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近距離觀察全球幾位傑出的億萬富豪級投資人,細述他們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別具意義的重大錯誤,開啟我們的視野,從中學到功課。這些錯誤涉及的金額雖然驚天動地,但就實務面來說,卻都是一些稀鬆平常的簡單錯誤,和一般投資人常犯的投資判斷謬誤,並無二致。作者史帝芬‧威斯依據他在華爾街頗負盛名的公司任職20多年的經驗,以他對幾位傳奇投資人的初步調查及後續訪談,做為本書的基礎。這些傳奇投資人在訪談中,坦然談論他們一生中最大的交易或投資失誤、損失的金額,以及這些錯誤對他們的事業與個人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透過逐頁的故事描述與分析探討,本書巧妙檢視每一位投資人的性格怪癖與其投資錯誤之間的因果關係。作者以生動的敘事手法,讓你了解這些投資人的成功故事、他們犯下的特殊錯誤、導致他們犯錯的投資缺陷,以及這些故事讓我們學到的教誨。其中有些投資人是因判斷失準而鑄下大錯,有些則是因認知偏頗而犯錯。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獨樹一格,且饒富教育意義的投資書。每一章的內容都生動有趣,卻也隱含許多智慧,能讓你的投資能力更加精進。本書內容包括:
● 我們能從投資界最有成就的常青樹,包括克爾克‧柯寇萊恩、比爾‧阿克曼、奧伯瑞‧麥克蘭登,以及李昂‧庫伯曼等人的錯誤中學到重要功課。
● 如何將這些教誨融入你的投資紀律,並避免犯下相同的錯誤。
● 世上最靈巧的投資人也會犯下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唯一的差異只在於虧損金額差幾個零罷了。
● 根據目前的市場,改善你的投資方法,進而提升投資成果。
從投資業頂尖高手的錯誤中學習,有助於提升你的投資成就。有了這本書,你就會知道該怎麼做。
作者簡介:
史帝芬‧威斯(Steven Weiss)
威斯過去23年來,一直都在華爾街幾家頗負盛名的產業龍頭企業做事。他目前擔任紐約市一家投資銀行的資深總經理和股票部門首長。威斯最初是擔任歐本海默公司的機構法人銷售人員,之後跳槽到所羅門兄弟,最後成為該公司全球研究部聯席主管,該部門在全球有500名研究人員,後來,他更成為該公司股票事業部發言人。威斯也曾在 SAC 資本公司工作,協助傳奇避險基金經理人史帝芬‧柯恩管理公司。離開 SAC 公司後,威斯加入雷曼兄弟的資深經營團隊,協助重建曾經盛極一時的股票事業部,登上產業同業之冠的地位。
章節試閱
未能記取教訓的人注定重蹈覆轍。
――喬治‧桑塔耶納(George Santayana),1905年
和很多人一樣,我對投資開始產生興趣的理由是:我渴望變成有錢人。父母離異那年,我才13歲,我和母親及弟弟住在紐約市著名的東60街(East Sixties)的一間公寓。當時曼哈頓的租金比現在容易負擔得多,這對不太有錢的我們來說,的確是件好事。這一棟建築物裡住了很多當時所謂的女服務生,這群年輕女生住在一起,但為了避免彼此共用的公寓無時無刻顯得太過擁擠,所以,她們刻意錯開彼此的工作班表;另外,那裡也住了一些專業運動員,當時專業運動員的收入遠遠不如現代,所以,他們好像都會趁著休賽期間,兼差當股票營業員,好多賺取一點額外收入來和那些女服務生約會。對一個賀爾蒙分泌旺盛且熱愛運動的青少年來說,當時的我簡直就像住在烏托邦。
對我來說,我的運動員鄰居們似乎什麼都不缺,當然,他們也擁有我所想要的一切。超級盃冠軍紐約火箭隊(New York Jets)的後衛,比利‧馬希斯(Billy Mathis)就住在這一棟建築裡,這個傢伙相當聰明,他計畫從足球場上退休後,要到一家券商工作。那裡另外還住了一個我覺得看起來很老的男人,其實他可能不到三十歲。他開保時捷跑車,每星期都換新女友,成天和那些運動員混在一起。我問過比利,那個人是以什麼為生,他說那個人在華爾街工作。就這樣,我雖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到華爾街工作,但卻知道那裡將是我的歸宿。我很確定,華爾街可以讓我得到我眼裡這些英雄所擁有的一切:保時捷跑車、運動本領、美女、屬於我自己的酷公寓,當然,還有……買這些東西的錢。
※前進華爾街
後來,我的確進了華爾街。不過,這段旅途有那麼一點曲折。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做了某些調整。不過,從很多方面來看,華爾街職業生涯確實既刺激又充實。其中很重要的一面是,在那裡,我藉由觀察其他人的錯誤,還有檢討我自己的錯誤,學到了非常多的教誨。
我的第一個錯誤就發生在我生平第一次投資時,當時我還沒有進華爾街工作。我買了100股聯合愛迪生公司(Con Edison)的股票,它是一家大型公用事業,主要業務是為整個紐約市與鄰近地區提供電力。這家公司看起來很安全,而且收益率很不賴,是我開始小試身手的一個好選擇。我賺了幾塊錢的利潤,便心滿意足地賣掉這些股票。這是我的處女航,我的第一次交易,那就像你生平第一次在賽馬場上賭馬,而且還贏了一樣。此刻,你會開始覺得這個遊戲很簡單,以為自己很聰明。但事實上,當時正處於一個多頭市場,不管我買的是什麼股票,都有可能會漲得更多。不過,我那時根本完全沒有概念,相反地,我又開始尋覓我的下一支飆股。後來,某人告訴我去買賭場公司凱薩世界(Caesar’s World),這讓我賺了更多錢,於是我更堅信自己是個如假包換的天才。其實我犯了一個典型的錯誤,錯把多頭市場的功勞當成自己的智慧。隨後,我又賣掉那些股票,賺了一筆錢,接著就一直待在場邊觀望。隨著凱薩世界的股票價格持續走高,我才終於發現原來自己是個笨蛋。
那感覺就像被人一拳打中下巴,是非常基礎的教訓;它讓我了解到交易誘惑和投資之間的差異。接下來幾年,我反覆受到這個教訓的打擊,只是形式略有不同。
※你一定也犯過這些錯
這本書寫出了世界上幾個最聰明、領悟力最強,且最成功的投資人所曾犯過的超高代價錯誤。但是我發現,如果把他們的虧損金額去掉幾個零,幾乎我周遭的每一個親戚和朋友也都犯過相同的錯誤。我敢打賭,你一定也犯過這些錯。
有一次,我的一個親戚開始對他手上的績優股和他往來多年但卻無趣至極的券商感到厭倦,同時又正被一個素有「神童」之稱的營業員迷得團團轉。畢竟那個神童成天開著勞斯萊斯,奉承的都是一些菁英型的客戶。於是,我那個親戚選擇把他的帳戶轉到神童手上,可是最後不但一毛錢都沒賺到,結果還虧本。所以,我從中領略到,擁有良好的公關、很棒的車和名流圈的客戶,並不保證擁有良好的投資判斷力。
別人推薦的投資機會也不會是什麼好事,尤其如果那個「別人」是你的家人。有一次,我繼父的兒子向他推薦一個「絕對不可能會失敗」的投資機會。不僅如此,他們投資的,還是他兒子的某個摯友,所以,我繼父幾乎賭上全部身家。結果,那竟是騙局一場;幾百萬美元就這樣泡湯,包括我繼父的財產和我媽媽下半輩子的保障。這件事讓我領略到,所謂「絕對不可能會失敗」的事,其實有可能會失敗,它更讓我了解到,如果一件事好到不像真的,那它可能不是真的,還有,投資的時候,最好是不要牽扯到個人關係。
我還從另一件事深刻體會到這個道理:當我終於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專業投資人後,我自然而然就成為家族裡的股票專家,家裡的電話因此響個不停。在拒絕過我媽媽幾次以後,我終於拗不過她的死纏爛打,最後建議她買了一檔股票,果不其然,它的價格馬上大跌。大約過了整整一年左右,她才又開始找我問股票。但自從那次以後,我就從未給過她任何投資建議,不過,她還是成天叨念,老是說我給她一個爛股票建議;這就像有一年母親節,她要我買一張卡片就好,我信以為真,沒有買任何禮物,結果,她到現在還是對這件事耿耿於懷,沒事就拿出來唸一下。這件事給我的教訓是什麼?絕對不要代替親戚或朋友投資金錢、不要給他們股票小道消息、叫他們去找其他專家。這樣你的感恩節會比較好過一點。
令人為之悸動的人格魅力、絕對穩當的機會變成一場騙局、你精心為你關心的某人選擇一檔股票,但最後它卻出狀況等投資錯誤,絕對不是只發生在威斯家。你將在本書後續章節讀到相似的錯誤,只不過主角換了人,金額不一樣,但卻是一樣的大錯。
我認為根本的問題在於,金錢對人性的潛在影響有可能遠超過迷幻蘑菇。金錢會對人產生一種有趣的作用,即使是非常聰明的人都難以擺脫金錢的影響,所以,它有時候甚至會讓非常聰明又極端有錢的人犯下虧損超過十億美元的錯誤。
※投資名人的金錢教訓
這就是本書的主旨:超級富豪級傳奇投資人所曾犯過的鉅額昂貴錯誤。除了馬多夫(Bernard Madoff)的投資者以外,本書討論的犯錯人物,不是專業投資經理人,就是億萬富豪型的企業家。他們的錯誤都轟動一時,而且這些錯誤對他們的職業生涯來說,都是別具意義。其中有些人在犯了錯之後,還是得以繼續管理鉅額的資產組合,但有些人則為了恢復原本的名望而奮力掙扎,甚至有一個人為了抹滅他的失敗經歷,或者應該說是為了逃避,而選擇自殺。
為什麼要探討這些超級富豪曾經犯下的錯誤?原因很簡單,這樣你才會懂得如何儘量避免犯下相同的錯誤。雖然這是一些極端成功的知名專家曾犯的錯誤,但錯誤本身卻也是極為常見且再普通也不過的投資錯誤,是一般散戶投資人平常都會犯的普通錯誤,只不過付出的代價不同罷了。
正因如此,《十億美元的錯誤》是一本以與眾不同的觀點來探討「投資」的書。這本書不是那種教你「要怎麼做才能致富」的書,而是教你「要避免做什麼才能致富」的書。
這當中的差異非常重要,因為市面的投資指南書,滿是描述成功投資者的習慣與做法。當然,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也許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ett)莫屬,但即使是他,都沒能做到百發百中。事實上,儘管幾乎不可能精確衡量,但以一般約定成俗的觀點顯示,即使是最優秀的投資組合經理的正確機率,也只有60%。所以,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散戶投資者犯錯的機會至少也會和那些菁英一樣高。由此引申,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說,避免犯錯是在市場上賺錢的關鍵。那究竟要如何避免犯錯?只要了解這些人做錯了些什麼,你就能降低自己掉入相同陷阱的機率,又能進一步幫助你成為一名更優秀的投資人。正如一名努力營造有趣學習氛圍的老師,本書作者也盡力設法寓教於樂,讓你可以經由閱讀本書而獲得「歡樂」這項額外的利益,因為書中每一個故事的選擇,都不僅考量到故事本身的教誨是否容易被理解吸收,也考量到故事帶來的趣味價值。
記得1934年,有人問傳奇的俄亥俄州足球教練法蘭西斯‧舒密特(Francis Schmidt)準備用什麼戰術來打敗他們的勁敵密西根隊(十大聯盟中的強隊),舒密特的回答讓後人津津樂道:「那些人穿褲子的時候,一樣是一腳、一腳穿(譯注:指對方也是凡人的意思),和所有人沒兩樣。」本書介紹的這些人也是一樣。他們穿的也許是厄曼尼吉多‧傑尼亞(Ermenegildo Zegna)設計的褲子,但穿這些名家設計褲的人,也可能會做出和你我相同的錯誤判斷、錯誤算計,他們可能犯下和你我相同的錯誤,差異只是在於他們的錯誤涉及更龐大的金額罷了。
※我有什麼資格來討論這個主題?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我有什麼資格來探討這些動輒虧損十億美元的錯誤?我憑哪一點來論斷那些犯錯的人?這個問題很公平。我已經說明我是怎麼進入華爾街的。到目前為止,我在華爾街歷練了接近四分之一個世紀。除了娛樂事業管理方面的一點點經驗,還有接受稅務律師訓練的那一小段時間(當然,這些特殊經歷對寫這本書並沒有幫助),我的多數專業生涯都是在金融產業的大型投資銀行中度過,包括歐本海默公司(Oppenheimer & Co.)、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和雷曼兄弟(Leman Brothers)。誠然,雷曼兄弟因無數巨大的錯誤而在眾人矚目之下轟動倒閉,但我可以大聲說,那些錯誤都和我無關。我當時領導研究部門,同時管理股票交易業務。我也曾在一個避險基金 SAC 資本(SAC Capital)做事,在那裡,我是經營團隊中的一名資深成員,而且還管理過一檔小基金。我承認,我對股票迷戀成痴,而且我向來以市場為師,熱愛市場交易活動的能量和複雜性。
2001年9月11日那一天,當時還任職於雷曼兄弟公司的我,原本訂了聯合航空飛往舊金山的93號航班。不過,就在啟程前一刻,我臨時決定取消那次出差行程,原本是想先留在位於紐約市中心的雷曼公司總部辦公室,處理完一些較急迫的工作後再出發。接下來的故事想必你不會陌生。93號航班在賓州的曠野中墜毀,而在紐約,位於我們公司對面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倒塌,當時連我辦公室的牆壁都為之撼動。幸好當時我已成功疏散部屬和同事,所有人都安然撤退。
這個事件讓我徹頭徹尾轉變,我當時一度想遠離那個傷心地,想多花點時間和家人守在一起,同時也想嘗試其他工作。我離開了有形的華爾街,在距離我家一英里外的地方,成立了一檔避險基金。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自己和「華爾街」這個主流世界的距離,似乎太過遙遠;我極想念先前的職場步調,非常喜愛我在本書提到的許多人,再加上對更廣大投資世界的熱情,最後我還是回去了。
這一段漫長的探索旅途讓我認識了這個行業裡最成功、最舉足輕重且活得最多采多姿的投資者。我和老虎管理公司(Tiger Management)、索羅斯管理公司(Soros Management)、奧米加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y)和金頓資本公司(Kingdon Capital)等遠近馳名的投資公司的員工建立了不錯的交情。我曾見過華倫‧巴菲特、卡爾‧艾肯(Carl Icahn)和布恩‧皮肯斯(T﹒Boone Pickens),還有很多只在投資界較有名氣的投資者。我也曾和世界通訊(Worlcom)的伯尼‧艾伯斯(Bernie Ebbers)和恩隆(Enron)的傑夫‧史基林(Jeff Skilling)與已故的肯恩‧雷(Ken Lay)有過往來。
我承認,我習慣順從億萬富豪級投資傳奇人物的商業與投資判斷。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人聰明到能賺那麼多錢(即使同樣是十億美元的錢,價值已今非昔比),那麼,那個人一定有某些值得我仰慕的地方。而且,說實話,我從未在和任何一位億萬富豪級投資者開完會(無論是多麼短暫的會議)後揣想:「真是個幸運的傢伙!他是怎麼賺到十億美元身價的?」相反地,他們每個人都各有其獨特之處,只消一瞬間,你就能察覺他們的卓越與不凡。
這當然讓他們的錯誤顯得更有意思。
※大師級投資者的靈魂
我將在接下來的篇幅介紹一系列性格極端迥異的投資人:從所謂的「布拉格海盜」(Pirate of Prague),到最後成為華爾街最頂尖投資者之一的前神學院學生;同樣榮登世界富豪級地位的兩個人,一個是貧窮的葡萄乾農夫之子,但另一個卻是家世顯赫、各方關係良好的美國某州長及參議員的曾姪;從一個文學用語形容下的商業「神童」,到一個向來以其深入與廣泛研究著稱,但卻沈默寡言的老練投資者等。
不過,並不是其中每個人都同意為這本書留下公開的談話紀錄,但多數人都願意,在關於他們每一個人的章節裡,讓我或多或少直接引用他們所說的話。有些人很樂意表達他們的看法,無論是公開或私下。有些人則是等到我清楚表明他們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和我合作,但無論如何我都會把他們列入書中以後,才願意和我深談。當然,其中有些人為了確認所有陳述(和他們的錯誤有關的陳述)確實無誤,投入非常多的精力來檢核我所寫的內容。幾乎所有人都對這本書的概念很感興趣,也都認為利用他們的經驗來幫助散戶投資人改善投資成果,減輕散戶投資人的投資風險,同時協助他們迴避這些億萬富豪曾犯的錯誤等,的確是件好事。
我要為他們的合作態度喝采。畢竟沒有人會喜歡談論自己的嚴重錯誤,尤其是涉及十億美元的錯誤。再者,這些人都是專業的投資人士,在大眾面前討論自己的錯誤,讓興奮的潛在顧客有機會讀到這些內容,實在是非常大膽且非常勇敢的行為。
就某方面來說,不管是樂意合作或情非得已,他們的表現全都和我多年來所觀察到的「億萬富豪級投資者模式」吻合:他們通常鮮少隨意大放厥詞;喜歡盡可能吸收資訊,不過到最後,他們卻甘心樂意,其實是擇善固執地,堅持他們自己的決定。他們都是直覺型的人,不過,唯有完成所有必要功課後,他們才會依循自己的直覺行事。他們不願耐心對待未能像他們那樣對一切做好充分準備的人,而且不願容忍不像他們那麼努力奉獻精力的人,更不願給予未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最初機會的人第二次機會,因為那些人無法用行動力、智慧與判斷力來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身為個人,他們似乎每個人都有辦法用他們的魔力,從猴子手上騙走一根香蕉,只要他們想的話。
最重要的是(至少我這麼想),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投資事業)充滿熱忱,但對他們的投資卻一點都不情緒化。
#理查‧普澤納:華爾街最閃耀的明星之一
前一段時間,內人和我還有一群朋友到加勒比海一個小島度假,朋友當中包括理查‧普澤納(Rich Pzena),我將在第七章介紹他。普澤納是華爾街最閃耀的明星之一,而且一般都認同他是華爾街最善良的人之一。去度假前幾天,他剛完成他公司的公開掛牌事宜,但市場上的空頭卻對他糾纏不休。隨著謠言不斷散播,他公司的股價也承受沈重的壓力,一度還跌了超過20%。
我們當時對此一無所知,只見普澤納老是在講電話,一直和公司保持聯絡。就一個精力充沛的商人來說,這算是很正常的現象。他講電話時語調平淡,多數都不帶情緒,而且無疑是在安撫同事。他說話很有邏輯,而且總是充滿睿智。可是一旦他掛上電話,又完全讓人感受不到紐約的商業氣息。我們到那裡是為了放鬆和找樂子,所以,普澤納也和我們一樣放鬆,一起玩樂。但這並不代表他不關心他公司的股價,畢竟那是他胼手胝足,一手建立起來的公司;他向來就是這樣管理他的事業:確定事實,考慮這些事實所代表的意義,接下來,再決定適當的行動方針。普澤納當時決定堅持到底,繼續做著他多年來堅持不懈的事(而且他的堅持也讓他得到很高的成就)。他不會放任其他股票放空者的情緒來支配他的反應。最優秀的專業投資人似乎都是秉持這樣的行事模式,換言之,他們不會假設股價永遠都會反映基本面。
#李昂‧庫伯曼: 典型的價值型投資者
不過,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他們全都對投資事業懷著滿腔的熱情。我第一次見到將在第六章介紹的李昂‧庫伯曼(Lee Cooperman)時,他開口對我說的頭幾句話裡面,有一句是:「如果我們兩個人同時看見街上有一枚五分錢硬幣,我一定會和你較量一下,看誰先搶到那枚硬幣。」我相信他,而且因為他過去的紀錄顯示他贏了多數這種小戰鬥,所以,我不可能和他去爭那一枚五分錢硬幣。如果有一筆錢放在某處等人去賺,庫伯曼一定不會錯過。他也許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熱情捍衛投資人資本的一個。
庫伯曼和本書很多人一樣,是個典型的價值型投資者,他也展現出這些億萬富豪級投資者/企業家令人訝異、難以理解且經常極端善變的特質,你難以約束他們,更別說是預測他們的想法。幾年前,庫伯曼榮獲猶太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Jewish Appeal)的年度風雲人物獎。在那一年以前,該獎項是給了聲名狼籍的套利者伊凡‧波斯基(Ivan Boesky),他後來因違反內線交易法而鋃鐺入獄。波斯基承諾捐一百萬美元給該慈善機構,這個金額似乎符合一般期待。在頒獎給庫伯曼的那個晚餐會上,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交易廳裡舉辦了一場高賭金的辦公室押注遊戲,賭注是庫伯曼的捐款會超過或低於特定金額。我記得那一天結束時,大約各有一萬美元的賭金,分別押他將捐出超過或低於一百萬美元的金額。
我相信庫伯曼捐了40萬美元,那雖然不及波斯基的捐款金額,但已經非常大方。我很高興,因為在所羅門兄弟的賭盤上,我押的是正確的一方,只不過,我會押這一邊,並不是因為我覺得庫伯曼很小氣。正好相反;我們住在同一個小鎮,庫伯曼向來就常慷慨解囊,他平日的慈善行為早已讓許多人受惠,這是非常明顯的證據。我賭的其實是庫伯曼向來不按牌理出牌的思考模式、不理會情緒干擾的能力、無需透過公開授勳典禮來肯定其自我價值的信念、還有等到激情過後,所有人都準備離開之際,才介入一個投資機會的價值型投資人直覺等。這驗證了一個事實,這些投資人的想法和你我不同,他們用不同的方法來看事情。
#史帝芬‧柯恩: 管理150億美元資產的推手
接下來是我以前的上司史帝芬‧柯恩(Steven Cohen),本書只會稍稍提到他。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人能像他那樣,有辦法在極短的時間內吸收許多資料,並立刻將這些資料純化為一個投資論點或有利可圖的交易,也許這就是他公司的管理資產得以從6000萬美元大幅成長到150億美元的主要原因,根據推測,其中有一半資產是他個人的。但當我們第一次討論他找我到他公司任職的事時,他告訴我,如果「這件事(指 SAC 資本公司,他的避險基金)搞不成,我會關掉公司,回到我的車庫管理資金。」不過,這家公司後來非常成功,所以,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機會去證明他曾經說過的話;不過,我相信,以史帝芬對市場和投資事業的強烈熱忱,就算他淪落街角,只要那個角落能賦予他一點點投資優勢,他都會繼續做下去的。
很有趣的一群人。聰明,甚至技藝高超的一群人。他們天生就擁有一種能在他們所鍾愛的事情上創造優異表現的直覺,而一旦他們的直覺正確,就能獲得非常大的回報。
而就像菲歐瑞洛‧拉瓜迪亞(Fiorello H. LaGuardia,譯注:曾擔任紐約市長,以改造紐約市而聞名)所說的,當他們犯錯,他們也把錯誤當做「美好的東西」。
※不管你虧掉一塊錢或十億美元,錯誤就是錯誤
本書並未介紹哈利‧馬克羅威(Harry Macklowe),不過,他絕對有資格成為本書的一員。他在市場頂點以異乎尋常的超漲價格買了七棟紐約摩天大樓,結果導致他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房地產王國瀕臨瓦解。每個人都知道那種錯誤是不該犯的:應該在市場底部買進,在頂點賣出。不過,麥克羅威不知為何,就是非得買下通用汽車(GM)大樓不可,而為了完成這筆交易,他承擔了過高的負債。
麥克羅威這個價值十億美元的失誤,和一個為了買整整一英畝土地上的新建房屋而超貸,並因此被自己負擔不起的抵押貸款月付款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尋常購屋者的錯誤有何不同?這兩者不都是導致全球經濟在2008年陷入混亂的那個錯誤行為嗎?實質上,麥克羅威的房地產被承貸機構取消回贖權(foreclosure),而那個非得擁有那一棟新房子的屋主,到2009年時(當時全美國的取消回贖權比率達到新高點)也因為這樣而淪落街頭。從型態來看,這些錯誤可以說完全相同,只是兩者的規模有所差異罷了。如果紐約房地產傳奇大師麥克羅威會犯下那樣的大錯,那又有誰能避免得了呢?
不過,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能從麥克羅威的判斷謬誤中學到什麼教誨?是什麼因素導致他做出和買低賣高的投資常識互相抵觸的決定?是什麼因素讓他買下通用汽車大樓?他當時在想些什麼?這些想法有什麼缺陷?這些就是本書要探討的問題。我們將透過實際的例子,從最基本的層次開始探討,讓你搞懂投資時該避免什麼,不該做哪些事。
本書將探討幾種截然不同的錯誤。書裡描述的每個億萬富豪級投資者或企業家,都經歷過他們自己獨特的失敗情境。有些人是因為判斷錯誤,有些人則是因為認知錯誤。當然,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犯錯,而且他們全都自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而他們先前的豐功偉業,當然也證明他們的確擁有那種運籌帷幄的能力。也許他們以前全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這一次卻例外。這就是錯誤發生的原因,不管他們因此虧掉一塊錢、十億美元或甚至數十億美元,錯誤就是錯誤。
羅斯福總統夫人艾蓮娜‧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曾說:「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因為你不可能一一犯過所有的錯。」沒有一項投資是肯定賺錢的。所有投資都牽涉到風險。不過,如果你至少願意做到避免犯錯,你的風險就會降低,獲利的機率也會提高。接下來你將見識到世界上最聰明、領悟力最強、最精明且最成功的幾個投資人曾犯過的錯。請盡可能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
未能記取教訓的人注定重蹈覆轍。
――喬治‧桑塔耶納(George Santayana),1905年
和很多人一樣,我對投資開始產生興趣的理由是:我渴望變成有錢人。父母離異那年,我才13歲,我和母親及弟弟住在紐約市著名的東60街(East Sixties)的一間公寓。當時曼哈頓的租金比現在容易負擔得多,這對不太有錢的我們來說,的確是件好事。這一棟建築物裡住了很多當時所謂的女服務生,這群年輕女生住在一起,但為了避免彼此共用的公寓無時無刻顯得太過擁擠,所以,她們刻意錯開彼此的工作班表;另外,那裡也住了一些專業運動員,當時專業運動員的收入遠遠...
目錄
前言
第1章 克爾克‧柯寇萊恩:每一次都要進行實質審查
第2章 大衛‧邦德曼:這表示我付給滾石樂團的酬勞也太高了嗎?
第3章 奧伯瑞‧麥克蘭登:掉到槓桿雙面刃錯誤的那一端
第4章 比爾‧阿克曼:偏離紀律
第5章 尼克‧馬奧尼斯:信任,但需查證
第6章 李昂‧庫伯曼:質樸的都會男孩慘遭壓榨
第7章 理查‧普澤納:時尚改變了,但歷史卻不會變?
第8章 傑夫‧葛蘭特:風格驟變――昔日辣妹變成黃臉婆
第9章 福斯汽車與保時捷:飛毛腿終於獲勝,空頭慘遭軋空
第10章 克里斯‧戴維斯:外表像保險公司,骨子裡卻完全不是
第11章 馬多夫的投資人:遇上釣魚高手
結語 我也會犯錯
前言
第1章 克爾克‧柯寇萊恩:每一次都要進行實質審查
第2章 大衛‧邦德曼:這表示我付給滾石樂團的酬勞也太高了嗎?
第3章 奧伯瑞‧麥克蘭登:掉到槓桿雙面刃錯誤的那一端
第4章 比爾‧阿克曼:偏離紀律
第5章 尼克‧馬奧尼斯:信任,但需查證
第6章 李昂‧庫伯曼:質樸的都會男孩慘遭壓榨
第7章 理查‧普澤納:時尚改變了,但歷史卻不會變?
第8章 傑夫‧葛蘭特:風格驟變――昔日辣妹變成黃臉婆
第9章 福斯汽車與保時捷:飛毛腿終於獲勝,空頭慘遭軋空
第10章 克里斯‧戴維斯:外表像保險公司,骨子裡卻完全不是
第11章 馬多夫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