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百萬暢銷歷史作家 臺灣初登場
小說式筆法、電影式分鏡,講述二戰末期最動人心弦的關鍵戰役
納粹敗亡,由此開端!=內容簡介=
本戰役牽涉人數超過百萬,與諾曼第登陸同為二戰西歐戰場最大戰事,徹底改變世界歷史。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二戰結束前西線最後、也是最大規模的阿登戰役爆發。這次發動攻擊的是節節敗退的德國人。他們以為能夠重現四年前席捲英法軍隊的情景,然而最終卻是西線盟軍踏上了直搗柏林之路。這個名為「萊茵河衛兵」的作戰計劃,由希特勒親自設計,試圖透過歐洲西線戰場最後一次攻勢,迫使盟軍從德國本土撤出,重新奪回西線主動權。可惜事與願違,此役之後,希特勒再無後備力量可供補充,德軍在西線再也無力阻擋盟軍前進。隔年,德軍潰陣,希特勒敗亡,二戰結束。全書以生動文筆,重述希特勒在一九四四年突出部之役(第二次阿登戰役)的最後一搏,透過大量日記、信件與報導,分析闡述戰爭全貌與將領的心理與戰略。
作者簡介:
安東尼.畢佛Antony Beevor
英國著名史學家、二戰歷史暢銷作家,被譽為「大眾閱讀時代最暢銷的戰爭史學家」。撰寫多部二戰軍事戰史通俗著作。曾任英國作家協會主席,也是倫敦大學柏貝克學院、肯特大學客座教授。所有著作已售出上百萬本,並翻譯成三十種語言,發行全球。每部作品出版皆為盛事,且立即登上暢銷書榜,是英國歷史寫作的品牌保證。
畢佛曾在皇家第十一輕騎兵隊服役,之後投身於歷史非虛構寫作。其作品主要關注二戰與戰後世界,榮獲史學界及文壇多個重量級獎項。代表作品:《克里特:戰鬥和抵抗》、《保衛史達林格勒》、《攻克柏林》、《諾曼第登陸》等。本書《解密突出部之役》曾獲法國地位崇隆的梅迪奇文學獎論說文類提名。
鑑於畢佛於歷史、文學領域之傑出貢獻,法國政府為其頒授文學藝術騎士勳章;美國政府亦授予他普利茲克軍事博物館及圖書館文學暨軍事寫作終身成就獎;2017 年,晉升為英國爵士勳位。
譯者簡介:
黃佳瑜
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企管碩士。曾任聯合利華行銷企劃、美商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管理顧問。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Jack》、《但求無傷》、《敦克爾克大撤退》、《發光體》、《孤獨的反義詞》、《財團治國的年代》、《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向 50 位頂尖管理大師學領導》、《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合譯)等。
章節試閱
序章(部分)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七日清晨,艾森豪將軍從沙特爾(Chartres)啟程,準備看看剛解放的巴黎。「今天是星期天,」盟軍最高司令告訴隨行的布雷德利將軍(Omar Bradley),「所有人都會賴床,我們此行可以不驚動任何人。」然而,當兩位將軍在這趟所謂的「非正式參訪」朝法國首都風馳電掣行進時,他們的行動很難不引人注目。最高司令的草綠色凱迪拉克由兩輛裝甲車護送,另有一名准將坐鎮吉普車上負責前導。
當他們抵達奧爾良門,第三十八騎兵偵查中隊已在傑羅少將(Lenoard Gerow)的指揮下呈檢閱隊形恭候大駕,形成了更盛大的護送隊伍。傑羅少將是艾森豪的老朋友;進攻巴黎期間,法軍第二裝甲師的勒克萊爾將軍(Philippe Leclerc)接二連三違抗他的命令,此刻,他依然為此怒氣衝天。傑羅以巴黎的軍事首長自居,前一天,他下令禁止勒克萊爾及其部隊參與戴高樂將軍從凱旋門到聖母院的遊行。相反的,他囑咐他「堅守當前任務,肅清殘留在巴黎及其近郊的敵人」。收復首都的過程中,勒克萊爾始終對傑羅的命令置若罔聞,但是那天早晨,他確實派遣了部分軍隊前往城市北郊,掃蕩聖但尼(Saint-Denis)一帶的德軍陣地。
巴黎街道冷冷清清,因為還能動的車輛幾乎被撤退的德軍掠奪殆盡。由於電力供應微弱,就連地鐵也不太可靠。事實上,這座有「光城」之名的城市已淪落到要用黑市蠟燭照明的地步。美麗的建築雖然幸運逃過一劫,卻顯得黯淡而陳舊。希特勒要讓巴黎化為「一片廢墟」的命令並未被貫徹執行。街頭民眾憑著喜悅的新鮮後勁,一見到美國大兵或美軍車輛仍會響起一陣歡呼,不過要不了多久,巴黎市民就會開始咕噥著說「Pire que les boches」──「比德國佬還糟」。
儘管艾森豪表示這趟巴黎之行「可以不驚動任何人」,但他們此行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他們打算會見戴高樂將軍──羅斯福總統拒絕承認的法國臨時政府的領導人。羅斯福堅決表示在法國的美國軍事力量不會協助戴高樂將軍取得政權,然而個性務實的艾森豪已準備好忽略總統的明確指令。最高司令需要在前線後方建立穩固的力量,既然戴高樂是提供穩定力量的不二人選,他願意支持他。
戴高樂和艾森豪都不希望見到解放時期的危險混亂局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尤其值此流言四起、風聲鶴唳、陰謀論和告發賣國賊的惡言惡語此起彼落的年代。在鄰近巴黎市政廳的一次行動中,作家沙林傑(時任第四步兵師反情報上士)與同袍聯手逮捕了一名嫌犯,卻只能任由群眾拖走嫌犯,眼睜睜看著他們將他毆打致死。戴高樂前一天從凱旋門到聖母院的勝利遊行,最後在教堂內槍聲大作中告終。這起事件讓戴高樂確信他必須解除地下反抗軍(the Resistance)的武裝,將其成員整編成正規的法國部隊。當天下午,SHAEF──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Supreme Headquarters Allied Expeditionary Force)──接到一萬五千套制服的請求。很不巧,小號制服的數量不夠,因為一般法國男性的個頭明顯比美國同輩矮小。
戴高樂在聖多米尼克街的陸軍部(ministry of war)會晤兩位美國將軍。悲慘的一九四0年夏天,他短暫的部長生涯就是從這裡展開的。如今他回到此地,特意表達延續的意味。要抹除維琪政權的恥辱,他的解決辦法簡潔有力:「共和國從未停止存在。」戴高樂希望艾森豪讓勒克萊爾師留守巴黎以維護法律與秩序,但既然勒克萊爾的幾支部隊已經開拔,他提議美軍不妨透過「展現壯盛軍容」來懾服老百姓,向他們保證德軍不會回頭進犯。何不讓一兩個師在出征前線的途中順道遊行穿越巴黎?戴高樂竟然要求美軍幫忙「鞏固他的地位」,艾森豪不免有些啼笑皆非,於是轉而徵詢布雷德利的想法。布雷德利表示他可以在一兩天內完成調度,毫無問題。於是艾森豪邀請戴高樂在布雷德利將軍陪同下接受軍隊致敬,他本人則迴避出席。
序章(部分)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七日清晨,艾森豪將軍從沙特爾(Chartres)啟程,準備看看剛解放的巴黎。「今天是星期天,」盟軍最高司令告訴隨行的布雷德利將軍(Omar Bradley),「所有人都會賴床,我們此行可以不驚動任何人。」然而,當兩位將軍在這趟所謂的「非正式參訪」朝法國首都風馳電掣行進時,他們的行動很難不引人注目。最高司令的草綠色凱迪拉克由兩輛裝甲車護送,另有一名准將坐鎮吉普車上負責前導。
當他們抵達奧爾良門,第三十八騎兵偵查中隊已在傑羅少將(Lenoard Gerow)的指揮下呈檢閱隊形恭候大駕,形成了更盛大的護...
目錄
前言
1. 勝利狂熱
2. 安特衛普及德國邊境
3. 亞琛之戰
4. 進入戰事寒冬
5. 德國人備戰
6. 情蒐失敗
7. 12 月 16 日
8. 12 月 17 日
9. 12 月 18 日
10. 12 月 19 日
11. 12 月 20 日
12. 12 月 21 日
13. 12 月 22 日
14. 12 月 23 日
15. 12 月 24 日
16. 聖誕節
17. 12 月 26 日
18. 盟軍準備反攻
19. 雙重驚喜
20. 大反擊
21. 掃平突出部
結論
前言
1. 勝利狂熱
2. 安特衛普及德國邊境
3. 亞琛之戰
4. 進入戰事寒冬
5. 德國人備戰
6. 情蒐失敗
7. 12 月 16 日
8. 12 月 17 日
9. 12 月 18 日
10. 12 月 19 日
11. 12 月 20 日
12. 12 月 21 日
13. 12 月 22 日
14. 12 月 23 日
15. 12 月 24 日
16. 聖誕節
17. 12 月 26 日
18. 盟軍準備反攻
19. 雙重驚喜
20. 大反擊
21. 掃平突出部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