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澳門作為中西文化共融之地,不同的民風習俗異彩紛呈。四百多年來,多元文化在澳門扎根滋長,造就了澳門獨特的文化景觀,同時,形成了澳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保護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澳門文化局首次進行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程序,將15個項目列入清單。2020年6月,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更新,新增55個項目。現時,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項目共有70個,其範圍包括:傳統及口頭表現形式;藝術表現形式及屬表演性質的項目;社會實踐、宗教實踐、禮儀及節慶;有關對自然界及宇宙的認知、實踐,以及傳統手工藝技能。由此足見,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百花齊放,各具特色。
2020年,關帝誕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關帝誕是一項大眾廣泛參與、備受推崇的節慶活動,所以被歸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實踐、宗教實踐、禮儀及節慶”範疇。對澳門關帝誕進行梳理和研究,有助於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關帝因其忠義勇武被尊為道教神祇,是華人的心靈寄託和傳統信仰。關帝誕並非中國獨有的節慶,世界各地的華人社群亦持續地慶祝關帝誕。澳門關帝誕自古以來便有系統的賀誕活動,如廟宇在門外懸掛花牌,吸引信眾上香;大演神功戲,神民同樂;演奏八音,村民同慶;關帝神像沿街巡遊等。上述的賀誕活動雖然現今在規模和形式上略有改變,但澳門信眾對關帝誕的熱情仍然不減。
關帝文化在澳門既一脈相承,又開枝散葉。澳門有眾多以關帝為主神或供奉關帝的廟宇。以關帝為主神的廟宇有三街會館(關帝古廟)、原龍田村武帝廟、氹仔關帝殿天后宮(卓家村關帝廟)等。在澳門,關帝被奉為財神、行業神和保護神,其信眾類型十分多元。市民、商人、警務人員、運動員、武術精英,甚至“黑白兩道”等都虔誠篤信關帝,樂在其中。關帝誕在澳門具有廣泛的影響,不少群體和社團自主地慶祝關帝誕,如警務人員、體育和武術社團、街坊互助會等,他們組織舞龍、舞獅表演,設宴聯歡,舉辦文娛表演等賀誕活動。可見,關帝忠義勇武、行俠仗義、保佑平安、廣進財源的形象,深入民心。澳門亦有不少促進關帝文化傳播的社團,他們通過舉辦多元的活動推廣關帝信仰,使關帝信仰成為澳門的文化符號。關帝信仰活動是關帝誕持續傳承的中堅力量,推動了關帝文化在澳門深入發展。
筆者們希望通過搜集與整理文獻,以及對相關廟宇進行訪問,展現澳門關帝誕的獨特面貌。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所有關心和珍愛澳門的人,希冀未來我們能攜手合作,保護和傳承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這寶貴的文化遺產永葆生機、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