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吉蘭.葉慈的圖書 |
$ 363 ~ 414 | 我的囚租人生:租客面試、畸形格局、房東消失⋯⋯25年租屋經驗如何影響歸屬感,以及對居住文化與家的想像【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吉蘭.葉慈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2024-09-28 共 5 筆 →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
|
葉慈早年的創作仍然具有浪漫主義的華麗風格,善於營造夢幻般的氛圍,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凱爾特的薄暮》便屬於這種風格。然而進入不惑之年後,在現代主義詩人伊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的切身經驗的影響下,葉慈的創作風格發生了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近現代主義了。
葉慈不僅僅是艾比劇院的決策者之一,也曾擔任愛爾蘭國會參議員一職。他十分重視自己的這些社會職務,是愛爾蘭參議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奮者。葉慈曾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藝術化且洋溢著靈感的詩作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1934年,他和拉迪亞德·吉卜林共同獲得歌德堡詩歌獎。
維基百科
只是想有個正常地方住,怎麼這麼難?
發霉、合租、貨櫃屋,囚租三寶,一個沒少!
沒有安居之處的我們,連「家」都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
🧱強烈推薦
洪敬舒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張烽益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廖庭輝(洛書) 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
當不斷搬遷超過二十多處居所,
「家」,如何在流離中形成?
糟糕房東、發霉牆壁、尷尬的家庭式公寓,這些都不算稀奇,吉蘭.葉慈的經歷比你想得更離奇!二十五歲時,她已經在英國住過二十多處居所,遇過各式各樣的房東與租客。
住過不小心就會摔下樓的汽車展覽廳
房東冷處理整片都是黴菌的牆壁,導致呼吸道感染
租客面試堪比百大企業面試
幻想捕捉屋裡的黴菌製作成乳酪獻給房東
與室友瘋狂洗刷整間房子只為少少的押金……
即便大多租屋經驗都不是太好,甚至可說是荒謬,但葉慈仍在漫長的租屋時光裡,生動描繪面對居住品質低落的無可奈何,以及這些灰暗日子裡閃爍的人性微光。雖然處處非家,卻能處處為家。
住進一間又一間並不宜居的房子中,葉慈也揭露了住房危機背後的問題:國家對社會住宅、弱勢與少數族裔居住權的漠視。讓我們知道面對租屋被強制收回、鄰里不友善,甚至是整個社會的排擠,可以透過參與居住權社團、結交鄰居朋友、試圖營造一個「家」等方式因應。
這本書寫給正在尋找下一個住所的你、曾對租屋有過複雜感受的你,
也寫給渴望有個家的你。
🏡溫馨推薦
居住脆弱是歷史攸久的全球化運動,畢竟惡劣租屋條件總伴隨就業機會與醫療資源的不平等,是讓人愈活愈糟的那一種。台灣也有數以百萬人困在「買不起、租不到、住不好」的宿命迴圈,難道只能望著無家者慶幸尚有一瓦遮日?還是只得無言嘆息「說好的居住正義呢?」
莫急,本書已經給了我們如何爭取更好未來的一線希望。
──洪敬舒 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作者以租賃各種公營、私有住宅的豐富經驗,寫出了她個人的居住生命史,同時也回顧了英國住宅政策與民間居住運動,有個人家庭情感的微觀審視,也有對英國住宅政策的巨觀批判。台灣長期住宅高度商品化,不強調居住人權,本書提供深刻對照反思。
──張烽益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本書作者以「房子與遷徙」作為生命經驗的軸線,向讀者展開了一段面對居住不安穩的故事。透過作者細膩的筆調,「房子」不再只是紙面上的住所,而是揉合了空間、社群與獨特生命經驗的「家」。
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政策、文化與行動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冰冷的時代浪潮仍團結努力的微光。台灣與英國制度雖不相同,但面臨的困境與期盼卻具備跨越時空的力量,讓我們更能夠跳出既定視角,並開始培力自己、團結同伴,最終改變這個社會。
──廖庭輝(洛書) 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
作者簡介:
吉蘭.葉慈 Kieran Yates 駐倫敦記者、播音員和編輯。文章發表在《衛報》(The Guardian)、《FADER》、《VICE》、《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等多家媒體,曾在《VICE》擁有備受好評的每月專欄「英國價值」(British Values),並在2016年獲得年度文化作家提名。經常主持關於音樂、政治和新聞等議題的活動和座談會。
譯者簡介:
李忞 台大外文系學士,台大戲劇所碩士,專職譯者。在臉譜的譯作另有《寂寞狙擊:單身真的錯了嗎?一位獨身女性臥底婚戀市場,探詢寂寞與愛的交友實錄》、《寧為一日猛虎:艾利克斯.麥金泰爾與他的生命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