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紀實攝影”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序言二 十年磨一劍
序言三 由孫京濤的《紀實攝影》說開去
導論 紀實攝影的基本內涵
第一章 直接、靜態、單純的記錄攝影——1850至1880年:萌芽期的紀實性攝影
記錄:攝影原始的欲望
馬修·布萊迪:南北戰爭
約翰·湯姆遜:用照相機穿越中國
第二章 多向度的探索——1880至1930年:紀實攝影的發展
羽翼漸豐
尤金·阿傑:老巴黎溫情的撫摸者
奧古斯特·桑德:德意志人的描摹者
愛德華·謝裡夫·柯帝士:印第安文化的保存者
路易斯·海因:社會改革的鼓動者
第三章 FSA:社會紀實攝影的巔峰——掠過鄉村的目光
背景:大蕭條
羅伊·愛默生·斯特賴克:FSA紀實攝影的總設計師
沃克·埃文斯:冷靜風格的締造者
桃樂西婭·蘭格:理性的溫情
FSA的其他攝影師
FSA的經驗
FSA的啟發
第四章 在都市的陰影下——20世紀30至50年代的都市紀實攝影家
發展的都市紀實攝影
布拉塞:巴黎之眼
維加:紐約的夜鶯
比爾·布蘭特:撩開英國的面紗
莉賽特·莫德爾:奇特的眼光
貝倫妮絲·阿博特:紐約的肖像作家
第五章 近距離的觀照——20世紀30至50年代的新聞攝影與紀實攝影
報導攝影的黃金時期
羅伯特·卡帕:勇敢而浪漫
W.尤金·史密斯:深情而任性
新聞/報導攝影與紀實攝影的關係
第六章 新紀實攝影——20世紀50年代末紀實攝影發展的新走向
產生的背景
羅伯特·弗蘭克:解剖美國的手術刀
威廉·克萊因:故鄉的揶揄者
加里·威諾格蘭德:社會風景的素描者
李·弗裡德蘭德:玻璃門後清澈的雙眸
黛安·阿勃絲:正常的背後沒有正常
第七章 介入和旁觀——20世紀60年代後社會紀實攝影的發展
美國傳統紀實攝影的發展
流覽世界的眼睛
約瑟夫·寇德卡:自我流放
瑪麗·艾倫·馬克:觸摸人類的苦難
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悲壯的尊嚴
紀實攝影的分化
第八章 私人紀實攝影——個人化的眼光
產生的背景
瓊·斯彭斯:“攝影療法”
薩莉·曼:至親
拉裡·克拉克:躁動的少年
南·戈爾丁:性依賴的敘事曲
紀實攝影的越界
第九章 紀實攝影在中國的發展(上)——1850至1989年紀實攝影在中國的緩慢醞釀
晚清時期的紀實性攝影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發展
沙飛:革命的紀實攝影者
莊學本:民族肖像的摹寫者
1949至1989年的攝影
紀實攝影初期步履維艱的原因
第十章 紀實攝影在中國的發展(下)——1989年後中國紀實攝影概覽
產生的背景
記錄歷史文化
關注社會的紀實攝影
新紀實攝影的發展
附錄
方法與技巧
作為調查方法的攝影
來自攝影之外:關於《美國人》的編輯
人類大家庭
羅伊·斯特賴克對美國小鎮的紀實攝影研究(提綱)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古根海姆基金會
攝影同盟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