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還原馬克思,讀懂《資本論》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馬克思人人皆知,但對於在台灣主...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9/01
馬克思人人皆知,但對於在台灣主流社會思想影響下長大的多數人而言,卻是只聞其名不識其書,更對其思想很陌生。楊照這本書提綱挈領介紹了《資本論》,對於台灣社會習以為常的思考方式完全是另一面的呈現,可以看到另一面的想法,非常醒腦,推薦!
馬克思
馬克思卡爾·馬克思,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過大量理論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備超強影響力的兩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於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區的一家持有激進觀點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漸漸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關報社,從事專欄寫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佛烈德利赫·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自由人聯合體所管理、形成無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於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長期以來廣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馬克思也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家佛烈德利赫·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並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與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國際領域,極其強烈地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許許多多的不同派別、學術體系。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還原馬克思,讀懂《資本論》

內容簡介

「大學畢業卻只有22K!」
「為了國家的開發,卻連家都沒有了……」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之外,
  有沒有一種更好、更理想、更公平、更正義的生活存在?
  我們距離那樣的生活多遠?
  我們少了什麼?被剝奪了什麼?
 
  ◎經典重讀導師楊照深入淺出,剖析哲學鉅著《資本論》。
  ◎以實際的生活情境為例,徹底理解馬克思與其重要概念。
  ◎讀懂《資本論》,為目前生活處境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向。
 
◎現在閱讀馬克思,得以找到生活下去的尊嚴
 
  在馬克思辭世的一百多年後,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足以印證他當時提出的警告。
 
  他的《資本論》如一則巨大的預言,預先看到資本主義可能帶來的浩劫,此時此刻當我們困惑於當代生活的困境,不理解國家與我們的生活是如何演變成目前模樣時,閱讀馬克思,可以讓我們理解兩岸政治是如何因為經濟而改變、大學生22K弔詭之處何在、經濟必然影響政治的理由。
 
  聆聽這位哲人百餘年前發出的巨響,無法改變崩毀的現狀,卻能看清楚在巨大的資本怪獸之前,國家機器是如何渺小,而身為個人的我們至少能找到一己生活下去的尊嚴。
 
◎如果你覺得活在一個不公義不平等的世界,那麼,我們距離理想中的世界有多遠?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評,來自於他對人的真實性的尊重與堅持:在我們的生活之外,理應有一個更理想、更完美、更公平的狀態。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認為當中有扭曲與不公義,那麼我們應該自問:
有沒有一種更好更公平的生活存在?我們少了什麼?被剝奪了什麼?而理解了這些問題的本質後,我們所追求的美好社會,才可能達到。
 
◎還原馬克思,理解《資本論》核心概念
 
  馬克思,他的學說被嚴重誤解,在生前也往往「一個馬克思,各自表述」。而共產主義社會的垮台,讓馬克思甚至被認為只是個不得志的人,才批評資本主義。然而,在他寫出《資本論》的一百多年後,全世界已經籠罩在資本主義帶來災難的此刻,終於可以還原馬克思初始的面貌,客觀理解《資本論》。楊照在本書中,深入淺出地導讀馬克思《資本論》裡重要的概念,談資本的本質、釐清「分配」、「資本」、「異化」等概念,探討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如何與工作、物品、乃至於自己產生種種異化。
 
◎讀完本書,你將理解:
 
  ---資本如何跨越國界,影響另一國的政治。
  ---人,物,金錢之間的異化關係
  ---分配—《資本論》的核心概念
  ---「剝削」「操控」「勞動價值」「剩餘價值」
  ---馬克思對現代生活的實質貢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並在「98新聞台」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
 
  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
 
個人部落格:
  tw.myblog.yahoo.com/mclee632008/
  blog.roodo.com/yangzhao
 

目錄

第一章   追求形式與內容徹底合一的「真實」
第二章   重返「失樂園」的救贖之路
第三章   點出扭曲與異化的「科學的唯物主義」
第四章   建立階級意識以擺脫剝削
第五章   打破「上層結構」加植於人的桎梏
 

 
  我成長於一個馬克思與《資本論》被視為一株大毒草,絕對不准碰、不能讀的社會。比我年長一代的,像陳映真他們,還能偷偷組讀書會,偷偷讀《共產主義宣言》和《資本論》,我比他們晚了二十年,也就意味著台灣的「警總」多了二十年時間,沒收市面上所有和馬克思、《資本論》、共產主義有關的書收掉,並抄獲暗夜中偷偷聚會的左翼團體。
 
  我知道馬克思,知道《資本論》,但我的知識主要是從「三民主義」課本裡得來的,告訴我的是馬克思與共產主義有多麼荒謬、多麼錯誤。我連作夢都不敢夢想,有朝一日真能讀到這些荒謬、錯誤思想的原文版本。
 
  我小時候喜歡逛書店;大一點就學會到圖書館借書;再大一點剛好又趕上了台灣圖書館陸續「開架化」的過程,於是養成了進書架區遊逛的習慣。
 
  大學二年級時,我到台大法學院修日文課,順便去逛了法學院的圖書館,逛啊逛的逛到了書庫的地下室;那是一個遠遠就會聞到灰塵氣味的地方,好像從來沒有人會去到的地方。我鼓起勇氣,找到開關將電燈打開,走過一排排的書架,突然間渾身起滿了雞皮疙瘩,因為我發現了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那裏收藏的盡是尚未編目的書,不是因為太新來不及編目,而是因為這些書比台大法學院本身還要古老。那是日據時代,法學院還叫做「台北法商學校」的時期留下來的藏書。換句話說,那批書從一九四五年日本人離開後,三十多年來都被丟在那裡無人聞問。
 
  我在那佈滿灰塵的地下書庫裡耗費了許多美好時光。很慶幸那時我還沒有氣喘的毛病,一下午吸著沈積了數十年的灰塵也不痛不癢。那裡面最多的當然是日文書,其次是德文書。我先找到了一套日共大左派河上肇五冊一套的《自敘傳》。我讀過河上肇的名字,知道他出版過一本《貧窮物語》,對於共產主義在日本的發展有著僅次於《共產主義宣言》的重要地位。雖然沒有找到《貧窮物語》,但光是這個人的書會在台灣出現,就夠讓我興奮了。
 
  這書非讀不可,然而我怎麼可能在地下書庫讀完那五本書呢?我決心冒險一試。那書沒有編目,但還留有原來日據時代的書碼,於是每次造訪法學院,我就刻意去認一下圖書館櫃台的人,每出現一個沒見過的,我就將河上肇的《自敘傳》和我的借書證一併遞上。如果他看一看告訴我這書不能外借,我就摸摸鼻子把書擺回書架上。試到第四次,總算碰到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館員。他只注意到書上沒有貼借書到期單,拿了一張到期單貼上去,在借書證上登記了日據時代的舊編碼,就讓我把書帶了出來!
 
  這個經驗讓我更加喜愛待在地下書庫了。每次進去,總感覺應該會挖到什麼樣的寶。那股興奮與期待,三十多年後仍歷歷在心。
 
  過了一陣子,反覆走過書架好幾趟,我早已猜測應該存在的書,真的在某個底層書架上現身了;那就是分成上中下三冊的岩波文庫日譯版《資本論》!這次我不敢用原來的方法了,畢竟書上印著誰都看得懂的「資本論」三個漢字,再搞不清楚狀況的館員,也必定會豎起敏感的政治天線。而且《自敘傳》我想看,《資本論》我不只想看,還想收藏.那就只有一種方法:乞靈於圖書館裡的自助影印機。
 
  那一陣子,我幾乎每天都去法學院圖書館,文學院的課也不上了,成天鬼鬼祟祟地徘徊在影印機旁,一看到沒人使用,就去印個幾張,在別人靠近前趕緊離開。搞了好幾天,《資本論》上冊快印完時,影印機竟然壞了。 
 
  影印機壞掉了也就算了,接下來影印機廠商來換了新的影印機,一看我傻眼了,因為他們換上了投幣式的影印機!原本每次影印完,只要自己算好張數,去櫃檯付帳就好了,這下子變成得準備銅板才能影印。沒辦法,我每天只得先蒐集家裡所有銅板,帶到圖書館,把銅板印完為止。
 
  每次一印完,便將印好的紙張帶回家小心收藏在衣櫥裡,早上出門時抽出幾張,仔細摺成八摺大小,收在書包哩,利用等公車和搭公車時,一張一張拿出來讀。公車一到學校,就不讀了,畢竟會擔心被人問到、被人發現我在讀最可怕的禁書。
 
  熱衷於遊逛法學院地下書庫的同時,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寶庫,也是個少有學生踏足的地方──台大總圖書館的參考書區。顧名思義,參考書區是放「參考書」的,台灣的學生從小到大只認識、只知道一種「參考書」,那種中小學的課本輔助內容,幫助準備考試的書。我敢說,至少三分之二的台大學生唸了四年大學,從沒搞清楚查資料、做研究會用到的「參考書」是什麼,當然就更不會有什麼人出入圖書館的「參考書區」了。
 
  我在總圖書館的參考書區,看到了一套文學院圖書館也有收藏的重要「參考書」。那是六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的《西方鉅著》(Great Books),人類文明中的「偉大書籍大全」。這套書我很熟悉,大一剛進歷史系,就被這套書激發了年少豪情,立志要將這一大套五十多冊「偉大書籍」全數通讀。
 
  別小看「五十多冊」這個數字。芝大這套書背後的信念,除了提倡經典閱讀之外,還相當尊重原書的完整性。編輯者認為,以摘要、題綱、轉述的方式,是無法真正獲得經典的智慧效果的。將一部經典的內容「濃縮」成三言兩語,讓學生以為學了這三言兩語就等於了解了經典,非但不是學習經典的方法,還要成了破壞經典價值的最大罪人。要讀就該讀原書、全書,得到經典內容浸透生命的經驗。所以這套書不摘錄、不省略,再大部頭的書,像是多馬斯.阿奎納的《神學大全》,都一律全文收錄。為了讓讀者好好接近經典、閱讀經典,所以凡是非英文的著作,這套書都選用最佳譯本,並以聖經紙精印,每一冊動輒七、八百頁。蠅頭小字、雙欄排版,容納的字數多得嚇人。
 
  《西方鉅著》系列的第一冊是荷馬史詩《伊里亞德》與《奧德賽》的完整版合訂本。我記的很清楚,而且相當肯定,因為我的宏大志向,就是從這本《荷馬》開始實踐的。我也還記得第二冊是《希羅多德》,裡頭收錄了完整的《歷史》(Historia)。第三冊則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者的作品,埃斯奇勒斯、索弗克利斯、尤里皮底斯,但不是很確定喜劇作家亞利斯多芬尼有沒有一起納進來。不確定的原因,是因為我讀完了第一、第二冊,卻沒能完讀第三冊。我的宏大志向,只撐了兩冊多一點。
 
  大二下學期,經過了一番大整修,台大總圖書館終於重新開放。我走進明亮寬敞的參考書區,找到陳列《西方鉅著》系列的書架,眼光掃過,心跳陡然加快。一看就知道:總圖書館的這套書,比文學院圖書館裡那套多了一本。那一本的書背上,只有短短四個字母──《Marx》,馬克思。
 
  盡量維持讓自己的手不要發抖,我佯裝若無其事地將那本大書取下來,快速翻過。沒錯,那裏頭就是《資本論》英文版的全文!
 
  於是又有兩、三個星期,我成為總圖參考書區影印機使用率最高的顧客。還好參考書區的書籍本來就不能外借,影印是理所當然的使用方式,就比較不會有引人疑竇的顧慮。但我還是小心翼翼,每天出門前先想好進了參考書區可以讀些什麼書、幹些什麼事(那裏是不能帶自己的書進去的)。進去後,先一口氣找幾本書堆在座位上,《Marx》一定在最底下,然後,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起身捧著《Marx》到影印機印個十五、二十分鐘。
 
  就這樣,很神奇地,在我的衣櫥裡,而不是書架上,有了日譯本和英譯本的《資本論》。我以兩種譯本逐句對讀,就這麼讀完了這三大卷。幾年之後,我到美國留學,在哈佛廣場找到了專賣左派書籍的《革命書屋》,在那裏所買的第一本書,是英譯的《毛澤東選集》,第二本就是德文原版的《資本論》(Das Kapital)。於是我又把《資本論》當作精進德文的教材,對照英文版與德文版將它重讀了一遍。
 
 
  累積了多年逛圖書館的經驗,我相信逛圖書館比逛書店還有趣。誠品書店是很好的書店,逛誠品可以得到很好的收穫與經驗,然而即使是誠品書店,也不會將一些明顯不會有人買的書永遠放在書架上。
 
  而圖書館會。好的、大的圖書館的書架上,滿滿都是這種完全搞不清楚誰會有興趣的書在那裏等著,等到被你莫名其妙地碰上。所有這些搞不清楚誰會感興趣的書匯聚一處,本身就是個了不起的奇觀。
 
  一九八七年,我第一次出國,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那一年,哈佛大學的總藏書量正好突破一千萬冊。開學註冊時拿到的新生指南如此告訴我。一千萬冊!哇,好了不起的數字,但在現實裡,一千萬冊的書長的是什麼樣子呢?
 
  「哈佛大學的一千萬冊藏書,分藏於九十九座圖書館裡,」新生指南如此介紹。我不可能走遍這九十九座圖書館,理所當然,就從最大的開始逛起。哈佛最大、藏書量最多的,是威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擁有近三百萬冊藏書。這座圖書館很好找,任何時刻進入哈佛校園,除了約翰.哈佛(John Harvard)銅像前以外,最多人聚集照相的,一定就是威德納圖書館門前。這是一棟很雄偉的方正建築,前面有一排寬廣的白石階梯。我在哈佛的那幾年,任何人都可以走上階梯、推開厚重的大門走進圖書館,看看裡面極其典雅、充滿書香的閱覽室再離去。現在不行了,門口會先查驗證件,得有哈佛大學的學生證或教職員證才進得去。
 
  是因為電影《鐵達尼號》大紅特紅,才有了這。樣的改變。《鐵達尼號》全片的場景都在船上,並不會跑到哈佛大學的圖書館來取景。兩者之所以扯上關係,來自於原本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如果沒有《鐵達尼號》的世紀海難,就不會有威德納圖書館。
 
  威德納圖書館的全名是哈利.埃爾金斯.威德納紀念圖書館(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哈利.埃爾金斯.威德納是一九0七年畢業的哈佛校友,是個紐約富商的兒子。然而不幸的是,不到三十歲就因為登上了「鐵達尼號」而葬身海底。據說他會搭上「鐵達尼號」,是為了到倫敦尋訪舊書,死時手中還握著那趟旅程的主要收穫──第一版的笛卡兒《沉思錄》。
 
  很顯然,哈利.埃爾金斯.威德納是書迷,更是藏書家。他原本就動過將手上部分藏書捐給母校圖書館的念頭,遇難後,傷心欲絕的母親就決定以這種方式來永遠紀念兒子──不只捐出兒子的藏書,還連帶捐了一大筆錢,興建一座在哈佛校園中最宏偉最醒目的建築。這座圖書館書架總長度超過五十英里,足以從台北一路排到頭份,可容納超過三百萬冊藏書。
 
  電影《鐵達尼號》上映後,這個典故出現在許多相關報導上,讓這座圖書館成了當時最熱門的觀光景點。更有趣的,既然提到了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在那一段時期,連哈佛的死對頭──耶魯大學的圖書館也跟著大出風頭。
 
  威德納圖書館於一九一五年落成,正好趕上哈佛大學快速成長與擴張的時期,因而近乎不可思議的,五十英里的書架、三百萬本的藏書容量,在圖書館成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就被填滿了。我在一九八七年首度步入威德納圖書館時,這座圖書館的書架當然已經被擠得滿滿的了。
 
  三百萬冊藏書是什麼模樣?進入威德納圖書館之前,我有過各種想像,不過三百萬冊藏書的意義,最後卻是以始料未及的方式給了我巨大的震撼。 威德納圖書館的主要書庫一共有八層,每一層又分為上下排列的AB兩層。初次入內時,我從3A開始逐漸往上逛。書庫裡基本上沒有自然光,主要走道平時就亮著燈,每一排書架前端則有一個古老的開關,想要走進哪排書架,只要向上扳起開關,就會有幾顆光裸的燈泡隨之亮起。
 
  我一路逛到了5A。走進一排書架,從最下層巡視到最上層。不對勁,非常不對勁。那一整排書架上,竟然沒有一本我認得的書!
 
  我所謂的「認得」,是用最低最低的標準,意思是「我知道這本書是用什麼文字寫的」,甚至不需要知道這本書寫什麼、關於什麼。我能讀的文字不多,但能認出的文字卻不少。例如,我不懂韓文,但一眼望去便能從字母形狀判斷出那是一本韓文書。以這種標準,我有把握認得出來的有:中文、英文、日文、韓文、俄文、希臘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以及當時正開時學的梵文。
 
  但那整整一大面牆上,卻找不出一本我看得出是用什麼文字寫的書。翻過身來,背後還有一大面牆的書,這次我看得更慢、更仔細,從最下層看到最上層,再從最上層看到最下層,真的,還是找不到一本我認得的書。
 
  我渾身起滿雞皮疙瘩。光是這兩堵牆,就有幾千本書,它們雖近在眼前,但書中的知識,我窮其一生大概都沒機會吸收。雖然我那年才二十四歲,但就算我能活到一百歲,也不太可能去學習這些文字。這裡,就在這裡,矗立著一大堵註定和我絕緣的人類文明遺產。
 
  我深深體認到自己面對知識世界的渺小。對於如此震撼,有朋友笑過我:幹嘛那麼貪心?世界何其大,本來就有很多事物是我們無法擁有、無法體驗的。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同時卻也知道、並相信另一個道理,那就是:。對世上美好的事物,我們還是會產生基本的好奇與衝動,如果少了這種好奇與衝動,我們的人生恐怕就很不對勁了。
 
  有多少美好事物藏在書籍裡,等著我們去碰觸?若不努力嘗試探究,許多豐富的美好就會和我們錯身而過,而我們甚至沒有機會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在那兩堵書牆前,我如此黯然驚嘆著,每一本書我都能輕易碰觸到,但終我一生,我卻連自己曾與什麼樣的龐大知識與經驗錯身而過都無法知道。
 
 
  大學時代緊張兮兮、偷偷摸摸地逐句閱讀《資本論》時,我腦袋裡不禁出現一個在當時感覺何其遙遠、何其虛幻的夢想──也許有一天,台灣會變成一個可以公開、自由閱讀馬克思的社會。到了那一天,我們不再視左派、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為毒蛇猛獸,那麼一定會有很多年輕人為馬克思對於公平正義的熱情所感動,也會有很多好學深思的年輕人為馬克思深邃複雜的社會、經濟思考所吸引。有了這些新一代的台灣人,就能打造出一個更合理、更健康、更自由的社會。
 
  二十多年過去了,台灣早已經是一個可以公開、自由閱讀馬克思的社會。但當年我所想像的,卻還有一大部分今天看來仍是如此遙遠、如此虛幻。我查了一下美國的「亞馬遜網路書店」,輸入「Karl Marx」,出現了3730條結果,輸入「Marx Capital」則出現了8927條結果,最誇張的是,輸入「Das Kapital」竟然出現了11765條結果。換到日本的「亞馬遜」,輸入「資本論」,有2144條;輸入馬克思的名字,則有5568條。
 
  那麼台灣的「博客來」呢?輸入「資本論」,出現兩百七十條結果,但稍微看看前兩頁就知道,其中沒有任何一本繁體版的《資本論》中譯本,而且大約只有二十條真正和《資本論》一書有關,其他都只是書籍介紹中有「資本」和「論」,便一併被搜尋進來了。
 
  怎麼會這樣?得到了我們當年無法擁有的知識自由,今天的台灣社會對這個知識寶藏卻徹底忽略,一點興趣都沒有?
 
  我無意將馬克思奉為神明、英雄。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世界上眾多共產國家把馬克思供上真理權威的聖殿,對我們理解馬克思、自馬克思著作汲取智慧,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成為最大的阻礙與傷害。然而,當年以用那樣的方式閱讀,後來又多次重讀,卻讓我真誠相信,《資本論》真是一個經得起再三挖掘的寶藏,每次閱讀,都能從中挖出幫助我們思考社會現實與正義理想的有用知識。
 
 
  二00五年,我開始在「誠品講堂」講授「現代經典細讀」課程。「現代經典」指的是曾經對於現代世界的面貌──物質的或精神的,空間的或價值的──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書籍。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些書決定了我們今天為什麼如此生活、如此感受。思想與觀念聽來抽象、虛無飄渺,然而回顧歷史,最巨大的變化,卻往往起自於思想與觀念。我們今天相信什麼,將哪些事情視之為理所當然,幾乎都是由過去的思想、觀念變化所決定的。
 
  「現代經典」就是提出思想與觀念的書,這些思想與觀念透過書,透過讀書的人,創造了新信念,創造了相應的新行為。閱讀「現代經典」,就是幫助我們溯源地理解這些塑造了現代生活──我們自己的生活──的思想與觀念。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今天的世界,我們今天的生活,很大一部份是依隨著十九、二十世紀西方的思想、觀念打造出來的,就算要批判或改變這樣的世界與潮流,我們還是得先從深入理解現實來源做起吧!
 
  「現代經典細讀」課程最早排出來的,是馬克思、達爾文和佛洛伊德的作品。這三個人的思想,大幅改變了歐洲人的世界觀,進而透過歐洲勢力的擴張,感染了全世界。簡化、精要地說:「馬克思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達爾文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佛洛伊德改變了人與自我的關係。」
 
  這是十九世紀進入二十世界的思想關鍵,我們沒有理由不花點時間認真理解.我對達爾文的解說(《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麥田))、對佛洛伊德的解說(《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左岸))早幾年都已出版。這次在「本事出版」小敏、毓瑜的反覆催促下,終於將馬克思的部分也整理出來了,算是完成了我自己心目中的一個核心「十九世紀三部曲」計畫。這三本書中間有些勾搭牽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對照參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18623
  • 叢書系列: 楊照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馬克思人人皆知,但對於在台灣主...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9/01
馬克思人人皆知,但對於在台灣主流社會思想影響下長大的多數人而言,卻是只聞其名不識其書,更對其思想很陌生。楊照這本書提綱挈領介紹了《資本論》,對於台灣社會習以為常的思考方式完全是另一面的呈現,可以看到另一面的想法,非常醒腦,推薦!
 這是個冷門的題目。 在楊照筆...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5/08/14
這是個冷門的題目。
在楊照筆下,
卻被寫得極其生動,
且理路清晰。
 2012年,從美國華爾街爆發的...
轉載自博客來  較差  2015/05/08
2012年,從美國華爾街爆發的經濟危機蔓延全球,新自由主義在橫掃世界數十年後仍舊把勞動人民推向更加貧困的生活與崩潰邊緣。主流經濟學說面臨破產,於是科學論證經濟危機理論的著作《資本論》受到矚目,在此背景下各種超譯馬克思,翻譯馬克思的書籍在市面上充斥著。如同作者楊照先生在該書的前言表明:「《資本論》真是一個經得起再三挖掘的寶藏,每次閱讀,都能從中挖出幫助我們思考社會現實與正義理想的有用知識。作者以通俗、活潑的方式來介紹《資本論》,讓社會大眾能夠釐清資本主義的真實面目與其經濟危機,更加清醒的認知自身將面臨的困境,而去思考出路。
 
但是,通俗化並非庸俗化。庸俗化就會歪曲掉《資本論》理論的革命性與階級性,原意教導工人階級起身反抗不公義的《資本論》竟成為資產階級倡導「勞資和諧」的樣版教科書。《資本論》所提出的經濟危機理論是獨一無二的,任何嘗試運用主流經濟學觀點批評,談論《資本論》的學者,都無法自圓其說。因《資本論》立基在其革命性的科學理論上:<只有工人階級的勞動能創造利潤>。作者如同其他許多研究馬克思的學者,嘗試以主流經濟學的觀點去理解《資本論》,結果往往卻是把屬於工人階級的紅色《資本論》閹割成了資產階級漏洞百出的白色《資本論》。
 
楊照《聆聽馬克思》的內容是要簡潔有力的翻譯馬克思《資本論》的精華所在,其中以楊照試圖解釋《資本論》第一卷處最為人所詬病,其中參雜著許多嚴重的錯誤,與《資本論》的原文一相提比較便發現錯誤百出,幾乎沒有一頁的內容是正確的,作者有其雄心讓讀者理解《資本論》的科學理論固然值得肯定,但是理論水平過於低落,堆砌詞句顯得言不及義,論證過程牽強附會成為其敗筆。此處的錯誤主要在於用主流經濟學的庸俗視野去詮釋《資本論》,例如「出現盈餘與匱乏的失衡時,產生交換的需要」[1]對於商品的產生與商品堆積做了錯誤而庸俗的解釋。《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開頭第一句話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因此,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交換的需求並非來自於匱乏,而是來自於社會分工所造成的龐大商品堆積。一旦使用作者將交換行為產生的條件視為社會物質的匱乏,便是掉入主流經濟學所預設的庸俗立場了。
 
此書另一個錯誤介紹:「「使用價值」牽涉到每個個人與物體的獨特關係,無法用來交易,因此創造出「交易價值」(「價格」)來做為交易中介。」[2] 以及「貨幣變成一種抽象的價值存在﹍ 『使用價值』消失了,商品退到了邊緣,中心是貨幣本身的抽象數字,那才是重點,那才是目的。」[3]楊照對商品二重性的認知非常含混不清,楊照說用來交換的貨幣來自於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分離。事實是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並不會分離,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既是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交換價值,則不是商品,例如空氣;倘若一個物品不具有使用價值,對別人沒有用處,別人也就不會跟你買賣交換,就不會有交換價值,就不是商品。因此,商品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不會分離,不存在只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亦不存在只有交換價值的商品,這是商品二重性的意義。馬克思註解了商品二重性:「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使用價值是有用物,是物質屬性,交換價值是社會屬性,由於社會分工與私有制,勞動產品需以商品形式來交換,在商品交換時以交換價值為依據來交換,但是之所以可以交換,其前提是具有使用價值。
 
本書在尾部所做的結尾更是超脫社會現實的幻想,作者舉出兩點資本主義做出的改良與讓步:「勞動者取得了參與資本運作的方式,也就得以介入分享生產工具的所有權及其所獲得的利益,不再是純然被動的被剝削者。」[4],看到這裡只能驚嘆作者理論水平之低,現實分析更是荒謬的可笑。股份制是把社會上的資本放在資本家或大股東手上 小股東基本上是沒有分配權的。倘若在勞動者能直接的介入生產工具的所有權與分配其利益,能夠直接介入生產與投資的條件下,又怎會出現資金投機而造成的惡性關廠現象?楊照君恐怕未見近年來世界各地爆發的嚴重關廠潮與大規模的工人反抗運動。若楊照讀了《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不應該沒看到馬克思對當時德國工人黨首領拉薩爾的嚴厲批評:「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的結果」
 
 
「如果壓低工資,增加對於勞動力『剩餘價值』的剝削,可以有效讓股價上漲,那麼他手中股票的正面收益,可能就大於他在工資上所遭蒙的負面損失。如此一來,工人就不必然要反對壓低工資的做法了。」[5]《資本論》的理論建立在只有工人勞動會創造價值,而資本並不會自然生出利潤,如同發財車在沒人開動的情況下,並不會使持有者發財。資本家的利潤與地主的地租都是無償佔有工人勞動的果實,工人的勞動是資本利潤的唯一來源。因此工人創造價值,資本家無償佔有勞動成果就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對立的社會現實。工人爭取工資調漲,只會減少資本的利潤(這是資產階級陣營全力阻撓基本工資調漲的真正原因),向來只有資產階級陣營拼命反對工人爭取薪資,未曾聽過有馬克思主義要求不調漲薪資者。楊照此書的書名既然取名為《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既然已經承認資本主義帶來經濟危機,那麼我們回顧過去的經濟危機,股票市場屢屢崩盤,無論是工人手中還是資本家手中的股票皆成為毫無價值的壁紙。在此情況下,工人持股又能帶來什麼幫助?更何況在低薪條件下,工人怎有多餘財富能夠進行持股投資?
 
楊照此書受許多學者盲目吹捧,甚至奉為《資本論》入門經典,可謂出盡風頭,但是擺在《資本論》的科學理論前,就顯得捉襟見肘,出盡洋相。楊照不是對《資本論》的科學理論一竅不通,就是刻意將歪曲《資本論》的科學理論,此書幾乎沒有一頁的理論是建立在科學觀點上,文末甚至出現了要求工人放棄爭取工資的庸俗論調,楊照的結論跟管中閔等產官學學者沆瀣一氣,為資產階級的惡行擦脂抹粉。楊照試圖替自己抹上左派色彩,實則為打壓工人運動,自甘墮落成為資產階級的御用打手。

本文同步刊登於民報及本人網誌 

[1]:楊照:《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還原馬克思,讀懂《資本論》》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5054
[2,3]:引前書p.190-195
[4]:引前書. p.224-226
[5]:引前書. p.224-226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迷霧之子首部曲:最後帝國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孽子舞台劇二○二○全紀錄
66折: $ 198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旅遊大歷史
66折: $ 792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基地(艾西莫夫百年誕辰紀念典藏精裝版)
66折: $ 25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牽衫尾
作者:葉國居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17
$ 27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貓卡龍》2025年三角桌曆【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
作者: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黃宇璇/劉智豪/陳婕瑀/李懿芳
出版社:最新期數:最新一期出版日期:出刊頻率:出刊類型:紙製用品>時效日/月/掛/桌曆選擇訂閱期數:完成付款後,新訂戶將由目前最新一期寄發,續訂戶若已取得最新一期,則會從下一期繼續寄發。×Previous
$ 28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緋色誘惑(07)完結特裝版
作者:山根綾乃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21
$ 69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miffy潔膚柔濕巾-10抽(橘)
作者:新台
出版社:新台圖書
出版日期:2023-08-30
$ 18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緋色誘惑(07)完
作者:山根綾乃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21
$ 128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葡萄牙
作者:李曉萍.墨刻編輯部
出版社:墨刻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14
$ 33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彈一場完美戀愛影視改編小說(GagaOOLala台泰日合作BL話題台劇!同名劇改小說)
作者:A.Z.、柯映安、黃思蜜、鄒宛臻
出版社:春光
出版日期:2024-11-07
$ 299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