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不要怪意志力,找出槓桿吧!
看著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有時會想:「那麼平凡的人怎麼會成功……。」聽到某個朋友做了意想不到的大事,難免也會好奇:「他怎麼可能做得到?」
但是,如果稍微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細微差異,也就是他們能將別人只在腦海中想的事,付諸行動。
我們都有數以千計的好主意
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或德蕾莎修女(Saint Teresa)光憑想法,就能留下如此偉大的足跡嗎?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或比爾.蓋茲(Bill Gates)光憑創意,就能成為最佳執行長嗎?他們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的知識和想法與眾不同,而是因為他們「實踐」。其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腦中都有數以千計的好主意,只是他們並不實踐;相反地,其餘百分之一的人則不同,他們一定會把想法付諸行動。
「這次我一定要進前五名」、「不要再吵架了,要和睦相處」、「我想成功,過與眾不同的生活」。很多人都希望可以比現在更好,卻還是停留在原來的位置。功課不好的學生和功課好的學生、不幸的人和幸福的人、失敗的人和成功的人,這些差異到底從何而來呢?答案正是「執行力」。不是因為想要的不同,而是因為有沒有實踐而讓結果有所不同。
小時候因天賦而備受矚目的英才中,有許多長大後過著平凡的生活。學習了很多理財知識,卻無法致富的人不計其數。企劃能力出眾,卻未能取得成果的組織隨處可見。以上這些人都只差一步,就是執行力。
成果 = 能力 × 執行力
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商業關係,所有成果都必須由「能力」乘以「執行力」的值來決定。這裡指的能力可能是心中擁有的愛,也可能是個人才能、知識或創意、組織的革新戰略。即使對子女的愛再多,如果不能好好表現出來,關係就不會得到改善。就算知識和創意再突出,如果執行力是零,成果也會是零。一切偉大的成就都必須透過執行來實現,不執行就一事無成。
執行力是可學習的技能
我們每天都會產生新的決心,從「早起去運動」、「要改掉壞習慣」等生活中的小決心,到「十年後我要成為CEO」等大決心,我們總是在下定決心。然而其中大部分的人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是虎頭蛇尾,最後不了了之,然後嘆氣自責:「為什麼我總是這個樣子?」
很多人認為執行力就是意志力。意志力是天生的,很多人在半途而廢後,自責自己「意志薄弱」,其實那是錯誤的想法。執行力並非天生的,是只要學習並練習,任何人都可以開發的一種技能(skill)。執行力不足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因為尚未學到有效的方法。為什麼不會彈鋼琴?為什麼不會開車?都是因為沒有學習和練習。幸運的是,執行力也像鋼琴演奏和駕駛一樣,是一種技能,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來實踐。
那些執行能力出眾、能取得與眾不同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目標明確,擁有容易將想法付諸行動的槓桿。
想擺脫每年的新年計畫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嗎?想讓孩子培養實踐能力嗎?想提高員工的執行力嗎?如果想,就不要怪自己意志薄弱、不要沒耐心地責罵孩子、不要嫌員工執行力不足而過度催促他們。我們應該找尋那些執行力突出的人所擁有的技巧,然後給他們槓桿,並告訴他們如何使用。
那些人其實與我們沒什麼不同,只是有一天他們做出與我們不同的決定,實踐了我們只在腦海中想的事,進而生活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們嘗試後卻放棄的事,他們則是一直持續在做。執行力包括「決心—行動—維持」三個階段,想要成為卓越的實踐者,必須具備適用於這三個階段的槓桿,才能讓想法化為成果。
這本書由決心、行動、維持三個章節組成,介紹各階段提高執行力的方法。在每個主題中,首先會介紹相關的問題案例,分析妨礙執行的心理問題,然後與讀者一起探索解決方案。
在每個主題的最後,為了讓讀者不僅只是閱讀和感受,還要能立即付諸實踐,特別準備了「Stop, Think & Action」單元。無論讀了多少書、擁有多麼與眾不同的想法,如果不執行,就沒有任何意義。平凡人和成功者的差別不在於知識,而是執行力。績效不佳的公司和成功企業的差異不在於戰略,而是執行力。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執行力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如何使用這本書?
我有幾句話想叮囑本書讀者。首先,既然決定投入寶貴的時間看書,請以積極的態度閱讀,而不是被動的態度。也就是說,不該只是「看」作者寫的內容,應該不時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看這本書?」「我想透過這本書得到什麼?」「如何將書中的內容活用在人際關係或工作事業上?」這樣向自己提問,才能找到答案。提出與眾不同的問題,才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問題永遠比答案更重要。
以積極態度閱讀的另一個方法,是改變閱讀的模式。如果你一直以來都完全以讀者的立場看書,那麼這本書,就請你把自己想像成作者來閱讀。如果以前總是把自己當成學習者來看書,那麼這一次,就請你從教育者的立場出發,想像是為了教育他人而閱讀。這麼做,你將會看到與以往不同的東西,從而得到更多收穫。觀點改變,看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得到的也會不同。
很多人在閱讀時,會像是跟別人借書看一樣,把書保持得乾乾淨淨。但是在讀這本書時,希望你一定要拿起筆,當看到覺得很特別的內容時,就用螢光筆劃線標記。若有令你印象深刻的部分,就善用星號或驚嘆號等各種符號,明確地留下感受到的強度吧。
看到當下不懂或無法理解的部分,也可以先打個問號,稍後再回頭來看。若不認同作者的說法,就果斷畫個叉,然後找出更好的方案,寫在空白處。如此一來,你看的就不是別人寫的書,而是像以共同作者的身分,可以感受到閱讀自己作品的喜悅。
這本書談得不是關於實踐的理論,因此你不一定要按照章節順序閱讀,也可以從後面往前看,或是隨意從任何一章開始閱讀。一口氣看完固然很好,但看一段後先放下,有時間再繼續看也不錯。不管怎樣,可以試試偶爾放下書,重新回顧之前讀過的部分,並關注自己留下的記號。針對每個主題,找出當天就能實踐的小事,並在晚上十二點之前付諸行動吧。
行動,是培養自信最有效的方法,也唯有這樣,才能獲得想要的東西。希望各位讀者能透過這本書架起一座橋梁,從「現在所處的位置」,到達「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