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藏王菩薩都要圍著一條紅色收涎巾?
想必大家在日本寺廟的參道或是鄉下小路看到過佇立路旁,靜靜受人祭祀的地藏。
地藏的全名為「地藏王菩薩」,屬於野佛的一種。據說地藏王菩薩是「釋迦佛陀入滅後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降臨人世間的彌勒菩薩,其目的是向無佛世界的芸芸眾生說法,希望能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
而地藏一名的由來,就是「普渡眾生的大慈悲之心,猶如孕育萬物的大地之力」。
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偉大的佛陀身上,為什麼圍著嬰兒用的收涎巾呢?
這個疑問可從回溯地藏王菩薩信仰的歷史得到答案。
據說地藏王菩薩信仰是於平安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最初於公家2之間流行,隨著時間慢慢地傳入民間之後,在村子口或十字路口旁都能見到地藏王菩薩的蹤影。
進入江戶時代之後,「賽之河原3」的故事開始於庶民之間流傳。這是一個十分悲悽的故事,早逝的兒童為了替父母祈福,會在三途之川的河畔將小石頭疊成石塔,但不管怎麼疊,一旁的惡鬼都會故意踢倒石塔。
當這個故事與地藏王菩薩的信仰結合後,失去子女的父母親們相信:「地藏王菩薩可拯救自家孩子們的不幸」。
漸漸地,地藏王菩薩成了眾人心目中安產與保護小孩的佛祖,而父母親們為了讓地藏王菩薩熟悉自己小孩的味道,則紛紛在地藏王菩薩的尊駕上繫上紅色的收涎巾與紅色的毛線頭巾。
烏鴉為什麼喜歡棲息在煙囪頂端呢?
烏鴉比其他鳥類來得聰明,能夠確實地記住倒垃圾的日子,也懂得在當天往垃圾堆聚集。
牠們的黑色給人一種不吉利的感覺,所以被歸類為帶來災難且不受歡迎的鳥類。
或許大家都看過烏鴉停留在煙囪頂端,卻很少人知道其中的緣故。牠們尤其喜歡在公眾浴池那高高的煙囪頂端張開翅膀,一邊享受著冉冉上昇的水蒸氣,一邊發出「啊~啊」的叫聲,聽起來就像是在說「啊~好舒服啊」。
烏鴉停在煙囪頂端的日子大多是雨天,鳥類學家指出,牠們的目的是為了利用煙囪的煙霧烘乾羽毛,順便燻死身上的寄生蟲。
簡單來說,停在煙囪頂端的烏鴉其實是在享受三溫暖。烏鴉果然比其他鳥類來得聰明,而且那身黑色羽毛也看不出來到底沾了多少黑煙吧……
為什麼日本人坐電車的時候,習慣坐在兩
側的座位呢?
空空如也的電車一打開門,日本人很自動地往兩側的座位坐過去。當然沒有規定不准坐在中央的座位,但不知是何緣故,日本人就是很習慣往兩側的座位坐下來。
這應該是日本人特有的習性吧,美國人就很習慣坐在正中央的位置。有心理學者指出,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因為日本人的謙讓文化與美國人的自我主張文化所造成。
例如填寫問卷調查時,日本人通常回答「以上皆可」這種模稜兩可的答案,而美國人則會清楚地回答「Yes」或是「No」。而因文化造成的差異也同樣反映在座位的選擇上。
而且坐在兩側的座位時,只需要在意單一方向的乘客,坐在正中央卻得在意兩側的乘客,對日本人來說,這兩種情況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可是完全不同的喔。
為什麼日本的地名大多是兩個漢字的呢?
據說日本全國的地名有一千萬到二千萬種之多,而隨便翻閱地圖就會發現,這些地名絕大部分是兩個漢字的,例如越後、備前、土佐、薩摩這些舊國名之外,就連現在的都府道縣也都是兩個漢字的名稱,其中僅有北海道、神奈川、和歌山、鹿兒島這些地區是例外。
其實這種命名規則的背後藏著理由。
距今約一三○○年前的和銅年間〈西元七○八~七一五年〉,日本政府下達了「將地名統一為兩個漢字」的命令,所以日本的地名就被限制為兩個漢字的長度,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要如此限制,但或許是因為冗長的地名有礙行政吧。
也許有人會覺得,那為什麼不乾脆一個漢字就好?其實是因為一個漢字所能代表的地名有限,所以才將地名的長度訂成「兩個漢字」。這種命名方式不僅影響了地名,同時也反映在日本人的名字上,因為日本人的名字多數與地名有關,所以日本人的名字也以兩個漢字的長度為主流,而中國與朝鮮半島則以一個字的名字居多。
從統一地名的命令下達之後,直到現在還有許多「兩個漢字」的地名保留了下來,不過現在為了配合國家行政,三個或四個漢字、平假名或片假名組成的地名也所在多有。
為什麼浴衣的左側衣襟要在前面呢?
在思考「浴衣為什麼要穿成﹃右前﹄呢?」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弄清楚「右前」與「左前」的意思,誤解這兩個詞的日本年輕人似乎不少。
所謂的「右前」,並不是右側領口在前方,而是右側領口貼近身體的意思,所謂的「前」,在日文之中有靠近自己身體的意思。
所以日本人的浴衣都以「右前」為基本穿法,而理由則是因為右撇子的人比較多,右手比較方便伸進衣服裡,也比較容易將衣服裡的小東西拿出來或是整理衣服,這種方便右撇子的概念成了穿浴衣的規則。
此外,生意失敗、破產的日文是「左前」,而這也是為什麼要讓往生者身上的壽衣穿成左側衣領貼近身體的由來,而這樣也能讓死者知道,自己已經死掉的事實。
破產的嚴重性相當於死亡,所以「左前」也慢慢地被引伸為破產了。
為什麼紅包的金額都要是奇數的呢?
不管是結婚紅包還是升學紅包,最令人困擾的就是「金額」要包多少,結婚紅包的金額會因與新人的關係、婚禮的菜色或年齡而有很大的浮動,但是不管包的金額多寡,在日本卻一定會包成奇數,一萬元或三萬元比二萬元或四萬元更被視為是好兆頭。
尤其是結婚紅包,絕對不會包成偶數,因為會讓人聯想到「分離」,也因此就算要包二萬元,也會特別拆成一張一萬元以及兩張五千元,包成一份三張紙鈔的紅包。
日本之所以偏好奇數,完全是受到中國思想的影響。
中國自古就有陰陽之說,奇數有陽、天、日、上、道、明、表面的意思,換言之,奇數代表積極的一面,被視為是吉利的數字。
所以不管是七五三節、三三九度、一月一日的正月、三月三日的桃節這些慶典,都與奇數脫不了關係。而偶數則被視為是「陰」,是與「陽」相對的數字,而陰陽之說傳至日本
之後,任何喜慶場合就盡可能不出現偶數。
每個地區對於偶數的忌諱也不一樣,有些地區在包二萬元的紅包時,會故意加上五元硬幣,湊成二萬零五元,因為五元有「吾願」的意思,可以抵消偶數本身的「陰氣」。
某些地方在送上二萬元紅包時,還會順便附上昆布、麵線或是砂糖這些物品,以便抵消偶數的不吉利感。
不可不知的用筷禁忌,您知道嗎?
世界雖大,但是習慣使用筷子的國家,只有日本、中國、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
而且筷子在使用上存在著數不清楚的禮儀與禁忌,既然生長在慣用筷子的國家,我們就應該將這些禁忌牢牢地記在腦袋裡。
首先是「迷路筷」,指的是抓著筷子在各項菜色上空遊走。
其次是「移挾筷」,指的是本來要挾某樣菜色,突然又移到另一項菜色上。
而「探索筷」則是在湯鍋裡翻攪筷子,看看裡頭還有沒有湯料,這也是非常不禮貌的。
接著是「刺筷」這項很容易就不經意觸犯的毛病,也就是利用筷子將食物刺起來的意思,尤其是芋頭或馬鈴薯這類食物,更是容易用刺的將之取出。
然後是「舐筷」,也就是將筷頭含在嘴裡的意思,尤其是當食物沾在筷頭時,特別容易觸犯這項禁忌。
「敲筷」則是以筷子敲打碗盤,想必有些人有過小時候一邊用筷子敲碗,
一邊喊著「肚子好餓,我要吃飯」的經驗。
「橫筷」則是將兩根筷子對齊,像是湯匙一般地將菜挖起來的意思。
「剔筷」則是將筷子當成牙籤剔牙齒。
「搔筷」則是用筷子抓頭。這也是非常不禮貌的禁忌。
最後一項是「佛筷」,就是將筷子垂直地插進飯裡,感覺就像是插香拜拜一樣,所以同樣是不准在餐桌出現的行為。
在墓碑上澆水,背後有什麼的理由嗎?
日本人掃墓,都習慣在墓碑上澆水,而且還會順便用抹布把墓碑擦亮。這
樣的用心雖然值得嘉許,但澆水根本不是為了擦亮墓碑,大家根本搞錯方向
了。
之所以在墓碑上澆水,主要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
死者往生之後,必須在六道裡輪迴,而這六道之中的餓鬼道沒有水可喝,
死者必須承受飢餓與口渴的折磨,所以在世的親屬擔心往生的親人掉入餓鬼
道,所以才在墓碑上澆水,緩解死者的痛苦。
對於「水」的解釋還有另外一種,據說死者即便成佛,一樣會感到口渴,
所以在佛壇供奉清水,也是基於這個概念。
此外還有人認為,澆水就像是一種暗號,可將死者的魂魄從地底喚醒,讓
掃墓的親屬有機會與往生的親人相會。
而這時澆水,可不是一杓兩杓就夠了,必須將整座墓碑完全澆溼,而這項行為當然也藏有洗去髒汙的意義。
而且澆水還有另一項佛教上的意義。澆在墓碑上的水,是一種對徘徊在墓
碑旁的餓鬼的布施。
被打成下等鬼的餓鬼總是吃不飽,也大概沒機會喝水,但只要有人在墓碑
上澆水,他們就能稍微被拯救一下。
所以就佛教的思想而言,在墓碑澆水的行為等同於對餓鬼布施的慈悲心。
有些人會為了愛喝酒的死者在墓碑上澆酒,但其實這樣也好,因為餓鬼們
一定會開心地把這些酒一飲而盡吧。
為什麼日本的門是向外開,外國的門卻是
向內開呢?
據說外國的大門之所以往內開,理由之一是為了「保護隱私」。
就較為極端的例子來看,如果上廁所忘了鎖門,西式的內開門可直接從內側將門壓住,也就不怕不小心春光外洩,但如果是日式的外開門,手可是搆不到廁所門的把手,所以當然也無法拉住門,如果不小心被別人把門拉開,那丟臉的模樣可就一次被人看個精光了。
此外,內開門也有保護自己的意思,假設突然有惡質推銷員或不速之客登門打擾,主人也可以用力甩門謝客。
而日式外開門就比較危險了,雖然可以稍微開一條縫,看看來客是誰,但如果突然被人用力往外拉開門,那很可能就會發生被人闖入門戶的危險。聽完上述種種的理由之後,各位讀者或許會覺得,日式外開門無法保護住在裡頭的人,實況或許真是如此,但日本的建築物其實有一個不得不將大門做成外開式的理由。
其理由就是,日本建築物的玄關地板被設計成稍微向大門方向傾斜的樣式,如果仿照外國將門做成內開式,門在開到一半就會被地板卡住了,而溼氣較重的日本卻不得不讓地板稍微向外傾斜,否則就無法排出潮氣了。
為什麼日本人習慣舉辦忘年會呢?
據日本國稅廳統計,每當進入十二月,酒精類飲料的銷售就扶搖直上,我想大家也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吧,據說這是因為十二月是舉辦忘年會的季節,所以酒精類飲料的消費才會大增。
忘年會是日本獨特的活動,不管是在英文、法文還是德文裡,都沒有這個單字存在,這或許是因為歐美一帶習慣在年底靜靜地舉辦聖誕節,所以不會特別在年底大肆慶祝。
日本從鎌倉時代開始在年底舉辦稱為「忘年」的聚會,而聚會的內容只是吟唱詩歌,是非常優雅的典禮,與吵鬧的忘年會完全搭不上邊。
等到進入江戶時代之後,平民百姓們為了將過去一年的辛勞拋諸腦後,才開始在年底舉辦以飲酒作樂為主旨的聚會,當時的人們認為,只要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喝酒,將過去一年的憂愁一掃而盡,就能擺脫過去一年的惡運。另一方面,武士只聚辦新年會,不像百姓一樣會聚辦忘年會。
忘年會一直要到明治時代之後,才像現代成為一年之中例行的活動。最早開辦忘年會的是聚集在東京的學生以及官僚們。每到一年之初,學生們就要回鄉探親,朋友之間就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見面,因此他們慢慢地習慣於年底舉辦酒宴。
反觀官僚這邊,則是因為年底可以領到年終之餘,工作也總算告一段落,同事之間才有機會聚在一起喝酒。學生與官僚都算是當時的菁英份子,因此忘年會才會成為新的例行活動。
最早使用「忘年會」一詞的小說是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一九○五年、明治三十八年〉,夏目漱石沒為這個字眼寫上特別的註釋,可見當時「忘年會」一詞已成為日常用語了。
為什麼擺在玄關的鞋子要擺成「出船」的樣式呢?
禪寺的參拜入口處都會寫著「注意腳步」的警語,簡單來說就是要香客信步慢走,但另外一層意思是要讓香客們知道「從整理鞋子的方法就能知道人
品」這件事。
日本習俗規定香客要在參拜入口處脫掉鞋子,因此自古以來,日本人非常
注重鞋子的擺放方式,將脫下來的鞋子擺成「出船」樣式的習俗是室町時代之
後,茶道逐漸普及之後所形成的,從平安時代的掛畫就可以發現天皇或名僧的
鞋子都擺得相當整齊,可見當時已經懂得將鞋子擺成出船的樣式,以便出門之
際容易穿上。
此外,武家社會也受到影響,開始習慣將鞋子擺成出船的樣子,其中也包
含了能在緊急之際立刻穿上鞋子的這層顧慮。
這種有關鞋子的禮儀,也在室町時代融入茶道,成為茶道固定的禮法。
茶道的禮法規定客人從入口進入茶室的時候,必須先脫掉鞋子,但為了不
讓屁股朝向主人,必須側身蹲坐,將鞋子擺成出船的樣式。
直到江戶時代,這項茶道的禮法傳至武家社會之後,才又慢慢地傳入尋常
百姓家裡。
為什麼舉辦葬禮的時候要獻上奠儀呢?
在日本參加守靈或葬禮的來賓都會準備「奠儀」。給遺族金錢上的援助,
在全世界是少見的習俗,至少歐美一帶沒這種習慣,歐美一帶只會獻上用來裝
飾棺木的花,絕對不會送錢給遺屬,而參加的來賓也只於教會儀式與入土儀式
觀禮。
「奠儀
67
」顧名思義,就是在佛前供香的意思,如今已演變為「為撫慰故人
的靈魂,請用這筆錢買香」。
佛教將「線香、花朵、蠟燭」視為供奉死者三種不可或缺的物品,花圈與
蠟燭的價格都不高,惟獨線香是舶來品,通常都要價不斐,因此參加葬禮的來
賓才會包白色給這時期正需用錢的遺屬們。
燒香拜佛的習慣也同樣源自卻度。誕生佛教的印度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國
家,因此信徒們必須先以焚香消除體臭,等身體潔淨了才可以開始禮佛。
線香擁有北宋黃庭堅所說「清淨心身」、「消拂汙穢」、「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的十德,所以當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時,線香也
隨著佛教一併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