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NG
心靈與娃娃,安慰與娃娃
最早決定出書是在2009年,我們一家從北歐旅行回來的時候。那時韓國人並不流行到北歐旅行,所以出版社對於這趟北歐之旅非常感興趣。然而對於撰寫此行遊記,我不但遲遲沒有動筆,反倒做了一堆完全不相關的事情。像是舉家搬到深山幽谷、迎接家中新成員……等,甚至為了讓小孩子親近大自然,還特別殺去峇里島參加叢林探險。總之,拜我這個不務正業的作者所賜,原定的旅遊書出版日期也就遙遙無期了。那麼我究竟是何方神聖,好好的旅遊書不出,卻跳tone出了本手作布娃娃書呢?
先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姜秀貞,一個有夢想、有抱負,還有3個孩子的媽媽。像我這麼一個要手藝沒手藝,要名氣沒名氣的平凡主婦,竟然可以出一本手作娃娃書,自己想想也覺得「臣惶恐」呢!
我就是一個喜歡縫製手工娃娃,還有蒐集老舊東西的人。之所以會逼迫出版社出手作娃娃書,是因為在老三出生後,我有了再次審視小孩與娃娃、心靈與娃娃、安慰與娃娃之間關係的機會。
或許會有人嗤之以鼻,不相信渺小如布娃娃,能夠帶來什麼安慰?其實一直以來,我很想讓大家知道關於布娃娃帶來的溫暖故事。我的小孩總喜歡把布娃娃抱在懷裡,在成長過程中,有布娃娃相伴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我在婚後花了很長一段時間進修美術相關課程,也曾在新沙洞林蔭道上經營一家店名落落長,常讓人搞不清楚賣什麼葫蘆膏藥的手工藝品店「exercices de style I」。在這個10來坪大的店內,除了展示與銷售商品外,也兼做工作室;商品以各式老舊物品、個人喜歡的衣物、文具為主。在這些琳瑯滿目的商品之中,最受歡迎的是我當初帶小孩時,所製作的娃娃。一想到這些娃娃曾經那樣的備受寵愛,我一度捨不得拿出來陳列,但是喜歡這些布娃娃的人真的非常多,只好忍痛割愛。
每位來買布娃娃的人的背後,或許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並非只有年輕媽媽會找上門來,也有很多大人是買給自己的,還有中年婦女買來送給已經成年的女兒。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一位西裝筆挺的職場帥哥,站在店前張望許久,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走進來,結結巴巴地告訴我,想買櫥窗裡的娃娃。雖然那個娃娃是我為了孩子一針一線縫出來,是全世界僅有的娃娃,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真的很難拒絕。後來偶爾我也會開課教授如何手縫娃娃。
你或許會問,店內所有的娃娃都是自己做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可是有著「蒐集狂人」的封號,出門在外,只要看到喜歡的娃娃,就會把它帶回店裡。過去出國出差、旅遊,不管是在歐洲還是亞洲,凡是跟我看對眼的娃娃,也絕對無一倖免。
透過教學、蒐集各種娃娃的過程,讓我深深體認到,不管是買來(或手作)送給孩子或自己的娃娃,除了可以讓人變的善良,還能讓脆弱的心靈受到鼓勵,甚至受傷的心靈也能得到安慰。為了想讓更多人了解娃娃帶來的力量,就連書名我也取為《善良的娃娃》(編注:此為韓文版原書名)。
也許很多人一聽到要親自動手製作,就會心生排斥。但其實縫製布娃娃並不需要高超手藝,只要有熱忱,並且願意投資一些時間,就一定可以完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娃娃。本書介紹的幾種娃娃,因為每個人所使用的布料、材料、棉花種類,做出的成品感覺也就會不盡相同,最後希望大家都能真心喜愛自己所做的、獨一無二的娃娃。
2016年春 姜秀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