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是寧洱縣黎明鄉汪街村大荒地。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是故鄉靈異的山山水水養育我長大,注定一生鍾情於大自然,痴迷於山川美景。雖然我沒有吳均一樣的文學才華,寫不出「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的千古名句,但我會像魯迅先生和大作家莫言一樣辛勤耕耘,努力在寫作的百花園裡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雖然我沒有出身於書香門第,但我應該感謝有一個退伍回家務農的父親。父親在退伍時帶回來了大量的書籍。熱愛讀書、看報是父親的一大習慣。在父親的感染薰陶中,一顆酷愛文學的種子在我幼小的心底潛滋暗長。在父親的影響和幫助下,我與文學的情結與日俱增,從小學到中學,我的作文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常常被老師當作範文在班級上進行交流。
時光如掬捧在手裡的水從我的指縫中慢慢溢走,「少年不識愁滋味」,卻「為賦新詞強說愁」。有時,生活中的不如意總會被我無情誇大,肆意鞭撻。童年的無憂無慮似乎太幼稚,少年的天真浪漫似乎太無味。我如一棵小樹,在風雨的浸潤中成長。伴隨著人生閱歷的不斷增長,我似有看破紅塵的愉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會了我該如何取捨,三尺講臺磨練了我的意志,終於有一天我恍然大悟——教書育人是我的職業,寫作才是我最熱愛的事業。「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