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史匹柏
不止一次被尊稱為電影的救世主。
1998年,在一個多廳戲院的實地調查發現,他是唯一一個大家都認識的導演。
根據美國「綜藝報」(Variety)數據,史上最賣座十二部電影中,有四部是史匹柏所執導。
《E.T.外星人》第1名、《大白鯊》第4名、《法櫃奇兵》第5名、《第三類接觸》第12名。 本書以史匹柏第四部電影《第三類接觸》開頭,依照時間順序檢視他每一部作品,重新檢視史蒂芬‧史匹柏全部作品,並提供一個條理清楚的理論評價。
「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有多種含意,其中包括:
──一個留鬍子、戴眼鏡的美國猶太人導演的電影,他於一九四○年代末出生於辛辛那提,膝下有七名子女。
──由他自己擔任編劇、製片、監製或大老闆的電影,以及他所導演的影片。
──對這位電影工作者來說,電影的意義;形塑他的作品及作品的世界觀的影響及品味。
──他非凡的商業成功推動了當代通俗電影的誕生,其中包括觀眾的期待與態度。
──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已自成批評研究的議題,這些作品的主題、風格與視野具有獨特性,並可以冠上「史蒂芬.史匹柏」的導演頭銜來辨識,無論是參與的編劇、攝影師、作曲家、剪接師、藝術指導、演員等等(無論是有意或無心),都被貼上了史蒂芬.史匹柏的標籤。
史匹柏積極參與其他電影工作者的作品,而且為數不少;他扮演導師、出資者、或是「幕後」導演這種頗具爭議性的角色(據說是每天都到片場操控導演)。然而,分不清楚「史匹柏有參與的電影」與「史匹柏執導的電影」,已經讓批評界與大眾對他導演理念的理解只是霧裡看花,因此時常導致過度簡單的詮釋;尤其當他的電影牽涉到在政治上敏感的議題時,過度簡單的詮釋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在電影的本質、功能、與現實和其他電影的關係上,史匹柏的電影所表達的電影視野太常被忽略,以致於影響到他在批評界裡的聲望。因此,要理解他電影的意義,必須要先瞭解他的電影視野。
當代通俗電影(contemporary popular cinema)有一部分是由史匹柏的賣座電影所形塑,而當代大眾電影這個體系,給批評界提供了機會,但也造成了侷限,批評界絕不可忽視這些機會與侷限,因為它們是史匹柏電影之所以被產製與接受的先決條件。
然而,本書堅持認為史匹柏的電影需要被適當地思考,根據美國「綜藝報」(Variety)發佈的數據,史上最賣座的十二部電影中,有四部是史匹柏所執導。《E.T.外星人》(第一名)、《大白鯊》(第四名)、《法櫃奇兵》(第五名)、《第三類接觸》(第十二名)。這四部電影在全球已經賺了超過十億美元。
史匹柏不止一次被尊稱為電影的救世主。一九九八年,在一個多廳戲院的實地調查發現,他是唯一一個大家都認識的導演。史匹柏的特色之一,就是廣泛地恣仿(pastiche)與引用其他電影,包括好萊塢經典、歐洲藝術電影以及他自己的作品。這種特色確實取悅了影迷。史匹柏作品的另一特色是特殊的打光風格:「朦朧的影像…背光強烈,與微弱的補光作對比」(Mott & Saunders 1986: 89)。
本書以史匹柏第四部電影《第三類接觸》開頭,因為它是史匹柏早期作品中最能在視覺上展現後來反覆出現議題的電影,接下來從《飛輪喋血》開始,我們將依照時間順序檢視他每一部作品。本書結尾將探討在個別電影分析中尚未解決的理論意涵。因此每一章相對地都是完整的論述,儘管這些章節不可避免地會互相引用參考,而前面的章節則會介紹後面章節會討論的概念。本書應該要能幫助讀者,他們可自己決定這本書是否有用。因此作者藉此研究重新檢視史蒂芬‧史匹柏全部作品,並提供一個條理清楚的理論評價。
史匹柏的特色之一,就是廣泛地拼貼(pastiche)與引用其他電影,包括好萊塢經典、歐洲藝術電影以及他自己的作品。對很多嚴肅的評論者來說,這個特色很令人討厭,然而在更受尊崇的文化形式中,這種遊戲趣味被頌讚為後現代主義,如果通俗出版品鉅細靡遺地追索電影裡這些典故可以做為可靠的參考,這種特色確實取悅了影迷。但找出典故來源所產生的愉悅──提醒觀眾這部電影正在被觀賞──似乎與被動性與逃避主義的簡單概念並不相容。相反地,無論觀眾沒注意到這些典故,或是意識到這些典故,都可以享受史匹柏的電影;這再度顯示觀影愉悅不只一種,史匹柏電影的魅力比那些說他操控大眾的斷言要來得更複雜。
史匹柏作品的另一特色是特殊的打光風格:「朦朧的影像……背光強烈,與微弱的補光成對比。」 稍後我會論證,這種風格向來都是與角色之慾望和幻想連結,並鼓勵觀者去認同。光束(在攝影棚內燃燒汽油而成)看起來像是電影放映機的光束,它把電影裝置銘刻在底片上。 在許多電影片段中,都用了象徵攝影機、銀幕、放映機、觀眾與電影的隱喻來呈現。典型的史匹柏認同角色(identification-figure)是觀者,也常是導演代理人。
史匹柏電影的感染力,很多都與反覆出現的敘事結構有關,重點是家庭的分離最終總會團圓,或得到精神上的替代品。透過此願望實現(wish-fulfillment)的主題,再加上電影暗示與象徵性的打光法,史匹柏的電影既反思又展現了評論者宣稱的通俗電影的逃避功能。
作者簡介:
奈吉‧莫里斯(Nigel Morris)
是英國林肯大學媒體製作系之媒體理論首席講師。他發表的論文與著作評析美國、英國、德國與威爾斯電影,以及文學改編電影、電影與現代主義文學的種種面向。
目錄
第一章 《第三類接觸》:與奇幻光影共舞
第二章 《飛輪喋血》:曼恩(男人)遇難
第三章 《橫衝直撞大逃亡》:一部輕喜劇?
第四章 《大白鯊》:搜索深處
第五章 《一九四一》:對好萊塢開戰
第六章 《法櫃奇兵》:打燈、開攝影機、開演
第七章 《E.T.外星人》:打開你的愛之燈
第八章 《陰陽魔界:電影版》:使魔術燈籠技師黯然失色
第九章 《魔宮傳奇》:一切百無禁忌
第十章 《紫色姐妹花》:兄弟姊妹們
第十一章《太陽帝國》:上海的表演技藝
第十二章《聖戰奇兵》:剪接到追逐場景
第十三章《直到永遠》:點燃我心中的愛火
第十四章《虎克船長》:超大型彼得潘(納維遜寬螢幕)冒險
第十五章《侏儸紀公園》:又一部怪獸般的賣座片
第十六章《辛德勒的名單》:看得見的黑暗
第十七章《侏儸紀公園:失落的世界》:更多數位特效操控
第十八章《勇者無懼》:彩色影片中的黑與白
第十九章《搶救雷恩大兵》:好萊塢處理戰爭題材
第二十章《A.I.人工智慧》:大開眼界
第二十一章《關鍵報告》:昏暗地透過玻璃
第二十二章《神鬼交鋒》:捕捉在賽璐珞上
第二十三章《航站情緣》: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
第二十四章《世界大戰》:鏡中光線
第二十五章《慕尼黑》:橄欖枝上的苦澀果實
第二十六章 觀眾、主體性與愉悅
第一章 《第三類接觸》:與奇幻光影共舞
第二章 《飛輪喋血》:曼恩(男人)遇難
第三章 《橫衝直撞大逃亡》:一部輕喜劇?
第四章 《大白鯊》:搜索深處
第五章 《一九四一》:對好萊塢開戰
第六章 《法櫃奇兵》:打燈、開攝影機、開演
第七章 《E.T.外星人》:打開你的愛之燈
第八章 《陰陽魔界:電影版》:使魔術燈籠技師黯然失色
第九章 《魔宮傳奇》:一切百無禁忌
第十章 《紫色姐妹花》:兄弟姊妹們
第十一章《太陽帝國》:上海的表演技藝
第十二章《聖戰奇兵》:剪接到追逐場景
第十三章《直到永遠》:點燃我心中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