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族故事,也是臺灣歷史;
是一部生意經,更是永遠的商業傳奇
「我們需要故事,讓好的故事流傳下去!」
如今的四、五年級生對於「伍中行」應該不陌生,臺灣光復初期,伍中行以其販售的「南北貨」在民生食品及飲料零售領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讓小說家朱天心難忘的是得之不易的零食,「我們三姊妹最愛的山楂糕,與比較貴的零嘴——牛肉乾,在那個年代,這真的不是常常吃得到的啊!」
追溯至臺灣日據時期,即西元1900年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伍中行」接手了西村商會在臺灣經營了長達45年的成果,並受其對臺灣食品工業的深厚研究及發展影響,開始致力於開發臺灣特產「烏魚子」,同時成功研發出具有臺灣風味的高級罐頭食品。
儘管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南北貨需求減少,年輕一代對伍中行可能不太熟悉,但對許多中老年人而言,到「伍中行」購物及置辦年貨卻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本書旨在透過爬梳吳家六代家族的故事,串聯日據時期高級商行——西村商會及伍中行的興衰與轉型,並陳出臺灣百年來商業歷史的重要面向。同時,也將反映出大時代變遷如何牽引著企業及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承與創新。
一個百年貿易家族的變遷史
如同臺灣在經濟與政治變革中的縮影
◎「伍中行」的前身──西村商會
現今大多數人知道的伍中行,多半是以點心、烏魚子,以及南北貨銷售出名。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伍中行」的前身,是在日據時代臺灣發跡,商業版圖橫跨臺灣、日本、中國,營業範圍遍及進出口、民生用品與房地產的「西村商會」。
世居臺南的貿易家族延陵堂,為什麼會與西村商會產生關聯?又是如何進入西村商會,並與其合作?成為臺灣連鎖商店的濫觴?
◎走過日據時期的百年貿易家族,反映出什麼樣的臺灣史?
在那個戰火彌漫的時代,個人和家庭乃至企業的命運往往與國家的政局密切相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吳家經營的延陵堂家族企業看準機會崛起,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從西村商會轉變為伍中行並非偶然,也不是經營理念改變,更不是受市場競爭驅使,而是源於時局的轉變,讓這個跨國商社被迫轉型。
吳氏家族與臺灣伍中行的前身─—西村商會有著深厚的根源。日據時期後,也可以看到這個來自日本的家族企業——西村商會身上,如何因應大時代的轉變契機。除此之外,本書還細談吳家與西村商會面臨二次大戰後政權轉移至國民政府遷臺的情境。西村商會如何轉型為「伍中行」?新政權帶來新變革、新勢力,也帶來新的轉機。
◎品味與文化——富過三代才懂吃穿
過去,西村商會以帝國的擴張作為起始,把日本的商品賣到帝國足跡所到之處;伍中行則直面政權的轉移,乘勢而起,成為高級食材的代名詞。然而,當過去的種種已經無法符合新時代的需求,伍中行如何在新時代與時俱進開創出一個新的可能?
府城延陵堂作為一個在臺灣代代相傳的家族,然而對第六代吳傑熙而言,家族的興衰並未有太多遺憾。他說,「我是富六代,也是負六代;富的是品味,負的是傳承,......『富在文化上』才是我所追求的,也是祖父和父親潛移默化教導我的信念。」
吳傑熙將厚實的門第根柢與爺爺、父親兩代仕紳與文化底蘊的薰陶,內化為新的養分。新的百年伍中‧府城延陵堂,以「茶」為起點,延續伍中行對高級食材的品味及誠信,開發出一系列極致食材,把舊文化帶進新傳承,也是接下來重新整步出發的百年伍中‧府城延陵堂最重要的目標。
「我知道傑熙想『傳承』的,不單單是吳家的百年風華,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菁華;這本書要『傳遞』給讀者的,遠不止於過去老伍中的興衰起落,更有廿一世紀屬於每個人的起承轉合。」
——蔣方智怡 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
★聯合推薦
許水德|前考試院院長
黃大洲|前臺北市市長
蔣方智怡|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新民|前司法院大法官
葉放|中國當代園林藝術大師
馬可‧赫尼格|中德文化交流作家
作者簡介:
吳傑熙——口述
臺灣著名茶人,臺南人,延陵堂吳家第六代掌門人,也是臺灣南北貨最著名的「伍中行」大股東。在企業面臨第三次轉折時,毅然決然重新定位百年老店,百年伍中‧府城延陵堂也將透過舊傳承、新思維,打造新的企業版圖,期待將臺灣的優質食材、特色茶品推向全世界。
裴凡強——採訪撰文
政治大學歷史、俄文雙主修畢業,喜歡素食鍾愛寫作,作品內容:從東沙、南沙、曾母暗沙,到李洋、俄羅斯、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並譯有《戈巴契夫冷戰回憶錄》《我從戰爭來:烏克蘭烽火手記》。這次撰寫半個世紀伍
中行,一百多年延陵堂的歷史,以及其傳人吳傑熙先生繼承家業的事情深有所感,希望這些動人的故事,能更廣為人所知。
章節試閱
跋
◎裴凡強
二○二三年的八月盛夏,筆者跟著吳傑熙南下府城,一路上有很充裕的時間聽他分享自己與家人的過往,也看到他在吳日三夫人,也就是自己的天祖母——「誥授安人曾見」的墓前沉思默禱,而在臺南市區,則能感到他撫今追昔的那種深情,「當年『阿霞飯店』阿霞的吳錦霞,就是在我家門口起家的,阿公、阿嬤沒像她起先在其他大戶人家門口擺攤時,那樣給她臉色,反而要她安心做生意,離開時收拾好就好,所以逢年過節,阿霞總會送上拿手好菜表示謝悃」,吳傑熙細述這積善之家現已出租供作他用的祖厝點滴。
他引領筆者爬上樓梯參觀,鉅細彌遺地介紹這間採光良好的老宅,一樓經營餐酒館,二樓以上改裝成民宿;這是他幼時與阿公一起住過的三層樓洋房,「所有室內設計均出自阿公之手,」吳傑熙指著客房說,「這間房間是爸媽住過的。」吳傑熙過去受訪時,曾說過「如果錢能夠買回從前的片刻,無論要他花多少,他都會二話不說地點頭答應」,這裡曾經有三代同堂地熱鬧,如今曾經同住這棟樓而還在世的親人,業已如晨星之熹微,當初愈是熱鬧,就愈顯今日的冷清,親人再也難得於此重聚一堂。
然後走到大同路二段,當時實在酷暑難耐,在臺北消失已久的「蘇州采芝齋」陡然出現在眼前,於是我們去買桂花酸梅湯解渴,一頭白髮的老闆娘好奇地「笑問客從何處來」?吳傑熙回答自己是伍中行吳棟樑的孫子,「什麼,是伍中行老闆的孫子!」看得出老闆娘驚奇的表情,馬上說酸梅湯算她請客,「以前伍中行就在對面了!」吳傑熙指著對街告訴筆者,讓人不禁想到過往在家門口的攤販,愈做愈大,成為道地臺菜代表的阿霞飯店,與先是式微,其後消失的伍中行,正是鮮明對比,而這期間出現的問題與解方,或許就像阿霞飯店官網宣稱的那樣,「以多元的料理做法與餐飲管理觀念,為老店注入新的活力,……導入新的競爭力」,也就是本書第五章第二節提到的「變」。
這次撰寫期間,透過密集採訪,與實際走訪,筆者深知,這不僅僅是一段家族渡海來臺的歷史,也不單單是一家公司由盛而衰的煙雲,因為不論是府城延陵堂,或是西村商會——伍中行,期間發生的事件琳琅滿目:朝廷賞文林郎官職、擔任殖民政府的通譯官、幫助吳佩孚,求助杜月笙……,在在都是歷史的一部分。片段的歷史,足以讓我們先以管窺天,從而繼續覓得全貌,反之若別有用心地切割,終究會曲解了歷史中包羅萬有的意象與情感。
在寫作的過程中,筆者來到伍中行在衡陽路的的原址——目前由幾位資深員工頂下來開設的「伍宗行」,「伍宗行就是『伍中行』!」老員工楊先生一邊解釋,一邊還把伍中行的提袋拿出來證明。他們賣的東西跟以往差不多,烏魚子、南北貨、還有各種罐頭,樣樣俱全,包裝看起來也很復古,應該說,包裝壓根沒換過,與吳傑熙形容地很吻合。看來過往長輩的記憶,在此依舊鮮明。
每當筆者次投入一段書寫的歷程時,都很湊巧,身邊總會出現與書中內容相關的人事物,這回亦然,先是離伍中行不遠的衡陽路十五號,舉辦「榮町再現——新公園前的記憶光景」,展場不大,一眼就能看到放大的老地圖上寫著「西村商會」,接著是伍中行與隔壁「掬水軒」、「全祥茶莊」等三棟日據時代建築,一起升格為市定古蹟,從此不用擔心一覺醒來,過往的回憶灰飛煙滅,最後是當筆者前往讀書館找資料時,無意間路過了伍中行忠實顧客之一,李國鼎先生在泰安街的故居,冥冥之中,又為素材增色添彩,何況「月桂冠」是自己幼時即聽聞,也是成年後經常飲用的酒類;而「工研醋」則為家中餐桌上的必備佐料之一,可見西村商會曾激出的浪潮,至今仍舊蕩漾著漣漪。
最後,要再提及本書主角吳傑熙的文化底蘊。
此時此刻,吳傑熙除了以買賣佳茗為正職,他心心念念要把自己祖孫三代不離手,也是自己最了解的飲料,——「茶」的文化再發揚光大;並致力於為茶葉完成一項前無古人的系統化認證方式,以後哪邊生產的茶,何時生產的茶,都有一套科學標準,不至於再有哄抬價格或市場紛亂的情事發生,他開玩笑說自己是「富六代,而富的是品味;也是負六代,負的並非金錢而是負擔」,能有這樣的企圖心,必係來自家學淵源以及優良家風,祝福吳先生成功,希望不久後,能再撰寫他人生中接下來的第二部曲。
跋
◎裴凡強
二○二三年的八月盛夏,筆者跟著吳傑熙南下府城,一路上有很充裕的時間聽他分享自己與家人的過往,也看到他在吳日三夫人,也就是自己的天祖母——「誥授安人曾見」的墓前沉思默禱,而在臺南市區,則能感到他撫今追昔的那種深情,「當年『阿霞飯店』阿霞的吳錦霞,就是在我家門口起家的,阿公、阿嬤沒像她起先在其他大戶人家門口擺攤時,那樣給她臉色,反而要她安心做生意,離開時收拾好就好,所以逢年過節,阿霞總會送上拿手好菜表示謝悃」,吳傑熙細述這積善之家現已出租供作他用的祖厝點滴。
他引領筆者爬上樓梯參觀,鉅細...
作者序
我的兩個世交
◎蔣方智怡|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
我有兩個世交,一個世交是人,一個世交是店。兩者之間,看似無關,實而關聯甚深,極其緊密。
先說人的部分,他叫吳義雄。
眾所周知,我家出了兩個總統,因為這個緣故,在兩位蔣總統在世的那段時間,可以說再大的官,也沒有我沒見過的,但是在百官之中,我看到的吳義雄先生是個特例,他不慕榮利,性喜恬淡,但每個長官都離不開他,從調查局最基層的年輕調查員做起,獲時任市長許水德賞識進入市府擔任主祕;繼續跟著許市長到臺北市,肩負臺北市環保的重責大任,再承接黃大洲市長的環保局長與榮膺市政府祕書長,最後高升到中央的環保署副署長,他一直做的是居功厥偉的事,而又從不居功;本應光環加身榮譽滿盈,卻給人毫無驕矜之感,讓人始終如一的信任,不論是國民黨執政時身居要職,抑或是在野時到智庫繼續貢獻心力,他總讓我想起天上的星辰,人們在白天時抬頭雖然看不見,但他曖曖內含光,其實一直高掛在空中閃爍著星芒。
所以即使在我公公蔣經國總統逝世後,我們還是維持聯繫「至紉私誼」,而且我認為像吳義雄先生這樣的積善之家,就算公務繁忙,但一定也教子有方,因此看到吾兒友柏與傑熙,賡續我們上一代的交情,常有往來,是讓人相當欣慰的事。
再說說店,現在很流行一句話叫「說出來,就洩漏出年齡的祕密了。」但是那又如何,這些美好回憶,雖不動聲色,但雍容典雅;儘管歷史悠久,仍舊光芒四射,這是我心中的經典,因為打從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就不時跟著長輩在這家位於衡陽路上的老字號鋪兒「伍中行」採買,每次只要一來,就預告了不久後的餐桌上,必然有一桌美味佳餚,或一鍋香醇好湯,在伍中行的鋪面上不光南北貨齊全,還是品質的保證,舉凡臘肉、火腿,香菇、臘腸還有烏魚子甚至糖果餅乾,齒過留香後,滿足了味蕾,豐富了記憶。
而飯桌上盛放著飄散出各種食材香氣的碗盤,這一方小小的載具,成為親情天倫交流的場所,溫馨甜蜜流淌的環境,看似日常的吃飯,放大了來看,可以包含中華文化中,細緻烹飪、博大精深的飲食傳統,舉凡提味的佐料或煨湯的火候都馬虎不得;而往小了來說,在購買食材的過程,廚房準備的歷程,餐桌擺盤的流程,點點滴滴都成了美好記憶中家族綿延,薪火傳承所累積的里程,套句現在流行的說法,這一頓飯就叫作「儀式感」吧,而從備料到上桌:去伍中行買食材,吃伍中行的食品,甚至日後回憶起伍中行,也都是儀式感的一部分。
長達幾十年的時間,伍中行在雋永的老房子裡,顧客曾經川流不息,店面往往門庭若市,營業額上億,對我們這些無數的老主顧來說,總能在這邊買到心目中上得了檯面的好東西,所以當我知道打小耳熟能詳的伍中行——「店的世交」,竟然是我「人的世交」——吳義雄家族的產業時,真的大吃好幾驚,因為我向來只看到這位老友在職場上的片面,彼此從來沒聊過身家背景,完全看不出來這樣一位任勞任怨,又謙沖自牧,做人處事面面俱到,幹練又低調的模範公務員,竟然是個出自優渥家庭的少爺,怎不「驚呆了」!我相信這一定是出自良好家風薰陶的結果,而這樣的一種「古大臣之風」,正是吳義雄先生讓自己雖出自世代經商的商賈世家,但透過從政,把伍中行在商場給人的信賴與品保,在另一種場域展現出來。
不過就像不少名店最後總因為時代而蒙塵,有時候並非因為販售的商品有問題,而單純只是因為新的顧客不再需要,或不懂得打開這些過往的美好畫軸而已,我看著傑熙這個晚輩,感到他的確不簡單,願意承接家族事業,更將原本傳統老店的商品去蕪存菁,昇華為「百年伍中-府城延陵堂」這個新品牌,以佳茗好茶為主要經營重點,用融入為生活美學的方式,試圖把茶葉的層次再提升,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傑熙有乃父之風,責任感強,企圖心重,因此儘管老朋友不在了,但我還是常常以姑姑阿姨的角色去關懷他,為他的心願與家人祈禱。
每一次我在傑熙的店中都是帶著一種歡喜的心情品茶,我歡喜的點除了看到傑熙接手祖上生意,又經營地有聲有色之外;還歡喜他有心致力於把品茶這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茶道」進一步在兩岸文化交流的舞臺上,扮演更為吃重的角色,要知道,茶道可不是什麼日本的舶來品啊!
在傑熙告訴我正著手進行《百年伍中.延陵舊事》,這本有關他的家族、有關伍中行還有他目前經營的「百年伍中── 府城延陵堂」,從道光十七年起,橫跨清朝、日據、光復直到今天的書籍時,我知道傑熙想「傳承」的,不單單是吳家的百年風華,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菁華;這本書要傳遞給讀者的,遠不止於過去老伍中的興衰起落,更有廿一世紀屬於自己的起承轉合,為之作序實為樂事。
我的兩個世交
◎蔣方智怡|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
我有兩個世交,一個世交是人,一個世交是店。兩者之間,看似無關,實而關聯甚深,極其緊密。
先說人的部分,他叫吳義雄。
眾所周知,我家出了兩個總統,因為這個緣故,在兩位蔣總統在世的那段時間,可以說再大的官,也沒有我沒見過的,但是在百官之中,我看到的吳義雄先生是個特例,他不慕榮利,性喜恬淡,但每個長官都離不開他,從調查局最基層的年輕調查員做起,獲時任市長許水德賞識進入市府擔任主祕;繼續跟著許市長到臺北市,肩負臺北市環保的重責大任,再承接黃大洲市長的環保局...
目錄
推薦序
許水德|耄耋之年思故人
黃大洲|飲茶之時,時常想起的好夥伴
蔣方智怡|我的兩個世交
陳新民|中流砥柱的典範
葉放|將厚實的文化底蘊,內化為新的養分
馬可‧赫尼格|獨特的寧靜與品味
序 / 傳承百年伍中.傾訴延陵舊事
第一章 臺北銀座,西式洋行的濫觴
‧陌生人的電子郵件,百多年前的祖孫情緣
‧文林郎吳日三,延陵堂來臺灣
‧吳炳榮到吳燮堯,從大清國到日據
‧新時代新機遇
第二章 西村商會與府城延陵堂的臺灣傳奇
‧西村先生臺南租地,商會成為連鎖濫觴
‧我們都是季札後人、延陵子孫
‧吳棟樑完成學業,進入西村商會工作
第三章 從西村商會到伍中行,從日本老闆轉為臺灣老闆
‧西村商會在臺灣四十五年的經營成果
‧西村商會改頭換面日本老闆交棒臺灣老闆
第四章 伍中行的華麗轉身:賣日本人、賣美國人、賣臺灣人
‧戰後的情況 面對的問題
‧前門放炮 後門上吊:杜月笙與葉劍英拯救伍中行
‧業績:從一億到一億
‧「品味」「品格」——吳棟樑、吳義雄培養出的吳傑熙
第五章 每家老企業都該面對的課題
‧走過歐洲來到上海,回到老伍中的原因
‧伍中行的長期問題與可能的解方
‧吳傑熙在做的事:重新打造 留存初心
‧結論
後記
附錄/
府城延陵堂大事記暨歷代主要繼承人簡介(1837-)
推薦序
許水德|耄耋之年思故人
黃大洲|飲茶之時,時常想起的好夥伴
蔣方智怡|我的兩個世交
陳新民|中流砥柱的典範
葉放|將厚實的文化底蘊,內化為新的養分
馬可‧赫尼格|獨特的寧靜與品味
序 / 傳承百年伍中.傾訴延陵舊事
第一章 臺北銀座,西式洋行的濫觴
‧陌生人的電子郵件,百多年前的祖孫情緣
‧文林郎吳日三,延陵堂來臺灣
‧吳炳榮到吳燮堯,從大清國到日據
‧新時代新機遇
第二章 西村商會與府城延陵堂的臺灣傳奇
‧西村先生臺南租地,商會成為連鎖濫觴
‧我們都是季札後人、延陵子孫
‧吳棟樑完成學業,進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