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和孤獨
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追求成功,例如成為一名成功的藝術家、商人、宗教人士。其實這一次都是嫉妒的表現形式,但是只有在嫉妒變的難以忍受時,人們才會想要擺脫它。只要嫉妒可以予人補償,且令人愉悅,它就是人的本性中可接受的部分。
黃昏的樹下,一片寂靜。一隻蜥蜴在一塊尚有餘熱的石頭上來回地爬著。夜晚將會冷得讓人難以忍受,太陽還要再過幾個小時才升起。遠處農田裡勞作的牲口們已經疲憊不堪,步履蹣跚地與主人結伴歸去。一隻聲音嘶啞的貓頭鷹在棲身的山頂上淒厲地喊叫著。每天傍晚都能聽到它的叫聲,隨著夜色轉濃,它才會漸漸停歇下來。不過,偶然在夜深時分,還能聽到這種嘶叫聲。是一隻貓頭鷹深情地呼喚對面山谷的同伴,它們的叫聲也為黑夜平添了幾分寂靜與美。這是一個美麗的黃昏,一輪新月正靜靜地掛在黝黑的山丘後面。
當心靈不再充斥頭腦的狡詐刁滑時,憐憫之心觸手可及。正是頭腦的需求和害怕,以及它的要求和恐懼,它的愛慕和拒絕,它的決心和欲望,毫不留情地摧毀了愛。讓這一切變得單純是多麼困難呀!你不需要哲學和教條來讓自己變得溫和善良。高效和掌握權利的國家機構會幫助人們吃飽穿暖,為他們提供住所和醫療保障。隨著生產的快速增長,這是理所當然的,也是一個組織有序的政府和穩定的社會必備的功能。但是組織機構不會發自內心、慷慨大方地給予這一切。真正的慷慨來自於一個全然不同、超越了一切評量標準的源頭。野心和嫉妒必將毀滅它,就像大火燒毀一切一樣。我們一定要觸及這個源頭,但是既不能祈禱,也不需要做出犧牲,只能兩手空空地去到它面前。不管是書籍還是上師,都不可能把我們帶到它的面前。雖然美德必不可少,但我們無法通過培養美德而找到它,也不可能通過能力或順從來達到目的。一旦頭腦平靜下來、停止活動時,它自然會出現。所謂平靜,就是不帶任何目的,沒有任何欲望。
胡因夢 *推介
《關於活著這件事〉是一套三部曲著作,克氏基金會稱其為最簡明易懂的系列作品之一,而且是在克氏的好友阿道斯﹒赫胥黎的要求之下,結集整理出版的。
長期關注克氏教誨的讀者們將會發現,這三本書徹底呈現了克氏直言不諱的洞見。它們遠比後期教誨的反覆辯證,更能展現出真理是不講情面的風範,也讓人有一種「聖人用心如鏡.不將不迎,來無所粘,去無踪跡」的感悟 。
印度的哲人和佛學家在五0年代就開始深入研究克氏的思想,西方的心理學家、科學家、教授和宗教領袖等等,也帶著各自的專業背景和經驗,前來向克氏討教真理,共同探索契入實相的途徑。但克永遠本持著徹悟時的見解,主張:「實相是無路可循的,你不能透過任何宗教派別及方法來達成它。」
這種不妥協,也不給方便的做法,令許多仍然渴望抓住一些支撐的人,不知道該以何種態度來面對,於是只好以既有的宗教典範,來界定克的體悟和觀察。當時的印度學者主張克氏表達的就是沒有扭曲之前的正宗佛法,也有一些哲人主張他是一位「以理入禪」的道地禪師,這 一點倒是頗為符合勃拉瓦茨基夫人(Helena Blavatsky, 1831- 1891)的預言。
早在十九世紀末期,勃拉瓦茨基夫人這位西方最著名的大通靈家,就做出了救世主即將再現和彌勒下生的預言,而且這位再來人將會發揚佛陀拈花微笑之後的「禪」或究竟真理。她甚至成立了通神學會——吸納歐美各方精英的神學研究組織——準備尋找和迎接這位再來人。果然如其所料地,通神學會的確在印度的阿迪亞爾海灘,發現了這位再來人的「肉身工具」,克里希那穆提。但是克氏悟道之後的第一個行動,卻是解散通神學會為他設立的組織,把捐款退回給信眾,並且拒絕扮演救世主和上師的角色。一個徹見空性的人,是不可能執著於上述的把戲的。這段精采的歷史往事,很清楚地記載於克氏傳記裡面(《克里希那穆提傳》〔Krishnamurti: A Boigraphy〕普普.賈亞卡〔Pupul Jayakar, 1916-1997〕著) ,不熟悉克氏平生的讀者,可以閱讀一下做為重要的參考。
我之所以用「重要」二字,是因為在一片「退而求其次」的出版品影響之下,讀者很容易迷失於心想事成、念力的開發、吸引力法則、通靈、催眠、靈療、靈能傳遞等等的現象中,誤以為這些能夠帶來進一步的滿足,提供相對意義和價值的「概念」及「活動」就能取代「非概念性的存在」與「行動」,使我們輕易地嚐到至樂、愛、美,以及人人都想達成的祥和與解脫。
的確 ,從「探個山窮水盡,忽然一念頓歇而徹了自心」的究竟層次來理解本書,讀者可能就不會將克氏「只破不立」的洞見 ,看成是不夠慈悲、不夠圓融的批判性見解了。
本書有克氏在散步時與大自然互動的如實描述,也有與來訪的各界人士探討 自我真相的洞見而這兩種場景之間,很巧妙地未經刻意安排地,形成了一種帶有啟發作用的對比,使得有慧心的讀者立即能意識到解脫與煩惱、自由與糾結之間的差異性。
這一套三部曲著作,大部分出自美國克氏基金會(Krishnamurti Foundation of America)所發行的早期全集,是克氏最簡明易懂的系列作品之一,遠比後期教誨的反覆辯證,更能展現出「真理是不講情面」的風範,徹底呈現了克氏直言不諱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