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健康檢查之類的場合裡,應該有不少人一聽到自己「膽固醇數值很高喔」就感到心慌意亂吧。
而因為醫生說「膽固醇數字比較高,開點藥給你吃吧」,於是開始服用處方藥劑的人我想也不在少數。
我們會認為「膽固醇值數據一高,就不利於健康」,或許是因為在印象中,它會引起動脈硬化,並且演變成心肌梗塞、腦梗塞等可能導致死亡的恐怖疾病之故。於是,在「為了避免死於這類恐怖疾病」、抱持著預防勝於治療的態度下,大多數人都會遵照醫師建議服用相關藥物。
的確,只要吃藥就能夠降低膽固醇數值。不過,若說「可是這也只有降低數字的效果而已」、「就算數字往下掉,也不會有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功效」,對於這點各位又是怎麼想的呢?「但我就是為了預防心臟病和中風才吃藥的啊」或許心中會冒出這種念頭吧。
如果你是覺得「遵照醫師建議服用相關藥物,就會對健康有所幫助」的人,那麼很遺憾的,答案是「NO」。甚至還有研究指稱,這等行為有增加癌症、憂鬱症的危險性存在。
所謂的膽固醇,原本就是在人體裡肩負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種物質。膽固醇,是與蛋白質、磷脂一同形成細胞膜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並且也是製造男性荷爾蒙及女性荷爾蒙等性荷爾蒙、維他命D、膽酸(膽汁的成分,可幫助消化脂肪)等物質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一旦膽固醇不足,便無法製造出人類身體所必要的成分,因而引起各式各樣的不適。
雖然膽固醇對身體來說是如此重要,但自1948年以後,根據在美國一處名為佛明罕的城市所進行的「美國佛明罕研究」,此一流行病學研究結果使得「膽固醇值低一點比較好」的說法廣為流傳,而後也就這麼獨自發展下去。
醫療領域中對膽固醇劃定了一套「標準值」,對於超過這項數值的人,便會採行飲食療法或建議服藥。不過每個人的體質有所不同,也必須考量到年齡方面的差別。不可死板地套用同一標準值。
當膽固醇和血壓的數值,與一定程度的年齡重合時,變高是理所當然的現象。然後身體會自然地進行調節。而無視這點,只因為「超過標準值所以得吃點藥」的建議,完全就是粗暴蠻橫的說法。
本書中所描述的概念,與現階段社會上廣泛流傳的「醫學常識」截然不同。說不定還會因為反差過大的內容,讓人一時之間難以接受。所以我會將到目前為止發表過的研究化成圖表,以大家容易理解的資料進行說明。
有部分研究者也開始在社會上發表與本書內容相同的觀念。不光是膽固醇數據,對於血壓和血糖值方面,對於「以現在的標準值判定好嗎?應不應該重新檢討?」、「就算服用藥物但死亡率依然不變」等,呼聲也日益增強。
還有,「總膽固醇值較高者,反而較不容易招致動脈硬化」這句話雖是貫穿本書的主旨,但對於從年輕時起膽固醇值即超過300mg/dl,具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人而言,則有較高的機率導致心臟病和其他疾病。不過究其原因,我認為與其說是因為血中膽固醇值較高,還不如說是由於末梢細胞所需的必要脂質與膽固醇供給不足所導致。
現代情報資訊十分氾濫,我想,該如何選擇、到底要相信什麼才好,對各位讀者來說,會是個十分困難的時代。可以說,乍看似乎十分方便,但仍然必須具備探索真相的理智。只有自己才能守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我希望本書能為諸位的身體健康帶來些許幫助。
2012年3月
奧山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