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大山榮作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喚醒你強大的內向潛能:20年臨床診斷二萬人大發現,得天獨厚的「靜」爭力!澈底發揮沉著穩重優勢,展現出眾的非凡才能 (電子書)

內容簡介

慢熱、話少、孤僻非缺點,
是巴菲特、比爾.蓋茲卓越成功的關鍵天賦!

科學研究證明安靜之人潛力無窮,
只是被「崇尚外向」的現代社會埋沒了才能

精神科醫師教你
活用8種「內向性格優勢」,
無須強迫自己變外向,「無聲」也可以很有分量

  你在人群中能應對自如,卻總覺得自己不像別人口中那麼「活潑」?
  表面上談笑風生,心裡卻渴望獨處喘口氣?
  你可能是默默耗電中的「隱性內向者」!

  許多外表看來社交力十足的人,其實內在偏好安靜、有思考空間的節奏。
  他們擅長扮演外向角色,卻總在心裡喊累、覺得格格不入。
  長期下來,反而對自己產生懷疑,以為是個性出了問題。

  但拖垮你發揮真正實力的,並不是內向性格,而是社會對「沉默」的誤解與偏見──
  ×社交場合不主動,就是「不合群、沒禮貌」;
  ×在團體中沉默寡言,就表示「沒有領導力」;
  ×不善閒聊或應酬,就等於「人際失敗者」;
  ×沒有強烈表現欲,就代表「自信不足、沒企圖心」;
  ×太冷靜自制,就意味「缺乏熱情、難以信任」。

  這本書要告訴你:安靜特質不是缺陷,只是沒用在對的地方!

  ★改變世界的天才,超過七成都是內向者!
  比爾・蓋茲、華倫・巴菲特、馬克・祖克柏、伊隆・馬斯克等成功人士,都是安靜、慢熟、不愛張揚的內向者。不是因為外向才成功,而是他們懂得「忠於本性」,發揮內向的深度思考、洞察全局與冷靜判斷力。心理學研究指出,IQ超過160的天才,有超過75%是偏內向性格。他們不愛曝光、不愛辯論,但靠實力、靠專注、靠思維,改變了世界。

  愈是不愛說話,愈可能是在想大事;
  愈是不搶風頭,愈可能是未來的領頭羊!

  ★經科學證實的「靜」爭力,最珍貴成功條件
  內向者的腦部血流量明顯偏向掌管思考、規劃的區域,具備天生的自律力與深度專注力。醫理研究顯示,內向性格不但不會拖累成效,反而能在複雜、變動大、需冷靜應對的情境中,創造超越外向者的表現。世界頂尖大學如哈佛醫學院,也開始轉向重視「沉穩、冷靜、自省」等內向特質,作為人才選拔的隱性門檻。

  這股無聲的力量,不靠喧嘩、不用迎合,
  卻是最稀缺的競爭優勢!

  ★撕下「負面標籤」,才是真正自信的開始
  在這個極度外向的時代,內向者常被誤解為能力不足、人際障礙,甚至被逼著改變天性,硬撐出笑容、強行討好,卻愈活愈累。
  作者大山榮作是在美國的日籍精神科醫師,他指出:真正讓內向者痛苦的,不是個性,而是「被迫假裝外向」。
  透過醫理科學與心理實驗等證據,他解釋內向者其實蘊藏八種潛能──超冷靜、深思考、洞察力、客觀力、獨創性、專注度、傾聽力、同理心──只要用對方式,就能發揮驚人的力量!

  本書以豐富醫療實務經驗、最新心理研究,結合多位內向型名人的真實故事,顛覆「內向=弱勢」的錯誤認知。你將學到──
  ✔如何停止自我懷疑,不再強迫自己假裝外向;
  ✔為什麼內向者更適合擔任主管,帶出高績效團隊;
  ✔如何善用冷靜特質與慢熱風格,創造突破成績;
  ✔如何在需要社交的場合中保留能量、不再耗盡;
  ✔如何打造屬於內向者的影響力,無聲卻有力。

本書特色

  ►美國日籍精神科醫師診斷近兩萬多人後得出的驚人結論;
  ►以心理學、醫理科學等實證翻轉關於「內向性格」的偏見與誤解;
  ►教你發揮8種內向者獨有的性格優勢,在任何地方都能發光發熱。

專業推薦

  林奕萱|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張瀞仁Jill|國際慈善顧問、作者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山榮作


  美國精神科醫師,本身個性也十分內向。曼哈頓精神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安心醫療健康保健身心內科醫師,美國精神神經學會專科認證醫師,美國精神醫學協會(APA)會員。

  一九九三年畢業於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先後於聖路加國際醫院小兒科、慈惠醫院精神科服務後,任埼玉縣立越谷吉伸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二○○五年開始於美國希望之城醫學中心、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海港醫學中心進行精神疾病分子生物學相關研究。

  二○一二年完成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精神科住院醫師進修,為個人最新進修受訓經歷。在日本和美國皆具十年以上臨床醫檢實務經驗。

譯者簡介

林姿呈


  專職譯者。翻譯時喜歡從相關領域延伸閱讀,擴展視野。目前譯作有《日本5ch戰神的回嘴技術》、《巴菲特的決策邏輯》、《遠距溝通最強術》、《世界頂尖企業爭相效法、利潤極大化的「豐田成本管理術」》等書。

  竭誠歡迎來信指教:eileentz@gmail.com
 
 

目錄

前言 科學界證實「安靜,是種超能力」

序章 「靜」爭力:自信是強大而不強勢
翻轉刻板印象,成就自己躍升全球品牌
發揮團隊最高效能,沉靜主管隱形優勢
改變世界的天才,超過七成都是內向者
穩重性格,進入哈佛醫學院的錄取條件
「內向DNA」,人類物種演化的推手
敢表達+懂尊重,引領社會進步的特質
投資之神巴菲特卓越成功的基石
忠於真實自我,能喚醒沉睡天賦
安靜之人得天獨厚的「八種潛能」

Chapter 1 超冷靜:情緒自律不衝動行事
性情沉穩內斂,危機處理最顯能耐
綜觀全局的智慧,竟跟多巴胺有關?
內建「PDCA系統」,能從錯中學習
行動遵從「目的準則」,穩重不壞事
用「五感」轉移焦點,替情緒找出口
讓怒火瞬間冷卻的「六秒法則」

Chapter 2 深思考:全方位突破思維死角
「險惡中深謀遠慮 」教父經典形象
給錢還是漢堡?細心的人會這樣選
內向腦想得深?全靠發達的前額葉
五分鐘「心情隨筆」,練出好腦力

Chapter 3 洞察力:摸清底層邏輯的本事
不受常規拘束「玩轉跨界」的音樂鬼才
「魔鬼藏在細節裡」見微知著的敏銳度
內向者善多向分析?關鍵在神經傳遞質
抽象化思考,循跡找出成功核心規律
凡事「從零開始」,別被成見牽著走
活用「六何法」,打磨具象化能力

Chapter 4 客觀力:直視自己脆弱的勇氣
先認識自己,才有能力善待他人
「勇於表達」是最堅強的防護盾
換個身分與內心對話,能掌握情緒流動
保持「知性謙虛」,培養零盲點決策力
「接受本身的不完美」也是一種堅強
寫信給「過去」,自省可避免重蹈覆轍

Chapter 5 獨創性:創意在無聲中茁壯
發現世界運作真理的孤獨數學家
「安靜的史蒂夫」,化不可能為可能
創意哪裡來? 重視「內在」是第一步
預留「白色空間」,適度推遲增添靈感
「好點子」之前都有一千個壞點子
多學多做,「跨領域」能迸出新火花

Chapter 6 專注度:不受外界干擾的定力
比爾.蓋茲「深度工作」,讓效能最大化
內向者較容易專心?大腦結構是原因
傾向避免過度刺激,更利於全神貫注
關注「內在世界」,啟動心流的開關
奧運金牌成敗祕辛?耐力非奪冠關鍵

Chapter 7 傾聽力:建立信任感的藝術
名導演如何拍出巨作?用心聽很重要
「不說」比說,更易贏得「好人緣」
讓人安心開口的「羅傑斯三原則」
不質疑不說教,便是最暖心的陪伴
「聽懂別人」也讓你能「聽懂自己」

Chapter 8 同理心:快速拉近人際距離
輔導師與叛逆少年,以共情重拾正向關係
來自「美國最偉大女演員」的智慧金句
用情緒凝聚向心力,化解紛爭與僵局
擅長「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鏡像系統」讀懂人心的模仿迴路

結語 安靜非缺點,靈活運用更具優勢
參考文獻

 
 

前言

科學界證實「安靜,是種超能力」


  •與其跟一堆人打鬧聊天,更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做自己的事;
  •比起和一群人一起行動,更渴望與他人一對一建立深厚的信賴關係;
  •沒有要做什麼大事,但自省思考的時間絕不可少;
  •說話或行動之前,習慣先審慎思考;
  •喜歡心無旁騖專注在工作上。

  這些都是「內向者」的特質。相信對本書感興趣的讀者,或許已自覺符合好幾項前面的描述,頻頻點頭稱是。
  我也是其中一人。

  吃盡苦頭的內向醫師
  現在我在美國紐約當精神科醫師,一年看診的病患累計超過千餘人。

  在閱覽過無數篇論文皆明言證實「內向人格的潛在能力」後,如今我可以自信且肯定地告訴你「內向者擁有非常驚人的能力」,但說實話我從小就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人好像不太一樣」。「失敗的話怎麼辦?」「說這些話會不會惹對方生氣?」我生性優柔寡斷,時常庸人自擾,每每去到「新環境」或「人群之中」,身體還會不自覺僵硬。在眾多陌生臉孔面前發言時,總是緊張到口乾舌燥,最後都會弄得筋疲力盡。

  再說我原本就不擅長說話,怕生又慢熟,一人獨處反而更自在快活。然而,不論是在學校還是社會,人們總是頻頻被要求展現出「外向的一面」。在這種情況下,光是沒有主動開口說話,就經常被認定「對別人沒興趣」,或被誤認為「沒禮貌」。

  在日本,大學畢業後,我成為精神科醫師,開始工作,但醫學界實則也是個「外向者吃香的世界」。若說醫師在院內的評價好壞全看他懂不懂得交際應酬,這絕非誇大其辭。

  但說起我自己,說實話,不論是「開會」、「在電梯裡閒話家常」或「聚餐」,對我來說都是苦差事,平時就常覺得自己「因為不夠主動積極而被人小看」。

  後來,大約二十年前,我決定赴美發展,當時周圍的人都很擔心我在美國待不待得下去。畢竟,美國向來是外向人大展身手的社會。

  就如字面上的意思,外向與內向是全然相反的特質──
  •喜歡待在人群裡,轉眼間就能和別人稱兄道弟;
  •行動派,敢闡述己見,自然發揮領導能力;
  •可以透過與人的交流、接觸和交換意見等外在刺激,取得能量。

  內向如我去到美國,會是何等慘狀?任誰來看,都心知肚明。確實,我在美國擔任住院醫師期間四處碰壁。我當時在美國遇見的住院醫師,個個都是精英分子,充滿自信,擅長展現自己的外向性格。

  所以,為了融入如此外向的美國社會,我也開始表現得「像個外向的人」,扮演起陽光男孩的角色,臉上掛著討好的假笑,不管別人說什麼,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

  即使被其他住院醫師嘲笑英文發音,我也只是笑笑地帶過,直到主管對我當頭棒喝:「我很欣賞你,才會提醒你幾句。我知道你一直在勉強自己迎合別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做自己,無法在美國生存下去。」結果,我又多當了一年住院醫師。若以大學來比喻,相當於我留級了一年。

  如今回想起來,那堪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轉捩點。總之,在那之後我順利完成住院醫師的訓練,成功以精神科醫師的身分在美國行醫十餘年。

  但是,我並沒有成為「像個外向的人」。我究竟哪裡改變了呢?答案是「我做回了自己」,也就是我變得「像個內向的人」了。我並不比其他人遜色,只是與眾不同罷了。

  外向者擁有外向的性格,內向者擁有內向的性格。我的思維開始有所轉變,認為「各自發揮所長,各自安好」也不錯。在我接觸到一些研究論文指出「內向人格的潛能」後,又加深了這個信念。

  我會在序章以後一一與各位分享詳細內容,總之書中想傳達的訊息是「不須要強迫自己改變個性,也不需要試圖迎合身處的社會」。內向者有「內向個性的做法」。

  其實只是大家還不知道,但科學已經證實內向者蘊含著「超凡的力量」。內向者其實是「擁有天賦的天選之人」。

  隱性內向人格
  有個問題想請教各位,你們認為內向者在全球人口大約占了多少比例?大多數人可能會猜測「一成或兩成左右吧」。但實際上,最近的研究指出「兩人中就有一人」個性偏內向。

  「有這麼多嗎?」或許有人會懷疑,但請仔細想想,各位是不是也經常勉強自己交際應酬?身邊是否有人出了社會,言行舉止變得比以前更外向了呢?據悉,包括這些「隱性內向人格」在內,內向者比例高達五○%。受內向個性所苦的人,不光是你我而已。在各位的工作職場或合作對象中,個性內向的人比比皆是。其中有許多人原本個性內向,卻因扮演外向性格而默默承受著痛苦。

  例如,我有一名病患任職於日本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型企業。他的個性也十分內向。他在工作上的卓業表現獲得認可,以業務部門第一名的成績被派遣到美國工作。儘管他的履歷光鮮亮麗,無疑是菁英分子,但來到美國後,他變得身心俱疲,痛苦不堪,因而來到我任職的醫院尋求協助。

  他非常有責任感。儘管話不多,也討厭與人群為伍,但思慮縝密。為了交出成果,總是堅毅不拔地努力著,累積了無數功績,是個典型的內向人格。然而,儘管這種個性在日本吃得很開,美國卻是截然不同的文化。來到美國後,他獨自承受痛苦,導致身體每況愈下。

  不幸的是,他在美國的主管個性非常外向,澈底融入美國文化,與客戶商談時,總是談笑風生,幽默風趣。他的主管理所當然就非常在意他與人溝通的態度,時常規勸他:「你要再多主動說些話,想辦法融入美國才行。」於是這位個性認真的病患,便開始強迫自己努力「變得更外向」。剛來到新的部門,還在適應工作,加上環境驟變,導致他開始失眠,食欲不振。

  在診間不斷與我分享、對話後,他終於慢慢找回自信。就精神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像他這樣個性內向的人,其實比各位所想的還要多更多。

  被埋沒的「非凡才能」
  各位或許以為自己受苦的原因是「因為個性內向」,但請回想方才的例子。問題真的出在那位病人身上嗎?

  事實上,以往他澈底展現內向的作風,反倒替他在公司獲得了高度的評價。只是後來偶然被調派到美國,又剛好遇上個性超級外向的主管,才讓他如此痛苦不堪。

  沒錯。真正讓內向者痛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個性內向」,而是因為明明是內向的個性,卻「試圖強迫自己扮演外向的模樣」。

  這也怪不得他。生活在現代「推崇外向個性的社會」,自然任誰都會想「還是像個外向的人比較吃香」。

  尤其從一九九○年代開始,製造業步入尾聲,世界正逐漸從硬體跨入軟體的時代。與此同時,大家求職找工作,開始不斷強調「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到了現在,透過社群媒體等工具積極對外展現自我更是當今主流趨勢。

  但在另一方面,對內向者來說,這是個不易生存的年代。

  個性內向的人並不會積極希望他人了解自己。他們認為只要自己明白,活得幸福快樂就夠了。在這個必須自我推銷的年代,他們舉步維艱。

  近年來會有這麼多內向者深感痛苦,正是從「極度外向社會」衍生出來的弊端。許多內向者和以前的我一樣,受周圍環境所困,偽裝自己,被迫「假裝外向」而失敗。

  另一方面,許多成就非凡、力量足以改變社會的成功人士,個性都十分內向,包括比爾.蓋茲(Bill Gates)、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等人,他們都是內向者。

  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從不否定自己」,也從未試圖表現得像個外向的人。相反地,他們接受「真實的自己」,活出「內向者原有的模樣」。

  當所有人都強迫自己扮演外向個性時,只會演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但如果大家接受真實自我,建立良性循環,一切就都能迎刃而解。

  唯有卸下讓肩頭異常緊繃的重擔,才有機會展現與生俱來卻未能充分發揮的「內向人格潛能」。所以,我誠摯希望各位能透過本書瞭解,內向者擁有許多「天選的才能」。

  此外,我還希望各位能重新找回「內向者原有的行事作風」,充分喚醒「內向人格潛能」。這些是我在撰書時,由衷許下的願望。

  你們每個人都擁有優異的感受力,只是被埋沒在崇尚外向性格社會的洪流之中,對自我失去了信心。

  你們不需要再偽裝自己。「做自己」,不失「內向應有的特質」,才是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最好的解答。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643204
  • EISBN:978626764319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3MB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岩合光昭 貓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0秒說明!遠距工作!立即見效的「紙一張」簡報術:Work From Home的「無聲達標」簡報聖經
作者:淺田卓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1-06-30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擬真度100%!懷舊食物羊毛氈全圖解:一次學會「包‧手作」的獨家技法!仿真混色X快速塑形,輕鬆做出29款復古生活小物
作者:雷包(雷曉臻)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5-12
66折: $ 29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吃飽就沒事了:吃貨們的求生心靈雞湯
作者:喵個不停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0-04-01
66折: $ 21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借物少女【全系列套書五冊完整上市.附贈借物少女明信片組.吉卜力動畫原著小說】
作者:瑪麗.諾頓
出版社:博識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05
$ 126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機智的靈性生活,成為想要的自己:靈媒媽媽的心靈解答書7【限量贈送心念轉轉卡】
作者:Ruowen Huang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8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魔法帽的工作室(6)(首刷限量版)
作者:白濱鷗
出版社:四季國際出版
出版日期:2025-04-30
$ 158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小資男的咖啡之旅
作者:童榮地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01
$ 33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詩酒趁年華
作者:楊塵
出版社:楊塵文創工作室
出版日期:2025-05-01
$ 28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二十四節氣兒歌
作者:薜衛民
出版社:青森文化
出版日期:2025-05-01
$ 278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生活態度(新版)
作者:劉冠蘩、劉光明
出版社:樹人出版
出版日期:2025-05-01
$ 20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