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歐洲歷史紀實作品。二戰期間,被俘虜並被判處死刑的納粹國防軍逃兵有3萬多人,大大超過了英美兩國。他們中的許多人並非在戰鬥過程中臨陣脫逃,而是因不願參與種族滅絕的罪行,冒着生命危險作出了抵抗。戰爭結束后,倖存下來的逃兵長期被斥為懦夫,受到社會的否定,但他們最終成功地揭露了軍事法庭的不公正的真相,恢復了名譽。
本書以“最後一名逃兵”鮑曼的生平故事為切入點,講述了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1941年,19歲的路德維希·鮑曼應徵入伍,被分配到駐守於法國的軍營。第二年,他與同鄉友人庫爾特策劃逃離軍隊,不幸失敗,被判處死刑,后因恩赦減刑釋放,被投入入侵蘇聯的戰爭,庫爾特死亡,鮑曼受了重傷。從蘇軍戰俘營被釋放后,1945年12月他回到家鄉,卻遭到親朋好友的唾罵,一度消沉,終日酗酒,之後又遭受妻子去世、家庭破碎的打擊,其後終於振作,在貧困中撫養大了子女。受到前獄友的鼓勵,65歲時投入和平運動。70歲時成立了納粹軍事司法犧牲者全國協會,將為逃兵恢複名譽視為人生目標。在變化的社會輿論和歷史學家的幫助下,終於在2009年9月,德國聯邦議會以全場一致的投票通過了逃兵名譽恢複決議。
對馬達雄,1945年生於日本青森縣。日本秋田大學名譽教授。專攻德國近代和當代教育史、德國現代史。主要作品包括《抵抗希特勒的人們》、《第斯多惠研究》、《納粹主義、抵抗運動與戰後教育:戰勝過去的原貌》、《德國:戰勝過去與個體培養》,以及譯著《反納粹與抵抗的教育家:賴希韋恩1898-194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