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威廉.莫爾頓.馬斯頓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正常人的情緒:DISC人格行為分析原典,了解自己,了解主管與大企業如何認識你的最佳理論模型。

內容簡介

DISC人格行為分析
全球大型企業愛用:強化團隊、改善管理、招募人才
人際關係適用:透過理解他人行為模式,達成家庭、朋友、情人關係的維繫
了解自己受用:幫助自己掌握自身優勢與弱勢,邁向更美好的人生與事業發展
 
  1928年,生理心理學家馬斯頓在他的著作《正常人的情緒》中提出了DISC行為模型。他刻意選擇僅研究那些可通過客觀方法直接觀察和測量的心理現象。根據他的研究,馬斯頓理論化了情緒的行為表現,並分為四種主要類型,這些類型源自個體對自己與環境關係的感知。這四種類型為支配(D)、引導(I)、順從(S)和服從(C),並建立了一個模型,將這四種情緒表達形式整合進一個兩維、雙軸的空間。
 
  馬斯頓認為人類的行為可以從兩個軸線來觀察,其注意力會隨著個人對環境的感知而有所不同,分為被動或主動,並取決於該環境是有利的還是對立的。透過將這兩條軸線垂直交叉,形成四個象限,每個象限代表一種行為模式:
 
  • 支配(Dominance):在對立環境中產生的主動行為
  • 引導(Inducement):在有利環境中產生的主動行為
  • 順從(Submission):在有利環境中產生的被動行為
  • 服從(Compliance):在對立環境中產生的被動行為
 
  他認為這些行為類型,是源自於人們的自我意識及其與環境的互動。這四種類型是基於兩個影響人們情緒行為的核心象限。第一個象限是個體對環境的看法,即環境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第二個象限則是個體對自身掌控環境的感知,即是否感到對環境有控制權或缺乏控制權。
 
  這本書,是要試著描述正常人的情緒,而當他們害怕、憤怒或欺騙時就不是正常的人。如果挖掘出最簡單的正常情緒元素,想在現實生活或心理學實驗室將它們組合成正常的複合情緒,就變得相對容易。此外,也相對容易地偵測(並消除)正常情緒元素之間逆轉的相互關係,這些關係就是「恐懼」、「暴怒」、「嫉妒」和其他異常狀態存在衝突和阻礙的起因。
 
  DISC這個分析工具,有助於找出個人偏好的工作風格、了解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並提供工作習慣的見解。
  企業常將DISC分析應用在包括團隊建設、領導力發展、溝通訓練及衝突解決等方面。
  它也用來幫助領導團隊在制定行動方針時,利用衡量個人不同的DISC類型特質來解決問題或分配工作。
 
本書特色
 
  作者用DISC,也就是支配、引導、順從、服從光譜的四個點,來歸納一般人大部分的情緒,再以強勢弱勢,以及主動與被動,構成了人類大部分情緒的成因與表現。
 
  更有趣的是,作者認為,人類的情緒,與身體組成、骨骼、內分泌、神經等生理狀況相連結,甚至可從人與無生命物體的互動中判斷出情緒決策過程。
 
  因此,作者認為,無論是人與人的互動,或是人與環境的互動,都可以歸納出情緒,而情緒,就是我們進行決策判斷,以及各種互動與相處的基礎,更是結果。
 
  過去有很多心理學派在研究時,靠的是大量的內省,也就是憑靠受試者傾訴自己的感覺,來歸納統整成看似合理的說法,但作者將內省的感覺作為結果,而非概念本身,他憑靠的是更接近科學實驗,從人的神經中樞出發,像是運動神經放電,造成的運動態度與運動覺的差異,來歸納出在這樣的反應下,人類會出現什麼表現。
 
  例如:人類會出現支配反應,端看他的對象的強度,人本能的支配,會試著削弱對手的強度,若是對手過強,卻不能減低強度,就會轉變為服從,而服從也會根據個人支配反應的強度,讓服從反應分成主動與被動。
 
  但文本因為牽涉到這是很久以前的書,以及參雜許多生理學,所以不是很好讀,但作者的分類原則,也影響到現在企業蠻流行的DISC人格測驗,只是現行的測驗有調整過,除了DISC這四項原則,還加上了動物流的概念,就是你在哪個光譜下,有個代表性的動物。不過,對於理解人類情緒如何產生,以及人與生物、非生物是如何互動的過程,這本書確實有深刻且有邏輯的完整研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威廉.莫爾頓.馬斯頓博士
 
  律師、心理學家,創立了DISC人格分類系統,發明了早期版本的測謊機,並創作了漫畫角色「神力女超人」。
 
  馬斯頓在哈佛大學先後於1915年獲得學士學位,1918年取得法學士學位,1921年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隨後十年間,馬斯頓在大學任教,同時開發了一種測謊器,雖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一名學生比他先發明了測謊機。在大學教書期間,馬斯頓認識了奧莉芙.伯恩,她是他的前研究生,後來成為他研究測謊儀的助手。
 
  在馬斯頓的妻子伊麗莎白告訴他自己在生氣或興奮時血壓會上升後,馬斯頓意識到謊言與血壓之間可能存在關聯,於是他發明了收縮壓測試,該方法使用血壓袖帶和聽診器在詢問過程中間歇測量血壓變化,以探測說謊的跡象。這成為首個實用的測謊機。
 
  1923年,馬斯頓試圖讓他的測謊器成為法庭上的有效證據,但並未成功。他認為這台儀器不僅可以應用於犯罪調查,也可以在愛情與心理治療領域發揮作用,聲稱該設備能夠揭示受測者的潛意識秘密。他還報告了其在解決家庭問題方面的成功,例如他聲稱一次測試顯示兩位分別與他人訂婚的年輕人實際上彼此相愛,結果他們認清情感並最終結婚。
 
  此期間,並且在隨後多年,馬斯頓持續進行心理學研究,開發了他的DISC理論。DISC理論是一種將人們在有利或對抗情境下的行為分為支配、引導、順從和服從的系統。1928年,他出版了《正常人的情緒》一書,闡述了這一理論。馬斯頓的一項發現是性別在行為上的差異:他認為他的心理實驗證明男性在愛情中更傾向於服從,而女性則更傾向於引導。
 
  之後,奧莉芙.伯恩與馬斯頓及其妻子伊麗莎白一起生活,形成了一段多元戀關係。兩位女性各自與馬斯頓育有兩名子女,伊麗莎白甚至為她的女兒取名為奧莉芙,並正式收養了奧莉芙的孩子。馬斯頓的兒子皮特表示,這種關係非常幸福。
 
  馬斯頓於1947年因癌症突然去世,但伊麗莎白和奧莉芙繼續一起撫養孩子,兩人直到1980年代末奧莉芙去世前都是伴侶。
 
譯者簡介
 
李明芝
 
  畢業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曾就讀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家庭與兒童生態學系博士班。熱愛閱讀、興趣廣泛,愛好自由與文學創作,決定脫離單一學術生涯,朝多元生活邁進。目前專職翻譯、寫作及享受旅行、生活。譯有《發展心裡學》(學富文化出版社)、《基本諮商技巧》(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覺察真我》(一中心有限公司)、《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商周出版)、《不再憂鬱》(台灣舉手網路協會)、《第一本認識恐懼的神經科學讓焦慮不見了》(柿子文化)、《不再焦慮》(台灣舉手網絡協會)等書,以及親子、心理相關之文章和會議摘要,另著有數篇短篇小說和遊記。
 

目錄

第一章:常態性與情緒
你是「正常人」嗎?大概吧,多數時候你都算是正常人。然而,偶爾你勢必也會有所懷疑。你的「性情結」、你的情緒低落,或是你「深藏不露的恐懼」,有時對你來說似乎不那麼正常。而心理學也可能這麼判讀。本書旨在致力描述正常的情緒,這些情緒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太過普遍而且基本,以致於迄今仍不曾引起學者和心理學家的關注。

第二章:唯物論、生機論和心理學
我們的問題在於:是什麼潛在的渴望(或希望),導致有些科學家堅決主張機械論概念,另有一些同樣聲譽卓著的科學家信奉某種形式的科學生機論?因為心理學就像其他的科學,幾乎所有派系或爭議性團體的根源都不是偏頗地傾向唯物論、就是傾向生機論。機械論者是「冷硬派」。他們總是心存懷疑,必須眼見證據為憑。生機論似乎跟宗教有非常密切的關聯,而宗教的特色或許可說是道德的情緒警察部隊。相較於唯物論者,生機論者的基本情緒趨向更細微、更複雜,而且更難定義。

第三章:意識的心靈粒子理論
打從思辨想法初萌芽,「意識是什麼?」這個問題就不斷被提及,但從未得到答案。然而,當今時代可以誇耀地問一個全新的問題:「意識是否存在?」意識存在的客觀證據,必定是間接證據,就像電、赫茲波,甚至經由神經組織傳播的擾動都是如此。電流、無線波或神經衝動本身,都不是有形到足以讓人藉助當前可用的儀器,透過自身的感官觀察得到。

第四章:運動意識是感受和情緒的基礎
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假設「一切意識的終極本質都是感覺」的風氣如此普遍?有心理學家表示:「我們稱之為意識的這種東西,只能透過內省分析,亦即觀看我們內在發生的事。」而運動意識就是情感意識。運動覺或運動意識的最簡單單位是愉快和不愉快的感受,而一系列運動覺中第二簡單的是初級情緒。

第五章:初級感受的整合原則
生理學家和神經學家的理論似乎都一致同意,不愉快跟神經衝動之間彼此干擾或衝突有關,而愉快的特徵要不是沒有衝突,就是衝動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暢行無阻。那如果我們的初級感受(愉快和不愉快)仰賴運動中樞中神經衝動之間的聯盟和對抗,那麼這個運動現象如何傳達到意識?

第六章:初級情緒的整合原則
運動自我與運動刺激之間整合關係的「情緒環」,其中,支配(D)、引導(I)、順從(S)和服從(C)分別代表整合情緒系列的節點。每一個點分別代表兩組整合關係之一的一種變化,達到了最大程度並且開始改變。節點上這四種情緒,不會因為摻雜系列中相鄰情緒的性質變化而改變,可以簡單的稱為「初級情緒」。

第七章:支配
支配似乎是動物或人類中,最基本且最原始的情緒整合類型。去大腦的狗和猴子,在對任何對抗性運動刺激的反應中,都會出現一種典型的支配情緒,而那些運動刺激的整合力量或強度,都低於動物的運動自我。動物、幼兒、成年男性和某些女性共有某一類型的支配反應:追逐任何逃離主體的東西。一方面,這種行為使逃跑的動物與主體成了對抗關係。另一方面,這種行為清楚地指出逃跑者的強度低於主體。

第八章:服從
無生命的物理力量會透過在對抗處減少自己的強度,以此服從強過自身的對抗力。這種服從可以稱為「被動服從」。如果更強的力對反應物注入新鮮能量,以此迫使反應物主動往新的方向運動,或是改變形式或物理表現,這種服從可以稱為「主動服從」。無論哪一種情況,原始力減少或活動形式改變的量,就是反應物的初始強度,與獲勝對手的較高強度之間的差異。

第九章:支配和服從
如果支配要維持最大的有效性,就必須讓服從反應先出現。但服從一定不能太極端或持續太久。簡而言之,利於有機體的支配與服從反應之間,最簡單的正常組合,是初始服從反應適應隨後出現的支配情緒。這兩種初級情緒反應之間的關係,可以簡便地用C(服從)+D(支配)這個簡單公式來表示。

第十章:慾求
似乎可以確信的是,慾求情緒是種獲得或習得的反應,就跟服從情緒必須學習而來的意思一樣。身體慾求的所有機制都是有機體與生俱來的,包括有機體內造成「餓到痛」的適當刺激。這種刺激機制的先天性,與神經模式(許多生理學家的情緒理論基礎)理所當然的遺傳性完全不同。

第十一章:順從
較小物體向地球移動的行為定律稱為「重力」。重力代表了聯盟的吸引力,其中較弱的吸引力由於較強的吸引力施加自身的強迫增強,而逐漸削弱自己。這種行為完美呈現出「順從」的客觀樣貌。較弱的盟友削弱自己來順從較強的盟友,使得聯盟更加緊密。順從反應是自然的,當終究要學習時,總是愉快地習得;至於服從,如果試圖直接引起,不但極其困難,而且需要相當嚴厲、不愉快的刺激。

第十二章:引導
人類和動物的引導行為遵循相同的規則,唯一的差異在於,人類的引導行為經由整合機制引起,從而獲得意識。而引導行為從一開始到結束都是愉快的。因為真實引導需要運動自我與運動刺激之間徹底聯盟,所以只要支配或慾求情緒沒有來干擾,這種反應就不可能有不愉快的來源。嬰兒的行為有一些天然、非習得的反應,或許可以稱為引導,像是會抱抱母親或護士、把雙臂伸向一直順從的人。所有這些嬰兒的請求和引導,如果成功,就會造成母親或陪伴者按嬰兒的指示行動。

第十三章:引導和順從
當引導和順從接續發生時,引導與順從的關係,就像服從與支配的關係。唯有當環境引導刺激,使有機體主動努力維持與刺激的聯盟關係,引導才能持續作為有機體的控制性初級情緒反應存在。引導和順從這兩種初級情緒反應間的適當關係,對整個有機體而言,是最重要且最有益的關係。透過這樣的方法,主體得以向某特定方面比自己更專精的人尋求指導和幫助。此後,只要那位專家受到了引導,給予主體需要的一切帶領,主體就能順從對方的指導或協助。

第十四章:愛
將愛情緒完全等同於性,是西方文明把愛貼上社會禁忌的主要原因。將愛視為身體結構的性別差異所促進的一種情緒表現,這種看法比較有益。但將愛情緒等同於一般的性特徵,特別是男性的性特徵,就會導致悲慘地無法理解愛,因為男性的主要特徵是慾求佔優勢。這樣也會混淆了愛中的性別差異和慾求中的性別差異。

第十五章:愛的機制
迷惑和激情反應在沒有生殖器官的環境刺激下也會發生,因此,生殖器官不該視為愛反應的唯一來源,這點似乎沒什麼必要特別強調。迷惑和激情是複合類型的整合情緒,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適當刺激引起。然而,生殖器官似乎是特別為了引起愛整合情緒而設計,就像消化器官是專門為了引起慾求情緒(食慾)的整合模式而設計。

第十六章:創造
愛和慾求組合成的正常、有效的創造反應,這似乎是在繁殖的過程中強加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的。正如飢餓機制自動引起渴望和滿足這兩種自然整合,組合成慾求情緒,也如月經功能自動引起激情和迷惑反應這兩種最有效整合,組合成愛情緒,同樣的,生殖機制也自動引起愛和慾求這兩種自然整合,組合成可適切名為「創造」的情緒行為模式。

第十七章:逆轉、衝突和異常情緒
過度支配,因為體認到攻擊的徒勞,支配就會一直部分受挫,稱之為「過度支配逆轉」,典型異常情緒是「暴怒」。
過度順從,順從必須適應於主體能做出的任何徒勞的引導反應,期間會一直察覺到,自己的順從正因為無法使用適當的引導工具,而逐步地被擊敗,稱之為「過度順從逆轉」,典型異常情緒是「嫉妒」。
過度引導,整個期間都會察覺到,自己的順從因適應不成功的引導而無望地受挫,稱之為「過度引導逆轉」,典型異常情緒是「憎恨」。

第十八章:情緒再教育
一個人無論多麼正常,從最小的時候開始,就一直學著要用傳統的評估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父親在他面前所做的事、鄰居在他周遭正做著什麼,這些構成了常態的標準。而這荒謬的衡量方法,相當程度地受到當今所謂的「社會科學家」認可。強調特定群體的一般行為,構成了科學地衡量群體中任一成員是否正常的適當標準。對於個人如何學習和改進,再也沒有比這個更有害的原則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506509
  • 叢書系列:亞當斯密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4.8 x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心靈的本質有聲書第1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4-06-10
66折: $ 58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啟動內在感官的十二堂課有聲書第1輯﹝新版﹞
作者:陳嘉珍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06
66折: $ 21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心靈的本質有聲書第 4 輯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5-08-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大人機時代的因應對策:比維他命C還重要的LIFE-C
作者:李啟龍
出版社:聚光文創
出版日期:2019-06-25
66折: $ 31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請解開故事謎底【2025珍藏特裝組】
$ 59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特殊傳說Ⅲ(vol.10)
作者:護玄
出版社:蓋亞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05
$ 25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藥師少女的獨語 (特裝版) 14
作者:ねこクラゲ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2-14
$ 18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8-01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世界哲學史(5):古代篇(III)巴洛克時代的哲學:新世界的衝擊
作者:伊藤邦武、山內志朗、中島隆博、納富信留等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5-02-12
$ 35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超級思維【暢銷經典版】:跨界、跨域、跨能,突破思考盲點,提升解決能力的心智模式大全
作者:蓋布瑞.溫伯格、蘿倫.麥肯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13
$ 36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ESG知多啲:綠色運輸物流邁向碳中和
作者:陳秉友、黃彥璋、于承忠、何英傑、陳子立、康俊文
出版社:藍天圖書
出版日期:2025-01-07
$ 54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超級貨幣投資地圖:從比特幣到1%必漲山寨幣,幣種選定、市場時機、資產配置,加密貨幣的三重投資戰略。
作者:朴鍾漢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5-02-12
$ 364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