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具備正確的知識,做出明智的抉擇!∕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在過去四、五十年癌症醫療已有長足的進步,如今,醫師面對癌症病人不再束手無策,病人也不再認為癌症是絕症。現在的病人如果能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癌症,多數癌症病人都能恢復健康,過著正常的生活。所以,癌症已經被認為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氣喘等一樣,是一種可以經過治療而治癒或可與病人和平共存的慢性疾病。然而,要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的先決條件是,具備正確的知識,進而做明智的抉擇,接受正規的癌症治療。
談到明智的抉擇,就不禁要提起不久前發生的世界大事——賈伯斯的去世。在剛出版的《賈伯斯傳》中,作者華特.艾薩克森揭露賈伯斯於2003 年10 月在做一次腎和輸尿管的電腦斷層掃描時,意外地發現胰臟有個陰影,醫師建議賈伯斯立刻做一次胰臟檢查。「但他總是故意忽視自己不想面對的問題」,經過醫師不斷地催促,後來,終於做了斷層掃描。很幸運的,切片的結果發現那不是一般的胰臟癌,而是一種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生長速度較慢,也比較容易治癒。如果他在那個時候馬上開刀摘除,治癒率極高。但是,賈伯斯完全拒絕醫師、妻子、好友的多番央求與規勸,就是不願讓他的身體受到手術刀的侵犯,而選擇了另類療法。就這樣拖延了九個月,艾薩克森說:「我覺得史帝夫的意志堅強到相信自己可以用念力讓世界按照他的意志來運作,但這種做法不是每次都行得通,現實是無情的」。果然,九個月後,賈伯斯看到的電腦斷層影像,不但腫瘤變大了,而且可能已經擴散出去了,這時,他才接受手術摘除原發的腫瘤。
不令人意外的,2008 年發現了肝轉移,醫師建議肝臟移植,他還是經過醫師不斷地催促才願意考慮肝臟移植手術。做了決定後,一家人焦急地等了幾個月,終於在2009 年3 月21 日等到一位年青人捐出的器官。雖然換肝手術很成功,但手術中,醫師發現他的腹膜已經有癌細胞。此後,賈伯斯雖然獲得最好、最先進的醫療照護,最終還是被癌症打敗了!
不可否認的,賈伯斯是位奇才,他的想像力與在科技研發方面的專注與不屈不撓,成就了他在科技文明史上不朽的地位。但是,他卻因為在最初發現胰臟腫瘤時,過於相信自己的意志力,而做了不智的抉擇,終於錯失良機而英年早逝,於2011 年10 月6 日辭世,享年56 歲。怎不令人痛心扼腕!
在國內談到大腸直腸癌時,大概有不少人難免接受到神經外科醫師許達夫經由寫書及部落格等所傳播的另類癌症醫療觀。許醫師常以他自己罹癌的經驗來推銷他自己診所提供的自然療法,而有誤導病人之嫌。我不得不藉著為此書寫序的機會向讀者做個說明。確實如他在書中寫的,許醫師被診斷罹患直腸癌後,在和信醫院接受了「術前的化學及放射線同步治療」。根據本院的治療計畫,他在完成化學合併放射線治療後,須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就如陳建志醫師在直腸癌術前合併放射及化學療法一節的說明,有些病人在接受術前的化學合併放射線治療後,效果很好,在影像檢查時,已經不見腫瘤的蹤影。並且,根據本院的經驗,約有12%的病人術後的病理檢體也找不到癌細胞。但是,以目前的醫學科技並無法偵測到可能已經經由血行而流竄到遠端的微少癌細胞。更何況,大多數病人的手術檢體仍然可看到殘餘的癌細胞。所以為保險起見,目前國際癌醫界的共識,仍然建議所有第三期的直腸癌病人在接受化學合併放射線治療後,都要接受手術及後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來爭取最高的治癒機會。許醫師在做完化學與放射線治療後,因腸鏡檢查時的小區切片沒有看到癌細胞,而原先的症狀也已完全消失,就選擇不接受後續的手術及化學治療。這是他個人的選擇,我們給予尊重。我們只能說他打賭成功,他的運氣很好。別的病人則不一定有他的運氣。所以他今天去建議其他的病人採用缺乏實證醫學支持的另類療法,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希望國內的大腸、直腸癌病人看過此書後,多少能對當今國際公認的癌症醫療有正確的認識,進而能引導他們為自己做明智的抉擇,才不會造成自己與家人的遺憾。
推薦序2
大腸癌存活者的幸運指數∕王正旭(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我的母親是個大腸癌患者, 診斷時肝臟已有轉移病灶, 癌胚抗原(CEA)值超過1,000 單位,經過治療,過了十年,她生活的很好,目前無癌一身輕。我常常笑說,母親和我的運氣都很好,所以她才有機會成為大腸癌存活者。但是回顧過程,她擁有的幸運指數,除了運氣以外,還包括很多的努力。
初診斷時,父親很擔心詳盡病情告知會引起不良效應。但是,我了解她和天下絕大部分的母親一樣,即使有短暫的驚慌,通常會很有智慧地做醫療決策,若是刻意隱瞞病情,反而會影響治療的選擇。所以,我的母親在開刀前,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她將進行一場大手術,有擔心,有害怕,但沒有猶豫。這是她的第一個幸運指數。
手術後,她忍痛努力下床活動,讓復原過程順利,體力好轉後,積極進行既定的化學藥物療程。她感受疲憊,她承受難過,她接受困難。她用正向思考模式克服恐懼和焦慮。在一年的治療期間,她努力維持好的飲食方式,不刻意素食或有機食療,她努力做和緩運動,保持適當體力,並且把家務整理的井井有條。這是她的第二個幸運指數。
這幾年,她和父親一同參加社區銀髮族活動,唱歌∕旅遊等,她繼續畫圖,她繼續耕種田園。當身體偶有不適時,她曾擔心是否癌病再發,但最後證實只是一場虛驚。她努力讓自己活在自在的氛圍裡,享受夕陽餘暉。這是她的好多個幸運指數。
我相信,每一個大腸癌患者都有他∕她的幸運指數,除了運氣外,更需要努力。祝福讀者們從閱讀本書中,得到最高的幸運指數。
如果您湊巧是新診斷大腸直腸癌患者,或者是家屬,或者您的家人曾經罹患大腸直腸癌,您很想多了解目前腫瘤醫學界對大腸直腸癌在診療防治的全方位觀點,建議大家來閱讀這本由和信醫院大腸直腸癌治療團隊用心撰寫的新書。
請大家注意的是,這種湊巧已經愈來愈不只是湊巧,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癌症年報,2008 年台灣地區將近80,000 名新診斷癌症個案中,有11,000 人是大腸直腸癌,而且逐年增加中,這表示未來大家的身旁會有愈來愈多的親朋好友可能得到大腸直腸癌。因此,如何幫助這些病人接受正確而且完整的診療,來獲得最好的成果,非常的重要。我認為,最首要的是建立癌症病人基本的知識和取得完整的資訊,掌握先機,然後果敢地和診療團隊並肩抗癌,自然就能得到預期的效果。而這本《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正好可以滿足病人和家屬全面的需求。
本書的特色包括:從病人的角度來提問,提升病人就醫的能力,強化和診療團隊的溝通,讓病人的醫療權更有保障。其次,作者群都具有扎實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臨床實務經驗,讓讀者能清楚了解,診療團隊各成員所擔負的任務,當有個別問題時,可以找到最適當的專家來解決困境。最後,本書提供了完整的營養飲食指導,解決癌症病人和家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困擾,相信讀者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幫助。
本書總策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陳建志醫師,希望引領所有大腸直腸癌病人能面對癌症,重回人生的軌道,所以他邀請所有院內大腸直腸癌症治療團隊,一起貢獻心力,完成本書,相信他要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知識,聰明面對治療的心願,隨著本書的付梓,已經大功告成。
最後,我要引用國民健康局的癌症篩檢成果報告,呼籲台灣民眾踴躍參加政府提供「免費的癌症篩檢計畫」,以保障自己的健康。根據2010 年癌症篩檢成果發現,透過篩檢診斷的大腸直腸癌病人第0 期和1 期比率為42%,而一般就醫的大腸直腸癌病人第0 期和1 期比率為21%,差了一倍之多,當然治療成果也完全改觀。所以,聰明的讀者,請透過閱讀本書,來幫助自己,幫助家人,更幫助社會。
總策劃序
面對癌症.重回人生軌道∕陳建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台灣地區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新病人數,從1996 年時每年5,200 個新個案數,到2009 年時,新個案人數已經突破12,500 人。大腸直腸癌在男性女性別都是發生率第二高的癌症,不分性別統計時則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種類。
當第一期的大腸直腸癌接受完整治療後,五年的存活率可以高達八成以上,早期發現時治療效果非常好。
不過,目前在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被初次診斷時,有約四分之一的新個案屬於第四期,即便台灣地區對於大腸直腸癌症的治療水平,與醫療先進的歐美國家,或是鄰近的日本地區相去不遠,但是當疾病發現太晚時,就算投入許多醫療資源,五年存活率也只有約12%。這也是國民健康局近兩年來,針對50 至69 歲的國民推行糞便潛血篩檢的原因,目的是希望在病人還沒有出現相關症狀之前,能早期發現疾病,儘快接受治療。
每當在門診面對初次被告知罹患大腸直腸癌病人時,都會希望自己可以給病人更多時間讓病人好好了解自己的疾病、清楚治療的方式、同時減輕他對這個疾病的驚慌失措。但是要在短短幾十分鐘的門診時間內,讓病人理解一個複雜的癌症並不容易,最讓我覺得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是,當我詢問病人是否有問題需要我回答時,我最常得到的答案是:「醫師,我不知道該問些什麼?」
2009 年我前往美國紐約的Weil-Cornell Presbyterian Hospital 進修時,一位被診斷大腸癌第四期的病人和主治醫師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在約半小時的門診時間裡,這位病人從疾病的診斷、治療、到他可能會面臨的不適,無一不仔細詢問,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他的最後一個問題——醫師何時會建議他停止所有治療?我深受震撼的是這位病人的理性和鎮定,我想除了個性使然以外,事前充分的獲取相關資訊,應該也是他能正面去迎戰疾病的最大後盾。
生死學大師庫伯勒—羅斯(Kubler-Ross)說過,悲痛有幾個階段:否認、憤怒、磋商(討價還價)、沮喪、以及接受。每個階段需要的時間長短,除了因人而異之外,周遭客觀環境所提供的支持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以和信醫院來說,當病人在門診第一次因大腸直腸癌的診斷而就診時,便會有一位專屬的個案管理師與病人和家屬接觸,提供後續治療的安排與心理方面的支持,同時也讓病人在離開醫院之後,可以有一個方便的溝通管道,目的是讓病人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求助,也讓醫師方便與病人聯絡,不受限於門診
的時間。
幾年的運作下來,我漸漸發現病人和家屬從個案管理師那裡所得到的支持,並不亞於跟醫師之間的溝通所得,我甚至發現,很多病人不知該如何跟醫師討論的問題,反而可以從個案管理師那邊得到安心的解答。這讓我理解到,一位所謂稱職的醫療提供者(醫師、護理師、或其他醫療人員),除了專業的素養和技能外,如何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完整傳達給病人理解,同時扮演一位會讓病人覺得安心的專業人員,所依賴的絕對不是專業的權威,反而應該是要把那些艱深拗口的專業術語,轉變成病人可以理解的話語,保持良好而暢通的病醫溝通,會讓病人覺得我們是陪著他走過這段艱辛的過程,而不是指出方向後就讓他自己踏上這條路。
所以,當原水文化主動和我們表達希望合作出版《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時,我的腦海裡浮現各式各樣的想法,我提醒自己要放下身為醫師的角色,從身為一個驚慌的病人角度去想,我希望知道什麼?哪裡讓我最擔心?我該怎麼和我的醫師溝通?甚至是我該怎麼繼續過接下來的人生?基於這樣的目標,我們希望本書的每位作者用的都是病人聽得懂的說法和名詞,讓讀者可以理解這個意外闖進人生裡的冒失鬼——「大腸直腸癌症」!
除了面對這個事實之外,也知道醫師將如何幫助自己戰勝疾病,重新回到人生原本的軌道上。
對於癌症的治療,我們始終相信團隊合作才是最好的方法,從個別專業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時,不同想法的激盪能得到更好的結論。書中各章節都是由專科的醫師撰寫,非常感激每位作者在工作忙碌之餘,犧牲自己的時間完成稿件。此外,這本書在完成的過程中,承蒙黃達夫院長細心給予許多修正,同時也感激許多醫界的前輩不吝提供意見,甚至在忙碌之餘,提筆替這本書寫下推薦序,讓我們至感榮幸。
本書的內容,除了對疾病的基本介紹之外,有許多章節是以「問答」的模式呈現,我們收集臨床上與病人的互動中,病人詢問頻率較高的問題,或是我們相信這是病人想知道的問題,但卻不知該如何詢問。其中一個章節是帶領讀者,如何在不同的情形下與您的主治醫師溝通,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我們希望可以對讀者有實際的協助。
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可以戰勝大腸直腸癌這個疾病,但在那之前,至少希望每個不幸罹病的病人可以勇敢的面對它,在與癌症對抗的這條漫漫長路上,與家人相伴,與醫師合作,正面且積極的生活態度,會是贏得這場戰爭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