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一九五○年版本完整正體中文版
保留原始用字★並附表說明、對照
老舍的生涯代表作!
戰亂頻仍、顛沛流離之下,
他如何將人生寫進小說,成就一代經典?
《四世同堂》創作於一九四四年,本書收錄的版本最終完成於一九四八年。當時的中國,正面臨北平淪陷進入第五年,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的時期。始終對於國族、對於國家被侵略有著許多想法的老舍,在此時自夫人的經歷中取材,耗時四年,寫就這一部關於「抵抗」的作品。
作為被侵略國的國民,老舍透過小說筆法,描寫出他所看見的,妥協與求全之後,只會換來什麼樣的不堪。這部小說也並不只是創意上的發想,而是一個倖存者,發自內心地對怯戰者發出的警世之音。
◎標註相異用字(附對照表)
本書並保留老舍許多獨特的、具有北京風味的用字與用語。老舍的作品原來就以其融合北京風情與英式幽默的筆觸而著名,本書在最大限度下保留老舍的文字風格,讓讀者能夠讀到最原汁原味的老舍文學。
作者簡介:
老舍
老舍(一八九九年-一九六六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筆名。生於北京,滿洲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戲劇的代表作家。
老舍幼時家貧,在私塾接受傳統教育啟蒙,後來考取北京師範學校。他在二十世紀的二○年代時曾經擔任過老師、校長等教員職務,也在此時受到五四運動影響,並前往英國講學。英國講學期間,他閱讀大量的英語文學作品,並開始寫作。他亦曾短暫旅居新加坡,最後回到北京,於大學任教。此時的老舍目睹中國在國民黨北伐、抗日下遭受的艱苦與磨難,創作出《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鬚溝》《茶館》等小說、戲劇作品。
然而,雖然老舍曾被共產黨稱為「人民藝術家」,亦曾在作品中頌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擔任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兼書記處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務,但仍在文革時慘遭迫害,跳太平湖自盡,享年六十七歲。一九七八年時恢復名譽。遺作為《正紅旗下》。
章節試閱
序言 小菜先上
在這裡要先預祝各位讀者,可以不被自己的疑惑干擾,順暢地讀完「美川MIKAWA 是山居」早乙女哲哉先生乍聽之下有聽辛辣的肺腑之言。
各位讀者可能會讀一讀覺得,這本書的有些內容讓人感覺「這都是些什麼獨善其身的言論啊──」不,其實會讓人有這種感覺的內容其實還不少。再說啦,人類這種生物,多少有點矛盾吧。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忍耐一下,讀一讀這位「是山居」的料理人,他想告訴大家的真心話。
雖然早乙女先生在這本書中,談的幾乎都是與天婦羅、與料理、與食材有關的事,當初我們的企劃目標其實是「所謂的職人到底是什麼?」結果卻是早乙女先生從日本人敏銳的感性、日本文化的纖細切入,在本書中談了許多他的心底話。不過早乙女先生其實本身就是一個敏感且細緻的人,那份敏感細緻也造就他今日的毒舌。因此,在本書中,早乙女先生談的多半是他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在指涉任何人。早乙女先生總是說要是自己要是連天婦羅都炸得難吃,就一無是處了,但這種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大家只要去一趟「茅場町是山居」,坐在櫃檯邊吃一次天婦羅就知道了。
換句話說,這位是山居的料理人,他說的話其實都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且絲毫不以為苦,也不是抱怨。他每天都按照這些標準,毫不妥協地做好每天的工作。對於這樣的他來說,如果他在言詞上比較辛辣、或是獨善其身,希望各位讀者理解。
本書是重新結集並收錄《料理王國》(料理王國社)一九九九年十一月號開始約兩年的《名人的原理》專欄內容,以及對談的收錄。而這次對談的對象則是當代的壽司大師「數寄屋橋次郎」的主廚小野二郎先生,另一位是銅版畫名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山本容子老師。
如同本社的責任編輯神田久幸先生所說,早乙女先生與「次郎」的小野二郎先生的對話,要說是「留存後世的名對談,名人對談」也不為過。兩位當事人可能都沒有感覺,但這段對談的內容可說是份量感十足。
另外,山本容子老師與早乙女先生的對話同樣也張力十足,雖然編輯時還是有一些猶豫,但最後還是完整收錄。日本書籍史上,內容如此辛辣的料理談議也也確實稀有,請務必一讀。
嗯……其實說實在的,我再怎麼辯解,這本書似乎也仍是會痛快地樹敵。那就這樣吧。
採訪者 敬上
序言 小菜先上
在這裡要先預祝各位讀者,可以不被自己的疑惑干擾,順暢地讀完「美川MIKAWA 是山居」早乙女哲哉先生乍聽之下有聽辛辣的肺腑之言。
各位讀者可能會讀一讀覺得,這本書的有些內容讓人感覺「這都是些什麼獨善其身的言論啊──」不,其實會讓人有這種感覺的內容其實還不少。再說啦,人類這種生物,多少有點矛盾吧。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忍耐一下,讀一讀這位「是山居」的料理人,他想告訴大家的真心話。
雖然早乙女先生在這本書中,談的幾乎都是與天婦羅、與料理、與食材有關的事,當初我們的企劃目標其實是「所謂的職人到底是...
作者序
序幕
假若諸事都能「照計而行」,則此書的組織將是:
1.段——一百段。每段約有萬字,所以
2.字——共百萬字。
3.部——三部。第一部容納三十四段,二部三部各三十三段,共百段。
本來無須分部,因為故事是緊緊相連的一串,而不是可以分成三個獨立單位的」三部曲」。不過,為了發表與出書的便利,就不能不在適當的地方畫上條紅線兒,以清眉目。因此,也就勉強的加上三個副標題,曰《惶惑》,《偷生》,與《饑荒》。將來,全部寫完,印成藍帶布套的繡像本的時候,這三個副標題,就會失蹤了的。
現在是隨寫隨出,寫到夠十五萬字左右,即出一本,故三部各有兩本,全套共六本。不過,到出第二本的時候,也許就把第一本也放在裡面,在《惶惑》之下,成為《四世同堂》的第一部,而後,第二部,第三部,也許照方炮製,直到全套出來,再另行設計,看是用石印好還是刻木版好;此係後話。暫時且不必多去操心。
設計寫此書時,頗有雄心。可是執行起來,精神上,物質上,身體上,都有苦痛,我不敢保險能把他寫完。即使幸而能寫完,好不好還是另一問題。在這年月而要安心寫百萬字的長篇,簡直有點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說什麼了!
三十四年四月一日,在打擺子中。
序幕
假若諸事都能「照計而行」,則此書的組織將是:
1.段——一百段。每段約有萬字,所以
2.字——共百萬字。
3.部——三部。第一部容納三十四段,二部三部各三十三段,共百段。
本來無須分部,因為故事是緊緊相連的一串,而不是可以分成三個獨立單位的」三部曲」。不過,為了發表與出書的便利,就不能不在適當的地方畫上條紅線兒,以清眉目。因此,也就勉強的加上三個副標題,曰《惶惑》,《偷生》,與《饑荒》。將來,全部寫完,印成藍帶布套的繡像本的時候,這三個副標題,就會失蹤了的。
現在是隨寫隨出,寫到夠十五萬字左右,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