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掃力顧問舛田光洋,著作累銷380萬冊
一本利用「居家清掃」來教育孩子的實用方法
————專門為小學至中學生的家長、教育工作者設計的教養寶典————
研究顯示,習慣整理的孩子,不僅能自律,更能集中注意力、規劃學習、做出正確決策,進而提升未來競爭力!
本書由「清掃力」理念的倡導者舛田光洋所著,結合多年研究與實踐經驗,提出一種全新的育兒方式——透過清掃習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思考力與判斷力。本書強調「房間是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當孩子學會整理環境,也能同步整理自己的思緒,進而建立有條理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幫助他們在現代社會中更從容自信地成長。
身為三個孩子的父親,舛田光洋親身經歷過育兒的挑戰,他發現許多父母對教養方式感到困惑,甚至產生焦慮。而在當今數位化時代,孩子面對的世界與父母成長的環境已大不相同,本書因此提出具體的方法,讓家長能夠幫助孩子培養核心能力,進而提升學業成績。
▍本書內容實用且易於執行,例如:
• 如何透過打掃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讓他們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 清掃如何訓練思考力,讓孩子學會分類、整理、邏輯推理;
• 打掃如何鍛鍊判斷力,培養孩子做出自主決策的能力;
• 「家庭清掃力」如何影響親子關係,創造更和諧的家庭氛圍。
此外,本書還詳細說明了三個關鍵清掃區域(廁所、客廳與飯廳、兒童房)對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性,並透過生動案例與步驟指導,幫助父母將「清掃力」落實於日常生活。
▍安心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清掃力」的影響力——
家庭關係、人際溝通、企業管理、禪宗修行,甚至心理療癒
1. 僧侶打掃的用意:修行與內心平靜
在禪宗修行中,清掃是一種修行方式。僧侶每日清晨打掃寺院,並非僅為了維持環境整潔,而是藉由清掃來磨練心性、修煉專注力。佛教認為,外在環境的整潔反映了內心的秩序,透過清掃,僧侶能夠達到心靈的平靜與純淨。此外,專心清掃能夠驅散雜念,使人回歸當下,這與禪宗的「一心不亂」修行理念相吻合。
2. 杜拉克的「三個石匠故事」:從工作中找到願景
本書引用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三個石匠故事」,說明對於相同的勞動工作,不同心態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 第一個石匠:僅為了賺錢而工作,沒有成就感。
• 第二個石匠:為了提升技藝,將工作視為自我鍛鍊。
• 第三個石匠:認為自己正在建造能庇護村民的大教堂,因此對工作充滿熱情。
這個故事說明,清掃不只是清潔環境,更是培養心態與願景的方式。當孩子透過清掃建立成就感,學習如何從平凡的事物中找到價值,他們未來面對學習或職場挑戰時,也能抱持更積極的態度。
3. 客廳與家庭氛圍:清掃力改善人際關係
書中強調,客廳是家庭的能量中心,影響家人的溝通與相處模式。透過維持客廳整潔,全家人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放鬆,減少摩擦與爭吵。此外,親子共同清掃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還能促進家庭關係,讓家人更有歸屬感。
4. 企業管理中的清掃力:提升專注與績效
作者作為企業環境整頓顧問,曾在企業培訓中要求員工參與清掃。他發現,透過清掃,員工能夠訓練專注力與時間管理能力,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乾淨整潔的工作環境能提升員工士氣,使團隊合作更順暢。許多企業推動「環境整頓」政策後,員工的自律性與生產力明顯提升。
5. 清掃與心理療癒:釋放情緒與壓力
書中提到,當我們內心煩躁時,打掃房間能夠幫助我們整理思緒,釋放壓力。日本有句俗語「隨水流走」(既往不咎),意指透過清掃來消除內心的負面情緒。當我們清洗廁所、浴室或廚房時,水流帶走汙垢的同時,也能幫助我們卸下心理的負擔,使心情恢復平靜。
6. 日本教育的「客廳學習」:清掃力提升學習力
許多日本學者發現,客廳是孩子專注學習的好場所,但前提是環境必須整潔有序。如果客廳雜亂,孩子容易分心,導致學習效果下降。因此,家長應透過清掃力來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建立專注力,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簡介:
舛田光洋(Masuda Mitsuhiro)
清掃力研究家。1969年出生於北海道,2005年開始從事社會啟蒙活動。透過對「心靈與清掃」的研究,他開發出「清掃力」的觀念及實踐方法,並著有《讓夢想成真的「清掃力」》等書。「清掃力系列」著作有52本,累計銷量逾380萬冊,最新著作為《一生的好運氣!有「清掃力」做什麼都順利》。目前他的重心在於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學業成績,以及幫助企業進行環境整頓。http://lit.link/masudary
--
宮本さおり(Miyamoto Saori)
記者,畢業於日本同志社女子大學。她早先在地方報社擔任記者,後隨丈夫赴美國留學,期間成為家庭主婦,專心育兒五年。返回日本後,她以自由記者的身分重新投入新聞寫作,深入報導育兒和教育領域的議題。憑藉記者的敏銳洞察力和身為母親的經驗,她持續關注著這些領域的最新動向。著有《數據科學所需的「新數學力」》和《了解超智慧社會生存所需的教育趨勢》等。2020年獲日本東洋經濟線上獎「社會影響獎」。
譯者簡介:
張永蒔
政治大學中文碩士,日本京都嵯峨美術大學研修媒體藝術。曾任職於出版社、文化局、博物館。現為自由譯者。
章節試閱
實踐「清掃力」時的注意事項
我的讀者或聽眾經常會問我:
「我孩子的房間真是亂得不行!該怎麼做才能讓他保持整潔?」
看到孩子凌亂的房間,我們總是忍不住想要嘮叨。但在實踐「清掃力」的過程中,我希望各位父母先不要批評孩子的房間。不論房間多髒亂,都先誇誇孩子,因為無法整理好房間,往往是因為孩子在外面非常努力。
我的大女兒現在獨自在東京過著上班族的生活。她是我們家最愛乾淨的人,和我們住在一起時,她每天都會清理擦拭客廳。在她開始工作不久後,有一天我去東京辦事,順道去她的住處看看,結果我幾乎不敢相信那是她的房間。
雖然約好了要去看她,但是我比她早到。和她連絡時,她也提前告訴我:「房間很亂,先不要進去!」然而在外面等也不是辦法,最後我還是進去了。
正如她所說,房間亂得讓我有些難以置信。環顧四周之後,我決定動手打掃。
忽然之間,我好像能夠從她留在房內的每一件垃圾,想像她的日常起居。擱在桌上的便利商店飯盒、泡麵碗……。這是她第一次獨立在外生活,加上剛成為社會新鮮人,無暇自己下廚,只能在下班途中買便利商店的晚餐。大概是太累吧,吃飽後也沒力氣收拾,不小心就睡著了……。房間一五一十的向我描述了女兒的生活。
女兒回來後,連忙向我道歉。
「不好意思,房間被我弄得很亂。」
聽到這些話,我對她說:
「你一定非常努力吧。從房間能看出來,你在外頭有多麼拚命。」
話剛說完,女兒的眼淚就簌簌地流了下來。
即使知道房間髒亂不好。但是髒亂的房間,正是她非常疲憊的證據。
學齡兒童也常有類似的情況。房間是心情的鏡子,當孩子的房間凌亂時,可能代表他正承受某些壓力。
「和朋友吵架了,沒有和好……」
「考試成績意外的差…… 」
「沒有選上足球隊正式球員……」
當我們想責備孩子的房間太亂時,不妨先想想他是否有煩心事。
對於每天都要整理家務的父母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家裡亂了,可能是因為我們正在為其他事情努力。
當我們面對挑戰時,家裡常會顯得凌亂。這很正常,我自己也會如此。家裡亂,意味著你正在奮鬥。所以,請先看看四周,並誇獎努力的自己吧。
聰明孩子的「清掃力」的重點在於:父母要陪著孩子打掃,並在打掃的過程中,促進孩子的成長。
「清掃力」可以培養整理資訊的能力、專注力、判斷力等,另外,也希望培養出「自主性」,也就是獨力完成一件事的能力。為此,各位父母需要先了解引導的技巧。
第一點,親子共同合作。
孩子不了解父母說的「把房間打掃乾淨」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於如何打掃、哪些地方要打掃,他並沒有概念。父母應該給出具體且易懂的指示,而不是模糊的要求。很多父母會跟孩子說「徹底打掃乾淨」,但孩子不曉得什麼是「徹底」。
因此,我希望各位父母在開始時,先陪著孩子一起打掃。
第二點,傾聽孩子的聲音。
前面提到,房間是心情的鏡子,也是心情的晴雨表。一味斥責「太髒了!」反而會讓孩子失去打掃的動力。
請先以同理心的語言詢問孩子,了解他目前的狀況,例如:
「最近你的房間比較亂,是不是很累?」
「你放假時都在練足球,很忙哦!」
第三點,放手讓孩子自己做,父母在旁觀察。
有些父母會想,與其讓孩子整理,「不如我自己做得更快」,於是就把該打掃的地方都掃好了。可是,這樣一來,孩子就永遠沒有機會自己完成打掃。
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當輪到他們打掃共同空間時,也要讓他們獨立完成。
第四點,稱讚孩子的清掃成果。
父母的誇獎,對孩子是很大的鼓勵。各位或許認為保持房間的整潔是理所當然,但請記得,孩子對於如何打掃並沒有概念。
即使孩子平時習慣弄亂房間,當他們將垃圾丟進垃圾桶時,雖然這只是小事情,父母也應該好好稱讚他們。不需要太過度,「謝謝你把垃圾丟掉」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足夠了。
第五點,確實向孩子表達感謝。
不論大人或孩子,每個人都喜歡被感謝。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或許會用一句「煩啦」來掩飾自己的難為情。儘管如此,也請不要吝惜對他們的付出說一聲「謝謝」,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被看見。
【培養孩子自主性的五大法則】
一、親子共同合作
二、傾聽孩子的聲音
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父母在旁觀察
四、稱讚孩子的清掃成果
五、確實向孩子表達感謝
///
【宮本女士的「母親」視角】如何透過清掃來教育孩子
我曾為某週刊寫過一篇有關「責罵孩子」的報導。在採訪了多位正處於育兒階段的家長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當看到孩子把房間弄得亂糟糟時,就會忍不住責罵一頓。
這裡說「忍不住罵一頓」是有原因的。現在我們提倡零打罵教育,許多父母對責罵孩子感到內疚,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有讓人忍無可忍的時候。我自己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能夠深刻理解那些受訪父母的心情。
當我的孩子還小時,經常把家裡弄得一團亂。有一次,我的大女兒在客廳玩積木,結果把積木撒得滿地都是。偏偏這時突然有客人來訪。我一邊慌忙收拾,一邊心裡緊張。我連忙對客人解釋:
「平常家裡不是這麼亂的……」
為了掩飾這份尷尬,我甚至找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藉口。
##打破「必須由我來做」的固定思維
我的小兒子比女兒更擅長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每當他格外安靜時,我就知道要小心了。兩三歲時,他經常把家裡搞得烏煙瘴氣。有時會把報紙揉成球團丟在客廳,有時則會把整盒面紙一張張抽出來,直到抽光為止。
那時,我在育兒書上讀到一個妙方:「只需用舊布取代面紙,塞進面紙盒裡即可。」我心想這樣應該能解決問題,然而實際試過之後,我發現對我兒子完全不起作用。也許是觸感不同,他還是忍不住伸手去玩面紙盒。最終,我們只好把面紙盒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
那時,我作為家庭主婦,每天都要打掃家裡。我會在上午先收拾各處散亂的東西,再用吸塵器把地板吸乾淨。。
但當我清理完客廳的地板,轉身去打掃其他房間的時候,我家的「搗蛋王子」就開始大肆破壞。某一天,才沒過多久,他就把客廳書架上的書本全都翻倒了。看著那一片凌亂,我感到筋疲力盡,不禁提高了聲音:
「我說過多少遍了!為什麼你就是要弄得這麼亂!」
可能是我話說得太重,兒子聽了開始放聲大哭。看到他哭,我的眼淚也流了下來。
我的先生就寬容多了。他說:
「這些書一下子就能整理好了。而且玩這些書也沒有危險,你就讓他玩吧。」
想到剛整理好的地方又再次亂了,我心裡忍不住嘀咕:
「最後還不都是我來整理!」
所以聽到他這麼說時,起初我是有點生氣。但冷靜下來一想,兒子不過是在乾淨的地方,自由自在的玩耍而已。因為先生這些話,我開始轉換自己的想法。
後來當兒子又玩起報紙球大戰時,我沒有再阻止他,只是在一旁看著。
然後,我拿來了垃圾袋和紙箱,將袋子套在紙箱上,將袋口打開,撿起他亂扔的報紙,投進垃圾袋中。看到我這麼做,兒子似乎覺得很好玩,便模仿我把報紙球一個個扔進垃圾袋裡。
這個經驗翻轉了我的觀念。從此,我從「我是打掃家裡的人,兒子是把家裡弄亂的人」的想法,轉變為:「兒子也是能幫忙打掃的人」。
我這時才意識到,打掃家裡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只要讓全家人一起參與其中就好了。這種心態轉變讓我感到無比輕鬆,平日裡的壓力大大減輕,也讓我變得不再那麼容易生氣或責罵孩子。
##善用語言表達,讓孩子樂意整理
很多父母和我一樣,會因為心煩而對孩子發脾氣,隨後又感到後悔。我在採訪中向專家請教過這個問題,專家告訴我「責罵」和「生氣」其實是兩回事。
「責備」是一種理性的表達,目的是希望讓對方反思並改正行為。
「生氣」則是情緒的發洩。
責備並不是壞事,當孩子的行為涉及安全問題或對他人造成困擾時,父母需要適時地責備孩子。重點在於責備的方式。
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的語氣稍微強硬一些,他們通常會乖乖聽話。但這並不是因為孩子理解自己錯了,而是因為他們害怕被罵。
所以,這種方法其實只適合年紀較小的孩子。當孩子逐漸長大,尤其是進入叛逆期時,情況就不同了。如果父母還帶著情緒責罵孩子,孩子也會產生反彈,雙方可能會陷入對立的局面。
回想起小時候,當我不夠冷靜時,父母即便說得再對,我也總是不願意聽進去。明明知道他們說的沒錯,但當時就是不想接受。
各位讀者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吧?這位專家還告訴我,當父母不得不責備孩子時,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的語氣來與孩子溝通。
此外,也請父母在責備時注意要具體地表達。比方說,當孩子在客廳裡把積木玩得到處都是,如果父母只是簡單地說:
「這樣不行喔!客廳到處都是積木!」
孩子聽了,依舊會無動於衷。
「客廳裡積木散落得到處都是,這樣爸爸、媽媽沒有地方可以坐怎麼辦?」
如果試著像這樣表達自己的困擾,孩子反而能夠單純的為我們考慮。假如說一遍不聽,也不需要提高聲量,而是稍微用點心思來描述自己的困擾,例如:
「我差一點就踩到積木。踩到積木的話,腳就會痛,對嗎?」
請各位父母帶著耐心,重複的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意思。
像這樣多嘗試幾次,先用語言表達,再給孩子時間去想想,那麼,孩子就會慢慢養成思考的習慣,改正自己的行為。這便是專家教給我的方法。
實踐「清掃力」時的注意事項
我的讀者或聽眾經常會問我:
「我孩子的房間真是亂得不行!該怎麼做才能讓他保持整潔?」
看到孩子凌亂的房間,我們總是忍不住想要嘮叨。但在實踐「清掃力」的過程中,我希望各位父母先不要批評孩子的房間。不論房間多髒亂,都先誇誇孩子,因為無法整理好房間,往往是因為孩子在外面非常努力。
我的大女兒現在獨自在東京過著上班族的生活。她是我們家最愛乾淨的人,和我們住在一起時,她每天都會清理擦拭客廳。在她開始工作不久後,有一天我去東京辦事,順道去她的住處看看,結果我幾乎不敢相信那是她的房間。...
作者序
前言
感謝您選擇這本書。
教養孩子確實不容易,這是一項辛苦的工作。
作為父母,我們平日忙於工作和家務,還要參與孩子的校內活動和家長會,且要做好丈夫或妻子的角色,每天都有許多需要履行的責任。然而,只要想到我們心愛的孩子能擁有美好的未來,能過幸福快樂的生活,無論多麼心煩、疲憊或沮喪,我們還是會打起精神,繼續堅持下去。
我自己有三個孩子。和太太一起走過這段育兒的路,我們也面對過無數的挑戰。如今,孩子們已經長大,大女兒開始工作,二女兒是大學生,兒子也在讀高中。養兒育女的日子,現在終於輕鬆了不少。
此時翻開這本書的你,想必也有可愛的孩子吧?為了孩子的笑容與未來,我們都在努力尋找和嘗試更好的教養方式。
2005年,我寫了第一本書《讓夢想成真的「清掃力」》,至今已經出版了超過五十本書。
我所提倡的「清掃力」有一個根本的核心理念:「房間是居住者心境的反映」。不僅是心境,連潛意識也無所遁形。因此,透過日常的打掃和收拾,我們可以整理房間,同時整理內心,這樣,人生自然會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讀者們的支持下,我的著作在海內外的銷售量已超過380萬冊,其中《「清掃力」用三天換來好運》更達到了120萬冊。
自從我出書以來,便有許多正處於育兒階段的家長來向我訴說煩惱:
「我的孩子真是不聽話。」
「我的孩子不肯上學。」
「孩子沒考上理想中的學校,我和他幾乎沒有話可說了。」
「我們夫妻對於教養的觀念很矛盾,我該怎麼辦?」
「當我自己心煩時,總忍不住訓斥孩子。」
「每天忙著照顧孩子,我開始越來越討厭自己,心裡感到好累。」
聽完這些心聲後,我發現,大多數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缺乏信心,因此感到困惑與焦慮。
再加上如今的教育環境與我們成長時的情況大相徑庭,現在的一切幾乎都數位化,彷彿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數位產品對我來說,無非是相機這樣的東西。
而今天的父母,不僅需要與時俱進,還得學會利用AI人工智能來處理各種事務。
身處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孩子將迎來怎樣的未來呢?做父母的我們,對於那個難以預見的未來自然感到茫然,也因此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才能幫助他們適應這個時代,並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呢?無論我們如何思考,最終似乎沒有人能給出確定的答案。
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要讓孩子擁有「活得幸福快樂的能力」。
所謂「活得幸福快樂的能力」,指的是無論身處何種環境,他們都能夠健康生存;在遭遇挫折時,能夠重新振作;當機會來臨時,能夠持續把握。
而我認為,這些必須具備的能力,正是「專注力」、「思考力」、「判斷力」。
擁有了專注力,即使能力稍顯不足,依然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擁有了思考力,孩子就能擺脫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通過思考「為什麼?」和「為什麼會這樣?」來理解並記住所學的內容。
擁有了判斷力,當孩子面臨考試時,他們就能夠自己分析舊題,抓住出題的規律和方向。
這三種能力,只需要通過「清掃力」的培養,就能夠確實養成。
比如說,當孩子準備學習時,桌面上如果放滿了雜物,他會很難集中注意力。因為他得先花時間找出需要的物品,像是「我的鉛筆呢?」「我的尺呢?」「學校發的講義放哪了?」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在開始學習之前,他就已經感到疲憊不堪。因此,保持桌面乾淨整潔,能幫助他更專注的吸收課本的內容。
至於思考力,則是在教育孩子如何高效收拾雜亂的房間,以及教他選擇適合的清潔劑和工具,以去除不同類型的髒汙,在這些日常的清掃活動中,自然而然訓練他的思考能力。
另外,在丟棄物品之前,孩子需要學會區分哪些是仍然需要的、哪些是不再需要的。我們可以讓孩子思考後再作決定,這樣也能訓練他的判斷力。
因此,只要落實「清掃力」,就能培養出「專注力」、「思考力」和「判斷力」。
這本書是為那些正在努力養育孩子的父母們所寫的,同時也希望能對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在此,我滿懷信心的向各位讀者推薦這本書。
2024年4月22日
舛田光洋
前言
感謝您選擇這本書。
教養孩子確實不容易,這是一項辛苦的工作。
作為父母,我們平日忙於工作和家務,還要參與孩子的校內活動和家長會,且要做好丈夫或妻子的角色,每天都有許多需要履行的責任。然而,只要想到我們心愛的孩子能擁有美好的未來,能過幸福快樂的生活,無論多麼心煩、疲憊或沮喪,我們還是會打起精神,繼續堅持下去。
我自己有三個孩子。和太太一起走過這段育兒的路,我們也面對過無數的挑戰。如今,孩子們已經長大,大女兒開始工作,二女兒是大學生,兒子也在讀高中。養兒育女的日子,現在終於輕鬆了不少。
此時翻開這...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孩子的幸福與「清掃力」
父母都願孩子幸福
培養發光的才能,比全能更重要
父母的笑容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One Point】「隱性偏見」
數算「自己能做到的事」來提升自信心
教孩子學會「自己播的種,自己來收割」
【One Point】二十四小時守則
實踐「清掃力」時的注意事項
【宮本女士的「母親」視角】如何透過清掃來教育孩子
第二章 只要清掃三個區域,就能提高判斷力、專注力
讓「你的心」光潔如新
大家都做得到!「清掃力」從換氣開始
不一樣的家庭氣氛
從廁所開始,練就「清掃力」基本功
智慧住宅――在廁所也能做健康檢查?
「清掃」不只是為了「清掃」
【One Point】三個石匠的故事
鬆開僵化的思維
清理客廳和飯廳,成為身心安頓的空間
客廳學習與專注力的關係
五項評估基準與五種空間類型
打造提高專注力的空間
打造通往成功的空間
客廳飯廳大升級!
家庭守則應由親子共同討論決定
「捨棄力」能養成判斷力
「擦拭力」不可思議的心靈淨化效果
「整理力」透過摺衣物來提升
【宮本女士的「主婦」視角】反正塵埃不會致命?
第三章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打掃「兒童房」
培養不輸給AI的思考力
房間是孩子的心情氣壓計
【One Point】「物品的家」的觀念
察覺孩子的壓力
房間是個氣壓計
讓孩子自動自發的魔法
幫房間拍照檢查
心靈的X光片
客觀看見內心的狀態
開始實踐「清掃力」之前的幾點提醒
【一】斷捨離(捨棄力)
【二】「去除汙垢(擦拭力)
【三】整理整頓(整理力)
印刷資料的分類與整理
孕育知識的書架整理法
孩子需要專屬的書架嗎?
【宮本女士的「母親」視角】透過分類,培養數學思維
第四章 「清掃力」帶來好機運
為什麼「清掃力」會帶來好運
學習大谷翔平的曼陀羅表格
開悟的周梨槃特
創造世界共通價值的「清掃力」
整理儲物櫃就能提升成績
管理不善的學校有哪些特徵
領導者本身的混亂,影響整體的混亂
【One Point】「一倉定老師的環境整頓」
【宮本女士的「母親」視角】失去動力、感到煩躁時的應對之道
第五章 挑戰「三天和尚計畫」,迅速提升專注力
只要專注前三天,之後就輕鬆多了
三天之內就能開悟
全家共同實踐「三天和尚計畫」
吸引幸運進門的「玄關」
在「洗手台」遇見真實的自己
「廚房」蘊藏對家人的愛
「臥室」儲備明天的能量
「照明」比想像中更為重要
【宮本女士的「主婦」視角】每天早上五分鐘,輕鬆完成清掃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孩子的幸福與「清掃力」
父母都願孩子幸福
培養發光的才能,比全能更重要
父母的笑容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One Point】「隱性偏見」
數算「自己能做到的事」來提升自信心
教孩子學會「自己播的種,自己來收割」
【One Point】二十四小時守則
實踐「清掃力」時的注意事項
【宮本女士的「母親」視角】如何透過清掃來教育孩子
第二章 只要清掃三個區域,就能提高判斷力、專注力
讓「你的心」光潔如新
大家都做得到!「清掃力」從換氣開始
不一樣的家庭氣氛
從廁所開始,練就「清掃力」基本功
智慧住宅――在廁所也能做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