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九地作家
聯合競寫大計畫
引發全球焦慮的疫情
種種不可明說的情緒,在小說裡漫延
有科幻、寫實、魔幻等不同類型,
以各地不同的文化與語言隱喻,等待讀者們獵奇與發現
走過最嚴重的新冠疫情後,日本出版社發起跨國企畫,邀請亞洲各地的青年小說家,以「絕緣」為創作主題,寫不同的短篇小說,集結出版。這項企畫源起於韓國作家鄭世朗,獲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大力響應,最終邀得新加坡亞非言、中國郝景芳、泰國威瓦.勒威瓦翁沙、香港韓麗珠、西藏拉先加、越南阮玉四、臺灣連明偉,共九位作家參與。
「絕緣」兩字,分別產生了斷緣、孤獨、虛無、隔絕、孤立……等種種想像。村田沙耶香〈無〉、郝景芳〈積極磚塊〉、韓麗珠〈祕密警察〉砌起未來城市的高牆,切斷記憶、情緒、人際接觸;亞非言〈妻子〉寫階級制、絕嗣的無法顛覆;威瓦.勒威瓦翁沙〈燃燒〉、鄭世朗〈絕緣〉為愛情友情的斷緣;連明偉〈雪莉斯太太的下午茶〉種族認知與國家斷交,不可跨越的鴻溝;阮玉四〈逃避〉為母親欲斷親緣的難耐;拉加先〈洞中盛開著一朵雪蓮花〉為黑暗裡的絕望與想像。
九篇小說裡,有七篇作品是特別為此企畫而撰寫的新作,兩篇為首次外譯收錄進此書。作者來自亞洲不同的城市,他們結合自身創作風格,以不同的小說類型,競演出九篇「絕緣」小說,特殊的異國風情、人文特色,為此增添了不少閱讀樂趣。
作者簡介:
村田沙耶香
むらたさやか
MURATA SAYAKA
一九七九年生。二○○三年首次投稿小說《授乳》獲得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品獎,正式於文壇出道。二○○九年以《銀色之歌》拿下野間文藝新人獎,二○一三年以《白色街道的那根骨頭的體溫》獲得三島由紀夫獎。二○一六年獲得芥川龍之介獎的《便利店人間》翻譯成超過三十種語言,於全世界累積發行超過一百萬冊。此後,出版《地球星人》、《生命式》、《丸之內魔法少女蜜拉克利娜》、《信仰》等作品,不斷為讀者呈現嶄新的世界觀。
亞非言
Alfian Sa'at
一九七七年出生於新加坡。還在就讀萊佛士初級學院(RafflesJunior College)時即已展開劇作家活動。一九九六年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後來為了專心創作而於二○○二年退學。一九九八年以詩人身分出道文壇,一九九九年發表短篇集《Sayang Singapore》。他是少數同時以馬來語及英語創作的作家之一,出道至今貫徹反對打壓少數族群的立場。現任新加坡野米劇場(Wild Rice)專屬劇作家。著有戲曲《亞洲男孩》三部作及《Nadirah》等。有小說作品《馬來素描》於日本翻譯出版。
郝景芳
一九八四年生出於天津市。小學時開始對科學懷抱強烈興趣,進入清華大學就讀,取得物理碩士學位及經濟學博士學位。以經濟學者身分從事研究工作後,目前創立以兒童及監護者為對象,提供一般啟蒙教育課程的公益事業「童行書院」,目標是改善貧困地區的教育環境。上大學後開始正式創作,二○一六年以《北京折疊》獲獎並出道文壇。在日本的譯作有《北京折疊》、《看不見的星球》、《孤獨深處》(日譯《阿房宮》)及長篇《生於一九八四》、《人之彼岸》、《流浪蒼穹》。
威瓦.勒威瓦翁沙
วิวัฒน์เลิศวิวัฒน์วงศา
Wiwat Lertwiwatwongsa
一九七八年出生於泰國普吉府,目前也居住於此。平常是任職於醫院的藥劑師,也是一位電影愛好家,在泰國以FILMSICK 名字從事影評活動,於國內外舉行各種電影放映會等企劃。泰國內部激烈政爭,導致許多國民受到傷害,在這樣的情況下,威瓦.勒威瓦翁沙開始創作,二○一三年發行短篇集《壞掉的烏托邦》,以小說家身分廣為人知。《二五二七年非常幸福的另一天》描寫生於軍事政變後的人們的苦惱,已於日本翻譯出版。最新作品是二○二○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八十四段慰藉》和短篇集《畸形兒之愛》。
韓麗珠
一九七八年生於香港。小說常出現新穎設定,如基於失業對策法令,男女須縫合身體共同生活的《縫身》,或刺青師將顧客分享的故事刺為圖案的《人皮刺繡》等。作品多扎根於對香港日常生活的反思。二○一八年五月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家年獎」。在頒獎致詞中,她訴求「希望香港今後依然能擁有言論自由與司法獨立」。以散文集《黑日》、《半蝕》描繪二○一九年《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反對運動後政治動盪的日子。在日本的譯作有短篇〈渡海〉(藤井省三譯,《昴》二○一五年九月號)。
拉先加
ལྷ་བྱམས་རྒྱལ།
lha byams rgyal
一九七八年出生於中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於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及研究所求學。現任職北京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同時以藏語進行創作活動。五度獲得文學雜誌《章恰爾》主辦之文學獎(歷屆最多),二○二○年獲得中國四大文學獎之一也是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的「駿馬獎」。代表作為長篇小說《等待下雪的人》,描寫一九八○年代農村孩童成長及進入都會後的苦惱。二○二二年出版短篇集《路上的陽光》。
阮玉四
Nguyễn Ngọc Tư
一九七六年出生並居住於越南南部哥毛市。使用南部方言創作,在作品中描繪越南南部三角洲地區庶民生活及情感。二○○五年發行小說集《無盡的大地》與同名中篇小說引起關注。曾獲越南作家協會獎(二○○六年)與ASEAN 文學獎(二○○八年)。二○一○年,作品改編成電影並蔚為話題。二○一八年,該作品德語版獲得當地LiBeraturpreis 獎。短篇《有趣的電影製作》亦被翻譯為日語。至今出版過二十多部短篇集與散文集,長篇作品則有《河流》、《水之編年史》。
連明偉
一九八三年生於臺灣宜蘭。畢業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後取得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以描寫海外多元工作經驗的作品聞名。曾在菲律賓華僑學校「尚愛中學」(Philadelphia School)教中文,以此經歷出版中篇小說集《番茄街遊擊戰》。另外,也根據他在加拿大費爾蒙班夫溫泉旅館的經歷寫成短篇小說集《藍莓夜的告白》。長篇小說《青蚨子》中,他試圖重新建立故鄉宜蘭的歷史記憶。
鄭世朗
정세랑
Chung Serang
一九八四年生於首爾。曾任編輯,二○一○年在文學雜誌《Fantastic》上發表〈Dream ,Dream, Dream〉,正式踏入文壇。二○一三年以《under, thunder, tender》獲得創批長篇小說獎,二○一七年以《五十人》獲得韓國日報文學獎。日語譯作有《保健教師安恩英》、《在屋頂上見面吧》、《發出聲音》、《奶奶的夏威夷祭祀》、《地球上唯一的韓亞》等,作品內容包括科幻、靈異等多變風格,廣受各世代喜愛。
譯者簡介:
邱香凝
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腦娛樂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Instagram:hsianghsiang3.0 做翻譯的人
章節試閱
致那些斷絕與連結/鄭世朗
最初受邀的內容,是問我是否有意願與同時代的日本作家一起寫一本書。我非常高興,這是個勾起創作意願的提議。說也奇怪,每當我沮喪時,經常想起鄰國的作家及文化人們。韓國與日本的文化界從以前就一直珍愛對方,無論外交氛圍再險惡,我們仍交換親密訊息,互相傳送惡作劇的視線,像是在說「儘管這些那些努力都泡湯了,我們還會見面吧」、「等狀況變好了,就立刻重啟現在暫停的那些事吧」。還記得當我為日本反韓情緒蔓延感到憂慮時,日本的文學家們站出來發聲的事。這樣的友情要是能拓展到全世界,一切將變得多麼美好。每次看到令人心情黯淡的新聞,我都會這麼想。因此,我決定將自己已體驗過也非常珍惜的堅定友情範圍向外擴大。於是,不只韓國和日本,亞洲各地許多作家爽快答應加入這個企畫,一起寫下了這本書。真的非常感謝大家。我早就想這麼做了,只是一直在等待執行的夥伴出現。
和眾多作家一起創作相同標題的小說,該選哪個主題才好呢。這確實是個快樂的煩惱,不過我腦中倒是很快浮現了「絕緣」這個主題。這個詞彙以濃縮的方式表達了我們時代的氛圍。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人們隨時被迫面臨價值觀的判斷,也反覆經歷著別離。到哪裡為止還算健全的糾結,從哪裡開始已是難以挽回的決裂,每個人的基準肯定都不相同吧。有些人大聲喊出了他的絕緣,有些人的絕緣只默默發生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絕緣」這個簡短的詞彙透過每一位作家詮釋後,將變化成如何豐富的內容,真教人期待不已。願這些關於絕緣的故事能夠成為某種刺激,幫助人們割除腐蝕的事物,找到更強烈的連結。
衷心感謝跨越語言差異與空間距離,促成這本書誕生的每一位人士。這顆珍貴的果實如今終於成熟,我將輕輕摘下,獻給各位讀者。若您能從中感受到來自鄰近或遙遠國度的各種香氣,那就太棒了。
二○二二年夏 於首爾
無/村田沙耶香
▲
「我女兒說她將來想當『無』,真傷腦筋。」
戶川太太嘆著氣這麼說。現在是公司的休息時間,今天難得和好幾個同事一起到附近新開的蕎麥麵店嘗鮮。
「啊,『無』嗎?最近好像又增加了不少呢。」
「真的很困擾。她不去補習,連學校也不去了,說什麼都聽不進去,頑固得拿她沒辦法。」
戶川太太個性老實,似乎真的非常擔憂女兒的將來。她比我小十歲,屬於「尋求穩定單純世代」那個年齡層,或許因為這樣特別容易煩惱。
「年輕孩子在想什麼真的不知道─白倉太太家的呢?上次說找到工作了?」
「是啊,我女兒該說是精明嗎,算是做事頗有要領,很快就能做出決定那種類型。」
「真令人羨慕,多希望我家孩子也能活得踏實點。」
戶川太太低下頭。
以計時人員方式來打工的九條太太則是比我大幾歲的「過剩浪費快樂世代」,她樂觀地說「哎呀,總會有辦法的啦,就算成為『無』也不可能持續太多年,只有現在會那樣而已─」
「公司旁邊多了一個『無街』,妳們聽說了嗎?真討厭,為什麼不去找個不被看到的地方,集中住在那裡就好啊。畢竟也有像我女兒這樣受到影響的孩子啊,這樣說雖然有點那個,但『無街』的治安真的很差……」
「令嬡幾歲了?」
「十二歲,小學六年級。最糟糕的是,我女兒好像去找導師商量,結果導師好心告訴她許多關於『無』的事。當導師可輕鬆了,不用考慮孩子的未來,只要顧眼前的事就好。這麼一來,孩子們還很崇拜他,說他是好老師,自我感覺一定很好吧。問題是,孩子們一輩子的責任又不是他在負。我也想過要向校方抗議,但琴音……啊,這是我女兒的名字,她心意已決,說是認真考慮將來要成為『無』。」
「真教人擔心啊。『無』這種事,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根本難以想像!」
「就是說啊……」
我看著窗外出神。附近高樓林立,看不到東京鐵塔。即使如此,此刻東京鐵塔依然牢牢與我連結。來自東京鐵塔的電波在我體內攪動,我的內心緩緩升起一股憐憫的情緒。我跟隨那股情緒,微微瞇起眼睛,打從內心體恤戶川太太,心痛地凝視著她。
孩提時代,我曾問母親:「媽媽我問妳,高興或悲傷的心情是從哪來的?」
那是從白天幼稚園老師唸給我們聽的繪本學來的話。那本繪本講述在天上飛來飛去的小嬰兒妖精對太陽公公和雲朵提出問題的內容。裡面,小嬰兒就問太陽公公說:「噯,高興或悲傷的心情是從哪來的?」太陽公公溫暖地照耀著小嬰兒,回答:「摸摸你的胸口,心是不是正溫暖地跳動?那些情感就是從你溫暖跳動的『心』來的喔。」我心想,真是無聊的繪本。環顧四周,已經有小朋友聽膩了,開始玩起玩具,還有人在挖鼻孔。幼稚園老師大概察覺我們反應冷淡,一邊挑選其他繪本一邊說「我最喜歡這本繪本了呢」、「不過說得也是,對大家而言可能還太早了點」。是喔,原來大人喜歡這種繪本喔。我這麼想,打算回家跟媽媽分享,讓她開心一下。
正在準備晚餐的媽媽似乎沒聽見我的聲音。我再大聲問一次:「媽媽我問妳!高興或悲傷的心情是從哪來的?」
煮著晚餐要吃的咖喱飯,媽媽回頭怒吼:
「東京鐵塔啦!」
我大受衝擊。咦,為什麼?怎麼做的?儘管我如此陷入混亂,從媽媽的背影感受到「別再跟我說話了」的無言壓力,什麼都無法再問出口。
那天的咖喱飯吃來索然無味。雖然怕被媽媽罵,我還是剩下超過一半沒吃。悶悶不樂地想著,現在這種情緒也是從東京鐵塔傳送過來的嗎。這麼一想,就睡不著了。
隔天,我從幼稚園繪本區的「漫遊世界繪本」系列找出「日本」,熱切地注視著頁面上的東京鐵塔。
紅色與白色管狀物交纏的模樣,的確和家附近的房子或大樓長得不一樣,看上去更像「人體奧妙」系列繪本裡的血管。
從此之後,每當我看見電線桿或電線,就會產生「那裡面也有情感流過呢」的感覺,只要在電視上或繪本裡看到東京鐵塔,我就害怕得想逃。一想到這種「恐懼」的心情或許也是東京鐵塔做出來的,我更不知道自己還能相信誰了。
那段時間,通學路上到處都設置了監視器鏡頭,使我確信自己的想法沒錯。我們一定都活在這些鏡頭的監視下,情感才能呼應當下的狀況,當場流入體內。仔細一看,校園裡或車站月臺,到處都有監視器鏡頭,捕捉著我們驚訝、悲傷或歡笑的身影。
我就這樣上了國中,當時流行一股「綠色女孩」風潮。大家都擦上綠色指甲油,把頭髮染成綠色,穿上綠色的流行服飾,連口紅、眼影和腮紅都偏綠。
雖然是一股奇妙的風潮,不知為何,我自己也在衝動驅使下打扮得一身綠。看到綠色的商品,內心就會湧現想擁有的欲望,花光壓歲錢拚命買下綠色的飾品和包包。
「為什麼會想要這種東西啊?」
看到我脫在玄關那雙新的綠色球鞋,母親這麼嘆氣。我在心中怒吼「都是東京鐵塔害的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啊。所以,大概是東京鐵塔的錯吧。要不是那個東京鐵塔把名為欲望的情感注入我心裡,我怎麼會這麼想要綠色的東西?
上大學時,「綠色女孩」退流行,開始一股新的「喪服女孩」風潮。穿上黑色套裝、黑褲襪,戴上念珠,身穿喪服搭配樸素妝容的打扮大大流行。我把綠色的衣服全部丟棄,跑去買念珠飾品和散發燒香氣味的香水。
大學裡有做各種打扮的人,但是穿喪服的女生還是最多。
「我們帶動了這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呢。」
在漢堡店裡和大家一起打開網購頁面,預約人氣品牌新出的奠儀白包造型皮夾時,其中一個女生這麼說,大家一起點頭。
「我懂!要是流行一直沒改變,我就不用打這麼多工,把收入全都拿來買東西了。」
「那些綠色的衣服,現在覺得好丟臉,都不敢穿了嘛。」
是啊,我們一定是被操控來刺激經濟發展的吧。當時我這麼想。所以才會如此難以抗拒內心購物的衝動,花錢買下這些東西。
我在當喪服女孩時交的男朋友,同樣無法抵抗東京鐵塔注入的「大學男生專用流行」,把打工賺來的錢全用來購買時下最流行的高級襪子。獨立廠牌的小眾襪子一雙就要好幾萬,穿到破洞之後還拿去請專門業者修補,珍惜著繼續穿。
他說「要不要去東京鐵塔約會?」時,我內心非常恐懼。這個人難道是想去向不斷從自己身上貪取金錢的東京鐵塔復仇嗎?
他穿上珍藏許久的二十年骨董老襪,我也穿上一身流行的喪服,兩人前往東京鐵塔。我盡量不去看東京鐵塔,小心不讓自己沐浴在發自東京鐵塔的電波下。自己的人生是如此受到東京鐵塔操控,我不敢近看它。
「好厲害呢,從這裡發出的電波不僅向全日本的電視傳送訊號,還發電供應整個日本,包括智慧型手機的訊號和我家的Wi-Fi在內,全都是從這裡傳送出去的呢。」
他這麼喃喃讚歎。
欸?什麼啊?是這樣嗎?我聽得一頭霧水,回家上網查了才確定是男朋友搞錯。不過,我錯得更離譜。可是,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只把東京鐵塔看成普通的電波塔。
我想起在東京鐵塔裡看見一道似乎通往地下的階梯。那道階梯下方一定有個很大的地下室,所有的「情感」都是在那裡製造出來的吧。和愚笨的我不一一樣,一定有很多精英在那裡工作。製造怎樣的情感,注入怎樣的人心中,才能有效帶動經濟發展或繁殖剛剛好的人口,這些都在那裡經過完美的計算。這麼一想的同時,「感謝」的情緒注入體內,心臟一陣緊縮。
大學畢業後,我在東京找到工作,開始獨自生活。無論公司或家裡,東京鐵塔都透過監視器鏡頭凝視著我。
二十五歲左右,像是算準時機似的,東京鐵塔把「戀愛感情」、「發情」、「孤獨感」等情感注入我心中。在這些情感驅使下,二十五歲那年,我跟同公司的男性結婚,因應丈夫的要求,很快生了孩子。
今年就要五十一歲了,我暗自將跟自己年齡相仿的世代稱為「富裕自然世代」。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流行的生存之道與特徵,我喜歡在心中偷偷幫這些世代取綽號。我對比自己大的「過剩浪費快樂世代」心理難以理解,這個世代對乍看之下無法獲得快樂的奢侈消費行為不買單,像九條太太就常說「妳這樣太無聊了!人生就是要享樂!」相較之下,看在「尋求穩定單純世代」的眼中,我又是那種會浪費錢買無謂高價裝飾型家電的人,戶川太太就曾驚訝地說「欸?妳買了那個喔,真厲害。」
我女兒上了大學那陣子,社會上開始流行一種叫「無」的生存之道。我在心中暗自稱女兒那個世代為「『無』世代」。過去,流行的個性或生存之道大概每隔五、六年更迭一次,不知為何只有這個「無」的風潮拉得特別長,一直看不到結束的徵兆。不過,風潮始終是風潮,總有一天會結束,然後再次流行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生存之道吧。
現在我們「富裕自然世代」正崇尚花錢取得的自然風格。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不讓所有人流行同一種生存之道,而是每隔幾年就換一種流行。或許因為這樣比較好操控,或是更容易計算行動模式,提高經濟效果,總之一定有什麼聰明人才想得到的理由。
我頭腦不好,跟著頭腦好的人做準沒錯。我只要淡然活在由他們大致上規劃好的世界裡就好。
丈夫二十五歲左右時就跟上「沒朋友角色」的風潮,至今也一直維持這樣的個性,過著在手遊上花了不少錢的生活。每次看到丈夫的手機帳單明細,我都佩服地想「果然順利刺激了經濟發展呢」。
今天東京鐵塔也一樣凝視著我們,將情感注入我們之中,將流行注入我們之中,掀起某種生存之道的風潮,靈活操控眾人。眼角餘光瞥見那橘紅色的光芒,我在心中道謝,今天也辛苦你了。夜裡醒來時,東京鐵塔仍不眠不休,將迎向明日的喜悅注入這個女兒離家後變得安靜的公寓。
我為在東京鐵塔地下室持續工作的聰明人們祈禱。感謝他們今天也操控了我。彷彿像是要將我的祈念傳送過去,東京鐵塔今天依舊閃閃發光,即使視線低垂,強烈的光芒依然能夠傳入眼底。
「奈奈子有沒有跟妳聯絡?」
正在準備晚餐,丈夫突然這麼問,我感到困惑。
「咦?怎麼了嗎?沒特別聯絡啊。」
「不,沒有就算了……」
丈夫低聲嘀咕。
事實上,女兒奈奈子偶爾會跟我聯絡。
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奈奈子,有天突然說「我要成為『無』」就離家出走,至今已經超過五年了。
我不是很清楚「無」到底是什麼,原本以為是把智慧型手機之類與「無」呈現兩極的東西都丟掉。然而,因為丈夫曾以強硬手段拖回女兒,所以現在,為了怕出什麼新的差錯,我得多注意一點才行。
雖然也會埋怨為什麼事情都是我在做,萬一出了什麼麻煩,我自然也會受波及,正因如此,就算不情願也只能姑且幫女兒的忙了。
女兒離家後,丈夫更加沉迷手機,整個人幾乎是活在手機裡的狀態。為了不讓宛如行屍走肉的丈夫肉體消亡,我供他食物,打理他的日常生活,為他洗衣打掃。因為有體力上的問題,無法做全職,但我還是出門工作。為公司像個奴隸一樣勞動時,我才得以忘記自己是家庭奴隸的事實。
丈夫一定也疲於面對東京鐵塔吧。發洩東京鐵塔注入體內的情感,跟隨世間流行,時而浪費,時而勞動,時而繁殖。這些來自東京鐵塔的祕密指令,或許也讓丈夫很痛苦。
「那孩子現在處於『無』的期間內啊,說不定已經放棄手機了。」
「也對……真是的,竟然染上『無』那種無聊的東西……」
丈夫恨恨地嘆氣。
他自己還不是跟著流行養成了現在的個性,過著自己那個世代典型的人生,為什麼這麼反對女兒的生存之道,我真是不懂。
我的「綠色女孩」或「喪服女孩」、「富裕自然」,到了女兒的世代就變成了「無」。雖然和自己的世代相比,我也覺得那樣的流行太單調又無聊,無法理解哪裡有趣,但在流行「無」的時候選擇作為「無」而活,不是最開心的一件事了嗎?
我度過了自己這個世代典型的童年和青春期,擁有這個世代人典型的價值觀,談了這個世代典型的戀愛也走入典型的婚姻,過著我這個世代典型的人生。我有自信,要是換成活在別的世代,一定也會成為那個世代的典型範例。所以,女兒選擇過她那個世代典型的人生,我是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性格這種東西也是有流行趨勢的呢。」
在餐廳裡聽到從幼稚園至今的朋友亞子突然這麼說時,我差點激動起身。倉促之間急忙大力點頭。
「嗯,我超懂妳的意思,沒錯。」
「嗯嗯,除了個性,生存之道也有不同的流行趨勢吧?短一點的五年,長一點的流行個十年,進入下個流行的人就會活在不同的世界觀中了。」
亞子和我都是典型的「富裕自然世代」。當然一定有人過著比我們更富裕的自然生活,同個世代裡沒能過上富裕自然生活的人也很多。我認為我和亞子運氣都很好,還算能過上典型的富裕自然生活。
「這都是東京鐵塔注入我們之中的吧」,這句話,我沒能說出口。可是,我認為亞子應該也隱約察覺了才對。要不然她就不會刻意提這話題了。
現在,伴隨著身體內血管蠢蠢欲動的感覺,「高興」的情緒正被注入我的體內。
亞子用塗著透明指甲油的漂亮指尖撥弄一頭沒有染過、充滿光澤的頭髮。
「我們這個世代,十幾歲時流行綠色女孩,之後又掀起喪服女孩的潮流,之後大部分人都轉而追求自然了吧?二十幾歲那時好流行自然風格,大家都想用自然的面貌和朋友相處,找尋能讓自己坦然展現天然自我的對象結婚,生了小孩也要當個走自然風格的媽媽,認為過著寬裕又自然的生活最好,也非得以此為目標不可。」
「就是說啊。雖然追求自然,其中要是沒有成年人的奢華享受,好像又少了點什麼。所以看到我女兒那個世代流行『無』,還真是不太能理解。」
「對對對,就算突然跟我說什麼『無』,我也霧煞煞啊。話說回來,美代妳還真就這樣接受奈奈子成為『無』啊?」
致那些斷絕與連結/鄭世朗
最初受邀的內容,是問我是否有意願與同時代的日本作家一起寫一本書。我非常高興,這是個勾起創作意願的提議。說也奇怪,每當我沮喪時,經常想起鄰國的作家及文化人們。韓國與日本的文化界從以前就一直珍愛對方,無論外交氛圍再險惡,我們仍交換親密訊息,互相傳送惡作劇的視線,像是在說「儘管這些那些努力都泡湯了,我們還會見面吧」、「等狀況變好了,就立刻重啟現在暫停的那些事吧」。還記得當我為日本反韓情緒蔓延感到憂慮時,日本的文學家們站出來發聲的事。這樣的友情要是能拓展到全世界,一切將變得多麼...
目錄
致那些斷絕與連結/鄭世朗
無 村田沙耶香
妻子 亞非言
譯者解說 藤井光
積極磚塊 郝景芳
譯者解說 大久保洋子
燃燒 威瓦.勒威瓦翁沙
譯者解說 福冨渉
祕密警察 韓麗珠
譯者解說 及川茜
洞中盛開著一朵雪蓮花 拉加先
譯者解說 星泉
逃避 阮玉四
因緣債─代替後記
雪莉斯太太的下午茶 連明偉
譯者解說 及川茜
絕緣 鄭世朗
譯者解說 吉川凪
譯者簡介
致謝
致那些斷絕與連結/鄭世朗
無 村田沙耶香
妻子 亞非言
譯者解說 藤井光
積極磚塊 郝景芳
譯者解說 大久保洋子
燃燒 威瓦.勒威瓦翁沙
譯者解說 福冨渉
祕密警察 韓麗珠
譯者解說 及川茜
洞中盛開著一朵雪蓮花 拉加先
譯者解說 星泉
逃避 阮玉四
因緣債─代替後記
雪莉斯太太的下午茶 連明偉
譯者解說 及川茜
絕緣 鄭世朗
譯者解說 吉川凪
譯者簡介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