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不只是溝通教科書,
而是一套因應不同傾聽風格的深度溝通指南,
可以讓每一次的對話都擴大你的影響力。
你會擅自幫別人加油打氣嗎?
你會因為自己急著完成,而催促某人或某群人一起趕進度嗎?
你自認「我有在認真聽」的表情,是否看起來更像「我不是很想聽」?
你會在別人都已準備好往前走時,還抓著問題或可能發生的失敗不放?
以上這些情況曾發生在你身上嗎?
大家都知道傾聽很重要。
在職場上傾聽可以提升你對同事的影響力,主管傾聽技巧較佳,也有利培養下屬信賴,並建立更強的團隊。在生活中,則是增進家人朋友之間的親密關係。
但是,好的傾聽不僅是專心聆聽而已,還包括瞭解自己是哪一種傾聽類型,並涉及如何回應說話者。
舉例來說,同事來找你訴說工作上的困擾。你聽完之後馬上給予如何改進的建議,但同事並沒有因此鬆了一口氣並感謝你;或是你只是專心聆聽,沒有任何意見指導,結果同事依然滿臉困惑焦慮。前者很可能同事只是要吐苦水,沒有想聽建議;後者則需要你明確指點,你卻只給了同理心而已。
不管是傾聽者或說話者,都有慣用的傾聽模式。有些人習慣給意見,有些人是支持型的。但在溝通的場合,需要你因應對方的需求而稍做改變,這就是「順勢傾聽」——更積極創造真誠互動、有利達成目標的深度溝通力。
瞭解自己偏向的傾聽方式很重要,這本書將讓你知道自己是屬於支持型、推進型、細究型或判別型?你會豁然開朗為何有人喜歡找你講話,有人卻對你避之唯恐不及。接著是如何釐清說話者的傾聽需求,你會學到如何判斷對方的目標,以及如何調整傾聽方式,來幫助對方達到目標,而更得人心。
當你提升順勢傾聽的技巧,不只能幫助別人達到目標,也能在工作中培養別人對你的信任與倚重,從而達到自己的生涯目標。
四大傾聽類型,你屬於哪一類?
支持型聆聽者
以說話者的感受為優先,會確認說話者的感受,並留有餘裕讓其他人發言。
推進型聆聽者
以推動事情的進展為優先,傾向推動後續行動並連結不同脈絡中的概念。
細究型聆聽者
以內容本身為優先,會記下詳細資訊並請對方確認。
判別型聆聽者
以評估為優先,重視標準,並且會考量替代方案。
各界名家強力推薦
文心藍 / 職場作家
劉奕酉 / 《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作者、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蔡佳璇 / 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盧美妏 /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妮可‧洛溫布勞恩Nicole Lowenbraun
是一位溝通狂人,她運用自己獨特的語言病理學背景和數十年的商業頭腦,幫助客戶在口語、寫作和聽力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妮可擁有溝通障礙碩士學位,她熱衷於在工作場所促進更具包容性的溝通。她是杜爾特設計的內容總監,也是順勢傾聽的共同創辦人。
梅根‧史蒂芬斯Maegan Stephens
在高中和大學時擔任有競爭力的公共演講者。從那時起,她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了傳播研究博士學位,從而提高了自己的研究技能。她是順勢傾聽的共同創辦人,目前領導著一個由杜爾特設計、作家和演講教練組成的團隊,致力於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
譯者簡介:
楊璧謙
1992年生,水瓶座B型,臺灣本島中部人。畢業於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現為專職筆譯,平日多接EULA、軟體中文化與創譯行銷專案,剛開始文件與書籍翻譯兩頭燒的生活。
章節試閱
第1章這是一種更好的職場傾聽方式
不用說,你應該知道好好聽人說話,在職場上有多重要吧?要是有同事、主管、下屬、顧客或供應商不認真聽你說話,導致專案無法如期進展,你當然會壓力山大。如果原本能避開衝突,只因為有人不聽別人講話,導致場面無法收拾,想必你也會備感挫折。其實,只要有人沒在聽,逼你得把話重講一次,你可能就會心生煩躁,甚至開始冒出怒火。
但是,假如在工作時,有人肯「好好聽你說話」,就會產生一股神奇的力量:團隊能夠合作無間,一起朝目標邁進,讓你激動不已;有同事與自己所見略同,你也能得到激勵;如果供應商或廠商聽懂了你的問題,並表示能夠解決,當然讓人鬆一口氣。如果沒有人肯好好聽你說話,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在職場中傾聽的好處很多,也很容易理解:傾聽可以提升你對同僚的影響力。主管傾聽技巧較佳,也有利培養下屬信賴,並建立更強的心理安全感。負責招募高階主管的人員,也會尋找善於傾聽的人才來領導團隊。傾聽早已獲評為成功行銷人才的首要技能,因為優異的傾聽技巧可改善顧客態度,並建立長期關係。以整個組織而言,傾聽行為可提高員工參與度與留任意願,在業務運作上成效更佳。傾聽也與企業的良好營收表現有關。不論你身在哪個職位、職稱為何或任職於何種產業,傾聽都能改善職場關係與公司的盈虧表現。
在我們超過三十年從事專業溝通的相關經驗中,發現導致職場上難以專注聆聽的其他兩項因素:首先,很多人定義「好好傾聽」的方式,都忽略了傾聽本身有多重要、影響有多強大,以及傾聽可以探究的細節。其次,一般人都缺乏容易執行又好記的傾聽技巧,因而難以在忙碌快速的工作時間,立即開啟正確傾聽模式。
因此我們特別在商業領域進行了三年的研究、訪談、焦點團體與測試後,發展出全新的傾聽方法:順勢傾聽。
簡單說來,「順勢傾聽」是以符合說話者目標的方式,處理及回應訊息的模式。這不代表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你都得照單全收,而是要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多關注正在說話的人。本章將挑戰一些常見迷思,介紹這個新的「順勢傾聽」解決方案,進而幫助你在工作上用更有效的方式,好好聽進別人說的話──說不定,你需要的就是這個。
光是專心還不夠
「說得越少,聽見越多。」
——美國知名心靈導師拉姆.達斯(Ram Dass)
「每個人都有兩隻耳朵、一張嘴,所以我們可以聽到的話,是從嘴裡說出的兩倍。」
——希臘哲人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大部分人聽別人說話,都不是為了理解對方,而是為了能回應幾句。」
——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這幾句引言非常貼切的指出,我們都需要更經常(與品質更好的)傾聽,不過,這幾句話也會讓人以為說話是傾聽的仇敵,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回應是傾聽很重要的一部分,更何況,在職場上如果你真的一直「話很少」,或者「聽的時間是說的兩倍」,或「不打算回話」,反而是給自己和說話的人幫倒忙。
傾聽不僅包含言語上的回應,也包含聆聽時的非言語表達。與其透過眼神接觸和點頭示意(也就是讓自己「看起來」有在聽,但實則未必),不妨善用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與聲音來表達。
好的傾聽不僅是專心聆聽,也涉及如何回應說話者,因此本書想告訴你的是一些技巧,幫助你處理及回應聽到的資訊,進而提升影響力。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們會詳細探討「順勢傾聽」的方法,並提供實際、可行的策略,供你在日常互動中實踐。
成為順勢傾聽者
順勢傾聽是目標導向的活動,亦即聆聽時,你的心中會惦記著說話者的溝通目標。這很不簡單,因為人都有自身偏好的傾聽方式(你的傾聽風格)、在傾聽時會有自己的目標(因為你是專業人士)、無法好好傾聽的個人障礙(畢竟人非聖賢),而且對方可能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或需要什麼(他們也是人)。透過順勢傾聽,就能找出自己的偏好和目標、削減擋在眼前的障礙、辨認對方的目標,最後就能調整聆聽的方式。
順勢傾聽包含四種傾聽方式與四項傾聽目標,也就是支持(Support)、推進(Advance)、細究(Immerse)、判別(Discern),組成「順勢」這個縮寫詞。
順勢傾聽的宗旨,就是在職場注入更多同理心。同理心有各種定義,但許多研究者都同意,同理心基本上就是能察覺他人情緒,並想像他們當下的感受。待你成為「順勢傾聽者」,與人交談時,你都更能發揮同理心。
若「發揮同理心」聽起來太累人,或不確定自己的同理心夠不夠多,是否足以成為順勢傾聽者時,不如想想這個附帶的好處:發揮同理心,對方就會變得比較不討厭。
你可能已經擁有一套自己很上手的傾聽技巧,那就繼續,並利用順勢傾聽來加強或補充原有的方法。也可以考慮建議你的團隊和所屬組織採用,藉此提供一套共通的語言和工具,每個人都可用來改善傾聽品質,充分發揮順勢傾聽的潛力。畢竟,即使你自己善於傾聽,也不等於其他人都知道怎麼好好聽你說話(但他們可以學會)。
溝通分為兩方面:聆聽者的角度,以及說話者的觀點。本書第一部分的重點在於瞭解自己身為傾聽者的立場。在互動中,你會運用自己的順勢傾聽風格,也就是接收資訊時,偏好的處理及回應方式。若無須考慮說話者的身分、對方想要什麼或對話情境,這就會是你預設的傾聽模式。
第二部分則探討如何釐清說話者的傾聽需求。說話者會帶著自己的順勢傾聽目標進入互動,即使他們未必察覺,目標必然存在。否則,他們為什麼要和你說話?在此部分,你會學到如何判斷對方的目標,以及如何調整傾聽方式,來幫助對方達到目標。
想必你已經很明白職場中的傾聽有多重要,而本書可進一步提供一些技巧,幫助你從技巧欠佳、一般,甚至不錯的傾聽者,晉升為優秀的傾聽者。讀完這本書之前,你就會逐漸成為順勢傾聽者,能掌握別人在溝通時的需求,以及完滿達成的方法。如果你很努力提升順勢傾聽的技巧,更不只能幫助別人達到目標,也能在工作中培養別人對你的信任與倚重,從而達到自己的生涯目標(說不定,也能完成你的個人目標)。
第2章開始解析你的順勢傾聽風格
不論你是運動員或領導人,若要培養任何技能,最好的方法都是先瞭解自己目前的表現。傾聽也不例外。如同運動表現或領導能力,傾聽也是一種可學習的技巧,因此你可以先掌握自己目前傾聽的情況,由此開始下手。
每個人傾聽的方式都不一樣
儘管在生理學上,一般成人的傾聽能力都在伯仲之間,但在處理、詮釋及回應所聽到的內容方面──也就是傾聽的風格──卻有個體差異。為了進一步探索這個概念,請模擬以下的「早晨會報」情境。在閱讀時,請詢問自己:在聽到專案主持人報告最新進度時,情境說明後的四個選項中,哪一個最接近你當下閃過的念頭?
閱讀情境和選項說明前,請記得:這不是要找出標準答案。在以下情境中,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答案,每個選項都會是「對的答案」。
這是例行的早晨會報,會有你密切合作的專案主持人提供資訊,說明修訂了什麼目標、調整了哪些時程,並報告進度。這些資訊更新都是工作上很標準的做法,專案主持人通常也會分享比較不符合期待或麻煩的部分。而今天,你要和其他五個人一起開會。
問問自己,在聽對方發言時,你的腦中會浮現哪一種想法:
選項1:我會感謝對方辛苦整理好這些資訊。
選項2:聽完這些資訊後,我會指出應該現在先做哪些工作。
選項3:聽完這些資訊後,我會急於想知道更多細節。
選項4:我會就對方分享的資訊,評估其中的利弊得失。
現在,如果你想的是「好,我會選其中兩個」或「在這個情況,我喜歡選項1,但其他情況,我會選2」,你不是唯一一個這樣想的人。有好幾千人都答過這個問題,四個選項都有人選。
各種回答的存在,表示大家傾聽的方式顯然都不一樣。即使說話者相同,傾聽者也擁有相同脈絡,人仍各有自己的傾聽偏好。
在工作上,或許你也已目睹傾聽的偏好差異,只是未曾留意。在小組會議、公司全體大會,或其他職場互動情境中,你常不自覺預設別人傾聽的方式和你相同。畢竟,其他傾聽者都身在同一個空間、聽同樣的人傳遞同樣的資訊。同事、主管或下屬就在你面前抄下筆記,提出追問的問題。你很確定,每個人都會記下相同的重點、以相同的方式評估資訊,並採取相同的後續步驟──大家應該都一樣吧。
你一直這樣以為……直到發現哪裡不對。即使說話者傳遞的訊息很清楚,即使互動中的每個人都發誓他們絕對、真的很專心聽說話者發言,仍可能因每個人的傾聽偏好不同,而造成一些困難。通常,這些傾聽偏好會在互動「之後」才露出端倪。在互動結束後,若傾聽者對實際發生的情況、原因和後續應採取的行動,各自抱持不同解讀,無疑已令人喪氣。時間一久,這些傾聽差異還可能重複相同模式,引起傾聽者與同事、主管、下屬和客戶之間的大問題,接著造成事倍功半、走退路和延遲等情況,進而危害公司文化、造成眾人選邊站等難題。
研究指出,傾聽是影響員工參與感和留任率的重要因素。不過,企業文化並非傾聽方式不當造成的唯一損害。傾聽問題可波及組織的近乎一切方面,從處理顧客和客戶需求,到提高靈活度,再到提高成長率,影響可謂遍及各方面。
若想達到傾聽風格相符,首要關鍵在於接受每個人的傾聽方式不同。因此,你應該瞭解自己與身邊的人會有不同的傾聽風格。認可這些差異存在,可幫助你更深入進行一些重要的自我觀察。或許,也可藉此幫助你找出自己的傾聽偏好、這些偏好對你的好處,以及如何妨礙你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接受差異存在也能幫助你更熟悉傾聽的議題,並更能接納別人傾聽你說話的方式。
四種順勢傾聽風格
若要成為順勢傾聽者,首先請釐清自己偏好用哪種方式處理及回應資訊。不論誰對你說話、他們的意圖或交談情境為何,你通常都會使用的傾聽方式,就是你的傾聽風格。換句話說,也就是你不假思索就會採用的類型。既然這是「預設」自動採用的方式,表示即使你發現這不符合說話者或互動情境的需求,也很難刻意不用。
順勢傾聽分為四種:支持型、推進型、細究型和判別型。接下來四章的內容也會深入探討各種風格。
隨著你探索每一種風格,或許會發現自己在需要細心體察的情境中,可能善於傾聽;或在有人需要快速釐清思緒時,可以聽得很有技巧;在需要精準回想見聞的互動中,也許你最能聽得仔細;又或者,在某些人或某個專案需要有建設性的回饋時,你往往能聽出重點。
以傾聽者的角度來看,你可能也會發現某些風格較為棘手,也許是你不善察覺他人需要感同身受並伸出援手,也許對記下所有細節感到困難,也許是不須採取特定行動時,反而難以專心,也或許你不喜歡某個點子,卻想不透原因。如果能更清楚自己對哪一種傾聽方式最拿手,哪一種又最不上手,就能更懂得調整自己的方式,幫助他人滿足傾聽需求。
儘管每個傾聽者都有主要採用的順勢傾聽風格,或者會結合不同風格,但這都不表示我們絕不使用或沒有能力使用其他風格。其實,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所有風格都使用過,但也別忘了,順勢傾聽風格不分優劣。只要使用時機適當、對象適宜,場合也恰當,每種風格都可能幫上大忙。在產業、組織和部門各層次,傾聽者都需要分析情況,適時運用四種風格。
舉例來說,即使你的順勢傾聽風格是「判別型」,也不代表你希望別人每次都以「判別型」方式聽你說話。同理,即便你知道某人的傾聽風格,也不表示他們總是要你採用這種風格。重點在於,定位主要傾聽風格有助於釐清自己在哪些情境最能自然應對(也最善於處理),以及你的風格在哪些情況可能碰壁。對聆聽方式瞭解越多,就越可能控制自如。
培養傾聽敏銳度
在接下來四章中,我們將更深入說明各種傾聽風格的特徵和注意事項。基本上,你會對至少一種風格產生強烈共鳴。之後的章節,則會更深入解析你在某些時候的傾聽方式。
你會擅自幫別人加油打氣嗎?你會因為自己急著完成,而催促某人或某群人一起趕進度嗎?你自認「我有在認真聽」的表情,是否看起來更像「我不是很想聽」?你會在別人都已準備好往前走時,還抓著問題或可能發生的失敗不放?讀過與自身傾聽風格相應的章節後,下次與人互動時,或許就能開始換個角度,另眼看待自己的傾聽方式。
那麼,現在你可能在想:「我可以只讀對應自己風格的那章,然後跳過其他的嗎?」
如果想當個順勢傾聽者,可別這樣做。本書的主旨是幫助讀者根據說話者需求,調整為其他相應風格。閱讀自身傾聽風格以外的章節時,不妨留意適應哪些風格對你來說較費力,哪些又比較做得來。接著,你會學到一些可運用在專業情境中的技巧,藉此調整傾聽風格,達成他人的需求。
還有一個閱讀其他章節的好理由:可以藉此更深入瞭解共事對象的傾聽方式。只要閱讀過所有風格的章節,你就能根據對他人的觀察,做出明智的推論。在瞭解同事的傾聽風格後,或許就能更包容他們的傾聽偏好,甚至能找出自己在不同情境中,分別需要與哪一類型的傾聽者對話。即使你對別人的傾聽風格做出的預測,未必每次都能命中,後續章節的解析仍可打下紮實的基礎,讓你充分理解傾聽這回事。
第1章這是一種更好的職場傾聽方式
不用說,你應該知道好好聽人說話,在職場上有多重要吧?要是有同事、主管、下屬、顧客或供應商不認真聽你說話,導致專案無法如期進展,你當然會壓力山大。如果原本能避開衝突,只因為有人不聽別人講話,導致場面無法收拾,想必你也會備感挫折。其實,只要有人沒在聽,逼你得把話重講一次,你可能就會心生煩躁,甚至開始冒出怒火。
但是,假如在工作時,有人肯「好好聽你說話」,就會產生一股神奇的力量:團隊能夠合作無間,一起朝目標邁進,讓你激動不已;有同事與自己所見略同,你也能得到激勵;如果供...
推薦序
推薦序 / 順勢傾聽如何改變我的人生
有些人天生就善於傾聽,有些人則不得要領,必須努力培養傾聽技巧。我自己向來兩者都不是。當然,如果我對你說的話很感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如果沒興趣,則會想辦法改變話題,轉往能有收穫的方向。根據經典的傾聽相關文獻,我偏好的傾聽方式可真令人搖頭。
在社交方面,我可以算是善於傾聽:我會點頭、微笑,並表示有興趣,讓別人覺得我有在聽。但在工作上,光是禮貌性的點頭就很不容易,因為我們都想著要追求的目標,以及要做的決策。因此我傾向於為了完成某種目的,才會好好傾聽。就為了讓某個人覺得有人聽自己講話,而花時間去聽,這樣做真的有更有效嗎?有,但也未必如此。
本書不是要談「主動」聆聽,因為這理應是每個人的基本做法,而且實際上只「聽了一半」。沒錯,聽別人說話時,應該表現出自己正在專心聽,例如眼神接觸、點頭、表示有興趣,並確認你理解內容──但這並不夠。在職場交流中,表現出有在聽的樣子,未必符合當下所需。比方說,團隊裡有位成員希望你就應對某位難搞的供應商表示意見,如果你只是投入注意力、確認你理解問題,然後懸著話題不做判斷,對方也只能灰心地走開。在這個當下,這位同事需要的是主管可以聽他們傾訴──並回應,且須「順勢」而聽。
若能結合「主動」聆聽與「順勢」傾聽,可創造出一種強大的技巧,不僅增強同理心、有助於交流意見,最後也能收穫更卓越的成果。對個人和組織而言,都很適用。
其實,並沒有哪種傾聽方式稱得上是通行無阻。在學到「順勢傾聽」之前,我便已發現,有的人很喜歡我傾聽的方式,三不五時來找我說話,有的人卻在交談過後失望而歸,或無法滿足傾聽需求。我很難理解為何有些人樂意說給我聽,有的人卻無此動力。連我都無從辨認及破解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前也沒有什麼簡單的工具能精進相關技巧,如此困惑便始終留在心中。
後來,得知梅根和妮可提出的開創性方法,我才彷彿找到方向。藉此,我的腦中就能持續保有一個心智模式,即使繁忙時刻,也能立即集中注意力,並調整自身行為,因此可說是最適合我學習的方法。這個模式的基礎就是同理心,因此能迅速連起我的心智與感受──在追求組織日常運作的表現方面,傾聽和同理心正是無比重要的基本技能。
發揮同理心的傾聽行為,會將重點放在說話者的目標,當然實際目標因不同會議或情況而異。在杜爾特,我們將「發揮同理心的溝通」定義為:瞭解自己最不假思索採取的溝通方法、瞭解別人的需求,「進而」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以符合對方的需求。梅根和妮可已進行傾聽相關研究多年,她們將模式應用於杜爾特公司後,也在我們內部迅速紮根。另外,有數百位參與我們課程的學員,也親身印證這個模式的可行度。
瞭解自己的傾聽風格
要開始順勢傾聽前,首先必須辨認自己的傾聽風格:總得先知道自己的起點,才能確認調整方向。
梅根和妮可仔細研究了員工與客戶溝通的模式,發現人在工作時會採用四種傾聽風格,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順勢傾聽風格」。找出自己的傾聽風格後,不可思議的力量就會開始發威:你會採用一種能配合他人的方式,開始傾聽。
「主動聆聽」主要包含同理與支持說話者,「順勢傾聽」則涉及以上四種風格,並依個別情況而應用任一風格。
有一點比較棘手:我們一般都有一到兩種預設的傾聽風格,因此當下用起來很自然的那種,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以前,我的心態往往是:如果別人不想要「我」來下決定,又何必來找我談?但是,如今我採用了梅根和妮可這個可輕易套用的模式,因而在任何會面前,都會先花點時間思考說話者可能需要什麼,不再只是自然套用預設的「判別」或「推進」傾聽模式。還有一點很酷:順勢傾聽風格的四種方式,也正好是對方可能需要你採用的方式。關鍵在於,在對話「之前」,就應該設想說話者可能需要的傾聽方式,如此一來,你才能超出自己最強的那股衝動──以我來說,就是忍不住想介入。
釐清交談對象需要你幫什麼忙以後,下一步就是盡己所能,設法滿足對方的需求。舉例來說,假設人資主管向我簡單報告員工有哪些疑慮,現在的我會以「細究」的方式來傾聽,以便真正瞭解大家關心什麼問題。實際上,情況仍在人資主管掌握之中,她只是需要我體會員工的感受,並深切為他們著想。又比方說,行銷主管做的一切決策都沒問題,仍有一週銷售表現欠佳,這時我不會以「推進」方式來傾聽,而是出於「支持」而聽。某次,某企業的執行長來尋求諮詢,因為他們遇到困難,這時我則採「推進」策略。如果公司裡有人提出構想,希望獲得核准,我則會進入「判別」模式,以評估投資報酬率。
有時,還是會犯老毛病,畢竟前面這四種傾聽風格都是穩固不變的習慣,因此必須提醒自己選擇傾聽和回答的方式,必須刻意為之。無論如何,還是能在公司裡看到順勢傾聽的好處──各種決策明顯變得更加明智,彼此之間也配合得更好,因此我們繼續採用這種方法。信我一句,聆聽別人說話時,絕對值得這樣約束自己,先探究自身風格,進而調整及配合。
我的傾聽風格轉變史
就我而言,這個「推進」的風格不僅涉及傾聽本身。比如,為別人指引方向就是我最大的動力來源,因此不少人都喜歡告訴我事情,好讓我幫忙推動進度。不過,也不是每件事都管用──尤其是應付我家孩子時。
我兒子是個冰雪聰明、深思熟慮而內向的創業家。他會小心翼翼構思要說的話,或是不說的話。在我上過順勢傾聽的課程,並確認自己的傾聽風格是「推進」後,也輕而易舉就找出兒子的風格:他傾向採取「細究」的方式。這時,我馬上瞭解,我的傾聽風格導致我們處不好,雙方寧願只傳訊息溝通。
隨著我逐漸調整為「細究」型傾聽者,便發現,如果聆聽時數到七,製造較長的沉默,兒子就能構成下一個想法,也願意多談點自己的事。我不再急著出意見或指導或給建議。我努力轉變傾聽方式,並充分理解他的需求後,雙方便開始更深刻瞭解彼此了,因此到聖誕節前,他每週都會跟我聊一小時,有不少次還聊到快兩個小時。假如梅根和妮可沒寫這本書,假如我沒有調整自己的方式,好好聽他說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現在我們都更瞭解對方的傾聽目標,也因此關係更好了。
公司也能獲益良多
如今,杜爾特員工都已瞭解自己的傾聽風格,因此創造出真誠互動且更有生產力的環境。在追求組織目標的同時,說話者和傾聽者也能滿足自身需求。開會時,你會聽到有人突然發現不對,表示:「啊,抱歉。我剛才是用『推進』的方式聽你說話,但現在發現你要的不是這個。」或者,他們會放心地告訴我:「我需要你先壓下『判別』的衝動,改用『支持』的方式聽我說。」擁有共通語言後,就能建立起如此安心且富有生產力的組織文化。
我常說,優異的溝通能解決事件上最令人為難的問題。那麼,不妨想像這樣的世界:每一場對話都有人帶著同理心,側耳細聽。不論領導人或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預設傾聽風格,並適時調整,讓其他人也能獲益良多。
我讀過許多書,也看過很多模式。但是這本書和相關的課程很不一樣,可能會帶動一場「同理心革命」。以具備同理心的方式說與聽,達到兩者之間的巧妙平衡,也有助於整個組織達成目標。因此,下次與人對話時,請記得:說話的人是抱著某個目標而說。不只豎耳聆聽,也請調整聽的方式,回應他們的需求。
——南西.杜爾特(Nancy Duarte)/ 杜爾特設計(Duarte, Inc.)執行長
推薦序 / 順勢傾聽如何改變我的人生
有些人天生就善於傾聽,有些人則不得要領,必須努力培養傾聽技巧。我自己向來兩者都不是。當然,如果我對你說的話很感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如果沒興趣,則會想辦法改變話題,轉往能有收穫的方向。根據經典的傾聽相關文獻,我偏好的傾聽方式可真令人搖頭。
在社交方面,我可以算是善於傾聽:我會點頭、微笑,並表示有興趣,讓別人覺得我有在聽。但在工作上,光是禮貌性的點頭就很不容易,因為我們都想著要追求的目標,以及要做的決策。因此我傾向於為了完成某種目的,才會好好傾聽。就為了讓某個人...
目錄
推薦序 / 順勢傾聽如何改變我的人生 008
第1章這是一種更好的職場傾聽方式 013
第2章開始解析你的順勢傾聽風格 023
第3章支持型順勢傾聽風格 033
第4章推進型順勢傾聽風格 047
第5章細究型順勢傾聽風格 063
第6章判別型順勢傾聽風格 075
第7章聚焦傾聽L.E.N.S. 091
第8章達到順勢傾聽目標 119
第9章調整為支持型 125
第10章調整為推進型 155
第11章調整為細究型 189
第12章調整為判別型 217
第13章擁抱順勢傾聽文化253
推薦序 / 順勢傾聽如何改變我的人生 008
第1章這是一種更好的職場傾聽方式 013
第2章開始解析你的順勢傾聽風格 023
第3章支持型順勢傾聽風格 033
第4章推進型順勢傾聽風格 047
第5章細究型順勢傾聽風格 063
第6章判別型順勢傾聽風格 075
第7章聚焦傾聽L.E.N.S. 091
第8章達到順勢傾聽目標 119
第9章調整為支持型 125
第10章調整為推進型 155
第11章調整為細究型 189
第12章調整為判別型 217
第13章擁抱順勢傾聽文化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