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渴望愛,但好好談場戀愛怎麼這麼難⋯⋯
準備好放下現代的戀愛交友觀,
選擇看似「老派」但真正有效的方式了嗎?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找到一個能陪伴自己走過人生高山低谷、攜手一生的伴侶。然而,在這個交往模式愈來愈速食、約會文化傾向短暫關係而非婚姻承諾的時代,許多人不禁感到挫折,懷疑自己是否值得擁有真愛與長久的親密關係。
喬納森・波克魯達牧師曾陪伴無數年輕單身者走過戀愛帶來的傷痛與心碎,在這本書中,他將探討十二個現代社會對戀愛關係的迷思和誤解。這些常見的「流行思潮」其實暗藏人們最容易相信的十二個謊言,反而看似老派過時的聖經智慧能引導我們理解交往的意義、如何選擇適合的對象,以及正確的約會方式。
本書不能保證你會擁有童話故事般的完美結局,那只是幻想,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墮落世界中不完美的人。但我相信,當你勇敢踏上這段尋找真愛的旅程,並渴望建立一段榮耀上帝的關係時,這本書能指引你正確的方向。
現代約會方式早已過時。它帶來傷害與問題,讓人更困惑與挫折。這本書中有滿滿的聖經智慧原則,幫助你在約會中找到真正的喜樂,並建立長久的愛情。有些人認為,跟隨流行的戀愛風氣才是對的,但事實上,這本書為你揭開了關係蒙福的永恆秘訣。
——凱爾・艾德曼 Kyle Idleman|《我不是耶穌的粉絲》作者
安妮・唐絲Annie F. Downs|《為自己,再勇敢一次》作者
班・史都華Ben Stuart|Passion City Church牧師
傑弗森.貝斯齊Jefferson Bethke|《與耶穌一起,談愛情》、《耶穌比宗教大》作者
珍妮・艾倫Jennie Allen|《放掉頭腦吧!你就是你的念頭》作者
天長地久推薦
作者簡介:
喬納森・波克魯達Jonathan ""JP"" Pokluda
德州韋科市賀瑞斯溪教會(Harris Creek Church)的主任牧師。他曾帶領全美最大的單身基督徒聚會"" The Porch ""超過十年,親眼見證成千上萬段關係的結合與成長,當然也看過許多失敗的案例。他多年觀察約會交友文化的變遷,並將這些洞察寫進這本書《若老派戀愛可以天長地久》(Outdated)。
他曾參與過許多不同宗派的教會,直到二十多歲時才真正認識福音的恩典。這點燃了他激勵年輕人全心跟隨耶穌基督,並差派他們去改變世界的渴望。他的暢銷書 《歡迎來到大人的世界》(Welcome to Adulting,暫譯)為千禧世代提供在信仰、擇偶、財務與未來規劃等方面的指引。他和妻子兼好夥伴莫妮卡(Monica)結婚十六年,共同養育三個孩子——普萊絲莉(Presley)、芬利(Finley)、韋斯頓(Weston)。
協作者
凱文・麥康納(Kevin McConaghy)是德州達拉斯水印社區教會(Watermark Community Church)的作家,多年來與JP協力完成多本著作,包括JP的第一本書《歡迎來到大人的世界》。凱文與妻子茱莉安娜(Julianna)育有三個孩子。
譯者簡介:
林宜汶
臺大外文系學士、政治系碩士畢業,並於美國伯特利超自然事奉學院(Bethel School of Supernatural Ministry)接受神學裝備,現為自由譯者。曾譯陸可鐸著作《你不孤單,祂都在:在困境中看見永不離棄的神》和《別讓憂慮困住你:逃出恐懼、不安、焦慮的解憂十一講》,其他譯作涵蓋基督教屬靈書籍、心靈成長與旅遊散文。
歡迎來信交流:corissa0827@gmail.com
作者序
前言
人人都渴望被愛。這句話真的說中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愛,或許是每個人內心最深刻的渴望。
雖然我早就知道這一點,但每週二看到成千上萬的二、三十歲年輕人湧進The Porch聚會*,一起敬拜、聽聖經教導時,我對這句話的真實性有了更深的體會。這些年輕人除了參加主日崇拜,還特地來參加The Porch,是因為這裡的聚會專門討論與他們最關心、最貼近生活的話題。這裡百無禁忌,我們聊工作選擇、理財技巧、人生意義、生命影響力、甚至克服成癮問題。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主題,我們都敢談,還一步步帶領大家深入了解聖經的每一卷書。
但在這些受歡迎的主題中,有一個話題總是引起最多人的興趣—「約會」。
我們每年都會推出「約會」系列。這一系列永遠都是全年最受期待的講道,會堂擠得滿滿的,線上直播和Podcast的觀看和下載次數也總是最高。每次講道後,都會有許多人湧上前來提問,接下來幾天更是收到無數電子郵件和電話訊息,問題多到讓我們不得不多加一週,專門用快問快答的方式為大家解惑。
在The Porch看了十年這種場景後,一年前我搬到一個大學城,開始帶領另一間教會,那裡同樣也有每週一次的青年聚會—結果一模一樣。後來我甚至在Instagram上開了每週問答專欄,讓大家隨意提問,但每次最後總是收到幾百個關於感情和約會的問題,完全躲不掉!
換句話說,對現在的單身族而言,沒有什麼比約會更讓人既期待又焦慮、既迷惑又好奇,甚至充滿疑問和挫折感了。這也是大家最想得到幫助的一個領域。
為什麼大家對約會如此著迷?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知道這件事很重要。找到真愛對許多人來說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儘管我們多數人都擁有來自父母或家人的愛,但那似乎並不能滿足所有情感需求。
我們想要的是不一樣的愛。一種有人「選擇」愛我們的愛,而不是因為血緣才愛我們。其實,我們希望有人願意透過婚姻,選擇成為我們的家人。我們想要那種像家人一樣無條件、相伴一生的愛,但更希望這份愛是因為我們這個人本身,而不是因為我們的出身背景。
很多人都渴望那種能夠長久維持的愛情,甚至覺得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然而,現在要找到這樣的愛卻變得超級困難。這也是人們對約會建議如此感興趣的另一個原因:我們的社會越來越不懂如何約會了。
這種變化其實相當驚人。1960年,18到32歲的年輕人中有65%是已婚的;到了2013年,這個比例卻驟降到只有26%1。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想結婚,但同一份研究指出,那74%的未婚者中,有大約七成其實是想結婚的。也就是說,大家還是想結婚,只是達成這個目標的成功率低得可憐。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還發現,不同世代對理想結婚年齡的看法其實差不多。現在的年輕人和祖父母那一輩對理想結婚年齡的期待其實是一樣的2。但現實是,第一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從1960年的21.5歲,拉長到2019年的28.9歲3,這代表現代人需要多花7年的時間來尋找對的那個人。而且,結了婚也不代表一定幸福。現在的統計數據顯示,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婚姻以離婚收場4,而那些沒有離婚的婚姻,也未必都過得幸福。
更令人訝異的是,我們以為時下年輕人理論上應該超會談戀愛才對!和以前的世代比起來,我們擁有更多選擇,資訊也唾手可得。各種交友軟體和網站幫我們快速篩選數百萬個單身對象,甚至聲稱用演算法就能找到「完美匹配」。再加上無數電影和電視劇,教我們各種談戀愛技巧。但不管怎麼看,種種證據顯示我們的談戀愛能力卻越來越糟。
問題在於,我們一直效仿了錯誤的榜樣。從小到大,大家都告訴我們戀愛和婚姻應該長什麼樣子。我們對愛情和關係的想像,一半來自童話般的幻想,另一半才稍微接近現實。我們看著演員在虛構的故事裡飾演虛構的角色,談著虛構的戀愛,然後以為現實生活也應該像電影一樣充滿戲劇性。
當我們從幻想回到現實,其實情況並沒有好轉,因為現代約會基本上就是一場災難。它根本沒帶來我們想要的結果。如果你乖乖照著那些流行的「戀愛法則」走,聽從無數文章、影片和網紅的「妙計」,做著和大家一樣的事情—那你就會得到和其他人一樣的結果。從統計數據上來看,這些結果其實並不怎麼理想。
說白了,我們都在相信一些浪漫的迷思,比如「一見鍾情」、「找到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或者「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我們努力迎合現代社會對戀愛的標準和期待,但現代社會在建立長久關係這件事上根本不及格。簡單來說,我們談戀愛的方式就是錯的,而結果早已證明了一切。
我一路走來,親眼見證了這一切。先是從自己犯過的無數約會錯誤開始(相信我,我真的犯了不少錯),後來又透過觀察並幫助成千上萬的單身朋友。我見過有效的方法,和那些雖然遺憾,但真的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做法。最重要的是,我透過研讀聖經,學到了上帝對人生和關係的智慧,並努力把這些智慧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他們在約會中少走彎路,收穫幸福,避免心碎。
還記得很多年前,我剛開始在The Porch聚會服事時,有次在約會系列的講道之後,一位年輕女生跑來找我討論當天的信息。我帶著一位朋友一起坐下來,聽她的想法。接著,她逐點分析我的講道內容,告訴我為什麼每一點都「錯得離譜」。
她自認是戀愛專家,因為她經常約會,而且總能追到她想要的男生。她還結過一次婚,雖然後來離婚了。除此之外,她的感情路也充滿波折,比如一堆糟糕的分手經驗,還有一次意外懷孕後選擇了墮胎。
等她講完為什麼我對約會的觀點不對,並充滿自信地解釋她的方法更好時,我只問她一句:「那麼,你的約會生活最終結果如何呢?」
(劇透一下:當她終於意識到世俗的約會方式行不通,決定嘗試上帝的方法後,最後她嫁給了我的一位好朋友,而我還有幸主持了他們的婚禮。不僅如此,上帝在她的生命中寫下了一個讓人驚嘆的救贖故事。)
如果你對現在的結果感到滿意,那當然不需要改變。但大多數人對自己的約會成果並不滿意,而從整體社會來看,統計數據顯示時下的約會模式也明顯行不通。你不能一直做著同樣的事情,或者照搬其他人都在做的那些事,卻期待結果會有所不同。不要以為這次會有什麼不同,或者覺得即使別人都失敗了,你還是能成功。如果想要不一樣的結果,就必須付出不一樣的努力,你得願意改變。
改變做法
這個世界可能有一大堆約會守則,但很多人以為規定超多的聖經,其實對約會的規範少得可憐,幾乎沒什麼硬性規定。
部份原因是,我們今天熟悉的約會形式在聖經時代根本不存在。事實上,約會這個概念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沒出現過,它是大約一百多年前才被提出的。20世紀初,當約會剛開始流行時,這個詞甚至曾被認為是賣淫的委婉說法,主要是因為兩者當時看起來有點相似,讓人產生誤解5。
所以,約會其實是一個新興的概念。歷史上,大多數人並不是靠「約會」來談戀愛或結婚,但他們依然成功地生活、相愛並步入婚姻。
雖然現代的約會方式在聖經寫成時還不存在,但這並不代表聖經對約會沒有任何教導。聖經雖然對約會的規範不多,但這少數幾條規範卻非常適合我們今天的生活。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規範揭示了現代約會中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忽視它們往往會帶來最大的不幸和痛苦。上帝給我們的每一條命令,都是為了我們的好處,而不是要剝奪我們的快樂。相反,這些命令是為了幫助我們找到更豐盛的生命,同時避免在感情、身體或關係上受到傷害。
除了明確列出幾條該避免的罪外,聖經中還充滿了許多適用於約會的智慧法則。這些法則不是死板的規定,而是永遠不會出錯的好建議。說白了,這些建議多半就是常識,只可惜在今天這個時代,常識似乎越來越被忽略了,尤其是在談到約會這種牽動強烈情感的話題時,更容易被拋諸腦後。
基本上,在追求關係的過程中,我們擁有很大的自由,但如果選擇按照上帝的智慧來行事,往往會讓事情發展得更順利、更美好a。正如哥林多前書10章23節所說: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你可以選擇無視聖經,或者試著「合理化」其中的內容,然後隨心所欲地行事,但老實說,這樣做通常不會有好結果。
也許你覺得用一本古老的聖經來解決21世紀的約會問題,聽起來有點諷刺。然而,真正該被淘汰的,是所謂「現代」的約會觀念(希望你很快也會這麼想)。說穿了,這些觀念根本不新,只是老謊言換了個新包裝,讓人一次次掉進同樣的陷阱罷了。我們已經用這種方式約會夠久了,結果如何?一目了然。這場「約會實驗」每年重複上演,數百萬人不斷嘗試,但從數據上來看,這樣的約會方式並不管用。
但反觀上帝話語中的原則,它們經過時間的驗證,證明是可靠的。聖經永遠不會過時,因為真理永遠不會隨著時間改變。
丟掉那些謊言,選擇真理吧!試試用截然不同的約會方式吧。
本書內容
我寫這本書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幫助你在談戀愛的過程中走得更順利,最終邁入一段美好、幸福的婚姻,同時避開戀愛中常見的痛苦和問題。
當然,我不能保證你會擁有像童話故事那樣的完美結局,那只能是幻想,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墮落世界中不完美的人。但我相信,當你勇敢踏上這段尋找真愛的旅程,並渴望建立一段榮耀上帝的關係時,我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
想想看,兩個敬畏神的人選擇彼此相愛,這樣的關係是多麼美好啊!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同,這樣的愛情值得我們努力追求。
在這本書中,我們會一起探討社會在關係方面所宣揚的各種迷思、誤解和錯誤觀念。每個章節的標題都來自那些早該被淘汰的觀念—也就是人們在約會時最常相信的十二個謊言,然後討論聖經的智慧如何引導我們做出不同的選擇。
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用另一套人設立的規範來取代舊規則,而是要帶領我們回到那位創造婚姻的上帝面前。祂在創造我們時,就已經把對關係的渴望放在我們心裡,而祂自己,就是真愛的完美化身。
本書會提供一些可以立即應用的實用建議,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單身、約會和婚姻的神聖目的。內容會探討約會的意義、如何選擇適合的對象,以及約會的正確方式。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鼓勵你把學到的內容分享給身邊的人,邀請朋友一起加入這段旅程!我始終相信,這類書籍最好是和別人一起讀,因為這樣不僅可以互相激勵,還能彼此問責,讓學習更有深度。你可以和朋友討論哪些內容讓你受益,哪些觀點你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分享你覺得最有幫助的部分。
你甚至可以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這段新旅程,發個照片,讓大家見證你的成長,同時邀請親近的人和你一起同行。
找幾個朋友,泡杯咖啡,開始讀吧!
前言
人人都渴望被愛。這句話真的說中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愛,或許是每個人內心最深刻的渴望。
雖然我早就知道這一點,但每週二看到成千上萬的二、三十歲年輕人湧進The Porch聚會*,一起敬拜、聽聖經教導時,我對這句話的真實性有了更深的體會。這些年輕人除了參加主日崇拜,還特地來參加The Porch,是因為這裡的聚會專門討論與他們最關心、最貼近生活的話題。這裡百無禁忌,我們聊工作選擇、理財技巧、人生意義、生命影響力、甚至克服成癮問題。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主題,我們都敢談,還一步步帶領大家深入了解聖經的每一卷書。
但...
目錄
01.因為約會很好玩?
謊言:約會的目的就是為了享樂。
真理:當你帶著正確的目標去約會時,真正的樂趣才會更多!
我很喜歡逛街,這或許跟許多人對我的刻板印象不太一樣,但沒辦法,我就是喜歡。所以,某個週末,當朋友傳訊息問我:「想一起去逛Outlet嗎?」我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想!」
朋友來接我後,我這才問他:「欸,你為什麼突然想去逛街啊?」
他說自己最近在找一件防水夾克。最近幾週一直下雨,他的舊夾克破了個洞,所以需要買件新的。他覺得從The North Face 這個牌子開始逛應該不錯。
我說:「太棒了!那就逛Outlet囉!」
一到現場,我朋友的目標感簡直強到讓人佩服。他一踏進店裡,眼神就開始掃描四周,鎖定展示夾克的區域。找到目標位置後,他就直奔過去,完全無視沿途其他商品。
來到夾克區,他唯一在意的就是:這件夾克防水嗎?尺寸合適嗎?品質夠好嗎?有沒有連帽設計?只要有任何一項不符合,他就直接跳過,不浪費一秒鐘時間。他甚至特別在找某種特殊的「束帶連帽設計」,搜尋的範圍又進一步縮小了。
第一家店逛完,他沒找到理想的夾克,便當機立斷離開,乾脆俐落:「好吧,這裡還有 Columbia 的分店,我們去看看。」
他清楚知道自己要找什麼,而我則是毫無特定目標—也就是說,我什麼都逛,純粹看心情。當朋友鎖定目標、快速決定下一步時,我卻像個閒逛的觀光客,隨心所欲地走進其他商店,看看什麼能吸引我的注意力。
「哇,這塊滑板好酷!」
「這件背心也不錯耶!」
「欸,那邊還有雪鞋?」
我停下腳步自問:「我需要雪鞋嗎?」好像完全忘了這裡已經十年沒下過雪了,但擁有一雙雪鞋感覺還挺帥的啊!
嚴格來說,我和朋友都在「逛街」,但我們的體驗卻截然不同。他有任務、有目標、有方向。而我呢?純粹是為了好玩,消磨時間,順便看看能不能撿到什麼有趣的東西。
最後,我朋友買到了一件他真正需要的防水夾克。而我呢?給自己添購了第十七副墨鏡,還有一架隔天早上就壞掉的玩具直升機。
約會就是為了享樂
約會最大的問題在於,太多人約會時的心態,跟我那天逛街時一模一樣—漫無目的地四處逛逛,什麼都看,對自己可能帶什麼回家(或和誰回家)毫無頭緒。
我們說自己在「尋找」,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象)。我們只是在商店、酒吧,或各種社交場合裡,隨意地掃視四周,希望能遇到某個吸引我們目光的人或事。但問題是,我們很少停下來想想:對方是不是優質的?適不適合我們?還是只是看起來新鮮,實際上卻跟過去那些讓我們失望透頂的人或經歷沒兩樣?
我們約會,很多時候只是為了追求「享樂」。我們想找的,不過是能讓自己開心的事物,或者更直接地說,我們在尋找那個能讓自己快樂的人。有時候,我們追求的是性、關注,或者純粹的自我滿足—因為和一個看起來「很優秀」的人在一起,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更有價值。但你需要明白,這樣的心態,其實是在物化我們的約會對象。
當我們帶著這種心態去約會時,其實就是在把別人當成一種「可以利用的東西」。這種利用往往是雙向的,對方也可能同時在利用我們。但即便雙方都這麼做,這種模式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也不會降低約會失敗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尋求樂趣,那麼你得到的也只會是短暫的樂趣,直到它被消磨殆盡。當那個原本嶄新、耀眼的人或事物,漸漸失去新鮮感,它的光環自然也會開始褪去。就像任何新玩具一樣,剛開始玩時或許充滿興奮,但時間一長,新鮮感就會慢慢消退,玩起來不再那麼有趣。
接著,很多人會選擇丟掉玩具,或是去尋找新的玩具,然後這個循環一次次重複,卻沒有帶來任何實質的成長或進展。這樣的約會模式,可能會帶來一時的快樂,但我們很少意識到,這種短暫的樂趣,其實背後是有代價的。
把約會當成「享樂」是我們文化中流傳已久的一個迷思。約會常被視為一種消遣,甚至只是成年人之間的遊戲。也許你不覺得自己是這樣看待約會的,但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測試:如果你約會的目的不是為了進入婚姻,那麼你的目標就是純粹的享樂。
如果你的約會是為了尋找結婚對象,那麼你的目標其實很明確,就是停止四處約會,因為婚姻就是約會的終點。結了婚之後,你就永遠不會再經歷「第一次約會」了(當然,希望如此!)。
但如果你約會的原因是因為你享受這個過程,只是順便把婚姻當成一個「可能的結果」,那麼,你真正追求的就是樂趣。於是,你會一次次玩著相同的遊戲,追逐相同的感覺,最終落入相同的困境。直到有一天,你才驚覺:「天啊,我已經這樣過了這麼久,結果我的人生還是毫無進展。」
這種「約會就是為了享樂」的心態真的隨處可見。不然,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高中、國中,甚至更小的孩子開始約會是件稀鬆平常的事呢?你十四歲會結婚嗎?如果不會,那麼這段關係接下來幾個月或幾年該如何發展呢?a
再看看那些約會了五年(或更久),卻遲遲沒有結婚的成年人吧。等等,五年了,你還不確定對方是不是值得結婚的對象嗎?如果你從一開始就把「結婚」當作目標,那麼恐怕你已經失敗了。b但如果你的目標只是為了享受過程、不婚的狀態也讓你樂在其中,那一切就說得通了。
「約會是為了享樂」的觀念早已滲透到我們的語言中。想想看,當我們稱某人是「高手」時,這個詞不只用在形容人擅長某項運動,也可以指某人「精通約會之道」。但這背後的意思是什麼?是指某人能輕易讓異性答應進入一段短期、非婚姻的戀愛關係,並享受其中的一切互動。
更諷刺的是,如果有人只和一個人約會,最終彼此許諾終身,沒人會稱讚他是「高手」,甚至可能覺得他「太普通」了!因為只有把約會當成一場遊戲時,別人才會稱讚你「玩得厲害」;只有把他人當作玩具時,你才會被冠上「玩家」這個稱號。
這樣的行為真的很幼稚,只有那些雖然成年,卻從未真正成熟的「大孩子」才會這麼做。我見過太多三十歲的「男孩」和「女孩」,互相玩弄彼此的心,只為了進一步玩弄對方的身體。
別再這樣玩了。不要像孩子一樣,把約會當成遊戲;不要玩弄別人,也別讓自己被玩弄。正如羅馬書12章9節所說:「愛人不可虛假。」
約會其實不好玩
「約會就是為了享樂」這種想法,其實挺可悲的,因為老實說,四處約會並沒有那麼好玩。
我已經結婚了,但很顯然我並非始終都是已婚的狀態。我也經歷過人生不同的關係階段:單身、約會中,以及婚姻(也經歷過在單身時任意與人發生關係、為了享樂而約會的時期)。另外,我也輔導過很多年輕人,幫助他們面對各種關係中的挑戰。我看過有人因為處理不當,讓生活一團亂;也見過有人走對了路,最後擁有一段充滿生命力的婚姻。
因此,基於我的經驗和觀察,我可以很誠實地說:約會真的沒那麼有趣。在單身、約會、婚姻這三種狀態中,約會其實是最無趣的。如果你覺得四處約會超有趣,那大概是你對「有趣」有點誤解了。
有些單身的人可能會立刻反駁:「單身也不好玩啊!」但這多半是因為你太專注在想擺脫單身了。其實,如果你願意花心思經營,單身生活也可以過得超精彩。(這個我們稍後再聊!)至於婚姻,對我來說,真的是人生中一份極美好的禮物。沒錯,婚姻需要努力去經營,但老實說,這一切都比過去那些約會的日子精彩太多了!
約會就像求職面試,真的沒什麼好玩的。誰會喜歡面試呢?你得穿上那些不舒服的面試服裝,也許是讓你覺得自己超有自信的西裝或領帶,然後走進一個尷尬的場合,感覺大家都在評頭論足(因為他們確實如此)。你努力展現自己,希望得到認可,但整個過程讓你覺得赤裸又脆弱。回到家換上舒服的衣服後,腦袋還在打轉:公司會回我電話嗎?這次面試有戲嗎?還是完全沒希望?如果沒成功,我是不是又得去別家公司,然後一而再、再而三地經歷那些超尷尬的流程?而且你會一直卡在那種脆弱又不舒服的狀態裡。這就是約會,一點都不好玩。
真正好玩的,是當你「得到工作」後才開始的。套用到約會上,就是你確認自己被接納了,彼此都做了承諾,進入了一段穩定的關係。但那就不是約會了,而是婚姻。我每天都感謝自己已經結婚,不用再重蹈那一團混亂的約會生活。
我的朋友傑弗森.貝思齊(Jeff Bethke)還用購物來形容約會。如果婚姻像是購物,那約會就像逛街。如果約會時根本沒打算結婚,那就像口袋空空卻跑去逛街一樣。結果會怎樣呢?要嘛空手而回,因為什麼都不適合;要嘛拿走不屬於你的東西,從對方那裡獲取情感上的滿足,卻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就像偷竊一樣。只有這兩種可能,而且都不太好。
約會是為了進入婚姻
與其為了自私又無益的「樂趣」而約會,不如把約會的唯一目標設定為邁向婚姻。
婚姻是上帝設立的c,是祂賜給我們的禮物d,而且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當然,單身也可以是上帝的祝福e。但我們需要知道,約會不是神所創造的,而是人類後來發明的概念,而且是相對近代才出現的概念。聖經裡甚至完全沒有提到「約會」。不過,上帝也可以翻轉約會的概念,讓它成為實踐屬神目標的過程。但前提是,我們得抱持著正確的目標去約會。
我們約會的唯一目的,應該是為了結婚。因為婚姻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而約會只是我們朝這個目標前進的過程。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意義深遠:如果不打算結婚,就不要約會。如果你現在(或在不久的將來)還沒有準備好走入婚姻,那麼現在就不應該開始約會。
所有的約會關係最終只有兩種結局:結婚或分手。如果婚姻不在選項內,那分手就是必然,唯一的變數只是什麼時候分手。更糟的是,交往時間越長、看似越成功的關係,最後的分手只會更痛苦(再次強調,如果不打算結婚,分手遲早會來)。而且,這種情況還會帶來更多情感糾葛。如果對方已經準備好進入婚姻(這其實很常見),你不僅浪費了他們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還給了他們錯誤的期望。
所以,老實說,如果你還沒準備好結婚,就真的別輕易開始約會。但如果你硬要約,至少從一開始就應該坦誠以對。直接告訴對方:「我打算在覺得不適合的時候分手。」沒錯,這應該是你的搭訕台詞,因為你其實就是在邀請對方進入這樣的關係。你不打算與對方結婚,而是計畫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分手。你只是想從這段關係中找點樂子,享受約會帶來的快感,然後在某個時候拍拍屁股走人。所以,乾脆坦白點吧。這樣你就不會變成一個愛操控、愛說謊、愛利用別人的人。
我聽過一些人辯稱,明知道不會結婚還是去約會,對了解自己的喜好其實是有幫助的,因為這樣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哪種類型的對象(順便,幫助自己找到更適合的未來配偶)。
老實說,我覺得這種做法真的超自私。如果你非要這麼做,那從一開始就得坦誠告訴對方你在幹嘛,以及你是怎麼利用他們的。否則,你就是在故意玩弄別人,還可能深深傷害他們。並且,我覺得其實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搞清楚適合自己的伴侶類型,後面的章節我會聊到這點。
選擇合適的約會對象
另一個跟「除非有結婚的可能,否則不要約會」相關的原則是:如果在約會過程中發現這段關係絕對不可能走向婚姻,那就應該立刻分手。否則,你不僅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還是在浪費對方的時間,甚至會讓對方產生不必要的錯誤期待。這話或許聽起來有點狠,但其實這才是對對方最大的體貼。這樣做可以把長期關係可能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至於該怎麼好好結束一段戀愛關係,我會在第10章深入說明。)
這也意味著,你應該只和那些有可能成為結婚對象的人約會。先說清楚,我不是要你在開始約會前就確定一定會結婚。(如果你早就確定了,那乾脆直接結婚就好,還約什麼會?)我的意思是,這段關係至少得有走向婚姻的可能性。以你目前的觀察,對方看起來像是不錯的結婚對象,而隨著你們在約會中逐漸了解彼此,你要麼會確定這就是適合你共度一生的人(然後結婚),要麼發現對方不是理想的伴侶(那就分手)。
當你以婚姻而不是單純享樂為目的去約會時,評估潛在對象的標準自然會不同。你會開始尋找那些有潛力成為好配偶的特質,而這通常會大幅縮小你的選擇範圍。但其實,這是件好事。
就像那一天我和朋友去逛Outlet,我隨便逛逛,每家店的每件商品都可能帶回家,什麼都看一遍,什麼都想買。但老實說,大多數東西根本不適合我,最後只會浪費時間、金錢和空間,還得費力把它們清掉。相比之下,我朋友的購物目標非常明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知道應該去哪裡找。所以,他的選擇雖然少,但反而更容易做決定。最後,他對自己購買的東西感到滿意,整體的購物體驗也相當愉快,因為既省了時間,又滿足了需求。換句話說,這個過程對他而言還是「挺有趣」的。
釐清你有哪些包袱
我和妻子在婚禮後去了墨西哥的卡曼海灘(Playa del Carmen),在一家「全包式度假村」度蜜月。這是我們第一次去墨西哥,對「全包式度假村」也沒什麼概念,結果,七天的行程我們竟然帶了六個行李箱!
在國際航廈,我們需要搭上一條長得看不到盡頭的手扶梯。我的妻子拉著一個行李箱,而我為了展現新婚丈夫的英勇,豪氣地說:「剩下的五個我扛!」我覺得沒問題,這點重量小菜一碟。
上了手扶梯後,妻子站在我後面幾階。眼看就要到頂端時,意外發生了—其中一個行李箱卡在了手扶梯的邊緣。你知道的,手扶梯兩側是固定的,而我站在移動的台階上,行李箱一卡住,我整個人就被往後拉了一下。因為行李太多,我瞬間失去平衡摔倒了,還撞倒了妻子,兩人一起滾下手扶梯。這是真實故事!我們夫妻倆竟然在蜜月的第一天,從這條高聳的手扶梯頂端一路滾到了底。咚!咚!咚!更慘的是,因為這是一條向上移動的手扶梯,我們滾下去的同時,不斷有新的台階從下面撞上來!
我當時只想著保護妻子,整個翻滾過程用身體護著她,結果就是我自己挨了大部分的撞擊,根本沒手去緩衝。最後,當我摔到手扶梯底部時,已經遍體鱗傷,甚至還流血了!這就是我們婚姻生活的第一天開場!
當時我還不知道,但很快就發現,那次摔跤其實完美預示了我在婚姻中將發生的某些狀況。事實上,我帶著不少「包袱」進入婚姻,而這些包袱都是多年來約會經驗中累積下來的。
因為我過去用逛街的錯誤心態來看待約會,把享樂當成了唯一的目的。太早開始約會、選錯對象、用錯方式,甚至出於錯誤的動機,這些都讓我累積了不少「包袱」。雖然我妻子在婚後大概一年才開始面對這些難題,但這些「包袱」最終還是讓我跌了一跤。
那時,我們的婚姻就像我從手扶梯頂端滾到底部一樣,摔得鮮血淋漓、傷痕累累。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加上滿滿的恩典,才一點一滴修復了這些傷害,最終擁有了現在這段健康又幸福的婚姻。
現在回頭看,我真心希望當初能用不一樣的方式約會。如果能重來,我一定會盡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包袱」。以結婚為目標的約會,真的會改變你什麼時候開始約會、選擇的對象,甚至是整個約會的方式。
因為最終的目標是婚姻,你會希望自己在約會中的每一步都能為未來的婚姻打下成功的基礎。無論最後是和現在的對象結婚,還是未來和別人走到一起,都一樣重要。這也意味著你需要在約會時設立健康的界限,避免在身體上或情感上越界。即使最後分手了,也應該好好善待對方,以免將來發生像婚禮上會有怒氣沖沖的前任來鬧場那種場面。
這也代表你可以好好利用單身的時間。如果現在還不打算談戀愛,或者因為某些原因無法約會,這並不意味著你只能無聊地等待。相反,你可以趁這段時間處理好自己的「包袱」,減少未來把這些問題帶進婚姻的可能。這樣不僅是在幫自己,也是在幫未來的另一半一個大忙。
正如我常說的,其實並沒有什麼「婚姻問題」,那些所謂的婚姻問題,不過是人們把單身時沒解決的問題一併帶進婚姻罷了。
01.因為約會很好玩?
謊言:約會的目的就是為了享樂。
真理:當你帶著正確的目標去約會時,真正的樂趣才會更多!
我很喜歡逛街,這或許跟許多人對我的刻板印象不太一樣,但沒辦法,我就是喜歡。所以,某個週末,當朋友傳訊息問我:「想一起去逛Outlet嗎?」我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想!」
朋友來接我後,我這才問他:「欸,你為什麼突然想去逛街啊?」
他說自己最近在找一件防水夾克。最近幾週一直下雨,他的舊夾克破了個洞,所以需要買件新的。他覺得從The North Face 這個牌子開始逛應該不錯。
我說:「太棒了!那就逛Outlet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