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極拳為河北永年廣府東街武禹襄(1812一1880)所創。武禹襄得真傳於河南溫縣趙堡鎮陳青萍,並從其兄澄清處(其兄為舞陽縣知縣)獲王宗岳《太極拳論》。回家後與其甥李亦畬詳加研習,對其深奧拳理悉至細微,並頗有發悟而獨創出一派嚴格遵循太極之理與法則的武氏太極拳。還結合實踐心得寫出《十三勢行功要解》、《太極拳解》、《太極拳論要解》、《十三勢說略》、《四字秘訣》、《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著名拳論,開太極拳詳理之先河。
他的傳人李亦畬(1832一1892),更把武氏理論發揚光大,著有《五字訣》、《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撒放秘訣》、(太極拳小序》及《跋》等,禹襄之兄也寫有《釋原論》、《打手歌》等,形成一套系統而完整的太極拳理論體系。他們對太極拳理論發展所做的貢獻是至今任何人都不能比擬的。
武氏太極拳是從中架子開始教學的,其姿勢緊湊,動作舒緩,尾閩中正,虛實清楚,陰陽相輔,剛柔相濟,靠內氣潛轉指配外形,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分工嚴格,不相逾越,出手高不過眼,遠不過腳,並在鬆靜之中暗含著開、合、隱、現,走架或打手時,開則俱開,周身骨節或肌肉群都微有開展的意思,開為發,發力的神意微現於體外;合則俱合,周身的骨節和肌肉群微有收縮的意思,合為收,把運力的神意收隱於體內,這種由開到合,由合到開,互相轉換的漸隱漸現,就是王宗岳《太極拳論》所說的「忽隱忽現」。
特別是武氏太極拳結合古代「踵吸法」用呵、嘻、呼、呬、吹、噓六個字來分別醫治心、肝、脾、肺、腎、膽等各部氣官之疾病,頗俱效果。
在推手上,武氏太極拳注重粘連黏隨,接勁制人,不提倡用著制人,也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達到「四兩撥千斤」之妙境。
武氏太極拳由於其理論精深,身法嚴謹,神形兼備,內涵豐富,體用兩全,既可鍛鍊體質,又能陶冶情操,既能防病祛病,又能技擊防身,所以,深受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喜愛。
為了使武氏太極拳這個武林瑰寶能在中國大地迅速普及,造福於人類,最近,國家體委已把武氏太極拳作為重點推廣的體育項目之一,並整理出一套武氏太極拳競賽套路。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武氏太極拳一定會大放異彩。
作者簡介
姚繼祖
姚繼祖先生是武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他出生於太極拳中興發祥之地──河北永年縣廣府鎮,白幼即隨其祖父習練太極拳術,並曾在永年國術館與當時太極名人韓欽賢等修習太極推手及器械套路,後拜師於太極泰斗李亦畬之子李遜之先生,自此秉承師訓苦練不輟,深得太極之精髓,終成名家。
早在60年代初,姚繼祖先生就不斷在一些武術雜誌上發表文章,闡述自己對太極拳之見解。他與太極名家顧留馨先生相交甚密。
1981年,全日本太極協會訪華團慕名來邯鄲,在政府的安排下,姚繼祖先生接待了他們,他與日本朋友一起切磋交流,談術論技。其精湛的技藝,淵博的學識,使日本朋友佩服之至。團長、日本東京太極學院院長、全日本太極協會指導委員長三蒲英夫先生也與姚繼祖先生成為摯友,並在日本的《太極》雜誌上極力推崇姚繼祖先生的精湛拳技。
1984年,姚繼祖先生應邀參加了在武漢舉行的國際太極拳、劍表演觀摩會,並在大會上進行了講學、表演和輔導,被評為全國太極十三名家之一。南方諸多報紙都以《北方梟雄姚繼祖》為題發表文章,盛譽姚先生之拳技。
1994年姚繼祖先生又經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審定為全國十三名太極大師之一。
姚繼祖先生不但拳技精湛,武德人品無不服之,拳如其人,人如其拳,而且理論造詣頗深,文武兼備,成為一代太極宗師名揚海內外。他在練拳過程中,還經常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記錄整理並編為歌訣,成為太極理論之珍貴資料,並曾整理成《太極鎖鑰》一書,可惜由於十年「文革」及其他原因一直未能出版,十分遺憾。
此次,姚先生大作的出版,定會為太極之輝煌大典增添其光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