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大陸汽車重要零組件發展趨勢與台灣產業因應策略的圖書 |
![]() |
$ 6000 | 大陸汽車重要零組件發展趨勢與台灣產業因應策略
作者:黃進華 出版社:經濟部ITIS專案辦公室 出版日期:2007-12-01 ![]() ![]() |
|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本土移入與墾殖、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使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國民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意識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維基百科
汽車產業為台灣製造業的重要產業之一,2006年由於信用卡及金融卡的雙卡效應,加上消費性金融貸款的限制增加一般民眾購車的難度,再加上油價飆漲,更減少消費者購買車輛的慾望,這都表現在汽車的銷售成績上。2006年台灣累計生產30.3萬輛汽車,較2005年的44.6萬輛下降32.1%;零組件業產值則較2005年負成長12.4%,達到新台幣1497.9億元。
中國大陸內需求成長強勁推動汽車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儘管2006年以來存在燃料油價格上漲、新的汽車消費稅收政策和城市交通堵塞更趨嚴重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但在中國大陸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較快成長、城鎮居民私人轎車需求增強、以及新農村建設助推汽車消費等有利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大陸汽車尤其是乘用車(轎車)市場消費規模擴張快速。2006年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的新車的銷售市場達721.5萬輛,成為全球的第二位,而生產727.9萬輛,是全球的第三位。
由於中國大陸逐漸改革開放,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速之國家,特別是汽車產業近年來有著跳躍式的成長,深具潛力的汽車市場更為汽車零組件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因如此,中國大陸汽車零組件市場亦成為台商極具吸引力的投資重點。
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長久以來所發展之中衛體系制度、與日系廠商配套之多年技術經驗、具有相當資金規模、以及企業經營手法與國際觀企業等,更由於台灣市場規模使然,造就台灣廠商少量多樣之設計生產能力,以上優勢對相較於中國大陸汽車零組件業係為望塵莫及的。但廣大的汽車市場畢竟在中國大陸,台灣廠商如何能利用既有優勢,以因應新的全球汽車生態變遷,切入中國大陸的汽車零組件市場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章 全球汽車及零組件市場
第三章 台灣汽車及零組件市場分析
第四章 中國大陸汽車及零組件產業觀察
第五章 台商的競爭機會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