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收錄我在《多倫多文藝季》以筆名「城南舊侶」寫的掌故式小文,少年時期曾住九龍城舊城之南,這個署名留下歡樂童年痕迹;後來竟有愛讀拙文的朋友直呼我名為「城南舊侶」,倍覺親切。一九九八年《多倫多文藝季》總主編黎炳昭在創刊號強調辦此雜誌目的是「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黎兄計劃出版前曾徵詢我意見,我直言辦雜誌是賠本兼自討苦吃,在西方社會辦中文雜誌更是難上加苦;但我仍鼓勵他迎難而上;並答允只要《多倫多文藝季》一日續刊,我會拼老命每期供稿。當初有人潑冷水謂此類雜誌很難捱過四期,結果出人意表,歷十八年出了七十二期,創造了奇跡,而我亦勉力提供了七十二篇小文。當年經常執筆者有黎炳昭、梁楓、黃榕岫、池元泰、許之遠、蘇紹興、羔羊(陳世彬)、黎全恩、黃紹明等,其中陳世彬、蘇紹興、黎全恩是我讀大學時的前輩,都已謝世多年,今日握筆回想,仍有人琴之痛。
本書內四十一篇稿本,寫作日期是一九九八年至二〇一二年,是我生活在異地的自遣小文,內容環繞近代藝文界人和事,隨想隨寫,資料多出自與一些人物機緣巧合交往,嘗試從零碎材料弄出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回憶,一點雜談,希望帶出散文和絮語式的抒情氣息。書中有好些情節大家或已有所聞,經我粗略描述,讀者會有多少喜悅或驚訝回應。我強調本書不是什麼研究成果,只要能帶給讀者一絲喜樂、縈迴或輕輕感喟,甚至作為茶餘飯後談話資料,我已心滿意足。
感謝黎炳昭兄和當年一班《多倫多文藝季》文友和我一起在那段快樂日子齊行齊跑。感謝故友兒童文學家何紫女兒何紫薇最近提示我初文出版社有興趣出版本集子,又感謝九十三歲書法家何幼惠老師為我寫封面書題;我深感榮幸,只好在序文末了對他們表示深深謝意。寫此序言時,正是農曆人日,一室充滿冬日陽光,誠意借本書封面饒宗頤教授寫的荷花吉語,陽光中祝願大家兔年及以後日子「日日是好日」,萬事如意,安吉長樂。
吳懷德
二〇二三年一月二十八日(年初七)
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