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叩破重閽有鳳音∕何英傑
從文明史的角度,中國是一個早熟國度,很早便有尊仁重義、尊生重人的思想。從現代史的角度,中國是一個困在戰禍和軍事統治裡的封閉社會。而從本書作者周素子的角度,她生於斯長於斯,中國更像是一個身世,不斷浮現著良善與殘酷,美夢與噩夢……
讀這本娓娓道來之書,不難窺見古典中國的形貌與丰姿。她一往情深,記錄了故園舊遊與各地見聞。「樂山樂水」是地方誌,「藝林藝事」是藝誌,「今雨舊雨」是人物誌。透過質樸文字,如史的敘筆,她把模糊了的民間軼事又細細勾勒,重現人文光彩。比諸先前作品《右派情蹤》與《晦儂舊事.老家的回憶》裡的蒼涼飄零,讀者當可較為平靜地閱覽形形色色的山川風物,以及一種千百年揉合下來的地靈人傑。
往事恰如風柳,撩人亦暖亦寒。二十二歲,她蒙受不白下鄉勞改,折磨達二十三年之久,獨力撫養三個女兒長大。其間遭遇,我不敢想像。假若我羈押荒漠,妻子帶著幼兒餓凍乞活,如何忍辱二十年?此等苦楚,此等命運,使我深深折服於她的堅韌。甚者,此等局外人想都不敢多想之事,過去便是過去,當事人有誰仍願意回想?周女士不然。她劫餘發憤,重入陰暗之中,慢慢拾起那些被恐懼與淚痕刻蝕見骨的記憶殘片。一回想,一回痛。一回死,一回生。方知隻字片語,盡是勇者心淚。書者何辜,讀者何幸!
本書出版,正值香港中文大學發起召開「紀念反右運動五十五周年」。算算年歲,當初最年幼的右派,如今已近八十。物故人非,平白凋零。罪名雖已平反,傷痕猶自深埋。但願中國早日撫平這一輩人的創痛,使油盡免於燈枯,薪盡幸得火傳。也願生者頤養天年,更傳語子孫切切慎思明辨,何以如此壯闊江山,如此深厚文明,如此血性兒女,卻在二十世紀破敗得、糟蹋得如此不堪。這樣,則新一代青年長成之時,中國當有自信從橫掃斯文的狂潮中站定,大哭一場,洗心革面。《右派情蹤》裡記有《不須曲》一段緣,前賢憂國,悽然紙上。我不揣冒昧,爰和一首以綴序末。
未盡劫灰孰可侵,悲歌燕趙久銷沉。不須更嘆思凡曲,叩破重閽有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