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周奉真先生的大作《中國古代韻文名句類編》放在我書桌上很久了,因為此書即將由香港中華書局改為《作文引用古詩文百達通》再版,先生囑我寫幾句話在前面。我躊躇了很久,一直未能下筆。當代中國的學者,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梁啟超所說的為讀書而讀書,為學術而學術的人;一類是為課題而讀書,為項目而學術的人。周奉真先生屬於第一類。先生長期在新聞媒體界工作,後來又擔任宣傳部門、文化部門的領導。除了本職工作外,讀書是他最大的樂趣,幾十年手不釋卷。他讀書多,涉獵廣博,且善於思考,對歷史、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有深入的體悟和研究,視野宏闊,眼界敏鋭,因此見解新穎。但他不是為了申報課題,不是為了晉升職稱。我這樣說,是由於和他多年的接觸,又加之讀他的作品,尤其是近兩年幾乎每周都可以讀到他的詩詞創作,知道他的行蹤,他的思考,他內心世界的真誠。現在中國大陸的學者,尤其是中青年學者,先是圍繞碩士、博士論文轉,其後是圍繞各類項目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者,最擅長選擇研究題目。而選擇題目的標準,主要看怎麼樣得到資助經費,而不完全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學術興趣和選題本身的學術價值。這樣的學者,其研究往往是掘井式的。井掘得可能不淺,但井周邊的山川地理,奇木香花,珍禽異獸,則知之甚少,更毋論平蕪盡處的春山,春山之中的江河了。
「古代韻文名句類編」,説來並不複雜,一是挑選名句,二是歸類編輯。但「選擇」和「分類」則是做學問的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國傳統學問的根基。孔子當年作為教材的《尚書》就是古代文選,《詩經》更是從三千多首詩中精選出來的。至於司馬遷的《史記》,全書始終貫穿着選擇分類的方法:三千年的歴史,哪些人應當選入,哪些人應當詳寫,那些歷史事件應當選入;全書如何分類,不同的歷史人物擺到什麼類型才合適,等等。這需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學識!所以其本紀、世家、列傳、表、書的結構框架一旦建立,竟成為廿四史遵循的不桃模式。整理中國文化元典功績最大的當屬漢代的劉向,他的功繽就是對群書的整理和分類。在他的《別錄》基礎上形成的《七略》和《漢書申藝文志》,分類群籍,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被奉為中國學術之圭臬。而真正意義上對大自然、對人類本身進行分類的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這是一部了不起的學術巨著。它把九千多個字按部首分為540類,過去學者多認為這是許氏文字學意義上的分部。我認為,其意義遠不至此。如果純粹是根據字形來分部,為什麼540個部首中有一些零部首(又名空部首,只有部首,沒有统轄的字)。而《說文》中很多字的解釋(全書第一個字即如此),就根本不是文字學的解釋,完全是漢人經學的說法。所以,作為「五經無雙許叔重」(《後漢書》本傳語),他是以經學家的身份研究文字結構的,他對文字的分類,其實是對萬事萬物的分類,反映的是漢代人對世界的看法。同樣的道理,研究唐代文化,不參考《藝文類聚》、《初學記》、《白氏六帖》等的分類,就有可能犯「執曹公之律令以案肅慎氏之不貢楛矢,丁零之盜蘇武牛羊也」(余嘉錫《古書通例》語)一樣的錯誤。
這麼說來,《中國古代韻文名句類編》把精選的1400多條韻文名句按內容分為22個大類,164個小類,確實是了不起的。沒有對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文學包羅萬象的內容有深入系統的瞭解和體察,要想作出合理的分類,只能是庸人治絲,愈理愈亂。雖然古代的類書,現代的各種分類辭書可以參考。但周奉真先生的分類有自己的特點,他作為主體,宏觀統攝古代韻文名句:這1400多條名句,都是任他驅遣的對象,都是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的囊中之物,都是他眼中的天地山川、四時風光、草木花卉、鳥獸蟲魚;通過這些名言警句,表達他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他愛國憂民的情懷,書寫他對政治興亡、社會發展、自然物理、人生價值的看法,展示他對崇髙的人生修養和高貴品質的追求……
我有一個觀點,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文學史著作,但古代中國並非沒有文學史,古代中國的文學史有多種形態呈現,其中「選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文學史。從《昭明文選》到《古文辭類纂》,再到《經史百家雜抄》,這些優秀的選本,就是通過選哪些文章,如何分類,如何排序,體現選家的文學觀和文學發展觀。同樣的道理,奉真先生通過精選1400多條韻文名句,全面體現了他的政治觀、人生觀、文學觀。至於先生對所選名句準確樸實的解釋,讀其書者自當體會,這裏就不辭費了。
奉真先生身上體現出來的更多是讀書人的氣質。他尊重知識,尊重讀書人。上個月,他的老師去世了,他放下手頭一切工作,千里奔喪,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感喟。因他二十多年前讀過我的小書《敦煌賦校注》,至今时常念及。乙未春,我移居巴蜀,先生經常微信問候。近日,我腰肌勞損,僵卧書齋,迎着春風涵詠先生選錄的名言韻語,別是一番情趣。抱病始知生有涯,閉居更覺友誼賒!是為序。
伏俊璉
2017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