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激痛點」?
1993 年,崔薇兒醫師(Janet Travell)和塞門斯醫師(David Simons)提出看法:激痛點是「位在(骨骼)肌肉上可觸到的緊帶區裡的節結,這個容易發作的部份有相當敏感的壓痛感」。
在肌肉纖維的表層下,摸得到這些對刺激極度敏感的點,大小各有不同,暱稱包括「小腫塊」、「小豆子」或「大腫塊」。若摸到的點柔嫩好壓,那很可能就是「激痛點」。激痛點節結的大小會因所在肌肉的大小、形狀、類型而有所不同,但所有激痛點的一致特徵就是柔嫩好壓。激痛點柔嫩的程度是當加壓時病患會因痛畏縮,此動作叫做「驚跳反應」(jump sign)。
肌筋膜的激痛點常與各種肌肉骨骼和機械肌肉疼痛的成因有關。經證明,嬰幼兒皆有激痛點。疼痛或症狀有可能是「活性激痛點」所造成,疼痛也有可能是潛伏性或鈍化的激痛點所累積而成。針對特別病患群不同身體部位所做的研究調查顯示,他們的症狀與激痛點疼痛有很大的關係。
鑑定你的不良姿勢
所有肌肉都含有I 型肌纖維和II 型肌纖維(簡達Janda,1986;路威特Lewit,1999),這會讓沒有治療的慢性症狀發展成激痛點。
一、I 型肌纖維是姿勢性肌纖維,容易因為壓力或過度使用而變短或張力過高。在I 型肌纖維比例較高的肌肉裡,激痛點得花上更久的時間來治療。
二、II 型肌纖維則是用來作為爆發性的短時間動作,容易因為長期或持續出力而變弱、萎縮、或張力過高。II 型肌纖維比較高的肌肉中,治療激痛點花的時間會比較短。
激痛點的形成和姿勢
姿勢不良是肌筋膜激痛點的「催化劑和延存者」(塞門斯等醫師,1999),值得在慢性激痛點症候群來探討。維持姿勢的「姿勢性肌肉」通常有較高比例的I 型肌纖維,因此如前所述,容易造成難以治療的激痛點。人類跟遠親猿猴一樣是四肢動物,天生就是要四處移動來獵取食物的。如果叫一隻猩猩整天都坐在椅子上,那牠的背一定不好!
在已開發世界中,許多工作都讓人得久坐,且經常都要面對著電腦螢幕。對此,人因工程學蓬勃發展,主在研究人與工作環境間的互動,但並非所有公司都有錢來實施像樣的改善方案。不少人因長久不動,老盯著電腦螢幕看,而導致姿勢不良。如果可能的話,請醫師鑑定姿勢是否不良,並找出對病患症狀影響的因素,請醫師提出建議,加以治療和或運動,都很重要。
以下是最常見的姿勢不良情況:
•頭部前傾。
•曲背。
•講電話姿勢:頭歪一邊。
•職業造成的不良姿勢。
•低頭垂肩站姿。
•低頭垂肩坐姿。
•電腦螢幕/ 人體工程學。
•盤腿坐姿。
•習慣的姿勢。
•駕駛的姿勢。
•舉物/ 扛物。
•長短下肢(PSLE)。
•脊椎側彎。
激痛點好發於這些姿勢性的構造裡頭:上斜方肌、提肩胛肌、胸鎖乳突肌、豎脊肌、腰椎的骨骼韌帶結構、臀中肌、腓腸肌/ 比目魚肌群。
來檢查吧!為何痛不停?
轉移痛模式(Referred Pain Patterns)
每個人的疼痛症狀都不同,不過「轉移痛」則是界定是否為肌筋膜激痛點的方法。
你可能比較熟悉內臟的轉移痛,例如心臟痛等。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通常感覺不像胸口的絞痛,反而比較像左手臂、左手掌、和左下巴的疼痛。這種疼痛在書裡有記載,一般認為是從胚胎的皮肌節而來。這樣看來,心臟組織、下巴組織、和手臂組織都是從同一個皮肌節所發展而來的。
肌筋膜的轉移痛則完全不一樣,其疼痛模式和範圍全然不同。這種持續的疼痛會刺激活性激痛點,讓局部或全部的範圍都感到疼痛。
病患通常描述患部範圍內的轉移痛十分疼痛,一旦有動作,可能就會讓症狀更惡化,或疼痛更加尖銳,例如頭痛就是如此。病患指出,要是移動頭部或頸部,疼痛可能就會加劇,疼痛的程度也不一樣(以下列表並未包含所有的狀況):
•位置(附著激痛點更敏感)。
•激痛點的應激性。
•活性或潛伏激痛點。
•主要或附屬激痛點。
•激痛點的位置(某些部位特別敏感)。
•相關的組織損害。
•位置/ 原組織僵硬或彈性程度。
•老化。
•激痛點的慢性化。
自主神經反應(Autonomic Effects)
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CNS)、「周邊神經系統」(PNS)和「自主神經系統」(ANS)。自主神經系統掌管的是人體的自動機制和營養機能,例如流汗和消化。從我們對激痛點的生理學討論看來,自主神經纖維是激痛點的成因。實驗證明,治療肌筋膜激痛點的確會對自律神經系統有影響。
身體檢查(Physical Findings)
人類描述感覺的語言詞彙並未發展完全,還沒有文字可以完整形容或詳細分類我們手部的感覺。請記住這一點,但本書仍會試著將激痛點的感覺分類。
•大頭針大小的小節結。
•豆子大小的節結。
•大腫塊。
•好幾個靠在一起的大腫塊。
•緊帶區的半硬狀肌肉壓痛點,感覺像條繩子。
•像半熟的義大利麵那種觸感、靠在一起的繩索狀帶。
• 激痛點上層的皮膚因為代謝/ 自主神經運作增加的關係,通常會比附近部位還溫暖。
已知的症狀包括:
•唾液過度分泌。
•淚漏:眼淚不正常分泌,甚至流下臉頰。
•結膜炎:紅眼症。
•眼瞼下垂。
•視線模糊。
•鼻腔分泌物。
•雞婆疙瘩。
檢查(Examination)
檢查的部位和肌肉纖維的種類不同,病患可以站著、坐著、或躺著檢查。若你覺得肌肉增加負擔會造成疼痛增加,你可能就會希望檢查時「沒有負擔」。我會舉例來解釋怎麼檢查伸展胸大肌及該部位激痛點。
胸大肌的主要激痛點在鎖骨部份,而檢查胸大肌激痛點的最佳工具,就是鉗子狀的檢查器;而檢查胸骨旁激痛點的最佳工具,則是用雙手平按來觸診。病患坐姿或站姿檢查的步驟為:
•請病患把手臂彎曲九十度,讓肌肉處於微繃狀態。
•觸診節結或緊帶。
•感覺有無驚跳反應或抽搐反應。
•按壓應該會讓病患感受到一樣的疼痛。
•按壓應會產生轉移痛模式。
疼痛持續的原因
以下是激痛點持續的原因,要是符合以下其一或多個症狀,那就代表長期內要消除激痛點有一定的難度。
• 老化。
• 疾病。
• 姿勢(包括工作)。
• 缺少維他命。
• 肥胖。
• 先天(骨)不良。
• 厭食。
• 肌肉纖維的種類。
• 疤痕組織(術後)。
• 方向性肌肉組織。
• 運動、嗜好、習慣。
• 肌肉形狀/ 型態(梭狀肌等)。
• 壓迫和拉傷模式。
• 生理因素。
• 代謝異常。
• 激痛點的慢性化。
對病患的建議
治療後請建議病患一起幫忙控制疼痛症狀。本書裡「給病患的建議」章節中,提供了一些建議作為概觀參考,可以用這些原理或方法,加上提示或建議的方法來幫助病患。
我再用胸大肌來做個例子。
肌肉增強運動(Strengthening)
要是肌肉虛弱的話,就會容易受損、疲勞、或受傷,通常也就是肌筋膜激痛點的病因。這是因為人體會過份代償肌肉虛弱和拉傷的部位,過度刺激運動神經終板,讓肌肉超載。為了治本,在本書一些地方將提供簡單的肌肉增強運動。
如果你決定要加強運動鍛鍊,不要把肌肉分開來訓練,最好合起來練,也別忘記加上一整套的伸展,你可以試試看瑜伽。
伸展(Stretching)
我也提供了一些伸展的示意圖,放在「自我伸展」的部份。伸展要慢慢來,而且不要有彈振的動作。請把肌群分開來伸展,肌肉拉得越開越好。通常要伸展三次,漸次吐氣並加深伸展的程度。整套伸展應該要一日多次,每次的總時間約15 到20 分鐘。
建議(Advice)
給病患的建議要簡單易懂,如「注意你的開車姿勢」、「注意你每日的工作安排」等。比如說檢查胸大肌時,可以詢問病患的壓力或焦慮程度(肋式呼吸機制)。如果女性病患的胸部既大又厚重,可以建議她穿適合的胸罩來支撐她的胸部。本書會針對每塊肌肉來給予建議。
姿勢(Posture)
人體的「姿勢」可能是讓激痛點持續的重要原因:不良的坐姿或站姿不僅是致病的原因,還可能是激痛點不斷困擾病患的原因。如同上述,建議病患改善姿勢和增強運動,這通常會是解開主要和附屬激痛點的關鍵。
睡姿(Sleeping Posture)
病患常會在夜晚睡眠時姿勢異常,是為了要減低活性或僵硬的潛伏激痛點所造成的疼痛。這種情況之下,病患通常會選擇可讓患部肌肉縮短的睡姿來減輕疼痛。比如說,病患會兩手高過頭(棘上肌)或雙臂折在胸前(胸大肌)睡覺。在一些例子裡,這些睡姿有可能是激痛點的成因或疼痛持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