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與惠雅老師一起玩遊戲,到現在已有七年多的時間。七年來,我們從惠雅老師的研究計畫,到現在笛飛兒成立,每一個前進的動力,不外乎是來自孩子的成長與家長的肯定。
很多人可能誤以為我們的孩子是特殊的孩子,甚至連部分的家長都曾因此私下感到自卑。雖然他們的孩子成績優異、運動過人、反應敏捷、思考迅速、可愛迷人,但是因為他們太愛孩子,太期待孩子的成長,因此反而深陷擔心孩子的各種不適當行為中,例如:沒有辦法等待或不懂得為自己爭取、挫折容忍力差等等,情緒來時的反應讓家長不知道如何應付:可能是情緒過於強烈或持久,或是一直把情緒悶在心裡,以及其他等等心理狀態。
說真的,這些問題,八成以上的孩子都有。而這也是這本書的緣由之一:一方面讓太過焦慮擔心的家長瞭解,其實沒有孩子是完美的,就像一句俚語所言:「有一好,沒二好。」試著用中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優點與缺點,並幫助孩子改善缺點,教育孩子成長即可,有時候真的不必要給自己那麼重的「完美媽媽」與「完美小孩」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提醒其他雖然看到孩子的心理素質(EQ)需要加強,卻因為某些因素而忽略、逃避或期待孩子「長大自己就會好」的家長,試著提升孩子的EQ能力,因為「長大會好」的代價,往往是我們難以承擔的。
許多研究顯示,成功與EQ的關係,大大超越其他因素。其實仔細想想,不論是社會競爭或日常生活,與我們關係最大的便是人,包括自身與周遭的其他人。能夠將這一環節處理好,自然是事半功倍、成功水到渠成。若是忽略了EQ,不斷的幫孩子加強IQ,一不小心,反而可能讓高IQ成為不成熟孩子為了滿足自己慾望、抵抗學習、逃避壓力與成長的一種手段,相信這樣的結果當然不是苦心栽培孩子的父母們樂見的。
這幾年與家長接觸,親身見證了許多爸爸媽媽的偉大:為了孩子,儘管不是自己的專業,可以閱讀數十本以上的教養書籍;為了孩子,儘管超出自己的負荷,還是盡可能的幫孩子安排能培養競爭能力的課程;為了孩子,儘管會犧牲自己的夢想與願景,還是辭掉工作,全心全意的教育養護孩子;為了孩子,儘管已經超出自己的心理極限,還是一再提醒告誡自己不斷的自我控制、自我調適,對孩子殷殷叮囑、循循告誡,以身作則。
其實,孩子固然重要,父母本身也是凡人,就算是非凡之人,也無法完全抹掉自己的喜怒哀樂、期待理想,成為想像中的完美父母,教養出完美小孩。
這正是我們撰寫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每個行業有其專業的知識與內容,爸爸媽媽不必為了自己的非專業而深深自責、痛苦不已,並且爸爸媽媽也可以用更聚焦的方式,教育孩子成長,維持自己與孩子的生活平衡。
本書以幾個真實案例作解析,帶出孩子令父母困擾行為的各式各樣原因,以及針對該原因可以採取的教養策略。雖然每個孩子的特色與讓父母擔心的焦點各有不同,無法憑空想像每個孩子的行為狀況,但我們試著盡可能描述多數孩子令父母困擾的焦慮點,希望能幫助這些認真、深愛孩子的父母解決焦慮,教育孩子提升EQ,懂得拿捏自我滿足與體貼尊重,適當的管理自己,並幫助爸爸媽媽在擁有自我與教育孩子之間取得平衡。
最後,還是忍不住想說,在課程中的一些孩子身上,我們不時的看到孩子們身上,散發著一道道自信、勇於探索卻又不傷害他人的光亮神采。一個高EQ的孩子,必定擁有充分的自我肯定、適當的自我表達、和諧的人際協商、堅強的挫折容忍,以及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思考,又有誰能掩蓋住這樣一顆耀眼奪目的明珠?
謹將本書獻給所有認真的、深愛孩子的父母們!
林惠雅
一把帶領孩子飛向未來的鑰匙
看到這本書的時候,無數的感動自心中湧起。感動來自於這本書的內容,感動來自於笛飛兒的努力,感動也來自於笛飛兒和我的關聯。且讓我娓娓道來。
◎EQ是什麼?
從過去到現在,「智育」在家長和老師的「關注排行榜」當中,可能一直名列前茅;而後,在生活水準逐漸提昇之際,「才藝」也加入了「關注排行榜」的行列。近幾年來,由於情緒智商(EQ)的興起,一些家長和老師才逐漸理解和重視孩子EQ的發展。是的,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當我們前瞻孩子的未來,智育可能是重要的,才藝可能是重要的,但EQ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既然EQ是孩子未來的關鍵,於是家長和老師會問的第一個問題可能是:「EQ是什麼?」
如同本書所述,EQ包括十種能力:自我覺察能力、自我肯定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外在覺察能力、情境覺察能力、觀點取替能力、情緒辨識能力、情緒指向能力、情緒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既然EQ包括十種能力,那麼這十種能力又是什麼呢?在本書中,對EQ到底是什麼有非常清楚的說明,閱讀本書之後,將使你對EQ有清晰的概念。
◎孩子的EQ為什麼會不好?
瞭解EQ的意涵之後,家長和老師接著會問的第二個問題可能是:「我孩子的EQ到底怎麼樣?」如果孩子的EQ很好,那麼,恭喜家長和老師;但萬一孩子的EQ不怎麼好,家長和老師會問的第三個問題可能是:「我孩子的EQ為什麼會不好?」
如同本書所述,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氣質,氣質包括情緒本質、活動量、堅持度、規律性、適應性、趨避性、反應閾、反應強度與注意力分散度這九個向度。既然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氣質,那麼氣質和EQ又有何關係呢?在本書中,深入淺出的說明氣質和EQ的關係,閱讀這本書之後,將幫助你更深入的瞭解孩子的氣質和EQ。
◎如果孩子的EQ不好,又該如何提昇?
瞭解孩子的氣質和EQ之後,家長和老師會問的第四個問題可能是:「我孩子的EQ不好,那又該如何提昇呢?」每天叨叨念念,可以提昇嗎?罵他打他,可以提昇嗎?說教說理,可以提昇嗎?其實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遊戲」。
遊戲或玩是我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隨著年齡增加,學業或工作取代了遊戲,漸漸的,我們不再遊戲了。不僅如此,面對競爭的社會,家長和老師或許甚至要求孩子不要再遊戲了,應該學習一些「正經」的事情,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遊戲是孩子學習的最佳途徑,因為在遊戲情境中,孩子一方面很快樂,另一方面,他們也會面對許多人際互動所帶來的有待解決的問題。在學習解決人際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因此增強了自我覺察能力、自我肯定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外在覺察能力、情境覺察能力、觀點取替能力、情緒辨識能力、情緒指向能力、情緒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EQ所包含的能力。換言之,藉由遊戲中的人際互動情境,孩子在歡樂中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習得EQ的知識及能力。
◎玩什麼遊戲、怎麼玩才能提昇孩子的EQ?
既然孩子可以藉由遊戲中的人際互動情境,在歡樂中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習得EQ的知識及能力,家長和老師會問的第五個問題可能是:「玩什麼遊戲、怎麼玩才能提昇孩子的EQ?」
本書提供了多種遊戲以促進孩子EQ不同的能力,閱讀這本書之後,將使你和孩子們在歡樂中發展EQ。
總而言之,這本書結合了學理和實際的遊戲,家長和老師藉由學理瞭解和遊戲的進行,一方面為親子和師生帶來歡樂,並促進親子和師生關係;另一方面加強孩子自我和情緒覺察、表達和管理等能力,提昇孩子的EQ,並進而促進自我和人際的良好發展,此乃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關於笛飛兒的努力
多年前,嵐雲老師由於體驗到現代社會中少子化的影響,孩子似乎頗為缺乏人際互動的能力。在這樣的緣起下,我召集一些同樣關注兒童發展的學生,開始了遊戲課程。在這期間,學生們風雨無阻且從不缺席的帶領孩子玩遊戲,在遊戲中,我們和孩子都很快樂,而且也看到孩子的進步。在這樣的機緣中,笛飛兒就像我們的孩子一般誕生了。
接下來幾年,一些成員離開,包括我在內,一些新成員加入並注入新血,然而始終不變的是笛飛兒的堅持和努力,堅持的是給孩子最好的發展,而努力的也正是促進孩子最好的發展。如同笛飛兒所揭示的:「孩子之鑰(A key to kids),笛飛兒的遊戲是一把通向孩子的鑰匙,帶領孩子飛向未來的鑰匙。」
看著笛飛兒的誕生、成長,看著笛飛兒成員的努力、堅持,心中滿是感動。再看看這本書,如同祖母看著孫兒,心中滿是愛憐。
紀雪幸
EQ培養要趁早
隨著社會形勢的變遷,家庭結構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來愈顯得淡薄而疏離。而M型社會的形成,更製造了極貧與極富兩個階層,前者終日掙扎於衣食之間,自顧不暇;後者則錦衣玉食,睥睨不可一世。於是,諸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或者「遇到挫折,不是傷人就是自殘」……等社會事件,層出不窮。而且,當事人的年齡層還有逐年遞降之勢,有識之士莫不引以為憂。咸以為加強「人際關係」與「情緒管理」教育,實屬刻不容緩。
本社文化中心有鑑於此,特邀笛飛兒工作室多位心理輔導專業老師,共同規劃開辦一系列EQ課程,以資因應。三年來,老師們將學理與實務融合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得到很好的迴響。本書是彙集老師們豐富的教學心得、個案輔導、實例的剖析與遊戲式的導引……刊印成冊,以簡潔文字呈現在讀者面前,確是一本實用的好書。現代父母若能落實踐行,將可以把家裡的小麻煩鍛鍊成出色的小幼苗??優雅的小淑女、小紳士。
在本書出版前,有幸先睹為快,感佩之餘,謹綴數語為序。
洪蘭
EQ要從小培養,父母應以身作則
本書作者之一楊鈺瑩是我的學生,學生如果畢業後事業有成,能夠出書,這是老師面上的光彩,因此學生叫老師寫序,老師不敢不寫,稱讚學生,也順便褒獎自己。
鈺瑩是東吳心理系的學生,多年前東吳有位老師得了癌症,不能開課,而大四的學生畢業在即,有些課必須開,我個人認為台灣太不重視認知心理學,每個人都有腦,怎麼可能對指揮自己行動、控制自己一生行為的東西不了解呢?所以我就「見義勇為」在東吳開了一年的課,教到了許多好學生,有些人現在還有跟我聯絡,楊鈺瑩就是其中之一。
鈺瑩畢業後走入幼教的領域,她聰明,在工作上頗有心得,文筆又好,寫了這本我邊看、邊點頭稱讚的好書。比如說,現代父母忙於生計,更為了提供孩子補習費、出國遊學費、才藝班費,甚至各種不需要的費,日夜賣命,反而無暇顧及這些費要栽培的目標──孩子,雖然明知情緒發展的窗口關得很早,孩子小的時候是最需要父母在身邊,教他好習慣、好品德的時期,但還是忍不住問:孩子真的需要學習EQ嗎?不能等他長大後再學嗎?作者勸告他們在家陪孩子時,說「別傻了,如果你真的了解EQ是什麼,你會趕緊收回你剛才講的話」。的確,EQ不但要從小培養,父母還得以身作則才會有效。書中舉了很多例子,把大家都會講、卻很少人知道自己在講什麼的名詞解釋得很清楚,這是本書的第一大優點。
本書的第二個優點是作者指出天下沒有完美的小孩,父母如果堅持自己可以打造這種小孩,那是自尋煩惱、緣木求魚。我曾多次在報章雜誌上大聲呼籲,請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你的孩子,不要一直挑他毛病,大腦是有限的資源、有限的容積(limited capacity, limited resource),就像一塊大餅,東邊切得多,西邊就會少,人做不到樣樣都好。連愛因斯坦那麼聰明的人,都做不到十全十美;他的空間能力很好,但是語言能力不行,他有語言遲緩及失讀症等問題,但是這些都無損他成為世界的偉人。我們不必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更不能要求他不准犯錯。
我覺得台灣教育中最不人性的就是「少一分打一下」,更氣的是老師打完了還要說「我是為你好,下次才不會犯」,好像孩子是故意要犯錯似的。其實孩子都是希望表現良好,博得父母、師長的稱讚,但是他們大腦未發育完全,尤其掌管計劃、策略的前腦是整個大腦中最晚發展成熟的,因此孩子做事情常不周全,所以古人才會說「嘴上無毛,做事不牢」。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故意要犯錯,而是注意力照顧不到,漏寫了偏旁、少寫了一個注音符號等等,為這種任何人(包括大人自己)都會犯的小錯去打孩子,真是不應該,不但傷他的心,也令我們不忍。因此,我很贊同作者說的,從正向情緒去鼓勵孩子上進,只要父母態度一致,堅持原則,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書中舉出很多常見的孩子行為毛病,也特別用一章的篇幅來談如何作父母,以實例解說碰到這種狀況時,父母應該怎麼處理。我很驚訝鈺瑩和她的夥伴們這麼年輕,本身雲英未嫁,卻能把如何作父母的道理講得那麼透徹,可見她們的觀察力、綜合能力及表達能力都是一流的。在孩子智慧未開、可塑性很強的時候,如果孩子行為有不當,父母應該暫不動怒,先靜下來反思一下:我平日在教孩子方面有沒有表裡不一致,說一套、做一套的地方,導致孩子無所適從,做出今天這個行為來。研究上發現,不論父母管教孩子的準則寬嚴如何,只要始終如一,孩子都可以接受。孩子不能接受的是有時寬、有時嚴,今天做這個行為受獎,明天做同樣行為受懲,這樣孩子的行為就會出現偏差。
這本書是一群非常有理念、有愛心的教育心理學者,投入幼教這塊園地七年的心得,值得父母一讀。能教出這種學生我覺得很高興,真是與有榮焉,沒有浪費東吳這一年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