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序
「藝術長廊」是朱銘美術館內連接科學園區與蓮花池中間200 公尺長的一條過道,兩旁的水泥牆本是園區的擋土牆,但是在美術館展覽部同仁的用心經營下,現在已蛻變成一段充滿故事與色彩的長廊了。為了實現朱銘先生「種活藝術種子」的理念,在一開館時就籌畫這個專案,希望把這個長廊作為提供給年輕藝術家的一個創作平台,由館方對外徵稿,再聘請專家進行評選,在每年的夏天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彩繪創作。
透過這個平台,參與的藝術家有了創作的機會,而他們在一個共同的時間期程內一起創作,不但可以相互觀摩,也都成了好朋友。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戶外的創作,提供了與遊客對話的機會,甚至藝術家也讓遊客參與,這種跳脫傳統繪畫的形式與思維,讓作品有了新內容,對美術館來說,我們很高興做這樣的嘗試,而且看到作品的突出表現與遊客的熱情參與,也讓人振奮。
今年的主題「末日‧ 回歸」,是針對前一陣子被吵得沸沸揚揚的馬雅預言──「2012世界末日」所提出的,展覽部擬定這個主題不是要湊熱鬧,也不是要關心預言的真實性,而是想藉這個議題,用藝術家的角度來省思人類的未來。
長期以來,功能性的教育思維,已經窄化了人類前進的方向,甚至把人類推向危險的邊緣,這個千頭萬緒時代的問題,根源是人的心亂了,我們相信只有回歸單純,問題才能解決,而藝術家「無用之用」的心靈,或許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吧。
已經歷十四屆的藝術長廊,提供了很多省思的空間,也留下很多精彩的畫作,非常感謝企業家施振榮先生與立邦漆長期的贊助,及歷年參與藝術家的努力,讓這個實驗性質的長廊,已經成長、茁壯,下一步,我們會更努力的讓這條長廊再升級,希望成為一條大家願意來欣賞、參與的幸福大道。
朱銘美術館館長 吳順令
編序
「藝術長廊」多年來為朱銘美術館一個特殊發揮創作的場域。在這條露天的弧形長廊之中,曾有許多藝術創作者將他們對於藝術創作的熱情投注於此,為經過的參觀民眾帶來視覺感官上的全新體驗。
朱銘美術館自1999 年開始舉辦藝術長廊徵件活動,讓有志於藝術創作的人士有一個發表作品的舞台,也希望透過暑假期間,以現場創作的方式,達到參觀者與創作者最直接的交流,讓藝術不只是令人遙遙遠望的殿堂,而是充滿在生活周遭的想法、創意與巧思。
2012 年,朱銘美術館特別企劃藝術長廊主題─「末日‧ 回歸」,結合世界末日預言議題,傳達每位藝術家在面臨此一特別的環節下,如何反思自身所處的環境與時代而形塑之價值觀,並且回歸自身,探索藝術與生命的本質,藉由作品傳達藝術家的觀點。
「末日‧ 回歸」關於末日預言的話題在各個領域中不斷受到討論,不論是人類對於末日來臨前的應變與自處,或是對於末日後世界的樣貌與重建,都引發人們的無限想像,藉由電影、文學、藝術以及各種形式的討論,許多人被激起好奇心,並試圖了解、尋找其中的可能性。
近年來,面對各式傳播媒介的渲染,加上全球氣候的轉變,自然環境的失衡,似乎都加深了我們對於此類議題的敏感度和諸多聯想,然而我們關注的重點到底應該要放在預言本身,還是針對人類在此一環節下所展現的態度?
今年朱銘美術館以「末日‧ 回歸」的主題進行藝術長廊作品徵集計畫,並以「創作直達世界末日的那一天」作為副標,希望表現出藝術長廊一直以來充滿活力、熱情與挑戰性的形象,表達藝術家對於創作的熱情直到永久。然而,「世界末日」並不是此次主題所欲討論的重點,展覽所關心的也不是2012 年末日來臨的真實性與否,我們不知道那一天是否會到來,也不打算討論那一天是否真的會到來。
此次展覽所關注的並不在於預言本身,而在於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與想法面對自身所處的世界,因此,「末日」在此所指涉的比較像是一個此時此刻人類所站立的時間點( 引發諸多聯想的2012 年),而不是一個事件;「回歸」則是一種原初的內心狀態,在一個建立極端複雜制度與價值觀的社會中,身為一個人,如何反思自身,回到最純淨的本質。
此次入選藝術長廊的16 件作品,都展現了藝術家對於末日預言的態度與想像,在這些作品中,沒有任何人可以給出一個解答,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試圖去解釋真相。在作品中,可以看見有的人以自己的經驗為出發點,討論生活中的幸福小事不應被繁忙快步的節奏所掩沒;有的人在乎的並不是預言本身,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抱持的正面態度以及真正應該付出關心的事物;也有人勾勒出末日後的想像,或是聚焦在自然與環境的失衡,人類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但之後又該何去何從。
有趣的是,這些作品彼此之間都有些許呼應,16 件作品、16 個觀點,精彩呈現這些藝術家的思維,在世界的末日之前,內心的回歸之後,如何把握當下,用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一個難解的謎題,或許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