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41年1月,中國安徽南部,處在盟友狀態的國民黨與共產黨軍隊刀兵相見,血火橫飛,史稱皖南事變。為什麼合作抗日的兩黨會視若寇仇?它們之間有怎樣的歷史恩怨?抗戰前後如何決策攜手禦侮?又為何矛盾漸起,齟齬叢生,衝突頻發?國共為各自利益有哪些明爭暗鬥?中共內部圍繞新四軍有什麼樣鮮為人知的權爭角力?所有這些又如何最終交織在慘烈的戰場?本書為你一一揭開謎底。
作者簡介:
孟衛東,1966年生於中國遼寧省。企業員工。平素喜好鑽研歷史,特別是中共黨史。曾在大陸和香港雜誌發表文章,本書為其第一部長篇著述。
章節試閱
一、 「軍部及皖南部隊應預先有所準備,以免襲擊」
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九日,無線電波從延安窯洞發出,輾轉飛向華北、中原、皖南的中共領導機關。
皖南,長江南岸一座叫雲嶺的小鎮。一片墨瓦白牆中間,是新四軍軍部的所在。
如果沒有例外情況,軍部第一個看到延安電報的應該是副軍長項英。電報開頭指明的收件人就是他。
然而這卻似乎不合常規。
電報是同時發給朱德、彭德懷、劉少奇和項英的。朱德、彭德懷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正、副總司令,劉少奇是中共中原局書記,都是自己方面的一號、二號人物。按這樣的排序,新四軍接受電報的第一人應是軍長葉挺,然後才能是項英。
但是延安那邊只提到項英。
論軍人的資歷聲望,葉挺遠遠超過項英。他早年是中國最好軍事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學生,後來加入孫中山屬下陳炯明統率的廣東粵軍,參加國民黨,官至營長,接著成為孫中山警衛團的骨幹。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五日,陳炯明的部隊反叛孫中山,葉挺帶人拚死保衛廣州孫中山官邸,掩護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先後脫險。日後又與他人一起策反陳炯明的部分人馬,參加驅逐陳炯明的戰鬥,使孫中山重歸廣東掌權。這時國共合作已經開始,葉挺接觸了中共的宣傳,又在一九二四年七月奉派到共產黨的發源地蘇聯學習,終於在那裏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員。
一九二五年八月回國後,葉挺先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最後戰鬥,再在一九二六年做北伐先驅,率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突入湖南,連戰連勝,在汀泗橋、賀勝橋兩地與第四軍其他部隊協力大敗北洋名將吳佩孚的部隊。吳佩孚曾親到賀勝橋指揮,令督戰隊擊殺屬下的潰兵,卻仍擋不住北伐軍的凌厲攻勢,自己最終也不得不逃走。接下來第四軍參加攻打堅固的武昌,幾經血戰,在對方倒戈者的策應下,獨立團率先殺進武昌。葉挺由此名震四方,獨立團和第四軍也被稱為鐵軍。
一九二七年國共兩黨決裂,擁有雙重黨員身份的葉挺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共產黨。他先帶自己的部隊參加中共領導的南昌暴動,後又加入廣州暴動,還擔任了總指揮。
如此名將,為何沒有他應有的待遇?
葉挺這時並不在雲嶺。但即使他在也不可能於項英之前看到電報,新四軍軍長的真實地位遠不像表面上那樣顯赫,這已是公開的祕密。除了一些具體的軍事指揮,葉挺很難發揮主帥的作用,更多的工作是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為新四軍的給養問題去外面奔走。三年軍長生涯裏,葉挺待在皖南軍部的日子只有一年多。
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是,葉挺在一九二八年就脫離了共產黨。先漂泊德國,後居留香港、澳門。雖然也從事反對蔣介石的活動,還參與了武力反蔣的福建事變,跟共產黨人也有接觸,但畢竟不再是有組織的同志關係,只能算中共統戰工作的對象。
一、 「軍部及皖南部隊應預先有所準備,以免襲擊」
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九日,無線電波從延安窯洞發出,輾轉飛向華北、中原、皖南的中共領導機關。
皖南,長江南岸一座叫雲嶺的小鎮。一片墨瓦白牆中間,是新四軍軍部的所在。
如果沒有例外情況,軍部第一個看到延安電報的應該是副軍長項英。電報開頭指明的收件人就是他。
然而這卻似乎不合常規。
電報是同時發給朱德、彭德懷、劉少奇和項英的。朱德、彭德懷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的正、副總司令,劉少奇是中共中原局書記,都是自己方面的一號、二號人物。按這樣的排序,新四軍接受電報的...
作者序
「無論國民政府還是共產黨,都不是客觀的」
西元一九四四年八月十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駐地延安。
這座西北小城的某處,兩個美國人正跟一個中國人在一起。
兩位美國人可謂一文一武。文職是駐華官員謝偉思,一個喜愛中國的年輕人,有家室的他還和一位中國女演員結為情侶 。對中共也深有好感,為此日後在美國遭受懷疑、審查,一度被捕。
五十二歲的戴維‧包瑞德上校就是那位美國武官,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度過,此時的職務是進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組長。
美軍觀察組是美國官方與中共的第一次正式接觸,卻並不表 謝偉思的中國女友 示華盛頓真想跟共產黨打交道。觀察組的真正使命是為美國新生 趙韞如
產的B—29轟炸機做試航的準備工作。因為這種飛機將肩負攜帶原子彈轟炸日本的任務,為防止試航出現意外,必須蒐集轟炸機可能飛臨的中國華北等地的氣候情報,飛機一旦失事或被擊落時,還要迅速搜救飛行員。而在這些地方的中國軍隊基本都是中共部隊,所以必須和共產黨建立聯繫。原子彈當時尚未研製成功,屬於超級機密,一些美國高官都不清楚,中國人就更不明底 毛澤東、朱德歡迎包瑞德
細,不知道美國人想幹什麼。幾經交涉,統治中國的國民黨領袖,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才同意美軍派人去延安。在中共那邊,毛澤東等一直希望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偏這時候有些在華的美國人因為對國民黨不滿,把同情轉向了共產黨,自作主張地想要推動美軍在中國沿海登陸,讓那裏的中共軍隊配合作戰。聽聞這個消息的中共當然對觀察組非常熱情 。
此刻的會見便顯示了延安對觀察組的高規格接待。包瑞德、謝偉思面前是一位著名的戰將,中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代理軍長陳毅。
兩方見面,談的自然是新四軍的事。言語間包瑞德最關心的話題是困惑了他幾年的一個疑問。
「無論國民政府還是共產黨,都不是客觀的」
西元一九四四年八月十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駐地延安。
這座西北小城的某處,兩個美國人正跟一個中國人在一起。
兩位美國人可謂一文一武。文職是駐華官員謝偉思,一個喜愛中國的年輕人,有家室的他還和一位中國女演員結為情侶 。對中共也深有好感,為此日後在美國遭受懷疑、審查,一度被捕。
五十二歲的戴維‧包瑞德上校就是那位美國武官,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度過,此時的職務是進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組長。
美軍觀察組是美國官方與中共的第一次正式接觸,卻並不表 謝偉思的中國女友 ...
目錄
目錄
引子 「無論國民政府還是共產黨,都不是客觀的」
第一章 合作出來的仇敵
一、「軍部及皖南部隊應預先有所準備,以免襲擊」
二、「早產兒」
三、「有兵在手上為什麼不幹?」
四、「兩條道路上等待我們的都是滅亡」
五、「攘外應先安內」
第二章 時勢推動的和解
一、「當前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
二、「蔣介石真誠希望與你們談判」
三、「在討日令的旗幟下實行討蔣」
四、「把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
五、「要我處理,我就放,因為這對國家民族有利」
第三章 難以了結的宿怨
一、「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的生存」
二、「反動派來了!」
三、「共產黨始終是靠不住的」
四、「不許其踏入營門一步」
五、「賺錢則來,不賺錢不幹」
第四章 明爭暗鬥的改編
一、「沒有飯吃,不會去跳海!?」
二、「正式宣布國共合作了!」
三、「項在江西的做法上了國民黨的當」
四、「究竟你對他說過些什麼?」
五、「你再說與國民黨合作,我就槍斃你!」
第五章 越演越烈的摩擦
一、「如果共產黨在民眾中發展,衝突也是不可免」
二、「我們不是亡於日本,而是會亡於共產黨」
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四、「張某專門向右看」
五、「反動根據地」
第六章 針鋒相對的衝突
一、「國民黨失地日本與共產黨分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三、「國共不宣而戰」
四、「咬一口算一口」
五、「對同盟者顧慮太多」
第七章 內部分歧的加劇
一、「部隊即向皖南集中」
二、「非力爭江北不可」
三、「江北部隊不能南調」
四、「不受國民黨限制」
五、「部隊被消滅了,你負責!」
第八章 不同見解的爭執
一、「集小勝為大勝」
二、「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容」
三、「我有不同意見」
四、「有錯誤應公開批評和指斥」
五、「竟這樣目無中央!」
第九章 難以解決的爭端
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二、「你們打了勝仗,我還有什麼好講的!」
三、「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到處鬧事」
四、「以黃橋為中心」
五、「將來由你擔任戰役上的統一指揮」
第十章 無可挽回的衝突
一、「小國之君」
二、「擊敵和友」
三、「蘇北和平無望了!」
四、「我們以為可以騎著高頭大馬,在老百姓夾道歡呼聲中進入黃橋!」
五、「空前惡戰」
第十一章 前景不明的評估
一、「軍部應趁此時速速渡江」
二、「要考慮到,他們可能不遵守命令」
三、「我們應估計到最困難、最危險、最黑暗的可能性」
四、「炸彈宣言」
五、「一些中國共產黨人暈頭轉向起來」
第十二章 權衡利弊的妥協
一、「其難無比」
二、「高宗武是個混蛋」
三、「中國不是我賣得了的」
四、「有可能鬧到蔣介石與我們最後大破裂」
五、「好轉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第十三章 轉移路線的波折
一、「大舉剿共是不可能的」
二、「明走蘇南,暗走皖北」
三、「有關部隊盡力予以協助」
四、「以拖為宜」
五、「我難道願意內戰嗎?」
第十四章 走向悲劇的抉擇
一、「新四軍北撤的可能較小,南竄的可能較大」
二、「對匪區嚴密警戒」
三、「居士不適當一個大廟的方丈」
四、「我今天既不是共產黨,也不是國民黨」
五、「分批走蘇南為好」
目錄
引子 「無論國民政府還是共產黨,都不是客觀的」
第一章 合作出來的仇敵
一、「軍部及皖南部隊應預先有所準備,以免襲擊」
二、「早產兒」
三、「有兵在手上為什麼不幹?」
四、「兩條道路上等待我們的都是滅亡」
五、「攘外應先安內」
第二章 時勢推動的和解
一、「當前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
二、「蔣介石真誠希望與你們談判」
三、「在討日令的旗幟下實行討蔣」
四、「把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
五、「要我處理,我就放,因為這對國家民族有利」
第三章 難以了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