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明,本名施朝暉,是臺灣的革命家、政治人物、作家、歷史學者。他是臺灣獨立運動流派中的臺獨左派重要領導人之一,提倡「臺灣民族主義」與「獨立建國路線」,並主張二階段革命理論。著有《臺灣人四百年史》、《臺灣民族革命與社會主義》、《民族形成與臺灣民族》、《民主主義》、《臺灣民族主義》、《西洋哲學序說》、《史明回憶錄:追求理想不回頭》等。
史明出身日治時代臺北士林的施家望族,早年求學便產生反抗意識。後來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政治經濟學部,開始認同馬克思主義。大學畢業不久,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時局下,他在1943年前往中國大陸並擔任中國共產黨的地下情報員;但在1949年,其因不滿中國共產黨的作為,返回臺灣。後來他開始從事臺灣獨立運動,並組織「臺灣獨立革命武裝隊」,準備暗殺當時領導國民黨政府的蔣中正;因為行動失敗,遭國民黨政府以叛亂罪名通緝,被迫在1952年流亡日本,自此長期以政治犯身分居於海外。
流亡日本後,史明在東京池袋開設「新珍味」中華料理店,販賣各種中式麵食,並以此做為推動臺灣獨立的革命基地。1962年,其撰寫的臺灣通史著作《臺灣人四百年史》出版。在試圖整合臺灣獨立相關團體失敗後,他在1967年創辦「獨立臺灣會」,並以該團體在臺灣內部推動獨立革命行動。1981年,他開始前往各國宣揚臺灣民族主義,影響許多海外留學生。臺灣戒嚴時期結束後,其著作仍被列為禁書,導致了1991年發生的「獨立臺灣會案」。1993年,他從日本潛返回到臺灣,在解除政治犯身分後,繼續在體制外推動臺灣獨立運動。2016年,獲聘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2019年,因為年事已高而引發器官衰竭,病逝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維基百科
圖書名稱:史明口述史
2012年12月21日,在台大一個公開的演講中,中研院台史所教授吳睿人老師如此把史明先生與中研院曹永和院士比擬在一起:他認為,這兩位同一世代的人,同樣對台灣充滿熱情,後者在體制內、學術上為台灣作了無比貢獻;史明先生則堅持在體制外、用行動,為台灣做出同等重要的貢獻....
他們同是士林人,因共同研究台灣史結緣,但後來則各自走出不同的道路。中研院院士曹永和老師在台灣自學十餘載,提出「台灣島史觀」,給台灣歷史一個全新的定位。史明先生流亡日本後,不因時勢混亂而中斷研究,最終撰寫第一本台灣民族史《台灣人四百年史》,加速「台灣意識」萌芽,對二二八事件後的年輕人有深遠影響。
史明,認識他的人都尊稱他為「歐李桑」(□□□□)。年屆九十多歲的高齡,為人謙和,但當他說起自己近一世紀的流亡生涯,你才發覺底蘊在他內心的堅韌與強悍。那樣的態度是一個即將消逝的世代,爭取獨立的剛毅精神,以及對於台灣歷史、土地以及人民生活的尊重。
在這部口述史裡,說著近代台灣人民的動盪生活。我們也得以在此,遇見年輕史明的夢想與熱情,看著他如何一步步朝著台灣獨立的理想邁進。這是一個左翼青年渴望獨立的真實實踐,也是台灣一個世代奮鬥掙扎,尋求認同的縮影。
島嶼台灣,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意義。本書共以三冊《穿越紅潮:1918-1949》《橫過山刀:1950-1974》《陸上行舟:1975-2010》收錄史明長達近一世紀的生命歷程,希望藉由描述這個一生堅定志向的革命家,從啟蒙到獨立的過程,讓讀者體悟大時代下,台灣人的生命價值。
史明是誰?
──他是「台灣最後一個黑名單」,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精神領袖史明,是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袖,在台灣步入「民主」後,堅持走向台獨路線的史明,於當年的社會氣氛下被稱為「最後一個黑名單」。他於1993年回到台灣,積極推廣在日本一手成立的「獨立台灣會」的政治理念,以宣傳車走遍大街小巷,主張台灣獨立建國以及台灣民族主義。史明曾參與幾起重要的社會運動,2005年,在中國片面通過反分劣法後,史明於台大校門口發起長達14天之靜坐活動;或亦在當年,連戰啟程赴中國時,發動群眾於中山高速公路及桃園機場阻擋連戰車隊,引起社會關注。2012年底在自由廣場舉辦的「反媒體壟斷跨年晚會」,史明也在現場,支援台灣年輕的一代。
──他以日文撰述《台灣人四百年史》,是讓「台灣意識」覺醒的重要台灣史鉅著
史明流亡日本期間,在西池袋開設餐廳「新珍味」,一方面將餐廳所得支助海外台獨運動,一方面餐廳二樓的居所,也成為史明撰述《台灣人四百年史》的地方。史明花費10年人生,以日文撰述而成,為了擺脫400年來為外人殖民的史觀,史明以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台灣歷史,讓台灣意識自此萌芽,此書於1980年引進台灣,對當代及其之後的年輕人都引起深刻而重大的影響。
──除了「革命家」、「台獨大老」,史明「這個人」的思想與精神是什麼?
希望在革命家與台獨大老的形象之外還原史明的樣貌,是「史明口述小組」紀錄口述史的初衷。史明為什麼會走向堅持台灣獨立的道路,他的思想與理念之所以形成的原因與脈絡,都如絲絲細線交織出他長達近一世紀的人生故事。
作者簡介
史明口述史訪談小組
由台大濁水溪社、台灣文學研究討論會(TWLS)以及其他台灣研究相關系所的同學組成。除了口述史訪談外,亦參與《台灣人四百年史》校正版的製作與史明學相關論述的介紹與深化。
受訪者簡介
史明
本名施朝暉。1918年生於台北士林。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之後,赴中國抗日。戰後潛返台灣,因預謀行刺蔣介石失敗,偷渡赴日。流亡日本期間以新珍味麵館支援台獨運動,1967年更成立獨立台灣會組織,進行地下反殖民革命行動。1993年返台,繼續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為台灣民族主義信仰奮鬥至今。其於1962年出版的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為最早後殖民史觀之台灣史著,從政治經濟角度開展,為台灣民族主義奠下極為重要的論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