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建築理論與設計:建構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面向設計的理論教學參考書。在簡明闡述了建構學的歷史脈絡、核心思想、理論架構的基礎上,本書把重點放在它的基本命題,以及在當代的議題延伸、面對的挑戰和可能回應。
全書亦以此分為基礎和前沿兩篇,前者探討了建構學所要處理的材料、結構、建造等核心命題,具有普遍性;後者探討了它們在場地、性能、圖像等建築其他要素或維度中的表現,既針對近30年來建構學研究中的偏頗與缺失,也是對當代建築實踐條件的回應。
本書以問題為線索,兼有西方學術脈絡的梳理和本土問題的關注,在囊括這一領域主要學科知識點的基礎上,尤為側重批判性理論思考能力的引導與發展,探究一種與建築實踐保持一定距離但又能對實踐有觸發作用的理論主題,從而使建築的理論和實踐能夠相互生髮與貢獻。
作者介紹
史永高,1971年9月出生于江蘇淮安。現為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201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2012年香港中文大學兼職副教授,2015年入選“東南建築學人”。著有《材料呈現——19和20世紀西方建築中材料的建造一空間雙重性研究》,合著《建築設計初步》,譯著《表面建築》,合譯著《收縮的城市》。2012年以來,主持完成了兩項以建構為主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教學方面,聚焦以建構與空間為主線的設計基礎教學與研究,以及從基本問題出發的設計教學,和結合了設計與技術的建築理論教學。
目錄
基礎篇
第1講 建構為何,何為建構
1.1 為何要討論建構
1.2 對建構的諸般理解
1.2.1 語言之於概念
1.2.2 現代意義的建構
1.2.3 詞源學追溯及其現實意義
1.2.4 建構的現代復興背後的學科含義
1.2.5 當下的多重含義
1.3 本土語境中的建構學
1.4 建構的基本議題
第2講 材料,以及對“本性”的順逆
2.1 材料的在場與缺席
2.2 所謂的材料“自身”,以及是什麼定義了材料?
2.2.1 “本性”與“屬性”
2.2.2 材料的物質性與非物質性
2.2.3 “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
2.3 三種典型材料
2.3.1 木
2.3.2 (混凝)土
2.3.3 塑膠
2.4 材料置換,以及它的對立面觀點
第3講 結構,以及對它的再現
3.1 結構的“透明性”
3.1.1 結構理性主義
3.1.2 “透明”結構
3.1.3 “不透明”結構
3.2 現代框架結構
3.2.1 表皮獨立
3.2.2 普通結構的不普通性
3.2.3 柱與牆
3.3 結構體系的純粹與混雜
3.3.1 單一結構的理性和概念表像
3.3.2 組合結構的形式與空間內涵
3.3.3 水準向力的尷尬再現與讀解
3.4 眼與心,結構向何者再現
3.4.1 受力實質與知覺表像
3.4.2 以心理重構來認知
第4講 建造,以及在概念物化中的調整
4.1 連接與處理
4.1.1 對構件的連接
4.1.2 對表面的處理
4.2 身體與工具
4.2.1 身體、工具、機器
4.2.2 預製與再制
4.2.3 半工業化的屬性和機會
4.3 外圍護體的建造模式
4.3.1 實體建造與層疊建造
4.3.2 表面的“重量”
4.4 完成之度
4.4.1 追求“完美”還是接受偶然
4.4.2 對意圖的準確“完成”
4.4.3 永無完成的“完成”
前沿篇
第5講 建構如何文化
5.1 哥特弗裡德·森佩爾
5.1.1 實踐美學
5.1.2 技術與“動機”
5.1.3 面飾—面具—遮蔽
5.2 歷史的內化
5.2.1 由原則到法則
5.2.2 歷史的重構與內化
5.3 建造與築造
5.3.1 語言中的蹤跡
5.3.2 本土的回望與觀照
5.4 文化的維度
5.4.1 實用與實踐
5.4.2 建構文化的可能維度
第6講 土地,在地的建構
6.1 TOPO-GRAPHY
6.2 建築的接地
6.2.1 對地表的擾動
6.2.2 接地,及其與上部的關聯
6.2.3 基礎,以及地質性建構
6.3 多“層”的場地
6.3.1 地質的與地理的
6.3.2 字面的與隱喻的
6.3.3 重述還是闡釋,順從還是違抗
6.4 時間的痕跡
6.4.1 時間的多重尺度
6.4.2 與土地共同生長
6.4.3 土地與空氣
第7講 空氣,“表演”的建構
7.1 環境的力量
7.1.1 傳熱、採光、通風
7.1.2 對熱量的遮隔與疏導——窗(洞)作為通道
7.1.3 對熱量的保存與持續——圍護體的保溫
7.2 被動與主動,及其不同的建構學挑戰
7.2.1 輕質與高能的矛盾
7.2.2 複合建造
7.2.3 集成設計
7.3 由製作形式到工作形式
7.3.1 製作形式
7.3.2 工作形式
7.3.3 兩種身體
7.4 能量運行的建構表達
7.4.1 隔絕還是糾纏
7.4.2 “表演”的雙重性
第8講 圖像,喻形的而非畫面的
8.1 喻形的與畫面的
8.2 對諸力的再現以及對建造的遠離
8.2.1 對諸力的應對與再現
8.2.2 對建造倫理的追問及其限度
8.2.3 對建造的遠離,亦或超越
8.3 “景觀社會”中建構的抵抗與局限
8.3.1 抗拒之虛妄
8.3.2 價值之堅持
8.4 “美”與“力”的平衡
8.4.1 塔沃拉的模棱兩可
8.4.2 建構是對圖像和技術的雙重抵抗
結語
圖片來源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漢譯對照表
後記
詳細資料
- ISBN:9787112267767
- 規格:平裝 / 248頁 / 32k / 13 x 19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 出版地:中國
|
|
|
| 66折: $ 231 | | 66折: $ 634 | | 66折: $ 891 | | 66折: $ 693 | |
|
|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 |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8-11-01 $ 276 | |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 |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 |
|
| 作者:酒井ゆかり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2 $ 103 | |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3 $ 537 | | $ 127 | | 作者:王薀 出版社: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19 $ 3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