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天馬行空的孤兒
不僅讓自己在處處受限的孤兒院裡充滿歡樂,
也喚起了女管家內心的童真。
從此,他們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詼諧的細節,流暢的畫風,會讓孩子著迷也能讓師長省思。
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
這本充滿哲思的繪本特色:
●遊戲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在困乏的時刻
●創意隨處可尋,只要保持開放的心
●大人和小孩同樣保有赤子之心,只是被後天的規則箍住
●線條生動、構圖活潑
●色彩淡雅溫暖,與故事相映
孤兒院裡二十二個孤兒成天都在玩,自從來了個新女管家後,他們就只能乖乖待在床上玩被單,因為女管家擔心孩子們會闖禍,給他們許多限制。這天,孤兒院裡的孩子全不見了,卻多出一隻花格子大象。大象幫女管家找孩子,還陪女管家在屋頂上捉迷藏。督察巡視時,他們才從屋頂上乒乒乓乓摔下來。從那天開始,女管家又找回童年的記憶,也懂得遊戲的好處了。女管家、督察會帶著孤兒們到戶外去找大象。
作者簡介:
堤吉比.費爾德肯卜 (Tjibbe Veldkamp)
生於1962年,是一位得過許多獎的繪本作家,和菲力浦‧赫普曼合作過Temmer Tom《馴獸師湯姆》等許多圖畫書。他也跨足寫作青少年小說,目前有兩本作品問世。
繪者簡介:
菲利浦.赫普曼 (Philip Hopman)
畢業於阿姆斯特丹里的特維爾德藝術學院,比堤吉比.費爾德肯卜大一歲,從1988年踏入繪本這領域,在國內外出版的作品至今已超過120本,並曾數次獲獎。《22個孤兒》1999年榮獲荷蘭銀畫筆獎。
譯者簡介:
方素珍
臺灣宜蘭人。1975年投入兒童文學圈,從事童詩童話及圖畫故事創作、圖畫書翻譯、編寫國語科課文及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出版童話、童詩、圖畫書、翻譯改寫等作品八十餘冊。曾獲洪建全兒童文學獎、楊喚兒童詩獎、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等。著有《祝你生日快樂》、《小珍珠》、《娃娃的眼睛》、《媽媽心.媽媽樹》、《我有友情要出租》、《一隻豬在網路上》、《哼!我好氣》……等,並譯寫圖畫故事書等七十餘冊。
推薦序
蔡敏玲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被新來的女管家嚴格控制的二十二個孤兒,要怎樣做才能繼續發揮他們擅於運用情境的想像遊戲呢?女管家來之前,他們運用環境裡的東西來創造遊戲的情境;當環境不准碰的時候,他們自己化身為一個新的角色(大象),並且創造了一個永遠玩不膩的情境──尋找。大象幫著女管家尋找失蹤的二十二個孤兒,就好像玩捉迷藏一樣,只是這個迷藏實在高明,尋找者也就是找的對象,而且邊找邊玩,連女管家也被遊戲吸引了。女管家老是跟孩子說:「你們可不像大象那樣強壯有力」;可是孩子想玩的意志力確實強悍,玩的活力也的確十分充沛。透過扮演,22個孩子在遊戲中讓管家體會了玩的魅力也更懂得了如何進入孩子的世界。
圖文共同交織出層次豐富但又十分清楚的隱喻,一起構成了這個好看的故事。在同一畫面上下或左右並列,或是使用相隔兩頁的方式,書中的圖畫一方面顯示出孩子世界中的混亂、細瑣與充滿許多可能性的特質,令一方面則對照出女管家謹慎、要求秩序、憂心忡忡與強力管理的一面。兩個世界交融後的一個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大人和小孩一起出發尋找大象,右頁留白造成開闊的空間感,似乎暗示「一起玩」對彼此來說,就像扉頁那頭向各個角度翻滾的大象一樣,生機無限。
誰是孤兒?
侯天麗(教育工作者)
這本書的題目很吸引人,原文是荷蘭文(22Wezen),如果不看內容,會以為它可能是一個有關孤兒的淒苦故事,然而封面竟然是一群頑皮的孩子在屋頂遊戲,讓人耳目一新。扉頁的大象也藏著有去的玄機。它不是一隻普通的大象,沒有灰色的皮膚,反而像裹著床單或枕頭之類的寢具。如果這本書被神探李昌鈺看到,一定會鼓勵孩子們閱讀,因為,她提供很多懸疑及線索,在生活當中最平凡的事件裡,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與邏輯思維。
整個故事的構思很有巧思,它從頭到尾在尋找兩樣東西,孩子和大象。孩子不見了,就由大象來帶頭尋找;大象不見了,就只有孩子知道它的去處。兩者間有著某種神祕的關係。為本書帶來懸宕的效果;也表現荷蘭作者與插畫家的幽默感。故事發生的地點,作者選擇了一個有趣的機構-孤兒院,一個一般人認為是集體化管理兒童、沒有自由與探索的地方。而在孤兒院的管理者與孤兒的爭奪戰中,「遊戲」是主要的關鍵點。孤兒是喜愛遊戲的,當他們被新的管家關在屋子裡時,遊戲的素材沒有了,他們只剩黃格子床單。但是他們還是可以遊戲。搖身一變,扮演一隻大象。所以當管家去房間尋找孤兒時,只遇見一隻黃色格子的大象。它邀請館加一起去尋找失蹤的孩子,卻在尋找孤兒的麗誠終為管家上了一門有趣的課,叫做「我們來遊戲」。他們在孤兒院的屋頂玩了很久,管家彷彿回到自己的童年,又恢復了頑皮的能力。本書有趣的玄機在於,大象和管家從屋頂掉落,大象不見了,卻只見一群孩子和一張床單。作者巧妙的處理了兩者間的移花接木,最後,又由孩子們帶頭去尋找大象。如果小讀者沒有細心觀察,努力推裡,一定無法發現箇中蹊蹺;當然也無法產生「原來如此」的驚喜。
本書其實提供了兩個頗富哲學意味的議題:
一、遊戲是孩子存在的方式
依照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Frobel)的說法,遊戲是幼兒發展的最高階段,它是人類在幼兒階段最純粹的精神表現;更是人類自然生命的奧祕,在它後面隱藏著愉快、自由、滿足、安定、平和。精神分析學派佛洛伊德(Freud)主張,孩子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遊戲,美一個遊戲的孩子都像一個詩人,它在這個詩意的世界裡重新創造新奇及他們喜愛的秩序。因為,遊戲的反面,就是現實世界。有趣的是,毎一個時代與文化中的孩子都愛遊戲,無論戰爭與貧窮的限制,都不能阻擋孩子的遊戲-遊戲是孩子存在的方式,也是他們獨特的語言。在本書中,孤兒因為遊戲而快樂,也在遊戲中教育了成人。
二、誰是孤兒?
本書故事的場景雖然發生在孤兒院,但它卻用嘲諷的方式呈現成人與兒童的戰爭,表面上成人贏了,孩子束手就擒,被拘禁起來了。但是,到底誰才是孤兒呢?成人忘記了遊戲的本能與快樂的能力,載道德與文名的枷鎖裡,成人才是被拘禁的孤兒,他們的心靈無所依歸。本書中,大象在屋頂與管家的對話,其實是兒童對成人的挑戰,毎一個成人都曾經是孩子,卻往往忘記走過童年,也失去了驚喜與探索的能力。
這個時代,因為戰爭、貧窮與災難造成的孤兒,比比皆是,孤兒,其實並不可恥;但是,心靈的孤兒卻很可怕。或許在親子共讀的時候,成人和孩子可以共同官新探討這個議題。《22個孤兒》是繪本中難得一見的哲學小品,在莞爾一笑中讓人玩味良久……
蔡敏玲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被新來的女管家嚴格控制的二十二個孤兒,要怎樣做才能繼續發揮他們擅於運用情境的想像遊戲呢?女管家來之前,他們運用環境裡的東西來創造遊戲的情境;當環境不准碰的時候,他們自己化身為一個新的角色(大象),並且創造了一個永遠玩不膩的情境──尋找。大象幫著女管家尋找失蹤的二十二個孤兒,就好像玩捉迷藏一樣,只是這個迷藏實在高明,尋找者也就是找的對象,而且邊找邊玩,連女管家也被遊戲吸引了。女管家老是跟孩子說:「你們可不像大象那樣強壯有力」;可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