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本字典取名《台語文音字典》,編排順序,壹.前半部依筆畫數序收錄5595 個漢文單字,在此部易於尋獲一字多音的假借(假破kau-phuà)字;貳.後半部依音節順序收錄5627 個漢文單字,按a、b、e、g、h、i、j、k、kh、l、o、p、ph、s、t、th、ts、tsh、u 等19 部首1346 音節順序排列,在此部可尋獲同一音節的許多同音字。
台語漢字的發音含文音(讀書音)與白話音(口語音)兩部分。本典僅收錄文音,是根據古籍字書(廣韻、集韻…)及康熙字典的反切音而來。本字典除保留「反切法」一組切音得一音外,並以之譯成「台羅拼音」及「十五呼音」。
「十五呼音法」由三個漢字組成:前為韻母(有26 字),後為聲母(有15 字),中為聲調(如呼音法3.所示)。昔日學過漢文的前輩,熟諳使用此法。
「台羅拼音法」,類似ㄅ、ㄆ、ㄇ注音符號的拼法,2002 年起,台灣小學生的閩南語課程,就已開始教學此法。
至於「反切法」,據說是東漢末孫炎創設。各朝代字書,如唐朝的廣韻,宋朝的集韻,金朝的五音集韻,元朝的韻會,明朝的洪武正韻以及清朝的康熙字典,都使用「反切法」表音。此法僅用二個漢字,就可知曉生字的音與調;即前字取
聲母並決定聲調的陰或陽,後字取韻母並定聲調的四聲之一(平、上、去、入);既科學,又方便。但,使用起來並不容易,因前字加後字,字數總合超過2000 個漢字;又前字辨陰陽,後字斷四聲,也有難處。尤其北京話已缺入聲,更無法使用切音法。如果能夠掌握做為切音前後2000 多字的台語讀音、陰陽及四聲,切音法不失為科學、簡易,又準確的方式。
目前坊間已出版的台語字典或閩南語字/詞/辭典,多稱台語僅有七調,認為第6 調(陽上)同第2 調(陰上),但事實不然!本字典收錄第6 調(陽上)有520 字,把它們當切音前字時,不能當「陰」定調。如:膩,女利切,是lī,不是lì;又把它們當切音後字時,不能當「去」聲看待,如:俎,側呂切,是tsú,不是tsù。本字典掌握陽上字的存在,保持了文音聲調八調的正確與完整。
本字典收錄1346 音節中,同音同調字依筆畫數,由少到多排列;罕見字、俗體字、異體字、簡體字等均墊後。
羅馬音標第6 調標在母音上方標「ˇ」形號外,另加「ノ」於後,表明俗讀二調,加「一」於後,表明俗讀七調。呼音法,如;五 孤二語俗讀二調、呂 痀七柳俗讀七調,加外框示意原都是六調。本字典所標文音,方便朗讀古文、古詩、詞;又可以供作尋找各地方音文字的重要依據。
如下所述的白話音節,請不要期望在本字典中尋獲。
1.以m、n 或ng 為聲母的音節。
2.以b、g、j、l 為聲母且屬陰調(1-4 調)的音節。
3.以ph、kh、th、tsh 為聲母,且屬陽調(5-8 調)的音節。
4.韻尾是io、ang、ak、iak 的各音節。
5.舒音尾(a、e、i、o、u)加nn 或h 的各音節。
6.任一聲母(含零聲母)與尾音ng 之間無i、o 等母音的音節。
感謝台大國家文學博士林政華教授的指教及賜序,使本字典增益良多,書名由桃園市清雅堂書法大師陳家璋老師揮毫賜予墨寶;以超印象派畫家楊國斌老師名畫為封面,都極珍惜且感激。而桃園縣台語文化學會研究小組:吳雅雯、吳漢江、呂新興、李正香、李和香、林淑慎、倪佳裕、徐金蓮、郭先城、郭辰定、游瓊娜、黃淑華、鄒榮進、劉貞夫、劉朝清等諸君的校對辛勞,於此一并致謝。
本字典雖經多人多次反覆校對,仍不免有失誤處,冀方家匡正,俟再版時更正以求完美。
呂理組 謹識於桃園 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