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微小而珍貴的事——走進碧翠絲.阿雷馬娜的文學與藝術世界
碧翠絲.阿雷馬娜是享譽國際的作家及插畫家,她的作品成就斐然,例如:《孩子是什麼?》在全球銷售超過十萬本。
2023年3月,為慶祝第六十屆波隆那兒童書展的舉辦,哈梅林文化協會策畫了「珍寶:碧翠絲.阿雷馬娜執著的探尋」展覽。展示了阿雷馬娜大量從未曝光的創作資料,包含草稿、手稿、舞台設計、肖像等,並收錄在這本專書當中。此次的展覽也提供出版一系列短篇論文的契機,分別由插畫、兒童文學與出版領域的專家及評論家撰寫。
這本圖文形式的專書集合了關鍵詞和多元觀點,重新解構碧翠絲.阿雷馬娜的詩意創作風格,展現她藝術創作的核心概念,並以多重視角來探索她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解讀方式和聲音。讀者可以隨意選讀,藉此探索阿雷馬娜作品中反覆出現或變化的主題。
它們的面向涵蓋廣泛,共有23個關鍵詞,例如:
描寫的對象:動物、大自然、物件
作品中的哲學核心:身分認同、童年、缺席
創作方式:探尋、角色塑造
採用的技法:質感
作者簡介:
圖/碧翠絲.阿雷馬娜(Beatrice Alemagna)
1973年出生於義大利波隆那,八歲就立志要當小說家及畫家。1997年移居法國巴黎,展開她作為插畫家和作家的職業生涯。她在插畫領域工作超過二十年,創作並繪製了超過四十本書籍,曾多次榮獲獎項及各項榮譽。著有《孩子是什麼?》、《神奇的胖胖蓬蓬小小》、《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等書,夢想創造出一個大人和兒童都能共享的文學與幻想的世界。
哈梅林文化協會(Hamelin Associazione Culturale)
位於義大利波隆那的文化組織,專注於閱讀教育、兒童文學、插畫和漫畫的研究與推廣工作。
譯者簡介:
黃又青
2003年創辦故事角落,讀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說自己想說的故事來演—【故事說演】」。2018年把故事角落轉成推廣【故事說演】的計畫。著有《故事角落裡的故事—裴利老師來函的三堂課》、《你說我寫,大家來演—我的【故事說演】筆記書》,譯有《孩子是什麼?》、《玻璃小孩吉賽兒》、《我們去公園》和《泥巴殿下:泥巴國的公主》等書。
章節試閱
*動物
「兒童與動物關係的核心概念,成為碧翠絲.阿雷馬娜看待童年的獨特觀點:透過人類與非人類之間親密且常具啟發性的對話,展現童年的與眾不同和特殊性。」(p.17)
*大自然
「在《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中,森林首次強勢出現,改變了故事元素之間的關係,尤其是主角與背景之間的互動。這片森林不僅是未知的空間,更是一個巨大的、活生生的角色,無法被完整呈現。……主角的螢光色雨衣一方面幫助讀者在錯綜複雜的森林裡找到他,另一方面也讓他在畫面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p.110)
*物件
「在碧翠絲.阿雷馬娜的故事裡,除了主角外,還存在著另一個世界,那就是物件的世界。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這個世界是相似的,它們彼此呼應並互相引用。雖然阿雷馬娜經常變換繪畫技巧,從拼貼到鉛筆畫或油畫,但她書中所畫的燈具、心愛的物品、畫框和各種擺設,大多是老舊、被使用過,且具有生活痕跡的。即使它們只出現在背景中,但這些物件依然暗示著它們擁有自己的故事,並有助於營造出身分認同的氛圍。」(p.49)
*身分認同
「在碧翠絲.阿雷馬娜的書中,圖像的革命性衝擊總是令人震撼,而她的文字則與圖像形成對比,緩和了圖像所帶來的衝擊,令人感到安心卻絕不平庸。由於阿雷馬娜的書總是以身分問題及其探索為核心,所以她的作品最具突破性的一面,反而展現在她對身分的描繪上。」(p.75)
*童年
阿雷馬娜講述的童年是「一種核心價值,會透過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 隨意把玩材料的樂趣;對過往閱讀經歷的回憶;細細品味她自己所說的「微小而珍貴的事」,即便是那些微小、毫不起眼,甚至是常被忽略的事物;在收集及擺放物件時,展現出秩序和混亂的巧妙對比;以及一種由她主動選擇、帶著信念而非痛苦去體驗的孤獨感。」(p.83)
*缺席
「在阿雷馬娜近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缺席』巧妙地融入了與愛(通常是家庭之愛)和幸福這兩個主題的對話之中。這種關於缺席與悲傷、幸福與愛的辯證關係,貫穿在她的許多作品中,也可以從視覺上看出來,例如:強烈與柔和色彩的對比、螢光色彩在大片棕色背景中的移動、不透明圖像中的透明線條……。」(p.27)
*探尋
「阿雷馬娜會瘋狂地繪製她的主題,因為她想要達到『精確』的結果,而這種結果只能透過反覆的形成與重塑,在細微的變化中逐步接近最終的定型。這就像艾迪在尋找「胖胖- 蓬蓬- 小小」時,雖然她並不清楚他的具體樣貌,但當他終於出現時,她的內心深處立刻就會知道那就是它。」(p.43)
*角色塑造
「要成為碧翠絲.阿雷馬娜書中的角色並不容易。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這是一個漫長又嚴苛的『選角』過程,不容許有絲毫錯誤。她就像是最嚴格的導演,角色的身體、臉孔、動作、姿態和表情,都必須經過鉛筆和畫筆的測試,藉此評估他們的抗壓性,來決定他們是否適合詮釋特定故事中的某個角色。」(p.37)
*質感
「整體來看,碧翠絲.阿雷馬娜的作品就像是一套完整的圖像語言,構成她獨特的藝術風格。它們主要是由以下的元素組成:經常點綴在牆壁或地板上的密集小圓圈、由緊密的陰影線條形成的茂密樹葉、俐落的筆觸勾勒出一幕雨簾、覆蓋在牆面上的不規則網格,以及在她最近的作品中越來越常出現的,由彩色小圓點構成的曲線,巧妙地暗示著液態的元素。」(p.152)
*動物
「兒童與動物關係的核心概念,成為碧翠絲.阿雷馬娜看待童年的獨特觀點:透過人類與非人類之間親密且常具啟發性的對話,展現童年的與眾不同和特殊性。」(p.17)
*大自然
「在《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中,森林首次強勢出現,改變了故事元素之間的關係,尤其是主角與背景之間的互動。這片森林不僅是未知的空間,更是一個巨大的、活生生的角色,無法被完整呈現。……主角的螢光色雨衣一方面幫助讀者在錯綜複雜的森林裡找到他,另一方面也讓他在畫面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p.110)
*物件
「在碧翠絲.阿雷馬娜的故事裡,除了...
作者序
毫無疑問,身為策展人的最大好處,就是能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藉由與藝術家對話、進入他們的創作空間,親眼見到創作的具體過程——從初始的概念萌發到最終的成果,總能為
我們帶來驚喜、發現和深入研究的機會。
「珍寶:碧翠絲.阿雷馬娜執著的探尋」是2023年波隆那兒童書展和「盛開!在書中成長」活動所籌畫的展覽,並獲得波隆那暨拉文納基金會的協助。透過這次展覽,我們得以接觸碧翠絲.阿雷馬娜創作圖畫書的大量珍貴資料——從筆記本中的初步構想到最終完成的插圖。在她本人的引導下,我們深入了解她與作品之間的碰撞,親眼看到她在創作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掙扎。插畫創作需要空間和深入的研究,這段過程總是愉悅與痛苦交織,伴隨著發現和懷疑,並持續嘗試超越自己的極限(即使是自己設定的高標準),從中尋找講述故事的方法和理由。
所以,我們很自然的想要與更廣大的群眾分享這些豐富的資料。不只是因為它們的美,更因為我們堅信它們是能幫助我們更認識碧翠絲.阿雷馬娜作品的珍貴媒介——藉此勾勒出她作
品中時而明顯、時而隱藏的線索。
因此,我們想要編寫一本有獨特編排方式的書,它不是以傳統文章的系統性結構,再搭配作品圖片的書籍,而是以字母表為排列順序,集合關鍵詞和多元觀點,重新解構碧翠絲.阿雷馬娜的詩意創作風格,展現她藝術創作的核心概念,並以多重視角來探索她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解讀方式和聲音。
這些關鍵詞雖然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註:中文版依照義大利原文版的順序排列,不再另作調整),但讀者可以隨意選讀,藉此探索碧翠絲.阿雷馬娜作品中反覆出現或變化的主題。它們的面向涵蓋廣泛,有她描寫的對象(動物、大自然和物件)、作品中的哲學核心(身分認同、童年和缺席),以及她的創作方式(探尋和角色塑造)和所採用的技法(質感)。我們希望按照關鍵詞的排列方式,讓讀者看到阿雷馬娜作品的全貌,深入挖掘更深層的內涵,不被固定框架限制,才能感受到她作品中那令人著迷的魅力。
碧翠絲.阿雷馬娜的藝術創作多次在波隆那兒童書展上獲得肯定。在她的創作路上,這個書展無論是從象徵意義或實際行動,都一直支持著她,包括促成了這本專書的發行。
碧翠絲.阿雷馬娜和波隆那的淵源(波隆那是她的出生地),以及她的作品在國際上所獲得的肯定,使得她成為波隆那兒童書展的完美代言人—— 在她於2022年榮獲「傑出藝術家卓越獎」(The Extraordinary Award for an Extraordinary Artist)時更具體展現。該獎項是特別為她和她的作品《我們去公園》所設立的,以表彰她非凡的插畫才華——此書的插畫「出色地證明了藝術如何以既富詩意又啟迪人心的方式,毫無浮誇地呈現了一場全球性的危機(這場令人措手不及的漫長疫情)」。
*圖像註解:本書中所有的圖畫都是碧翠絲.阿雷馬娜所畫,摘錄自她的書籍、草稿或素描本。圖說標明了原書名和出版年。未出版的圖像則加上簡要說明和年份。所有的參考書目都在本書第156-157頁。
*本書中提及的阿雷馬娜作品若有中文版,即以中文版書名呈現,不再另列原文書名。
毫無疑問,身為策展人的最大好處,就是能走進藝術家的工作室。藉由與藝術家對話、進入他們的創作空間,親眼見到創作的具體過程——從初始的概念萌發到最終的成果,總能為
我們帶來驚喜、發現和深入研究的機會。
「珍寶:碧翠絲.阿雷馬娜執著的探尋」是2023年波隆那兒童書展和「盛開!在書中成長」活動所籌畫的展覽,並獲得波隆那暨拉文納基金會的協助。透過這次展覽,我們得以接觸碧翠絲.阿雷馬娜創作圖畫書的大量珍貴資料——從筆記本中的初步構想到最終完成的插圖。在她本人的引導下,我們深入了解她與作品之間的碰撞,親眼看到她在...
目錄
前言 5
擁抱 9
動物 15
缺席 23
白雪公主 29
角色塑造 37
探尋 43
物件 49
微型場景 55
噁心 61
外與內 63
臉孔 71
身分認同 75
童年 83
大師 91
材料的物質性 101
大自然 107
姿態 114
小與大 119
敘事 125
創造的現實主義 131
剩餘的材料 137
劇場 143
質感 151
參考書目156
前言 5
擁抱 9
動物 15
缺席 23
白雪公主 29
角色塑造 37
探尋 43
物件 49
微型場景 55
噁心 61
外與內 63
臉孔 71
身分認同 75
童年 83
大師 91
材料的物質性 101
大自然 107
姿態 114
小與大 119
敘事 125
創造的現實主義 131
剩餘的材料 137
劇場 143
質感 151
參考書目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