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印度月稱論師造論的圖書 |
![]() |
$ 1402 ~ 1708 |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藏漢對照)【二冊不分售】
作者:印度月稱論師造論、宗喀巴大師疏、法尊法師譯 出版社:心一堂(秀威代理) 出版日期:2016-05-05 語言:繁體/中文 ![]() |
|
印度並非單一民族及文化的國家,民族和種族非常之多,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其中印地語和英語被定為印度共和國的聯邦官方語言,並且法院裁定印度沒有國語。英語作為共同語言使用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於印地語,但受限於教育水準,普通民眾普遍不精通英語。另外,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多信仰的國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古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約占印度的14.6%。伊斯蘭教是在公元8世紀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而傳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紀後,北印的大多數王朝統治者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特別是莫臥兒王朝。印度也是眾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邊國際組織的成員,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大英國協、金磚五國、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和不結盟運動等。
以耕種農業、城市手工業、服務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的部分行業已經相對取得了進展。除了民族文化與北方地形的豐富使印度旅遊業頗受歡迎之外,由於時差,大批能說英語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業。另一方面,寶萊塢電影的文化輸出在英語圈乃至全球的影響力不亞於世界主流。同時印度還是很多專利過期藥物的生產地,以低價格提供可靠的醫療。近年來,印度政府還大力投資本國高等教育,以利於在科學上與國際接軌,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亞半島生態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是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維基百科
佛說法四十九年,全部精義實匯歸於般若大海。《中論》爲渡般若之慈航;《入中論》乃達中論之梯階。總其要旨是在成立一切法無自性而建立因果緣起。惟文義幽邃極難通達!宗喀巴大師《入中論善顯密意疏》,顯彼密意。全論以十波羅密配釋十地。其前五度及後四度與大乘各宗無大差異,而慧品中則詳辯正見廣爲質難,不但不共瑜伽經有,且不共自續,別於他生義中廣破唯識、分及清辨,精微奧妙嘆未曾有,諸有智者幸善觀釋。
● 佛法般若精義《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藏漢對照版本
●藏地中觀派論著代表作,黃教僧人必學之五大部之一
●闡釋佛法「成立一切法無自性而建立因果緣起」的密意
● 全論以十波羅密配釋十地。
總謂月稱論師綜合《華嚴》《般若》《法華》三經的思想,本着龍樹菩薩抉擇之空義,而完成此論。不僅講甚深空理,而且談菩薩大行,更顯示佛果功德。境行果三,皆悉具足。本論論體,主要分因地與果地二分,共十一地。
其中菩薩因地十品,是以勝義菩提心之十種分位,採用《華嚴經》十地作品名,如次配以十波羅蜜多。每地菩薩都有其所修之行,所證之理,地地增勝,最後佛地果位,所修諸波羅蜜皆已圓滿,所證之真理亦復究竟。而於第六品菩提心現前地中,以佔全書約三分之二的篇幅,勝(盛)破唯識師等,成全論之中心。此復符合藏人之學風,因而取得了藏地對中觀派論著之代表作的地位,列黃教僧人必學之五大部之一。
作者簡介:
造論:公元七、八世紀,印度極著盛名的佛教大乘中觀派學者吉祥月稱論師疏:宗喀巴大師(1357-1419),學問行持均達到最高的造詣,會通一切經教,互不相違,認一切聖言皆是最勝教授,大乘道遍攝一切餘乘所有斷證功德,一切至言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此復學修之過程,必須經歷由下而上,從淺入深、循步漸進的次第,不可缺支、或躐等,在抉擇見地上,以中觀正宗,以月稱皈依。大師建立格魯派,中興佛教,使正法住世近七百年,迄今仍西藏最大之教派,教化流布遠及青、康、甘、蜀、蒙古等地,普及全球之勢。大師功行業績,至高至偉,後世尊第二法王。
漢譯:法尊法師(1902-1980),年滿二十,受具於北京法源寺,後入武昌佛學院。1925年入藏學法,十載勤學,備通三藏。1936年返漢,主持漢藏教理院十餘年。一九五六年起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一九七八年後,兼任院長。譯《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辨了不了義論》《辨法法性論》等多種,又依獅子賢論主疏,譯述《現觀莊嚴論略譯》,並將《大毗婆沙論》二百卷,及《社會發展史》等由漢譯藏,編輯藏漢,漢藏字典詞匯若干種。以耄耋高齡,譯出陳那菩薩《集量論》、法稱論師《釋量論》及僧成大師《釋量論疏》等數十萬言。法師對介紹藏地佛教高深理論、及交流漢藏文化,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起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海外譽稱我國近代第一大譯師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