fair, Rizzoli,2007)

重要獎項 ──

  2000年 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IWSC,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 Competition)頒發年度傑出人物獎(the Communicator of the Year Trophy)。2002年 致力於發展永續農業的荷蘭西斯科.孟紹特基金會(Sicco Mansholt Foundation)對於慢食運動促進並捍衛新型態的永續農業,頒發西斯科.孟紹特獎(Sicco Mansholt Prize)。2004年 獲選時代(TIME)雜誌歐洲英雄榜。

譯者簡介:

林欣怡

  政大英語系畢業,日本國立大阪大學經濟學科研究,英國威爾斯大學MBA。目前從事英、日語口譯及翻譯工作。熱愛旅遊及品嚐各地美食。譯有《朝聖者之路》、《公關行銷高手》等。

陳裕鳳

東吳大學英語系畢業,英國威爾斯大學MBA。目前為口譯及翻譯自由工作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韓良露(南村落負責人)、葉怡蘭(美食作家)、羅秀玉(台灣慢食協會理事長)、徐仲 無比感動推薦

章節試閱
1.美食學「告訴我你吃了些什麼,我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人」、「我們所吃的東西代表了我們」。這兩句著名的諺語雖然以極簡單的方式陳述,卻隱藏著極大的複雜性。這兩句話清楚地讓大家知道食物扮演了絕對中心的角色,然而現在食物的中心地位已經不再,如果我們想要解釋、甚至影響構成當代社會與世界的動力,就必須先好好地研究食物。食物是定義人類身分認同的要件,我們吃下的東西是文化發展的產物。如果我們能接受在自然與文化兩個概念間,也就是介於天然和人為方式之間存在著一個中間的概念,那麼食物便是自然與文化之間彼此融合的過程(也是...
»看全部

目錄
前言
簡介

第一章 令人擔憂的景象

日記1 甜椒與鬱金香

日記2 墨西哥的特瓦肯莧菜

日記3 法國的拉奇歐勒乳酪
1-1令人擔憂的景象
1-2命運共同體:自然、人類、和食物
1-3千禧年評估
1-4讓食物回歸中心的位置
1-5工業化農業一定是好的嗎?
1-6地球需要新型態的農業
1-7美食家的權力

第二章 美食學及新美食學

日記4 我的美食學良師
2-1美食學

日記5 愛麗絲?華特斯

日記6 佛羅倫斯生態環保團體的疑慮

日記7 享樂與健康
2-2新美食學的定義

第三章 以品質為目標

日記8 記憶中的家鄉美味
3-1好的

...
»看全部

商品資料
  • 作者: 卡羅.佩屈尼 譯者: 林欣怡、陳裕鳳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9-05-05 ISBN/ISSN:9789866472602
  •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其他 頁數:352頁
  • 類別: 中文書> 生活風格> 飲食烹調
圖書評論 -   評分:
 書名:慢食新世界 作...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0/07/06
書名:慢食新世界



作者: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



閱\讀本書之後的三個心得:

一、	相較起來,我們台灣電視上那些所謂美食專家太過膚淺且不具學理基礎。

二、	美食與社會責任、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三、	這本書讀起來有些枯\燥。



如果沒有時間讀遍本書每一頁的細節,可以從本書的美食日記開始,一共17篇日記,這些日記篇幅合計才六十多頁,佔整本書的六分之一,作者用一篇篇的美食日記作為開場,去論述他的食物與文化之間的理論。



日記1「甜椒與鬱金香」摘要

「雜菜煮(peperonata)是一道很普通的義大利料理,皮特蒙(作者的故鄉,義大利的最西北處)當地傳統上的作法是以阿斯提當地所產的「方形甜椒」入菜。可是作者嚐到的peperonata卻往往是很難下嚥,毫無滋味可言。這並非是主廚的手藝,問題出在當地已經沒有人種植阿斯提方形甜椒,這種甜椒肉質豐富、香味濃郁,嚐起來層次感十足,現在的peperonata都是採用荷蘭進口的甜椒。因為價格比較便宜,且荷蘭甜椒色澤比較鮮豔和適合出口,但是毫無滋味可言…..」



從這篇美食日記中,可以看出工業化農業(大量種值荷蘭甜椒)對於傳統食材與美食的破壞,以及,所有美食的最根本殺手-外來食材。一道道傳統料理的發生一定有其當地農業、習慣與文化的成因,就地取材本來就是人類老祖先的智慧結晶,但是當人們採用大規模經濟作物的生產方式之後,傳統的食材遭到汰換,傳統的食物滋味也遭到遺忘。



作者也提到了墨西哥當地品種的玉米被類似美國雜交玉米所取代,美國雜交玉米是一種可以大量生產的作物,取代的結果有,一、美國雜種玉米需要大量水灌溉,於是造成墨西哥某些地區的水資源耗盡。二、多數墨西哥原生種玉米因此消失,讓墨西哥傳統美食-墨西哥玉米餅的那種變化無窮的滋味與口感也隨之消失。三、威脅其他蔬菜品種。



經過兩個世代,當地人對於傳統的常識便一無所知了,就算只是一則簡單的美食常識,還是一則古老的智慧,或是一道食譜…這些早已從當地的文化消失,今日的台灣也是如此,從1949年大批中國人移入,加上2008年毫無條件地接受對岸的文化,台灣的傳統味道不論是美食、農業、語言、習俗和思想,到底還能撐多久呢?



日記3「法國中部小城拉奇歐勒的乳酪」摘要

從1960年代開始,拉奇歐勒已經放棄了當地原生乳年品種「歐布哈克之花」,改養一種叫做荷斯坦的乳牛,荷斯坦乳牛的所有乳牛中最具生產力,安靜地待在牛棚,吃著特殊配方的飼料,讓身上最後一滴牛乳可以被榨乾,飼養的方法是注射賀爾蒙,讓牠們每天產出的牛乳是其他乳牛的兩倍。

當地農夫很快地就用荷斯坦乳牛取代其原生牛種,可是荷斯坦乳牛的牛乳的蛋白質含量相當低,以致於這些牛乳無法製造乳酪,於是一夕之間,當地傳統的乳酪便消失了。



驅動「地球母鑑」需要四具引擎:「科學、技術、工業與資本主義經濟」,用來產生「盲目、不斷加速的過程」,現在的生活被「事事講究速度的意識形態暴政」所主宰。把科技捧到最高的新思維,否定並隱藏這世界原本應是複雜且彼此依賴的特性,這四具引擎所帶來的相關損失,如污染、土壤的死亡、過度開發破壞後的自然景觀、日益減少的能源和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資料,目前糧食量足以供給120億人口食用,換句話說,人類還拼命的發展與開發,到底有其必要性嗎或合理性嗎?



「告訴我你吃了什麼,我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人。」、「我們所吃的東西代表了我們」。這兩句話是貫穿本書的靈魂,食物是定義人類身分的認同要件,我們吃下的東西是文化發展的產物,食物代表著發生在我們土地上的人、事、物和其歷史。



只是在「事事講究速度的意識形態暴政」下,成本、效率與強勢文化的影響下,多數地方的食物日漸消失,只剩下少數頑固的老頭子固守著「在地傳統」,而這些往往被視為守舊不合群,如現在小孩子愛吃雞塊,卻往往不知道雞長什麼樣子,現在只有住在鄉村的人,還有搬到城市中還沒超過兩個世代的人,才知道他們餐\桌上的食物是怎麼變來的,美食知識原本應該是很自然的,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但現在,古老的知識已不復見,而且還把食物的生產和消耗當成兩件不同的事情。



我所喜歡的美食節目是日本的「料理東西軍」,這個節目從食食的起源-農作物開始介紹,並講述該作物與產地之間的氣候與文化淵源,也介紹生產者農夫的背景和耕作方法,慢慢地把作物從生產到運送到烹調處理的過程呈現給觀眾,這才是美食節目與美食家的真正社會意義,而不是介紹哪邊有著名的餐\廳和好吃的菜餚這種「資訊」的傳達,而往往美食節目的資訊傳達還帶有密不可分的商業利益存在呢!



作者提到富有國家對貧窮國家的「食物援助」,抨擊這種人道救援其實是對窮國的永久性傷害,貧窮國家有如專收富有國家多餘糧食的垃圾桶,承受富國的多餘食品其實是一種對當地農業的永久性破壞,許\多飢荒國家原本有生產當地特有的食糧與發展本身農業的機會與能力,卻被富國的「善心援助」給消耗殆盡,搞到最後,農業無法發展,只剩下對有錢西方世界不切實際的依賴,以美國為首的農業工業大國,一方便將其過剩的農糧送給非洲解決美國供給面的過剩,另一方面用食物補助的方式換取非洲國家的豐富礦產。



這些人道救援的慈善,背後的意圖其實是相當可怕與讓人不齒的。



作者引用一位主廚亞蘭杜卡斯對美食的定義:「美食是當你看到一樣產品時,你會尊重其原始口味,尊重那些栽植、培育或發明它的人,並使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它,用正確的時間烹調、使用正確的配料。美食向每個人清楚地傳達這些訊息,這樣我們才能感謝大自然賜予我們這些美好的東西,美食就是對產品本身的尊重。」



講得真好!這段定義的重點在於「原始」與「尊重」,原始就是忠於原味、使用在地食材,而非台灣現在所充斥的改良式美食,如台式義大利麵、台味泰國海鮮湯、台味拉麵….我認為這些改良式的食物簡直是不倫不類,美食中的文化與在地氣質到了台灣一股惱地被自以為是的烹調法所改變,這或許\是和台灣是個「失根」的社會所致吧!台灣前後被日本與中國兩大強勢文明與族群所統治,除了自身的文化與習慣被大量統合之外,連對食物本身都顯得十分沒有自信,總是想要調合一些口味去迎和、總是得拋棄一些古早元素去討好新的外來文化。



凡是源自於味覺及嗅覺的記憶,通常是人類記憶中最持久的。有些味道會帶我們回到從前那段已經被遺忘的日子和被忽略的歷史,本書最好看的一篇日記「記憶中的家鄉美味」就是在陳述這個美食中最重要的靈魂-媽媽與家鄉的味道。



第8篇日記「記憶中的家鄉美味」摘要:

「…..許\多文化與美食記者大多相當貧乏,他們把美食簡化為兩個元素-食譜與推薦餐\廳。….對許\多美食家而言,個人經驗是有其重要影響,而且是嚴肅的與深值於童年時期的經驗。

作者來自於工人與中低階級家庭,他的祖母準備食物的時候非常有耐心,也教導我們愛惜食物。當時的女人大多只能用手邊勉強得來的食材,做最多最有效的使用,在當時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作出讓人無法忘懷的料理。

尤其是一種叫作包著肉餡方型餃(ravioli、中文名稱是義大利餃,台灣一些高檔義大利餐\廳會供應),當中所謂的餡其實是家庭的剩菜,作者的祖母喜歡加一點米飯進去,讓這道料理多了些獨特性和豐富的口感,不知道的人絕對不會把它與剩菜聯想在一起,而會把它當作一道週日大餐\。

還有一道典型的窮人料理-什錦肉捲(rolatine),用薄薄的一層肉把蛋、蔬菜、乳酪、麵包屑等食料給捲起來,然後搭配傳統的皮特蒙的蕃茄綠辣椒醬汁一起吃。

食物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這是不變的定律。但美食家的記憶就像一個資料庫,裡念保存了跟隨他一生的知識及味道的記憶。」



你的食物記憶起源自哪裡?老祖母的家常菜,亦或是可悲的速食店雞塊,能夠帶給自己對食物的記憶的是你的媽媽祖母、是你的家鄉、是你的土地、是你的文化根源,對於美味,我永遠都是個「守舊頑固的基本教義派」,對於大眾媒體那種沒有文化教養根基的商業行銷式美食(?)節目內容,我永遠都是不屑一顧的,一如本書的作者。



食物里程

作者認為美食的要件在於材料的在地化,食物能在當地生產且消耗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境界,特別是從食物的種植到送上餐\桌的這段過程,如果加工手續越簡單,運送的距離(含食材本身與配料調味品等等)能夠越短,就越能兼具環保與美食文化的保存,作者提出「食物里程」的科學概念,食物從生產到運輸到烹調上桌的過程與路程越長,便會造成更多的污染、腐壞與各種無形的消耗。

從美味的頑固主張來看食物里程,我認為食材越遠離餐\桌,其中便會發生越多的加工過程,便會有太多非傳統的配料與佐料與烹調方式,我始終認為這種將美食改良、加工與變更,是一種膚淺的行為,每種美食都有其傳統的根源,如書中提到的肉餡方型餃(ravioli),如果使用了過多的改良烹調手法,或自以為是的加入一些昂貴食材,那還是ravioli嗎?我曾經在台北某五星級飯店吃過內餡有干貝與象牙蚌的ravioli,卻遠遠不及十多年前在瑞士與義大利邊界某個高速公路休息站所出售的ravioli,裡面只有一些碎鉸肉、番茄泥和米飯,用來供應南來北往的卡車司機的餐\點。

為何我會認為義大利邊境那種廉價ravioli比較好吃?

一是合乎ravioli這道美食的精神-窮人食材

二是蜜月旅行,美好的記憶下的所有食物都變得十分可口吧!



這本書還要許\多篇美食日記,以及作者對於食物、環境、文化與飲食態度的種種反思與深層探究,只能請讀友們自行去閱\讀了,無論如何,閱\讀這本書請用一種開放的態度,畢竟食物對人類而言是種主觀的感受,或許\也有許\多人的味道記憶是麥當勞的炸雞塊,對於每個人的美食記憶都得給予彼此的尊重。



評:五顆星(再度提醒讀者,這本書並非是本介紹美食的書,其探討的議題相當嚴肅。)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英文閱讀技術:台大名師最強高理解速讀課!養成大量接收資訊與抓住關鍵的能力,大幅提升英語閱讀力!
作者:周昱翔
出版社:國際學村
出版日期:2023-01-05
66折: $ 329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作者:林麥克(Michael Lam)
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07
66折: $ 561 
博客來 - 今日66折
用Canva設計超快超質感:平面、網頁、電子書、簡報、影片製作與AI繪圖最速技
作者:文淵閣工作室
出版社:碁峰
出版日期:2023-04-27
66折: $ 31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無法傳達給你。(2)
作者:みか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0
$ 11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心愛的巨無霸‧續續續 (特裝版)(全)
作者:重い実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6-19
$ 17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我們不可能成為戀人!絕對不行。 (※似乎可行?) 3
作者:musshu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6-06
$ 12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暢銷增訂版】
作者:呂紹睿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14
$ 28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明公啟示錄:范明公解讀儒學經典:圓滿儒學.大學篇
作者:范明公 先生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15
$ 38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往內看
作者:揚.裴布洛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4-06-15
$ 23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青春之箱 (首刷限定版) 14
作者:三浦糀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7-31
$ 11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我買下了與她的每週密會~以五千圓為藉口,共度兩人時光~(2)
作者:羽田宇佐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7
$ 22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