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經濟上上下下
看完這本財會實用指南
絕對會讓你更懂得如何隨勢應變
專序推薦──洪志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強力推薦──李存修(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杜金龍(大華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熱銷更新第6版──數十萬人都在看的財會實用攻略
本書提供許多實用的範例與個案研究,
並與時俱進地更新資料,以反映晚近的金融危機和局勢變化,
是經理人、創業家、主管、教師及學生的財會基本指南。
更特別的是,本書還增添了:
公司治理、企業併購、國際金融等內容與互動樣本。
除此之外,
本書涵蓋財務管理的所有面向,包括:
閱讀資產負債表;
熟稔會計循環;
制定長期投資決策;
執行獲利規劃的損益平衡分析;
計算資本成本;
評估非公開發行公司的價值。
作者簡介:
威廉‧卓姆斯(William G. Droms)
喬治城大學麥唐諾商學院(McDonough School of Business)財務學教授。卓姆斯是國際知名的企業財務與投資管理顧問,曾為許多行業、專業協會、公司,以及金融機構數以萬計的經理人,設計並傳授主管發展計畫。現居於維吉尼亞州的亞歷山卓市。
傑‧萊特(Jay O. Wright)
麥唐諾商學院兼任教授。萊特獲得芝加哥大學的法學院學位(JD)後,在華爾街擔任併購律師及投資銀行家。過去十年來,他創立與領導科技、電信、軟體、不動產,以及教育產業等公司,還擔任許多公司與慈善機構的董事。現居於馬里蘭州的波多馬克市。
譯者簡介:
林聰毅
政治大學外交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碩士班畢業,從事平面媒體編譯工作多年,譯有《巴菲特投資學》、《氣候戰爭2.0》、《投資的奧義》、《如何分析一家公司》(以上皆由財信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洪志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語言是人與人傳遞思想、溝通意見、表達想法的工具。從這角度來看,財務與會計可以說是現代人,尤其是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專業經理人,或是關心個人投資理財的社會人士,所應具備的重要語言。但是,財務與會計給一般人的印象,卻是「複雜、瑣碎」,不容易登堂入室一窺究竟的專業領域。
的確,「財務」與「會計」是兩個相關但卻不相同的專業領域。財務關注的對象是企業「資金的流入、流出」,而會計關注的則是企業「買賣交易的記錄」;財務的功能是在「做決策」,也就是關於資金如何使用(投資)以及資金如何籌措(融資)的決策。而會計的功能是在「做控制」,使得企業在進行各項的交易活動之後,資產、負債、收入、成本、費用等等的記錄仍能夠分門別類、清清楚楚、井井有條。因此,從事財務者與從事會計者,所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也就有所不同。但是財務與會計卻是相關的,都是圍繞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營收、成本、費用等這些基本觀念上。
對於有心一窺財務與會計堂奧的人士而言,擁有一本內容完整、觀念正確、文字簡練、敘述有趣、適時補充實際案例的書籍,實在是能否順利登堂入室的一個重要關鍵。財信出版公司顏主編來信邀請我為此書寫推薦文,我審視了此書後,覺得此書符合我所認為應具備的這些重要條件,因此很樂意推薦此書給讀者們。
此書與一般的財務管理教科書有明顯的差異:內容簡潔卻不失其完整性與正確性。此書與一般教科書為了有夠分量的篇幅,常常連篇累牘的繞圈子,未能直指觀念核心,使讀者望書生怯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建議讀者一開始就要對此書有信心,只要循序的一章章讀下去,必然對於財務與會計的重要觀念、名詞與分析工具掌握了十之八九,足以與財會人員順暢的溝通。此書在會計的部分,適度的敘述了會計流程與會計循環等內容,使讀者能夠體會到會計制度的嚴謹與精確,因此對會計的制度有基本的尊重與珍惜。但是讀者也能透過此書發現,會計的嚴謹性常使得會計資訊的價值攸關性有所減損,因此,身為決策者不能僵硬的單單依賴會計資訊。
總之,個人認為此書的最大優點就是內容完整、觀念正確、陳述簡練、翻譯精準,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籍。
名人推薦:洪志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語言是人與人傳遞思想、溝通意見、表達想法的工具。從這角度來看,財務與會計可以說是現代人,尤其是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專業經理人,或是關心個人投資理財的社會人士,所應具備的重要語言。但是,財務與會計給一般人的印象,卻是「複雜、瑣碎」,不容易登堂入室一窺究竟的專業領域。
的確,「財務」與「會計」是兩個相關但卻不相同的專業領域。財務關注的對象是企業「資金的流入、流出」,而會計關注的則是企業「買賣交易的記錄」;財務的功能是在「做決策」,也就是關於資金如何使用(...
章節試閱
財務管理的領域在二十世紀經歷了顯著的變化,而在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變化的速度更快。從1900至1920年,財務經理人主要關切股票與債券發行的相關法律議題。此關注焦點反映了1900年代初期資本市場的原始本質,當時收購與整併的潮流盛行,而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上市公司充分揭露財務與會計資訊的做法,在當時尚付之闕如。1920年代經歷公司擴張的風潮、新科技(如電視),以及新財務工具(如第一檔共同基金)。隨著1929年大崩盤及1930年代大蕭條,財務管理的主要焦點轉移到防禦面向──企業生存。
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開始轉為現在所強調的分析企業決策的財務影響,以及如何使公司價值最大化。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初期,快速通膨和高利率的經驗,使業界日益關注長期投資決策所帶來的財務影響。197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兩位數(12.2%),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短暫通膨飆升以來首見。儘管兩位數的通膨率在1979及1980年(分別為13.3%與12.4%)後未曾再次出現,應付通膨的衝擊與管理資本成本,已持續成為現代財務經理人的重責大任。
自1982年8月起,隨著通膨緩和(disinflation)、電信革命(包括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分家、許多國有電信業者私有化與網際網路的出現),以及較佳的總體經濟管理,為創業家、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經理人、公司管理階層創造了增加股東權益的理想環境,全球股市進入長達25年的多頭(bull market,又稱為牛市)。1980年代初期亦目睹資產大規模證券化的推動,這是一種資產(如房貸)的現金流量被重新包裝,並經由資本市場賣給投資人的強力大程。直到現在,我們才體會到這項革命的整個影響。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結束,有幾個顯著趨勢持續影響公司的財務管理。首先是企業普遍持續全球化,財務管理尤其如此。沒有一家美國或外國大企業只在本國境內做生意,現在公司的財務經理日常要負擔的責任,包括要應付投資資本加速跨國移動,且障礙日漸減少的眾多貨幣與資本市場、多種會計系統與稅法,以及諸多政治風險的環境。全球化並未改變公司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但對公司的財務操作及國內金融市場有相當的影響。
二十一世紀初期影響財務管理的第二個主要趨勢,是前幾年的會計財務醜聞的後遺症。恩隆(Enron)和世界通訊(WorldCom)為最早的兩家因高階主管與審計人員涉及詐欺、隱匿,及其他犯罪行為而倒閉的大企業。從那時起,美國國際集團(AIG)、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美林(Merrill Lynch)、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印地麥克(IndyMac),以及美聯銀行(Wachovia)不是賤賣,就是因過度槓桿操作及差勁的(且可能是詐欺的)財務管理而宣告破產。恩隆案的大規模詐欺是特例,而非一般情形,且美國證管會(SEC)依據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施行的財務及會計規則,已對美國公司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然而,新法令與規則並沒有杜絕貪婪、愚昧或拙劣的財務管理。如同馬多夫(Bernard Madoff)騙局所顯示,空有規範,但監管人員怠惰不作為,在很多方面來說,比完全無規範更糟。恢復大眾對公共金融市場誠信的信賴需要時間,且應築基於建立健全財務原則及資訊透明的架構上,同時考量人性的貪婪與恐懼。
未來唯一可確定的是金融及產業會持續變化,給予財務經理人新挑戰與機會。稱職的財務管理對現代企業組織的成功甚至生存,有難以輕忽的重要性。越來越多成功大企業的總裁或董事長是由財務部門晉升到現職,這種情況絕非偶然。在較小型的企業方面,經驗顯示新創公司的早期生存和蓬勃發展,與有效的財務規劃與控管息息相關。新創事業失敗的最常見原因,正是缺乏財務專業。同理,財務管理在各級政府的各個部門所受到的重視正與日俱增。在各種非營利公司與組織,財務管理所受的重視也在增加中。對所有為達成共同目的而聚集眾人的組織而言,高明的財務規劃與控管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波動的股市、動盪的經濟年代,以及龐大的聯邦赤字,促使各行各業在做決策時日益關注財務的影響。在當前經濟不確定的時代,財務管理的原則與方法更形重要。行銷、生產,及人力資源管理等部門的專業人士,對其管理決策所造成的獲利影響越來越敏感。
(本文摘自《非科班經理人也要懂的財務會計知識》第1章)
財務管理的領域在二十世紀經歷了顯著的變化,而在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變化的速度更快。從1900至1920年,財務經理人主要關切股票與債券發行的相關法律議題。此關注焦點反映了1900年代初期資本市場的原始本質,當時收購與整併的潮流盛行,而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上市公司充分揭露財務與會計資訊的做法,在當時尚付之闕如。1920年代經歷公司擴張的風潮、新科技(如電視),以及新財務工具(如第一檔共同基金)。隨著1929年大崩盤及1930年代大蕭條,財務管理的主要焦點轉移到防禦面向──企業生存。
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開始轉為現在所強調的分...
目錄
前言
第一篇│導論
第1章 當代財務管理
財務功能的革命(演進)
財務管理的目標
本書的組織與架構
結論
摘要
第2章 稅賦環境
組織型態與稅賦
公司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S型公司
摘要
第二篇│財務會計的基本原理
第3章 財務報表導論
財務會計的目的
簽證會計師意見
資產負債表
證券的帳面價值
損益表
補充性的「擬制」或「營業」盈餘
累積和保留盈餘
現金流量表
沙賓法案與財務報表
摘要
第4章 會計──一套財務資訊系統
會計流程
應計概念
複式會計
會計循環
摘要
第5章 特殊會計議題
權益帳的變動
折舊會計
存貨會計
租賃會計
公司間投資
摘要
第三篇│財務分析與控制
第6章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標
比率分析法
共同比報表
分析順序
個案研究:Technosystems公司
財務分析、金融詐欺與財務壓力
摘要
第7章 財務預測與現金預算
財務預測的目標
短期預測與現金預算
柯特勒玩具公司的財務預測
長期財務規劃
摘要
第8章 獲利規劃的損益平衡分析
損益平衡分析的幾項假設
損益平衡應用
損益平衡方法
損益平衡圖
非線性損益平衡分析
摘要
第四篇│營運資金決策
第9章 營運資金政策
營運資金政策的重要性
短期與長期融資
營運資金投資的相對規模
庫存控管政策
信用政策
應付帳款的付款政策
摘要
第10章 營運資金管理
現金與有價證券的管理
應收帳款管理
庫存管理
短期融資來源
摘要
附錄10.1:經濟訂購數量的數學演算
第五篇│長期投資決策
第11章 複利的算法
複利
現值
年金現值
年金的複利價值
個人決策的應用
摘要
第12章 資本預算
投資回收
淨現值
內部報酬率
獲利能力指數
方法的選擇
處理不確定性
個案研究:卓彼特包裹公司
摘要
第13章 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的定義
邊際成本與資本預算
計算平均資本成本
資本資產定價模式
資本結構管理
摘要
第六篇│長期融資決策
第14章 金融資產的評價
收益資本化法
選擇適當的資本化比率
債券評價
特別股評價
普通股評價
摘要
第15章 評價非公開發行公司
評價準則
美國國稅局稅收裁決第59-60號
個案研究:評價家庭醫療照護公司
摘要
第16章 長期融資的來源與形式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中期與長期債務
租賃融資
特別股
普通股
股利政策
摘要
第七篇│財務的特殊議題
第17章 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
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
董事的受託人義務
日常的公司治理
風險管理
摘要
第18章 國際金融
貨幣
期貨、選擇權與交換合約
貨幣市場
資本市場
摘要
第19章 併購
併購簡史
公司間如何合作
如何收購、為何收購
收購的政治與經濟考量
槓桿收購、敵意併購與反向併購
摘要
前言
第一篇│導論
第1章 當代財務管理
財務功能的革命(演進)
財務管理的目標
本書的組織與架構
結論
摘要
第2章 稅賦環境
組織型態與稅賦
公司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S型公司
摘要
第二篇│財務會計的基本原理
第3章 財務報表導論
財務會計的目的
簽證會計師意見
資產負債表
證券的帳面價值
損益表
補充性的「擬制」或「營業」盈餘
累積和保留盈餘
現金流量表
沙賓法案與財務報表
摘要
第4章 會計──一套財務資訊系統
會計流程
應計概念
複式會計
會計循環
摘要
第5章 特殊會計議題
權益帳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