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失速列車迎面而來,
眼看就要撞上軌道上來不及逃離的五個人。
你站在天橋上目睹一切,身旁站著一個胖子,
如果把他推下去,就能擋下列車,
拯救五條無辜性命。
一或五?
你該如何選擇?邱吉爾為了拯救倫敦市中心,誘導德軍繼續投彈到勞工階級住的郊區⋯⋯
遭遇海難的船長殺了船上服務生,四個人生啖血肉只求存活⋯⋯
為了拯救被綁架的孩子,警官不惜刑求嫌犯逼問下落⋯⋯
為了多數人而犧牲少數人,真的是對的嗎?
接著,請再想想,面對以下同樣「一或五」抉擇時,
你的選擇都會相同嗎?
1.一輛失控列車呼嘯而來,前方鐵軌上綁著五個人,無法動彈,
旁邊有條岔路,而你可以轉動開關,將電車導到另一條支線,
不過,支線軌道上也綁著一個人⋯⋯
你該如何選擇?
2.一輛失控列車呼嘯而來,前方鐵軌上綁著五個人,無法動彈,
你跟一個身材足以擋下電車的胖子站在天橋上,
把他推落天橋,就可以停下電車,拯救無辜性命。
你該如何選擇?
3.你是擅長器官移植手術的醫生,手上有五個病人命在旦夕,
唯有移植新器官才能存活,急需一顆心臟、兩個肺、兩個腎。
這時,一位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到醫院例行檢查,
他的條件恰好能跟這五個人匹配,
你會殺了這個年輕人,用他健康的器官來拯救五條人命嗎?
挑戰你的道德直覺,
打破你對是非善惡的固有印象。
善惡該如何界定?
道德究竟是要聽從理性?還是遵循感性直覺?
道德概念有可能找到「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嗎?
無論是勞工權益、性別平等、分配正義,或是病人自主權⋯⋯等,深入討論議題時,都不能光靠直覺。道德哲學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遇見的哲學。小至欺騙撒謊、大至殺人放火,我們不斷用心中那把尺檢視自己與他人,但那把尺卻不會始終如一,甚至有時還會自我矛盾。這把尺究竟該長什麼樣子,正是道德哲學家想找出來的。
大衛・愛德蒙茲是暢銷哲普作家,也是聆聽次數高達48,000,000的Podcast節目Philosophy Bites的共同主持人。他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我們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甚至大腦科學的不同進路,抽絲剝繭,進入史上著名十大思想實驗中的「電車難題」,學習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這個看似極端的「一或五」情境,背後代表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道德選擇,愛德蒙茲用各種精彩的真實案例來挑戰我們的道德直覺,更試圖在許多哲學家絞盡腦汁想出的電車場景中,和我們一起反思這個大哉問:
道德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作者簡介:
大衛・愛德蒙茲(David Edmonds)
牛津大學哲學院實用倫理學尤希羅中心資深研究員(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擁有哲學博士學位。他是《一口哲學》(Philosophy Bites)播客系列的共同創辦人,在BBC廣播上的節目也經常獲獎。
著有:《一口哲學》(Philosophy Bites)、《鮑比・費雪上戰場:蘇聯輸掉世紀棋賽之始末》(Bobby Fischer Goes To War: How The Soviets Lost the Most Extraordinary Chess Match of all Time)。
合著作品則包括:《再來一口哲學》(Philosophy Bites Again,與奈傑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合著),以及《盧梭的狗》(Rousseau's Dog: Two Great Thinkers at War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與約翰‧艾丁諾〔John Eidinow〕合著)。
【封面插畫繪製】
Summerise
插畫設計工作者,擅用手繪線條的筆觸,帶出畫面的個性與溫度,把作品當成故事去描述。
譯者簡介:
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賣譯為生逾二十年,譯作有《地球生命簡史》、《在冰川消失之前》、《湖濱散記》、《西雅圖酋長宣言》、《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愛的哲學課》、《性別的世界觀》、《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啟示》、《喂,有人在嗎?》、《非虛構寫作指南》、《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等近四十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際好評】
「簡練、清晰,而且非常有趣⋯⋯」
——凱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哈佛大學教授)
「本書以淺顯易懂、幽默風趣的方式,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複雜的道德困境。」
——《出版人週刊》
「本書認真探討倫理學,發人深省,同時卻又詼諧、有趣,讀起來充滿樂趣⋯⋯愛德蒙茲為著名的電車問題注入活水,從不同角度加以審視,並闡明康德、邊沁、羅爾斯(John Rawls)、亞里斯多德等人的理論。如果你認為哲學是沉重而困難的,表示你還沒讀過這本書。這本書之所以令人欲罷不能,是因為每當你認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時,愛德蒙茲就會拋出一個新的元素。」
——馬克・偉倫(Mark Willen,作家、記者)
「本書就像一趟以過去半世紀最著名的思想實驗為中心的道德哲學之旅⋯⋯愛德蒙茲結合抽象的道德準則、生平故事、歷史案例和趨勢研究,說明道德抉擇的面向和結果,並且絲毫不影響閱讀樂趣。」
——羅勃・賀立特(Robert Herritt,作家)
「內容豐富,討論方式不死板,讀者因而能充分掌握20世紀倫理學的重要原理。」——《抉擇》雜誌
【專業推薦】
謝世民(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黃益中(熱血教師、《思辨》作者)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
名人推薦:【國際好評】
「簡練、清晰,而且非常有趣⋯⋯」
——凱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哈佛大學教授)
「本書以淺顯易懂、幽默風趣的方式,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複雜的道德困境。」
——《出版人週刊》
「本書認真探討倫理學,發人深省,同時卻又詼諧、有趣,讀起來充滿樂趣⋯⋯愛德蒙茲為著名的電車問題注入活水,從不同角度加以審視,並闡明康德、邊沁、羅爾斯(John Rawls)、亞里斯多德等人的理論。如果你認為哲學是沉重而困難的,表示你還沒讀過這本書。這本書之所以令人欲罷不能,是因為每當你認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時,...
章節試閱
【第2章(摘錄)】
有個人站在火車鐵軌旁,看到一輛失控的列車朝他這邊呼嘯而來,顯然是煞車失靈了。他眼前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如果這個人袖手旁觀,那五個人肯定會被火車輾過,命喪黃泉。所幸,他旁邊就有一個訊號開關:扳動開關,就可以引導這列失控的火車轉向他眼前的另外一條支線,也就是另外一條岔路。可是,不好了,這時候又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障礙。在那條岔路上,他也看到一個人被綁在鐵軌上,改變火車的方向將無可避免地導致此人送命。這時候,他該怎麼辦呢?
從現在開始,我們把這個困境稱為「岔路難題」。當然,岔路難題跟邱吉爾面對的難題不盡相同,但是二者之間不無相似之處。英國政府面臨一個抉擇。他們可以什麼事都不做,也可以試著去改變小飛蟻的飛行軌道透過提供假情報藉以拯救生命,其結果就是導致另外一群數量較少的人死亡。改變火車行進的方向同樣也可以拯救生命,不過其結果就是有另外一個人會死。
大多數的人似乎都相信,不但可以將火車導向岔路,而且這還是必須要做的事——這是道德上的義務。
在一九六七年的《牛津評論》(Oxford Review)中,首度出現了岔路難題的其中一個版本,這個例子後來又收錄在一本散文集內,這本書的題辭是——紀念艾瑞絲・梅鐸,而這些文章的作者,正是當年在二次大戰期間,跟艾瑞絲・梅鐸共居一室的室友,同時也跟著她在英國政府面臨類似岔路難題時,一起蜷縮在海濱大樓的浴缸裡避難。菲莉帕・鮑桑奎(即後來的菲莉帕・芙特)可能永遠都想不到:她在一本只有圈內人閱讀的艱深期刊裡發表了一篇只有十四頁的文章,提出了一個謎題,竟然可以孕育出一個迷你的學術產業,開啟了一直延續至今的論辯。
這場論辯吸引了哲學界最有分量的思想家,從阿奎那(Aquinas)到康德(Kant),從休謨(Hume)到邊沁(Bentham),而且還點出了我們道德觀中最基本的矛盾。為了測試我們的道德直覺,哲學家甚至想出了種種更不切實際的情境,通常都牽涉到失控的火車和種種稀奇古怪的道具,像是活門、巨型轉盤、拖拉機和吊橋等。這列火車通常都衝向五個不幸的人,而讀者則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方法可以解救他們,不過代價都是要犧牲另外一個人。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五個面臨死亡威脅的人都是無辜之人,他們不應該身陷這樣的險境;而那個可能會犧牲性命來拯救這五個人的人呢,通常也是完全無辜的。而且此人跟那五個人之間通常也都毫無瓜葛,既不是朋友,也不是親人;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剛好被困在同一場危難災害之中。
不久,我們就會看到那個「胖子」。我們該如何對待他的中心謎團,已經讓將近半個世紀的哲學家傷透腦筋。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太多的論文都跟這個主題有關,甚至還有一個搞笑的新詞應運而生:「電車學」。
就連英國首相都被問到其中的一個版本,正足以說明電車學已經深入大眾的意識之中。二○○九年七月,英國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TED講堂的現場演講中面對所有觀眾時,有人投出以下這個變化球要他接招:「你在一個美麗的海灘度假,突然有消息傳來說發生了大地震,正有海嘯朝著這個海灘直撲而來。在海灘的一端,住了一家五口的奈及利亞人;另外一端,則只有一個英國人。如果你的時間只夠警告一邊的人,請問你會怎麼做?」在眾人的吃吃笑聲之中,布朗先生不失其政客本色,巧妙地迴避了這個前提,說:「有現代通訊科技,兩邊都可以警告。」
可是,有時候,你真的無法兩邊都兼顧,有時候,你就是無法拯救每一個人。政治人物確實要做一些攸關生死的決定,醫護人員也是一樣。醫療資源並非無窮無盡,每當醫療體系面對必要的抉擇,決定要資助研發預計可以救X條人命的新藥或是可以救Y條人命的另外一種藥時,其實他們也面臨電車難題的另外一種變形,只不過在他們的難題中,並不需要殺死任何人。
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們將會看到電車學已經衍生出微妙而重要的差別,比方說,要選擇救一個人或是救五個人,又或者是犧牲一個人去救五個人。位在紐約州北部的美國西點軍校是訓練未來軍官的地方,所有的學員在必修的哲學課與「正義戰爭」理論中都會學到電車學;授課老師說,這有助於區分美國發動的戰爭與基地組織(al-Qaeda)恐怖攻擊戰術之間的差異,或是瞄準軍事設施但是知道有些平民將無可避免地在攻擊中喪生,與刻意瞄準平民之間的分別。
對於電車場景是否真的涵括了這樣的差別,哲學家之間仍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傳統的安樂椅哲學家所設想出來的電車學,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專利了;在過去這十年間,哲學界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潮流,就是深受其他學門的影響,接受它們的理論與見解。十年來,倫理學的這一個支派接納了許多的學門,包括心理學、法學、語言學、人類學、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等;就連哲學界最時髦的支派實證哲學,也跳上了這列電車。從以色列到伊朗,到處都有人在從事跟電車有關的研究。
有些電車學的文獻太過窮凶極惡,借用一位憤怒的哲學家所說的話:「簡直讓《塔木德經》(Talmud)看起來像是《克里夫筆記》(Clif fs Notes,指學生用的一套經典文學入門導讀)。誠然,對於一個門外漢來說,火車脫軌失控這個怪異的事件可能看似無害的小遊戲,像是給長年蝸居在象牙塔中的人玩的字謎遊戲;然而,究其核心,其實是關於是非對錯,還有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的大哉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呢?
【第2章(摘錄)】
有個人站在火車鐵軌旁,看到一輛失控的列車朝他這邊呼嘯而來,顯然是煞車失靈了。他眼前有五個人被綁在鐵軌上;如果這個人袖手旁觀,那五個人肯定會被火車輾過,命喪黃泉。所幸,他旁邊就有一個訊號開關:扳動開關,就可以引導這列失控的火車轉向他眼前的另外一條支線,也就是另外一條岔路。可是,不好了,這時候又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障礙。在那條岔路上,他也看到一個人被綁在鐵軌上,改變火車的方向將無可避免地導致此人送命。這時候,他該怎麼辦呢?
從現在開始,我們把這個困境稱為「岔路難題」。當然,岔路難題...
作者序
【序曲】
本書之後將會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在本書的書頁中,只有一種動物會受苦,卻會有很多人性命不保,他們多半都是無辜的受害者,只是不幸被捲入稀奇古怪的環境中。有個體格魁梧的傢伙可能會從天橋上摔下來,不過也可能不會。
所幸,幾乎所有的死傷都是虛構的。然而,這個思想實驗本來就是用來考驗我們的道德直覺,有助於形塑我們的道德原則,因此在這個真的必須有所抉擇,也真的會有人受傷的世界中,會有一點實用的價值。在倫理學中,任何一個思想實驗的重點,都是要排除不相干的考量因素,以免在實際情況中影響到我們的判斷;但是這個實驗又必須跟實際情況有某些結構上的相似之處,才會有用,因此,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你也會看到一些真的牽扯到生死交關的實際案例。比方說,在其中客串演出的角色,包括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美國第二十四任總統、一名德國綁匪,還有在十九世紀遭到指控吃人肉的水手。
思想實驗必須靠人想出來才會存在。而討論哲學的書,按理說,重點應該多半是思想,而不是人;但是思想不會憑空出現,它們是時空的產物,是教養與個性孕育出來的成果。或許,某個思想的濫觴是為了反駁其他的思想,或是反映某個時間點上的考量,又或許只是某位思想家特別關心的事情。無論如何,知識史都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主題,因此我也希望在書中加入跟本書主題有關人物的一、兩個小故事。
本書的中心罪行,也就是那個胖子之死,之所以在哲學上無法完全解決,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問題很複雜——真的很複雜。就連乍看之下彷彿很直截了當的問題,例如「當你推下那個胖子的時候,你是否真的有意要殺死他?」,到最後都出現很多不同的面向。這場命案引起了種種錯綜複雜的問題,如果要面面俱到地討論每一個層面,那麼這本書的篇幅可能需要十倍長。不管怎麼說,儘管無法避免這個問題牽涉到的複雜性,而這的確讓學術界人士雀躍不已,但是我的目標卻是要寫一本書,讓即使沒有哲學博士學位的讀者也能看得懂。
我第一次接觸到電車難題時,只是個大學生;當哲學界引進那個胖子時,我也還是研究生。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過之後,卻是其他不同學門對這個議題提出了不同層面的看法,才讓我對此又重新燃起興趣。
我希望本書能夠提出一些新的見解和看法,說明哲學界與非哲學界的人士為什麼都對這個胖子的虛構之死,感到如此的興味盎然。
【序曲】
本書之後將會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在本書的書頁中,只有一種動物會受苦,卻會有很多人性命不保,他們多半都是無辜的受害者,只是不幸被捲入稀奇古怪的環境中。有個體格魁梧的傢伙可能會從天橋上摔下來,不過也可能不會。
所幸,幾乎所有的死傷都是虛構的。然而,這個思想實驗本來就是用來考驗我們的道德直覺,有助於形塑我們的道德原則,因此在這個真的必須有所抉擇,也真的會有人受傷的世界中,會有一點實用的價值。在倫理學中,任何一個思想實驗的重點,都是要排除不相干的考量因素,以免在實際情況中影響到我們的判斷;但...
目錄
序曲
Part I 哲學與電車
1 邱吉爾的難題
二戰期間,德軍出動殺傷力強大的復仇者飛彈「小飛蟻」砲轟倫敦,
卻沒想到落點大多在倫敦郊區,為了保護市中心,
邱吉爾不得不忍痛決定派出間諜欺騙納粹德軍⋯⋯
2 生死交關的岔路
一輛失控電車迎面而來,眼看就要撞上被綁在鐵軌上的五個人,
此時你手上握著一個開關,
輕輕轉動就能把電車轉向一條綁著一個人的岔路。
一或五,你會如何選擇?
3 開山祖師奶
一九四○年代末期,女性進入哲學學術圈仍是鳳毛麟角,
但菲莉帕・芙特卻以一篇只有十四頁的文章,提出了岔路難題,
也開啟了道德哲學中的分支——電車學。
4 朗道夫伯爵的第七個兒子
為了拯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跟故意殺死一個人,
結果都是死了一個人,前者是不得已,
但後者在直覺上就是不對的行為。
用阿奎那的雙重效果論,就可以輕易解決電車難題嗎?
5 胖子、環狀軌道與轉盤
這一次,你不再只是手握開關,為了解救五條人命,
你必須親手將胖子推落天橋,好阻擋失控列車。
同樣是傷一救五,為什麼你會感到遲疑?
6 定時炸彈與柯尼斯堡的賢士
我們應該都相信,人的基本權益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但你知道眼前這個恐怖分子跟他的同夥即將要襲擊你的家園,
而他緊閉的嘴,唯有用刑求才能撬開⋯⋯
7 鋪好了通往地獄之路
安斯康姆有個令人稱奇的軼事。她走進一間昂貴的餐廳準備用餐,
領班說:「女性不得穿長褲入場。」於是她就到洗手間脫下長褲。
領班的意圖導致了意想不到的後果。
8 數字決定道德
別管什麼意圖不意圖了,數大便是美。
幸福快樂愈多,愈正確。救的人愈多,愈好。
如果誣陷一個人可以拯救五個人的生命,
法官這樣判刑也是正義的嗎?
Part II 實驗與電車
9 離開扶手椅
你真的知道你知道的正如你相信你知道的一樣嗎?
做哲學不只可以用腦袋想,更可以實際去調查。
要不要殺那個胖子,男女有別,膚色信仰都會影響道德直覺。
10 就是覺得不太對勁
直覺很重要,但是我們能盡信自己的直覺嗎?
電車學元老卡姆耗費一生心血,打造各種撲朔離奇的電車場景,
她能夠藉此抽絲剝繭,找出到底是哪裡不對勁嗎?
11 杜德利的抉擇與道德本能
道德概念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嗎?有可能找到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嗎?
杜德利船長與船員們遭遇船難,面對生死存亡關頭,
他狠心殺死其中一人,生啖血肉,他這麼做可以被允許嗎?
Part III 心智與大腦,還有電車
12 非理性動物
誰說人是理性的!
我們自以為理智,能夠自由地進行道德抉擇,但其實無時無刻都受到環境影響,
撿到一毛錢、聞到麵包香氣都可能讓你滿懷善意,做出不同選擇。
13 與神經元拔河
大腦中的情緒系統陪著我們經歷漫長演化,
在親手推胖子一把跟打開活門讓他掉下去,不願親自動手的情緒會占上風;
而讓士兵提著刺槍上陣肉搏,不如操縱無人機空襲敵軍來得容易接受。
14 生化機器電車
或許有一天,我們都不必再為道德問題煩惱,
到藥局買兩片藥,放蕩就能變忠貞,不需互相理解也能消除歧見,
改變腦中化學物質濃度就能增強道德感。
我們真的要這樣做嗎或?
Part IV 電車及其批評者
15 逆火街車
電車學已經開進無法回頭的死巷子裡了?
研究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會發生的思想實驗,
到底有什麼幫助?
16 終點站
半個世紀以來,電車學提供了一個挑戰基本倫理問題的工具,
討論關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人,以及該如何過日子的重要問題⋯⋯
【附錄】參考文獻及書目
序曲
Part I 哲學與電車
1 邱吉爾的難題
二戰期間,德軍出動殺傷力強大的復仇者飛彈「小飛蟻」砲轟倫敦,
卻沒想到落點大多在倫敦郊區,為了保護市中心,
邱吉爾不得不忍痛決定派出間諜欺騙納粹德軍⋯⋯
2 生死交關的岔路
一輛失控電車迎面而來,眼看就要撞上被綁在鐵軌上的五個人,
此時你手上握著一個開關,
輕輕轉動就能把電車轉向一條綁著一個人的岔路。
一或五,你會如何選擇?
3 開山祖師奶
一九四○年代末期,女性進入哲學學術圈仍是鳳毛麟角,
但菲莉帕・芙特卻以一篇只有十四頁的文章,提出了岔路難題,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