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出版《現代日本經濟》第二版後的5年,日本經濟的變化可說是非常劇烈。2008年9月發生金融海嘯,經濟收縮急遽,雖曾在統計數字看過工業生產指數滑落接近30%,但實際經驗卻是生平第一次。還有,1980年代初期持續推動的自由化與法規鬆綁的做法也被重新檢驗。轉變始於小泉內閣末期的2006年初,金融海嘯之後,針對「市場原理主義」的批評聲浪愈來愈多。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對策加速了財政赤字的積累,目前金額更達到GDP的2倍以上,這是從未見過的金額。另一方面,新興國家與資源國家引領全球景氣的恢復,其中特別明顯的是中國在世界經濟地位的上升。環繞著日本的外部環境也正進行巨大的結構性改變。本書頂著「現代日本經濟」的頭銜,有義務把最近的變化如實反映在書本裡,此一想法加速了本書第3版的付梓。
再版的要點有三,第一是,追蹤金融海嘯後日本經濟的變化,並彙整現在日本經濟需要面對的課題。雖然僅是暫定的論述內容,且必須做若干省略,但作者仍毫不躊躇地把這個部分附加在第5部的後面作為終章。第二是,大幅修改了本書觀點之一的日本型企業體系的變革內容。2005年撰寫第二版時,未能充分掌握銀行危機後企業體系之變化,而僅呈現了未來展望。而在此第3版中,運用危機後的各種分析,並以多樣化及混合化為主軸呈現了作者們的看法(第25章)。第三是,關於目前迫在眉睫的財政赤字問題,則追朔到1970年代,另闢專章加以記述(第20章)。關於對外關係的變化,則增加並大幅修改有關中國的大國化、先驅企業的對外擴展、國外企業的收購(直接投資)等的敘述(第21章)。一方面,刪除了有關造船業的分析與不良債權的問題,並將第3部與第4部的內容稍作濃縮。
因而,在本書裡討論「失落的20年」的部分占了全部的3分之1,為何發生長期的經濟停滯成了主題之一。比起1998年本書的初版把焦點放在解釋日本經濟成長的機制與支撐這個成長的制度基礎上,有很大的差異。筆者(長谷川、宮島)隨戰後日本經濟成長一同成長,在石油危機後邁出研究者的第一步。其後,全心投入日本經濟成長面的分析,故對本書結構的調整及焦點的轉移有些許感慨。
不過,閱讀本書的年輕讀者應不會有這樣的感慨。對於從小生活不虞匱乏且在通貨緊縮為常態下成長的年輕世代而言,面對通貨膨脹環境下實質成長超過10%的時代,會更感驚嘆吧!也正因如此,期望年輕世代可以透過本書來瞭解我國歷史的過去,並對照經濟成熟化的現代。然後,也期望可以將新興國家所發生的事情與我國的經驗做連結來加以理解。相信這可以培養對往後日本經濟的觀察力。
於本書付梓時,正逢發生東日本大地震,這是未曾有過的災害規模,而福島核能發電廠的狀況在現階段也還無法預測。今後,在災區復興的同時,會有重建財源的確保、長期能源的合理供給方式、重新建構供應鏈、公益企業重新規劃公司治理等重要討論課題。在思考上述相關問題時,期許本書多少可以提供有幫助的觀點或是歷史的資料。
今年1月為本書初版共同作者之一,橋本壽朗先生的10週年忌日。在銀行危機後的混亂中,始終保持「不要迷惘」、「專注問題核心就可以發現成長關鍵」之正面態度的橋本先生,會如何掌握已開始縮小且面對許多新困難的日本經濟,並開出何種處方籤呢?第3版開始,齊藤直加入執筆。齊藤是橋本先生執鞭時期最後一批的研究所學生。有了充滿活力的齊藤的加入,我們得以順利地出版第3版,我想橋本先生在天之靈也會很欣慰吧!
本書裡橋本先生所撰寫的部分,在第3版裡沒有任何變動,原則上以初版的原貌來呈現。序章裡關於日本經濟現況的內容,的確受到時代所限,現在需要修改或是增加的部分很多。然而,書中所載對經濟體系的關注以及歷史觀點的重視,仍然是本書的基本觀點。序章裡提到關於日本經濟所面臨到的課題,並非是指現時點,毋寧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且認識到20世紀末日本經濟的相關課題,而關於進入到21世紀後的環境變化及新的課題,盡可能在終章裡補充說明。
在本書的改版中,資料的蒐集及圖表的更新等,受助於早稻田大學大學院商學研究科的小川亮同學。還有,從新版以至本書的編輯,深受藤田裕子小姐的幫忙。如果沒有藤田小姐的鼓勵與無微不至的協助,第三版的出版肯定會大幅延後。封面圖片*借用畫家柳澤正人先生的<刻劃的迴廊>,對於大師爽快的允諾,致上由衷的感謝。
2011年4月
長谷川信
宮島英昭
(*編輯注:此處之圖片為原文書之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