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台灣早期咖啡文化的圖書 |
$ 180 ~ 475 | 臺灣早期咖啡文化
作者: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 出版社:國立歷史博物館 出版日期:2008-05-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19頁 / 30*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共 3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使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國民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意識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維基百科
推薦序
〈走入咖啡的時光隧道〉
咖啡對某些現代人來說是每日絕對不可或缺的飲品 — 就像我大學時期的一位教授一樣,是個咖啡重度成癮的患者,嚴格規定我們每節上課前必得準備一杯熱騰騰的香濃咖啡端放在講台上才行 — 也是某些人在挑燈夜戰時的提振精神「補品」,更是大眾在享受悠閒時光的最佳佐劑(令人不禁想起一句俗到不能再俗的俗諺「喝咖啡,聊是非。」)。
在咖啡館林立的現代,不管是著名連鎖的品牌咖啡「STARBUCKS」,走平價路線的超商咖啡亦或是強調氣氛,只有「巷仔內」才知道的小咖啡館。或是多方面向發展的瓶裝式咖啡,從大眾小時候便熟悉的「伯朗咖啡」(我想它的廣告歌全台灣應該沒幾個人哼不出來吧),陸續出現的「左岸咖啡」、「韋恩咖啡」,到最近廣告令人莞爾的「純萃。喝咖啡」(我絕對沒有想打廣告的意思),可以看見這項飲品早已充斥於我們的文化之中。
但是我們對咖啡的文化認識呢?
咖啡雖為西方的產物,卻鮮少人知道是由西方間接地藉由日本傳到台灣,在日治時期,咖啡館主要也都是由日籍人士來開設經營。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所主辦的「台灣早期咖啡文化展」便是對這項文化在台灣早期生根發展的重現。從「咖啡館女給」、「咖啡館與音樂」、「咖啡種植」以及「咖啡館與美術」等專文論述,到早期咖啡館的空間實景呈現,懷舊的收音機、留聲機、鋼琴造型之手搖滾筒式音樂盒彷彿重現天馬茶坊與波麗路那特有的老調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