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旨趣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大綱 12
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2
二 研究大綱 14
第二章 明以前理學家文學理論 17
第一節 宋代程朱的文學理論 17
一 引言 17
二 文學否定論 19
第二節 元代許、郝、宋的文學理論 27
一 許衡(1209-1281) 28
二 郝經(1223-1275) 31
三 宋濂(1310-1381) 37
第三節 小結 44
第三章 明代理學家文學理論 47
第一節 初期諸家的文學理論 48
一 方孝孺(1357-1402) 48
二 曹端(1376-1434) 55
三 薛瑄(1389-1464) 59
四 吳與弼(1391-1469) 75
五 胡居仁(1434-1484) 79
第二節 中期陳、王的文學理論 91
一 陳獻章(1428-1500) 92
二 王守仁(1472-1529) 124
第三節 中晚期其他諸家的文學理論 146
一 羅欽順(1465-1547) 146
二 王艮(1483-1540) 151
三 聶豹(1487-1563) 153
四 鄒守益(1491-1562) 155
五 王畿(1498-1583) 159
第四節 末期諸家的文學理論 179
一 顧憲成(1550-1612) 179
二 高攀龍(1562-1626) 187
三 劉蕺山(1578-1645) 191
第五節 小結 195
第四章 影響與淵源 201
第一節 明代理學家與七子派 202
一 論「情」 204
二 論「復古」 212
第二節 理學與晚明文學思潮 218
一 王學、左派王學論「情」論「真」 221
二 晚明文人論「情」論「真」 223
第三節 傳統儒家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28
一 孔子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29
二 〈詩大序〉與理學家的文學理論 231
三 韓愈「古文」理論與理學家文學理論 232
第五章 結論 235
參考資料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