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李仁芳(政大創新管理教授)
林榮泰(台藝大設計學院院長)
專文推薦
余湘(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周育如(水越設計總管)
林之晨(AppWorks之初創投創辦人)
胡佑宗(唐草設計總經理)
徐光宇(統一星巴克總經理)
徐莉玲(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
梁又照(北科大創新設計研究所教授)
盛治仁(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陳文龍(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陳育平(文創策略顧問)
劉邦初(The One異數宣言執行長)
戴勝益(王品集團董事長)
在天地間留下印記
李仁芳(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
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自80年的28.8%衰退到90年的21.3%),及規格領先全球的創新性企業比重日益下降,這兩項趨勢是導致薪資停滯、就業不易以及現在社會、政治很多悶局的最根本原因。
要「翻轉」這些悶局,一要有膽識敢多方實驗,有不怕失敗的勇氣,另一就是要有開創新局的「方法論」。
《創意自信帶來力量》這本書,主旨在點醒與鼓勵我們每一位,「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從成長心態開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在天地之間留下屬於你我的印記」!
環境條件嚴峻的時代,無論個人或企業都必須「持續創新」!
創新者與創新團隊,與一般人想像的正相反,他們並不憑靠靈感與運氣,而是仰賴不斷實驗、不斷嘗試。
「卓越不是因為行動,而是因為習慣。」舞蹈創作家兼舞蹈老師撒普(Twyla Tharp)就曾說:「……有創造力的人就是『準備好要獲得幸運眷顧的人』。」
這裡的關鍵字是「準備好」以及「幸運」,他們是不可分的。沒有準備好,你就不會有好運氣。
高爾夫球運動員高手也常說這句話:「我練習愈多,我的運氣就愈好。」
所以持續創新高手,是仰賴快速原型試製(rapid prototyping),蓄積致勝優勢。
就像作者舉例中的新聞閱讀軟體App「Pulse News」,創業團隊用快速低廉的方式製作出一版又一版原型,並以數千次反覆修改,成就最後廣受喜愛的產品,後來以九千萬美元出售給LinkedIn公司。
一百六十年前,法國學者巴斯特那句廣為傳述的名言:「機會眷顧有備者。」若檢諸繁多創新史實,就更能體會巴斯特的本意:「機會眷顧那些做過無數實驗、並且會在原構想意料之外結果發生時,仔細觀察的人。」
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在一次受訪中,談到他對年輕創業人士的建議。他的回應很簡潔有力:「Just venture out and try it !」
單一次數的成敗不重要,重點是要不斷循環推進Design↓Build↓Act↓Test Cycle,也就是早輸、小輸、常輸,或者是早贏、小贏、常贏。單次的輸贏不是重點,重點是快速的累積、學習。在沒有海圖的海域上航行,不用去請教大師或專家。
原創設計就是走向未未知領域的冒險活動。原創的領域也沒有什麼大師可以請教!
當你要做真正原創的、不同的東西,學習的對象既非專家權威,而請示的對象也非管理階層。你唯一的啟蒙之道是與市場對話,向顧客學習,特別是那群「早期使用者」。
檢視本書中所舉無數創新實例,都一再浮現一個事實。這些創新者都視Just Enough的原型為Good Enough,他們都不認同有所謂「最正確的設計參數」(既然原創,就誰也沒把握),而是主張抓緊「設計↓製作↓市場測試↓修改」的快速循環才重要。
對原創事物的創造,速度比正確重要。
他們都擅長對潛在客戶運用人類學式田野觀察,視市場的早期使用者為協同創新夥伴,把顧客視同創新團隊成員。原創產品快速上市,進行「探險式行銷」。不論勝負,就是要早贏、小贏、常贏,或是早輸、小輸、常輸也可以。
並藉多次快週期的產品設計↓製作↓上市測試↓修改循環,用快速原型與市場的早期用戶深入對話,經過多版本的產品上市,原創的事物漸漸累積多次的Just Enough,真正成為Good Enough。而市場涵蓋面也從保齡球道式一瓶(一個產品/市場)撞倒一瓶連鎖撞倒效應,而「引爆」利基市場到康莊大道的主流市場。
要走完這樣的創新流程,個人與團隊成員的氣質不能是凡事等待指示、強調「執行力」的「上班族染色體」。而須是具備行動衝撞意志,能在含混不清狀況中仍勇往直前,在行動中思考,在行動中學習的「創意自信者」。
本書正是「創意自信者」的行動方法論。
每個人都可以開始設計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就把今天當成是一個原型。你打算怎麼修改?
推薦二
從「設計思考」到「創意自信」
林榮泰(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大衛‧凱利所創辦I D E O成功的關鍵;湯姆‧凱利的暢銷書《I D E A物語》也是以設計思考作為改變世界的推手,兄弟兩人共同執筆的新書《創意自信帶來力量》,理論融合實務,精彩可期。創意自信(creative confidence)是本書論述的核心,書中強調創意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提出獨具見解的創意;創意是一種心態、一種思考方式,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在商業世界裡,「創意」則以「創新」的姿態出現,例如,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與推特(Twitter),把來自員工生活體貼的創意,落實成為生活形態的創新,再經由訴說故事(storytelling),形成自有品牌的創業。感性創意、生活創新與品牌創業是創造企業成功背後的驅動力,也正是凱利兄弟在本書中論述的核心價值。
設計思考是一種發想(Inspiration)、構思(Ideation)與執行(Implementation)等三大探索的過程;呼應本書中「設計導向的創新」,所提出的「啟發、綜合、觀念構成(實驗)與實行」。本書中提到「慣於以設計思考進行創新」,其發想的本質是生活化,其構思過程是專業化,其執行成果則是普遍化。因此,設計思考必須經由可行性(Feasibility)、存續性(Viability)與可欲性(Desirability)三大準則的考驗,以達到和諧平衡的狀態。這三大考驗的準則,如同本書強調的每一個創新專案中,都有三個要素必須取得平衡。也就是「商業(可存續的)、人(有需求的)與技術(可行的)」,這也是本書「利用設限促成創意行動」的力量。
如何「培養創意的靈光」,本書提出包括「擁有旅人的思維」與「同理你的終端使用者」等八個特性;這與設計思考的洞見(Insight)、觀察(Observation)與同理心(Empathy)不謀而合。換言之,本書教你如何「大膽解放你的創意潛能」,扮演一個科技的詮釋者(洞見)、人性的引領者(觀察),以及感性與品味的創造者(同理心)。經由上述三大探索的過程、三大準則的考驗以及三大成功的要素,來解放每個人內在的創意潛能,再透過「創意自信的力量」來改變身邊的世界!
創意自信的力量分成感性創意、生活創新與品牌創業等三部曲,首先,創意來自於思古幽情,或是當下的生活形態,把其核心價值,經由概念化、視覺化與展示化,轉變成使用者可接受的感性創意,是創意自信的第一步。接下來如何把感性創意,經由可行性分析,善用工程與科技,促其達到可複製生產的產品,形成再現風華的生活創新。最後,透過故事行銷,形成品牌化,達到創意企業化的目的。這正是本書「以說故事的方式陳述服務內容」與「利用語言來形塑你的企業化」,強調訴說故事的重要性。充分反應了美國印地安諺語的真諦:告訴我一個事實,我會學習;告訴我一個真理,我會相信;但是告訴我一個故事,將深植我心。
至於如何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凱利兄弟在本書中,提供可行、睿智與實用的行動計畫。誠如《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的作者品克(Daniel Pink)推薦本書的用語:假使你想要更有創意,讀讀凱利兄弟的著作,聽從他們的建議,然後採取行動!
綜合本書的論述重點,凱利兄弟從「創新的核心精神」談起,也就是創意自信的力量,為了達到創意自信,必須有「翻轉」的決心,也就是「從設計思考到創意自信」;翻轉當然需要「膽量」,如何克服「從恐懼到勇敢」是邁出創意自信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如何透過「激發」,「從一片空白到靈光湧現」。有了這些基礎後,如何從創意、創新到創業,就需要有「躍進」的心理準備,有道是「有夢最美,逐夢踏實」。因此,創意是夢,如何踏實「從計畫到行動」,必須謀定而後動。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有了行動後,要不斷的「追尋」再追尋,改變「從職責到熱情」的心態,促成「團隊合作」,形成「創意自信的團隊」。「前進」再前進,把「創意自信帶著走」;「下一步」,當然就是「擁抱創意自信」。
以上引號內的粗體文字引自本書的各章名,每個章名都在指引讀者,如何經由創意自信展現個人創意的力量。假如您同意上述的觀點,那您不能錯過凱利兄弟的這本《創意自信帶來力量》,本書所呈現的正是「創意自信」下的設計思考,不但具時代意義,更有助於提升創意內涵、生活創新與品牌創業,茲推薦本書給所有希望藉由創意改變世界的讀者。
媒體推薦:
《脆弱的力量》作者 布朗(Brené Brown):
這本書巧妙結合了思維領導、動人故事陳述以及實務演練,讓你重拾個人的創意熱情與勇氣。我比之前更勇敢了。
《追求卓越》作者 彼得斯(Tom Peters):
五顆星的讚!這本精彩、溫暖人心的著作一定會改變這個世界。要善用它。現在立刻行動!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品克(Daniel Pink):
這是一本打破迷思、鍛鍊自我的好書。粉碎「只有少數人具有創意」的不正確說法,還提供聰明、實用的行動計畫,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創意黏力學》作者 希斯(Chip Heath):
創意不是魔術,而是技術。拿起這本書,向凱利兄弟好好學習吧!
知名訪談節目主持人 羅斯(Charlie Rose):
大衛啟發了數千名史丹佛設計學院學生、與好幾百位具有影響力的矽谷創業家的設計思考力。他和湯姆在書中分享如何發現自身創造力的祕密。
北臉(The North Face)總裁 斯巴萊托(Todd Spaletto):
這是一本各路創意探險人馬必備的田野觀察。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這本極具說服力的著作就會幫你鍛練好你的創意肌肉。
羅德島設計學院院長兼執行長 前田(John Maeda):
凱利兄弟為自認「我沒有創意」的企業領導人與專家,提供一套簡單又有效的工具,幫助他們找到創新的自信。
君悅酒店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霍普拉馬茲安(Mark Hoplamazian):
就像其他產業一樣,在餐旅業創意是留住員工與客人(消費者)的命脈;透過創意,每一回與他們的互動都可以強化你的品牌。
群醫照顧系統總裁兼執行長 戈特雷(Gary L, Gottlieb):
我對於凱利兄弟在看似難以進入的領域,例如醫療保健業,也能帶動創新的能耐,深深折服。
雅虎前任總裁兼執行長 庫格(Tim Koogle):
凱利兄弟寫了一本令人深思的書,激勵我們每個人鼓起勇氣打破常規、積極創新、從事創造。
歐林工程學院(Olin College)院長 米勒(Richard Miller):
具備從事創造的勇氣與自信、培養獨創眼光的能力,這兩者實際上都非常重要。如果有人要學習如何具備這兩種能力,我推介看這本書。
Airbnb共同創辦人 蓋比亞(Joe Gebbia):
凱利兄弟讓我們看到,如何自在優游於童年的創造力與商業世界的實用主義之間。
《伊卡魯斯的騙局》作者 高汀(Seth Godin):
凱利兄弟撰寫了一本實際、好用、內容豐富的書,對創意相關產業裡的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讀佳作。
《猩猩:作家、出版商、創業家》作者 川崎(Guy Kawasaki):
關於創造力,你只須讀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