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永無止盡
《新管理學》「學而篇」依循前兩輯的出版,此第三輯的編輯就更順暢多了,尤其後來因緣第二輯改由臺北持地班工作室自行出版,雖然有幾位修習營老同學協助各種瑣碎出版事務,但也更覺如履薄冰,怕有任何差錯,損及有緣閱讀者對生命的認知,都得由自己背負因果。
實在很難想像為大家編輯這些生命修養心得會變成自己餘生最重要的課業之一,尤其今年開始卯盡全力在建設尼泊爾與太湖兩座固定時習堂,而滿天翻飛到處參訪,在居所不定的旅途中,除了不停的要為大家修改隨時傳來的修習心得之外,還得重新校對與編輯這些措辭遣字百般花樣的非文字工作專業者的文章,只因不敢也不能違抗師囑,有時侯也會無奈的闔上電腦。但也執信如此走下去可以協助更多的人認識與改善自己的身心惡業;雖然一再反對上山修學只是為了治病,但是看著大部份寫交修習心得同學們身體的快速改善,卻也欣慰;當然同時也是心理的轉變,才是我放下一切塵事出門與大家一起學習生命修養文化的期許。無奈能夠讓我同意為其修習心得出版的同學實在也很有限。
此第三輯的編輯內容雖然也還都是初學者的「學而篇」,文辭也都生澀,而就是因為皆為非專業文字工作者,所以協助編輯時,雖然看得想皺眉,但見其內容與質樸記述個人因學習修養而改善,與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日漸興趣與認識,內心也會鼓掌,並覺欣慰;因為人類歷史並沒有如此大量而豐富的生命真實修養的心得記述,而這些人絕大部份是無宗教信仰者,甚至有的連 南老師的著述都沒讀過,只是對傳統文化修學因緣的開始。
猶記一二年修習營初學學員初交修習心得報告時,吾師餐廳客堂晚課中不時要我拿出來公開為大家聽讀,而指示前幾篇報告他幫我批,以後要我自己批了,並囑咐要追蹤人家,繼續幫忙人家;當時我聽了頓時頭皮就發麻,真皺了眉頭,這些五花八門的初學生命文化修習的文字,一個人一個樣,叫我怎麼改?後來隨著修習營舉辦與報告持續增多,夜裡起床即開始回覆大家的報告就幾乎成為我的生活方式。要面對如此無止盡增多的生命功課雖感孤單,尤其後來恩師關門後,履程更是困頓,也不得不依止師命繼續往前走。如今這些龐大的中華文化修持的初學文字,已經成為我生命旅途中的另一行囊,而且日益沉重,但也覺豐富多彩而壯觀;其實也只是為人肩負,是自己學習持地菩薩修證法門的行持作業。因為學員來自五湖四海,男女老少,無論身心狀況如何,只要因緣進到修習營,都得接受;每次修習營對我其實都是扛著幾十條性命的賭博,時刻心驚膽跳,生怕出任何差錯,在修習營如此,修習營結束之後依然。如是冒險行持,幾年下來,也就累積了必須自己編輯的必然,每輯出版的文字校對工作,只好請託當輯出版同學協助交相三校,以為減少失誤,也算減輕我工作的負擔,在此再次衷心感激他們的無私,相信他們也會因而受益。
因為前兩輯的出版,外界的反應讓我更覺需要更努力往前走,無論履程如何遙遠與艱辛,我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些許剩餘價值,可以再為別人做點事;當然再艱辛的履途我都走過,所以閱讀各種履途景象只當風吹塵揚,若是遇有些許刮撫臉龐,也聽其來去,如同那些偶爾也會著附在我臉上身上而不會叮咬我的蜎飛蚊虻;只當還了過往舊業,更希望對方得有歡喜。無奈吾師曾經開示我得活到自己不想活,接下來的履途更需面對文字語言與自己不同的世代,如此走下去的風景是如何,也只有天知道了。
我曾幾度公開説過學習生命修養真能持續的實在太少了,絕大部份是有求而來的,因此求治病的等病況大致好了就不見人影,有些人的修習心得即使已經在「學而篇」出版,也會斷然失去音訊;今日「學而篇」才出版了兩輯,有人就已經恍如沒發生過一樣,真是船過水無痕。因為明白這些生命言行現象,所以也只是視如自己履途的煙塵幻影,任由因緣來去,從不攀染,所以也無有沾著;也因此更顯即將出版的接續修習報告的珍貴,更證明未來能讓我決定編輯在「時習篇」的難度,因此益顯其值,相信那會成為這個時代與未來中華民族乃至人類善待生命的重要參考記述,也希望自己沒有對不起是不斷上山一起修學的同學。
近日多所滯留在加德滿都喜瑪拉雅山下的小山村,為建設固定的修習苑,同時也協助受尼泊爾大地震摧毀山村的恢復而工作,一日得空坐在臨時向村民屋頂露臺租來搭建的竹棚工作室,打開電腦,回覆修習營同學的心得報告,又看見老同學隨行記者式的長文和另一篇截抄佛經的報告,讓我決定闔上,沖了一杯三合一咖啡,轉身觀看在雲端下方施工中的農民工人,兀自在想,自己已是職場退休老朽,居然還要如此奔波,比退休前還要忙碌,難道是多生累世造作那麼多惡業,欠了那麼多人;這一世前半生好命,世法甚麼花樣都玩完,出世法更好命到可以在至高的明師座下修學,所以餘生就要如此辛苦還債,背負那麼多人的性命,生怕任何進修習營的人不得受益,從臺灣還到大陸,今天還要還到這喜瑪拉雅的山村?下一站是尼泊爾更荒涼而貧困的藍莫村,當然那裡網路通訊斷絕,可以藉口不必即刻回覆報告。都快七十歲的老人了,幾時才還得完,難道真是要還恩師説的一甲子?
下去吧!工人在下面喊我了,這些應卯報告晚上再看吧,幫農民修建房子比較實在。
《新管理學》第一輯出版時,因為出版社認為書名與一般工商書類混淆,書店與圖書上架需要分類編目,因此加上副題之「生命的認知與修持」,已很清楚的説明內容是撰述者學習身心性命的道理與實際修持的心得記述,因為一起學習而願意依上山守則把心得交託我協助修正,表示認為我可以幫忙解釋他們個人對性命道理的認知與修持方法和變化現象的迷失。而事實是所收到的報告卻有一大部份是個人的見聞,同一次修習營,每個人記述的都不一樣,即使同一件事或上課所講內容,也會出現千奇百怪的記述,有者還加上個人的好惡評論。其實修習營一路走來也是我個人生命的行履,只有我自己是全面的,在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的履程,任何人所見聞的也只是個人一時的我見,現象是自己一時的精神狀態決定的,過後常又自己改變評指説法,並且常常差異都很大,上山次數越多,有者甚至連心得報告都不敢寫交了。我的異常言行事實是也只是明師開示過的生命履途,因為自己明白,所以也從來對任何外在評議不起反應。另一種讓我更不知道要如何回覆的是直接截抄一段佛經道藏或 南老師的講述作為心得作為搪塞,或引用西方哲理或科學對生命論述來註解,甚至更加上自己的看法發來給我。
琨艷謹記於喜瑪拉雅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