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故事結合國小國語文教學之課程設計
──以ASSURE 模式為例
吳新欽*
摘要
本文結合臺灣民間信仰與文學、書法和圖畫書教學,以媽祖〈天妃誕降本
傳〉、〈龍王來朝〉、〈降伏二神〉、〈抱接砲彈〉之故事為主,用李俊翰〈媽祖的孩
子〉、〈海之傳說‧媽祖〉、〈2010 年府城媽祖文化節-Q 版-巧虎-千里眼〉、〈戲說臺
灣之媽祖坐牢一百年〉的MV 影片引起動機,統整敦煌S.6983《觀音經》的插圖
本寫卷,應用ASSURE 的教學模式,設計「我的生活筆記」的主題課程教學。在
為期一個月,國小四年級每週兩節課的安排下,經由「我的身分證」、「翻滾吧!
男(女)生!」、「媽祖故事接力」、「懸賞-說自己故事」的四個單元教學,期能
透過用毛筆寫寫、畫畫的圖畫書寫作,讓小學生凝視生活中的自我,翻譯生活底
層的隱喻,進而重新詮釋自我,理出生活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神話、媽祖、敦煌、圖畫書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三年級博士生
媽祖故事結合國小國語文教學之課程設計——以ASSURE 模式為例/吳新欽
360
壹、前言
國小國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使學生運用嫻熟的國語文能力,透過動人的文筆讓
生活更多彩多姿,使豐富的生活紀錄能提升到生命記憶的藝術,而國語文教學的
教材若能與在地生活緊密結合,將大為提升這方面教學的成效。觀察現實生活
中,每年農曆三月,臺灣彰化、雲林、臺中、嘉義等地對媽祖的狂熱,在媒體大
力推波之下,臺灣的小學生自當或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媽祖遶境、媽祖電視晚會、
媽祖文化節的氣氛所感染。因此,若能因勢利導結合媽祖故事實施教學,則在加
深學生的社會關懷和凝視生活內容上,無疑是事半功倍之舉,對國小國語文教學
有其重要性。可是就目前媽祖故事的教學來看,實尚有可改進之處。因為有關媽
祖故事的研究,歷來探討的面向大都以神話、傳說、籤詩、匾聯、古典通俗小說
與近人之小說、詩為主。神話方面如張珣〈從媽祖神話與儀式看媽祖信仰的俗民
性質〉1、戴文鋒〈臺灣媽祖「抱接砲彈」神蹟傳說試探〉2、洪瑩發〈大甲媽祖
進香神蹟傳說初探〉3、張青史《媽祖的神話》4等;傳說方面如林美容〈與彰化
媽祖有關的傳說、故事與諺語〉5、王武龍《媽祖的傳說》6、石萬壽〈媽祖身世
傳說的演變〉7、林瑤棋〈媽祖林默娘的傳說與文化〉8、羅春榮《媽祖傳說硏究:
一個海洋大國的神話》9、林培雅〈閨女變媽祖--臺中市萬和宮老二媽由來傳說探
討〉10等;籤詩方面有孫淑華《屏東市媽祖廟籤文之研究》11、余全雄《媽祖百首
籤詩解》12;匾聯方面則有林明德〈臺灣地區媽祖廟匾聯之探索〉13、陳冠甫〈媽
祖信仰與廟聯文化之研究〉14、黃淑卿《鹿港寺廟楹聯研究—以媽祖及武聖奉祀
為研究場域》15、錢瑾玟《臺南市媽祖廟群匾聯研究》16等;古典通俗小說方面例
如方彥壽〈最早描寫媽祖故事的長篇小說-「天妃出身濟世傳」的建本〉17、楊
淑雅〈以媽祖故事為基礎的通俗小說〉18等;近人之小說、詩方面則有彭瑞金〈在
1 張珣,〈從媽祖神話與儀式看--媽祖信仰的俗民性質〉,《北縣文化》72(2002. 3)。
2戴文鋒,〈臺灣媽祖「抱接砲彈」神蹟傳說試探〉,《南大學報》39.2(2005.10)。
3洪瑩發,〈大甲媽祖進香神蹟傳說初探〉,《民俗與文化》1(2005.9)。
4張青史,《媽祖的神話》(臺北:博學館圖書有限公司,2004)。
5林美容,〈與彰化媽祖有關的傳說、故事與諺語〉,《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2(1990.3)。
6王武龍,《媽祖的傳說》(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
7石萬壽,〈媽祖身世傳說的演變〉,《臺灣文獻》44.2/3 (1993.9)。
8 林瑤棋,〈媽祖林默娘的傳說與文化〉,《臺灣源流》43 (2008.6)。
9羅春榮,《媽祖傳說硏究:一個海洋大國的神話》(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10林培雅,〈閨女變媽祖--臺中市萬和宮老二媽由來傳說探討〉,《興大人文學報》44(2010.6)。
11孫淑華,「屏東市媽祖廟籤文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12余全雄,《媽祖百首籤詩解》(臺南:大正書局,2009)。
13林明德,〈臺灣地區媽祖廟匾聯之探索〉,《臺灣文獻》46.2(1995.6)。
14陳冠甫,〈媽祖信仰與廟聯文化之研究〉,《國文天地》22.4(2006.9)。
15黃淑卿,「鹿港寺廟楹聯研究—以媽祖及武聖奉祀為研究場域」(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2008)。
16錢瑾玟,「臺南市媽祖廟群匾聯研究」(臺南: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17方彥壽,〈最早描寫媽祖故事的長篇小說--「天妃出身濟世傳」的建本〉,《臺灣源流》17(2000.3)。
18楊淑雅,〈以媽祖故事為基礎的通俗小說〉,《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4.1(2005.4)。
創新教學與課室觀察文集
361
暗夜裡唱歌的作家--葉石濤戰後初期小說集《三月的媽祖》出版〉19、田代操〈評
桓夫詩集「媽祖的纏足」〉20、鄭炯明〈桓夫詩中媽祖世界的探討〉21、向明〈即
物抒情的詩人--淺談桓夫的「媽祖生」〉22、秋吉久紀夫〈陳千武詩中的媽祖〉23、
蔡秀菊〈媽祖的宰製與再生--評陳千武的詩集「媽祖的纏足」〉24等。上述前賢對
媽祖故事的研究或論著,在結合國小國語教學方面,似乎少有學者深入探討。因
此,針對進行國小國語文教學時如何「在地化」的問題,筆者於前人探討媽祖文
化的信眾25、遊客26、社會人士27等基礎上,進而於教學層面,在為期一個月、國
小四年級每週兩節課的安排下,試擬了媽祖故事結合國小國語文教學的課程設
計,冀望除了能讓國小語文教學與在地生活更緊密聯繫外,尚可擴展媽祖文化的
教學嘗試。不過筆者才疏學淺,缺漏罣誤,自知不免,尚祈博雅君子,有以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