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堅企業經營管理聖經
★榮獲德國年度策略決策獎
★常年雄踞德國亞馬遜經管類暢銷書榜No.1
★德國《經濟週刊》、《柏林日報》專題鼎力推薦!
當大多數策略思維只適用於大型企業,
德國頂級企業教練為你揭露
中堅企業突破瓶頸、成為隱形冠軍的管理奧祕!
一間擁有十五名員工的小型 IT 公司,在工程師威爾曼的創業熱血中醞釀而生,經過四年極耗心血的經營,業績呈現指數成長,但威爾曼的健康情形卻也急速下滑,最終在辦公室應聲倒下──躺臥在病床上的他,不禁開始思索:為了工作,他究竟放棄了什麼?他努力的方向是否真的正確?要讓公司成長,難道只有一種方法?……
在企業管理教練拉迪斯的幫助下,他終於領悟:
■ 企業家、經理人、專業工作者的職責有何不同?
■ 從專業人士轉型為企業家的最大阻礙,竟是自身的信念
■ 價值來自於消費者需求,價格卻取決於競爭
■ 幾乎所有的策略思維都不適用於中堅企業,唯一可行的策略又是什麼?
德國管理大師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透過大量數據和事實證明,支撐德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真正基石並非聲名顯赫的大企業,而是默默無聞、專注深耕利基市場,而在本業擁有全球壟斷地位的中堅企業。
這些中堅企業:
■ 為什麼能領先他們的競爭對手?
■ 為什麼能持續發展、屹立不搖?
■ 為什麼能延續家族企業百年歷史的神話?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起點,相同的是德國中堅企業家們不斷超越極限的管理王道。他們把企業的管理與傳承比作登山,在過程中堅定信念、步步為營、執著前行,締造出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德國頂級企業教練史蒂芬・邁哈特首次揭開中堅企業的管理奧祕,讓你帶領自己的企業突破瓶頸、邁向高峰!
作者簡介:
史蒂芬・邁哈特(Stefan Merath)
德國策略顧問協會(Beratergruppe Strategie)顧問、策略論壇協會(Strategieforum)會員,以及德國演講人協會(German Speakers Association)會員,並獲「卓越演講人」網站(Speakers Excellence)選為「百大卓越創業家」。
1997 年創辦藍橙網路有限公司(blue orange Internet GmbH),憑藉網路熱潮發展至三十名員工的規模。於 2003 年宣告破產,開始每年閱讀一百至一百五十本企業管理類書籍、參加五至十場研討會,並向成功企業家討教,累積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
之後又創辦一家軟體公司,並於 2007 年中出售,以便全力投入自己的第三家公司──企業管理教練有限公司(Unternehmercoach GmbH)。此公司以自我責任感為中心,幫助企業家建構有意義、有價值的夢想,並促進他們學習與成長,最後獲得成功。
另著有《熱愛顧客的藝術》(Die Kunst seine Kunden zu lieben)與《走向成功特許經營之路》(Der Weg zum erfolgreichen Franchisegeber)兩書。
譯者簡介:
陳君洋
德國哥廷根大學跨文化日爾曼學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跨文化日爾曼學碩士雙學位,曾於傳神聯合(北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與內蒙古千語翻譯公司擔任翻譯實習生。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朱平/肯夢創辦人、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
林之晨(Mr. Jamie)/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
劉威麟(Mr. 6)/網路趨勢觀察家
誠心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史蒂芬‧邁哈特為他富有啟示的書選擇了一個新鮮的視角:作為企業家的第一人稱。因此這本讀物提供的並不是理論性的大綱,而是讓讀者全方位地親身體驗通往企業家的道路。
——德國《經濟週刊》
史蒂芬‧邁哈特的故事旨在啟發我們: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您將面臨兩種選擇,要麼與企業共同成長,並最終獲得成功;要麼企業的成長速度超越了您,您被打敗。選擇權就掌握在您的手中!
——《柏林日報》
推薦序》向有失敗經驗的企業家學習
朱平(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肯夢創辦人、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
我對作者史蒂芬‧邁哈特(Stefan Merath)完全陌生,更對德國中小企業完全沒有接觸;但正因為如此,我決定走出我的舒適圈,用好奇心、學習心來看這本書。一大疊的書稿皆由德文翻譯,因此讀起來稍微有點吃力。透過閱讀,才了解這其實是一本記錄企業教練的實境書。雖然德國文化及經濟結構與台灣不同,但中小企業的經營挑戰卻是完全一樣。從創業至今,我很幸運從未有過需借貸或資金週轉的問題,但相信許多中小企業都有類似的挑戰,這本書在最後的章節有些案例,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學習。
「銷售收入停止成長、零利潤、每週工作九○至一百一十個小時、與女友分手、員工流失、客戶滿意度低、沒有徒步旅行或四年沒有休過假、身體狀況糟糕。」
這些項目是不是非常熟悉?幾乎是每一個創業人都會碰到的瓶頸。而在德國的文化中,破產仍被認定是一個人的汙點,作者也承擔了許多社會價值的壓力;他認為,「在破產前後的那段時間裡,所學到的東西比他十一年的企業家生涯中還要多。」就是因為他能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不找藉口,整理並分享自己破產的經驗與教訓,才能重新出發。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因為只有向真正的企業家(有失敗經驗的創業人)學習,才能夠學到如何成為企業家。」
正如同作者在書末說的:「要掃除整個社會所面對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多願意追隨挑戰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必須要把新的行為及習性融入真實的生活中,經營企業跟生活是分不開的。因為企業就是一面能反映企業家性格的鏡子;所以,企業家教育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對企業家人格的培育和塑造。」這在目前台灣企業家養成中是完全陌生的。
我一直深信真正的社會創新,將由私人的小企業開始。因為私人小企業賺的錢,只要合法納稅後,基本上他們可以有自由意志處理。只要能讓這些私人小企業啟發覺醒,找到人生及企業的更高目的,他們可以成為社會創新最大的動能。我所提倡的「有更高目的的營利企業(Profits for purpose (PFP) business)」,也就是基於這種理念。有更高目的的私人小企業絕對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必須條件之一。
在德國,一百家新成立中小企業的公司中,存活五年的僅有二十家,而這二十家能再撐五年的,更僅剩四家(十年存活率僅有四%)。永遠有許多新公司成立,但也永遠有更多的公司失敗。所以我認為中小企業要存活超過十年絕對是需要企業教練的。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這些對企業教練有熱情的人一個新的工具。
畢竟,每個人都有一個幫助他人「超越極限」的夢想。
推薦序》把你從「成功迷思」中拯救出來,變得更成功
劉威麟(Mr. 6,米斯特六公司共同創辦人、知名部落客)
幾個月前做了一次例行健康檢查,聽報告那天,醫師告訴我,他在我食道裡看到了腫瘤。這位老醫師平常看病的速度很快,這一次竟詳細地問了我好多問題,並以特急件幫我安排再照一次胃鏡,我就知道狀況不妙了!
回家以後,我做了所有人都會做的事──上網查遍所有關於食道癌的資料,愈查就愈沮喪,不但情形非常相符,而且還得知這病的發病速度快、存活率不高。
我陷入痛苦地大喊:「為什麼是我?」我才三十七歲,職涯高峰才剛要開始。為什麼是我?為什麼?
冷靜下來,也不得不承認──「當然」是我。
長期不依固定時間正常吃飯,是我們這種人的特色:早餐中午吃,中餐下午吃,因為壓力大,常又在晚上吃超多!隨時都有這麼多東西要思考,為了激發靈感、保持工作情緒,每天幾杯濃茶、咖啡已經成了習慣。至於上一次「在家吃飯」,大概是幾年前的事了。食安風暴這麼嚴重,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壞油和壞東西到肚子裡面去了。
特別為《超越極限》寫推薦序,是因為故事主角的經歷正是我們這種中小企業事業家、創業家的寫照。一度,我們都非常享受在這種「成就感」裡。
哈佛商學院教授泰瑞莎‧艾默伯(Teresa Amabile)將這種現象稱為「進步定律」(The Progress Principle),意思是,一個人工作表現優異,就會讓他願意投入更多(時間、精神、健康等等),取得更多的「小贏」,然後每天都活在滿滿的成就感裡。聽起來很不錯,不是嗎?
因為努力,我在短短兩年內,從一個上班族變成一家中小企業的老闆,我們的公司自二○○九年起,每年的營收都成長兩、三倍,很快就達到接近一億元的營業額,而個人月收入也達到以前上班想都沒有想過的程度。我突然覺得,人生真的非常美好!我努力、獲得讚賞、擁有成就,而且是金錢與名氣上的成就。人生有什麼比這個更正向、更美好的呢?
沒想到,就在此時,我得了這樣的病。
人真傻,一定要到這時候才會真的領悟,如果為了這個所謂的「成就」而提早失去生命,因此無法看著孩子長大,值得嗎?如果為了做大事業,造成生命要縮短幾十年,甚至措手不及地終止,我想,換做是任何一個人,都寧願選擇從頭到尾「一事無成」,連開始都不要開始吧。
所以,雖然還在等切片細節,還在討論治療方式,但我的心,已經整個「換」過一次。我突然領悟,天啊!我怎麼沒發現,這種經營公司的方式有多麼不穩當?
依本書的原則來看,這方式徹底錯了!而且,它太仰賴我,而我則仰賴一個沒有經常運動、沒有照三餐吃飯、「自我感覺良好」的脆弱身體。無辜的身體,在我被過度自信所蒙蔽之下,被錯誤地控制與使用。
本書故事的主角因為覺悟而開始上課學習,而我認為不一定要上課,更重要的是,讀了這本書之後,自己要懂得「下台」與「放手」,重新思考企業與個人的價值。我不要讓擔架抬我下台,而是要自己「走」下台。不必讓死神逼我放手,而是自己先「鬆」開。
到底什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到底要怎麼再成長?個人與公司,明確的策略應是如何?
在眾多書籍之中,我會特別買這本書給自己,而且還要多買十本,送給身邊十位和我一樣「自以為」還算「不差」的年輕事業家,希望他們能在高峰時,先讀到這本《超越極限》,別等大跌一跤後才有領悟,那萬萬不值得!
媒體推薦:
史蒂芬‧邁哈特為他富有啟示的書選擇了一個新鮮的視角:作為企業家的第一人稱。因此這本讀物提供的並不是理論性的大綱,而是讓讀者全方位地親身體驗通往企業家的道路。——德國《經濟週刊》
史蒂芬‧邁哈特的故事旨在啟發我們: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您將面臨兩種選擇,要麼與企業共同成長,並最終獲得成功;要麼企業的成長速度超越了您,您被打敗。選擇權就掌握在您的手中!——《柏林日報》
名人推薦:朱平/肯夢創辦人、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
林之晨(Mr. Jamie)/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
劉威麟(Mr. 6)/網路趨勢觀察家
誠心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史蒂芬‧邁哈特為他富有啟示的書選擇了一個新鮮的視角:作為企業家的第一人稱。因此這本讀物提供的並不是理論性的大綱,而是讓讀者全方位地親身體驗通往企業家的道路。
——德國《經濟週刊》
史蒂芬‧邁哈特的故事旨在啟發我們: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您將面臨兩種選擇,要麼與企業共同成長,並最終獲得成功;要麼企業的成長速度超越了您,您被打敗。選擇權就掌...
推薦序
推薦序》向有失敗經驗的企業家學習
朱平(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肯夢創辦人、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
我對作者史蒂芬‧邁哈特(Stefan Merath)完全陌生,更對德國中小企業完全沒有接觸;但正因為如此,我決定走出我的舒適圈,用好奇心、學習心來看這本書。一大疊的書稿皆由德文翻譯,因此讀起來稍微有點吃力。透過閱讀,才了解這其實是一本記錄企業教練的實境書。雖然德國文化及經濟結構與台灣不同,但中小企業的經營挑戰卻是完全一樣。從創業至今,我很幸運從未有過需借貸或資金週轉的問題,但相信許多中小企業都有類似的挑戰,這本書在最後的章節有些案例,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學習。
「銷售收入停止成長、零利潤、每週工作九○至一百一十個小時、與女友分手、員工流失、客戶滿意度低、沒有徒步旅行或四年沒有休過假、身體狀況糟糕。」
這些項目是不是非常熟悉?幾乎是每一個創業人都會碰到的瓶頸。而在德國的文化中,破產仍被認定是一個人的汙點,作者也承擔了許多社會價值的壓力;他認為,「在破產前後的那段時間裡,所學到的東西比他十一年的企業家生涯中還要多。」就是因為他能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不找藉口,整理並分享自己破產的經驗與教訓,才能重新出發。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因為只有向真正的企業家(有失敗經驗的創業人)學習,才能夠學到如何成為企業家。」
正如同作者在書末說的:「要掃除整個社會所面對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多願意追隨挑戰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必須要把新的行為及習性融入真實的生活中,經營企業跟生活是分不開的。因為企業就是一面能反映企業家性格的鏡子;所以,企業家教育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對企業家人格的培育和塑造。」這在目前台灣企業家養成中是完全陌生的。
我一直深信真正的社會創新,將由私人的小企業開始。因為私人小企業賺的錢,只要合法納稅後,基本上他們可以有自由意志處理。只要能讓這些私人小企業啟發覺醒,找到人生及企業的更高目的,他們可以成為社會創新最大的動能。我所提倡的「有更高目的的營利企業(Profits for purpose (PFP) business)」,也就是基於這種理念。有更高目的的私人小企業絕對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必須條件之一。
在德國,一百家新成立中小企業的公司中,存活五年的僅有二十家,而這二十家能再撐五年的,更僅剩四家(十年存活率僅有四%)。永遠有許多新公司成立,但也永遠有更多的公司失敗。所以我認為中小企業要存活超過十年絕對是需要企業教練的。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這些對企業教練有熱情的人一個新的工具。
畢竟,每個人都有一個幫助他人「超越極限」的夢想。
推薦序》把你從「成功迷思」中拯救出來,變得更成功
劉威麟(Mr. 6,米斯特六公司共同創辦人、知名部落客)
幾個月前做了一次例行健康檢查,聽報告那天,醫師告訴我,他在我食道裡看到了腫瘤。這位老醫師平常看病的速度很快,這一次竟詳細地問了我好多問題,並以特急件幫我安排再照一次胃鏡,我就知道狀況不妙了!
回家以後,我做了所有人都會做的事──上網查遍所有關於食道癌的資料,愈查就愈沮喪,不但情形非常相符,而且還得知這病的發病速度快、存活率不高。
我陷入痛苦地大喊:「為什麼是我?」我才三十七歲,職涯高峰才剛要開始。為什麼是我?為什麼?
冷靜下來,也不得不承認──「當然」是我。
長期不依固定時間正常吃飯,是我們這種人的特色:早餐中午吃,中餐下午吃,因為壓力大,常又在晚上吃超多!隨時都有這麼多東西要思考,為了激發靈感、保持工作情緒,每天幾杯濃茶、咖啡已經成了習慣。至於上一次「在家吃飯」,大概是幾年前的事了。食安風暴這麼嚴重,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壞油和壞東西到肚子裡面去了。
特別為《超越極限》寫推薦序,是因為故事主角的經歷正是我們這種中小企業事業家、創業家的寫照。一度,我們都非常享受在這種「成就感」裡。
哈佛商學院教授泰瑞莎‧艾默伯(Teresa Amabile)將這種現象稱為「進步定律」(The Progress Principle),意思是,一個人工作表現優異,就會讓他願意投入更多(時間、精神、健康等等),取得更多的「小贏」,然後每天都活在滿滿的成就感裡。聽起來很不錯,不是嗎?
因為努力,我在短短兩年內,從一個上班族變成一家中小企業的老闆,我們的公司自二○○九年起,每年的營收都成長兩、三倍,很快就達到接近一億元的營業額,而個人月收入也達到以前上班想都沒有想過的程度。我突然覺得,人生真的非常美好!我努力、獲得讚賞、擁有成就,而且是金錢與名氣上的成就。人生有什麼比這個更正向、更美好的呢?
沒想到,就在此時,我得了這樣的病。
人真傻,一定要到這時候才會真的領悟,如果為了這個所謂的「成就」而提早失去生命,因此無法看著孩子長大,值得嗎?如果為了做大事業,造成生命要縮短幾十年,甚至措手不及地終止,我想,換做是任何一個人,都寧願選擇從頭到尾「一事無成」,連開始都不要開始吧。
所以,雖然還在等切片細節,還在討論治療方式,但我的心,已經整個「換」過一次。我突然領悟,天啊!我怎麼沒發現,這種經營公司的方式有多麼不穩當?
依本書的原則來看,這方式徹底錯了!而且,它太仰賴我,而我則仰賴一個沒有經常運動、沒有照三餐吃飯、「自我感覺良好」的脆弱身體。無辜的身體,在我被過度自信所蒙蔽之下,被錯誤地控制與使用。
本書故事的主角因為覺悟而開始上課學習,而我認為不一定要上課,更重要的是,讀了這本書之後,自己要懂得「下台」與「放手」,重新思考企業與個人的價值。我不要讓擔架抬我下台,而是要自己「走」下台。不必讓死神逼我放手,而是自己先「鬆」開。
到底什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到底要怎麼再成長?個人與公司,明確的策略應是如何?
在眾多書籍之中,我會特別買這本書給自己,而且還要多買十本,送給身邊十位和我一樣「自以為」還算「不差」的年輕事業家,希望他們能在高峰時,先讀到這本《超越極限》,別等大跌一跤後才有領悟,那萬萬不值得!
推薦序》向有失敗經驗的企業家學習朱平(生意人‧悅日人‧漣漪人,肯夢創辦人、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
我對作者史蒂芬‧邁哈特(Stefan Merath)完全陌生,更對德國中小企業完全沒有接觸;但正因為如此,我決定走出我的舒適圈,用好奇心、學習心來看這本書。一大疊的書稿皆由德文翻譯,因此讀起來稍微有點吃力。透過閱讀,才了解這其實是一本記錄企業教練的實境書。雖然德國文化及經濟結構與台灣不同,但中小企業的經營挑戰卻是完全一樣。從創業至今,我很幸運從未有過需借貸或資金週轉的問題,但相信許多中小企業都有類似的挑戰,這本書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