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焦元溥/樂評人
許致文/「村上先生的愛樂電台」作者
林向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推薦序
日本——古典音樂之國
焦元溥/樂評人
若說日本是全世界最愛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的國家,很多人可能半信半疑。
但若仔細算算日本的人口與音樂廳比例,甚至只要稍稍看一眼東京一個月的音樂節目,就算對日本再有成見,也不得不承認日本的確是古典音樂之國,東京是古典音樂之都。世界各大演奏名家、各大交響樂團與歌劇院紛紛造訪不說,大和民族更有難以想像的能力,讓所有不可能的演出在日本實現:他們可以說服蘇聯指揮巨匠穆拉汶斯基(Evgeny Mravinsky)帶領列寧格勒愛樂赴日公演,史無前例地把華格納聖地拜魯特音樂節搬至大阪國際博覽會;還能說服晚年已退休的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在東京復出。一九八五年NHK全程轉播蕭邦大賽,冠軍得主布寧(Stanislav Bunin)赴日演出簡直萬人空巷,音樂會甚至得辦在體育館。日本人對唱片錄音的研究以及對昔日演出的復刻發行,投入之深更堪稱舉世之冠。二○一一年十月十日,二十世紀末至今最驚人的鋼琴天才紀新(Evgeny Kissin)將慶祝四十大壽。這場紀念音樂會將辦在何處?不用說,東京三得利音樂廳(Suntory Hall)!
但在燦爛演出與豐富唱片之外,很少人知道,現代日本與古典音樂的關係,竟比世人所能想像地還要密切。
無人能料的音樂奇緣
一九四五年耶誕節前夕,一名俄裔美籍的女孩抵達東京。
「俄裔美籍」其實太過簡化她的背景。她在維也納出生,由於父親受聘擔任東京帝國音樂學院(Imperial Academy)鋼琴教授,五歲起也就跟著父母長住日本,十五歲才至美國念書。二次大戰阻斷了她的團圓路,和納粹共組軸心的軍國更將其猶太裔父親免職看管。憂心如焚下,戰時她為美國政府監聽東京電台,留意日本的一舉一動。當天皇一宣布投降,她立即前往華府——仗著傑出的日文能力,她獲選參與美軍占領團,前往朝思暮想的故鄉尋找家人下落。
雙親依然安好,東京卻成斷井殘垣,人心和國家一樣殘破。麥克阿瑟要為日本制定新憲,而身為團隊中極少數的女性,這位二十二歲的女孩竟就臨危受命,接下起草婦女權利章節的重責大任。嘗過文化差異,深知大和民族女性之苦的她,毅然決然將「婦女平等權」加入憲法。在那男尊女卑極其嚴重的傳統社會,若非她的堅持,日本女性或許還得等上好些歲月方能獲得法律保障,即便平權落實仍有迢迢長路要走。
這名少女是貝雅特(Beate Sirota Gordon),父親正是鼎鼎大名的鋼琴巨匠西洛塔(Leo Sirota)。從音樂到人權,無人能料音樂之路竟可走得那麼遙遠又那麼奇妙。回到美國後,貝雅特成為文化經紀人,將各種亞洲藝術帶往美國,在各式表演中見證自己的多元背景,繼續為東西交流而努力。
當「小泉首相」變成「小泉大叔」
當貝雅特忙著從諸多檔案中比對各國憲法,為日本女權奮鬥之際,政治世家出生的小泉純一郎才剛滿四歲。我不知道政治何時成為小泉的職志,但從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立馬堀中學的音樂老師給他一把小提琴,教他演奏的那一刻起,我知道這男孩自此找到了人生最愛。
那一年,小泉十二歲。
他或許沒有想過,自己竟然就從那「gi-gi-gi」的練習噪音中走入音樂天地,從小提琴協奏曲、室內樂、交響曲、歌劇一路聽來,和古典音樂竟結緣超過半世紀。當然他也更無從預料,有朝一日能以首相和地主身分,邀請德國總理觀看世界盃足球賽決賽,最後得到拜魯特歌劇院邀請作為回報。
音樂與運動,果真是全世界的共通語言。日本能辦奧運,能辦世界盃,但能出一位熱愛古典音樂的首相,日本人更是深感驕傲,津津樂道小泉對罕聞小提琴樂曲的深厚知識。然而,較之那些以華格納和施洛德交心,以貓王和布希做朋友等等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這本「音楽遍歴」最引人入勝之處,或許還是小泉面對音樂時那毫無保留、全然自發,「野人獻曝」般地質樸熱情。無論是貓王名曲、古典名作,還是莫利柯奈的電影配樂,那音樂是何其動人,動人到「小泉首相」瞬間變成「小泉大叔」,唱作俱佳地和你分享他的快樂。你甚至看不到他以資深樂迷的身分倚老賣老,只能見他手舞足蹈,牽著你一起來感受音樂的奇妙。
無所求,方能得到最多
難道不該如此嗎?學習或欣賞音樂,乃至任何一門藝術,絕不該是為了自我標榜或塑造形象,更不是為了和名流領袖交遊往來,而應純粹是不帶功利之心地體驗藝術本身。欣賞音樂是否幫助小泉成為日本三十年來在任最長的首相,我不得而知,那也並不重要,因為我真心相信小泉所言,他的人生經常充滿音樂,而音樂也常在內心深處帶來感動。
無所求,方能得到最多,而藝術總是以最不經意的方式展現精采。誰能想像日本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卻能換來新憲法中的男女平權?而一把普通的小提琴,最後竟造就出音樂修為深厚的日本首相。在那樣熱愛音樂的國度,有從男中音變成新力總裁的大賀典雄,自然也有終身愛樂的政治家小泉純一郎。「我從總理任內退下來以後,已經不必和很多政敵戰鬥。我想今後可以補聽一些以前被埋沒的名曲,和為了尋求新名曲而出發去做遍歷之旅了。」雖然他「無所為而為」地聆聽,小泉的人生一定持續多采多姿——那是音樂給他最豐富,也最美好的回報。
♪
推薦序
以音樂遊歷世界
許致文/「村上先生的愛樂電台」作者
「這首歌好好聽噢,誰唱的?歌名是什麼?」「那電影配樂真棒,應該買得到原聲帶吧?」「曲子好美,好想再多聽幾遍……」當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得到感動的瞬間,人生就跟著改變了。
有了音樂,我們不再感到寂寞,還願意卸下心防,隨著歌聲旋律感傷落淚或破涕為笑;音樂穿越時空與國界限制,帶領我們認識人世間的多重面貌,也可以為改變世界提供最大的支撐力量。我們不僅獨自聽音樂的時候覺得很享受,有機會和別人分享自己所愛的樂曲可能還更開心,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先生不願意寫自傳,卻很樂意引領讀者來趟音樂之旅的原因。
儘管每篇短文份量不多,整本書寫入的訊息密度卻很高,閱讀方式也有很多種。對於不熟悉古典樂的讀者,會得到一張音樂地圖以及新手上路指南,沿途的趣味軼事引人入勝更回味無窮,不時還有各種解說補足背景知識;資深樂迷也能對照比較溫故知新,考慮嘗試更多陌生曲目。想要快速吸收貓王歌曲、莫利柯奈電影配樂的精華,小泉先生以他的選曲企畫供人參考。對於要探究小泉前首相從政心路經歷的人,他自己透露了唱卡拉OK拉選票衝人氣,搭元首專機去聽華格納歌劇、造訪貓王故居的珍貴回憶,也從樂團指揮與首相的角色不同有所體會。最動人的是,為了要突破日本郵政改革難題,抵擋龐大壓力,靠著一首歌不斷幫自己打氣,可見音樂的魅力與威力有多了不起。
當樂聲響起,我們很容易聽見並看穿人類的渺小與偉大。歷史上有無數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聲樂家展現優異天賦讓我們讚佩不已,他們留下的作品、音樂會現場演出和影音唱片,使我們清楚知道個人的差異在哪裡。小泉先生舉自己學習小提琴為例,當他聽過海飛茲以驚人技巧拉出華麗琴聲,就知道自己未來要選擇另一條路前進,但他不曾放下對各種樂聲的迷戀,更從音樂中反思自省,累積待人處事的圓融智慧。
因為喜歡音樂,卸下首相職務的小泉先生輕鬆改行了,變成資深導遊,帶領大家在他精熟熱愛的音樂世界裡穿梭漫遊。哪些作曲家寫出好聽的小提琴曲子?如何跨過語言障礙領略歌劇的奧妙?貓王唱的歌有多麼迷人?話題一開,精彩的故事就隨著美妙音樂不停冒出來。
邊讀邊接收到導遊的熱情,我們很難不被他自己愛上古典音樂的奇遇所吸引。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後,小泉導遊繼續往下說,他的語調坦率可親又很瀟灑帥氣,既沒有政治人物慣常流露高不可攀的姿態,也和刻意強調聽音樂就要好好講究硬體、注意時間或空間等環境因素的資深樂迷發燒友不同。他以幽默的口吻告訴我們,並不需要太計較音響器材,無須拘泥什麼規定,也不必被版本或是別人的評論意見綁住,只要把自己喜歡或者還不熟悉的古典樂當成每天工作或生活中的背景音樂放來聽,直到聽懂其中美妙精彩之處為止……
對,就是這樣,反覆地播放、單純地聆聽,重點在音樂作品本身要傳達的情緒意境是否確實透過耳朵進入腦中刻在心裡,在於自己能否充分體會節奏旋律歌詞的美麗,還有能不能聽出創作者與詮釋者的弦外之音。
就像跌跌撞撞學會騎單車之後總算能夠自在愜意地到處兜風閒逛的那種喜悅一樣,一旦覺得聽懂了古典音樂、能夠逐漸享受其間樂趣的人,即使只是一次又一次聆聽相同曲子,也會隨著自己加深體會而能不斷發現新鮮事物與新奇風光。然後我們會想,同樣是小提琴協奏曲,巴哈、莫札特、貝多芬、帕格尼尼、孟德爾頌、柴可夫斯基、布拉姆斯、布魯赫或西貝流士所寫的,會有多大差異呢?所謂同一首樂曲的版本比較是怎麼回事?一邊充滿好奇心去探索,一步步踏進繁花似錦多采多姿的古典樂領域,滿載收穫其樂無比。
能夠巧妙運用易讀的話語把音樂的深度與美好描述出來,我們遇上這位高明又熱情的導遊,運氣真好!想聽古典音樂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快跟著小泉導遊的指引往前走,眼前還有很多樂趣等著我們呢。
♪
推薦序
感覺,最重要。
林向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如果你覺得不容易親近古典音樂,或不知道如何欣賞,日本傳奇政治人物小泉純一郎的《音楽遍歴》正是一本專為你寫的小書,讓你很輕鬆、很自然的開始接觸古典音樂。不少人面對古典音樂世界中眾多作曲家,同樣樂曲又有那麼多不同演奏版本,總覺得很難親近,加上不少樂評者喜好賣弄文字,將個人偏好用隱晦文字包裝,往往看完之後,完全不清楚樂評者對該曲演奏的真正看法。小泉從個人與古典音樂五十年經歷切入,教你如何無須透過樂評或唱片解說直接與古典音樂邂逅。
小泉純一郎剛進初中(一九五四年),學校正要成立管弦樂團,希望他能夠參加擔任小提琴手。第一次拿起小提琴,試著拉琴,自此就喜歡上古典音樂,小泉就從專聽不同作曲家的小提琴協奏曲開始,再踏入交響曲、室內樂以及歌劇。書後所列的小提琴協奏曲不少,從巴洛克到現代都有,顯示小泉對小提琴協奏曲接觸面向的廣度,像巴伯(Barber)、艾爾加(Elgar)、康果爾德(Korngold)及舒曼(Schumann)都是小泉喜愛但較少演奏的經典名曲。其實你不懂得拉小提琴也無妨,只要你被古典音樂某一種東西迷住,也可以很自然地進入古典音樂。所以,小泉認為「學音」不如「樂音」。
書中一再強調,欣賞古典音樂重要的是感覺。即使剛開始覺得好像不適合,但聽了幾次之後,自然就有感覺,古典音樂與熱門音樂和流行歌曲的不同在於,很少一開始聽就立刻感覺很好,要認識古典音樂,就要有耐心把唱片放很多次。如果沒有想全部聽的強烈耐心,就很難接近古典音樂。
小泉開始接觸古典音樂,就像很多入門者,熱衷於唱片解說及樂評。詳讀唱片解說與樂評,對基本知識的建立或許有所助益,過度拘泥於此也許會忘了聽音樂的初衷。小泉早已不讀解說與樂評,買回的LP或CD先聽為快,聽了如果感覺好的話,有時才會讀一讀解說。若不管自已的興趣,只是不求甚解地接受樂評者的說法並不健康。反過來說,就算樂評者說是名曲名盤,自己認為不好也沒關係,最重要要從自己感覺好的曲子著手,自然地進入。從這本小書,小泉對欣賞古典音樂有它獨特看法,像他完全不講究音響設備,因為不可能勝過現場演奏,他也不太挑指揮家,因為不同的曲子,不同人的詮釋不同(其實同一個人不同時間的詮釋也常不同)是很自然的事。
這本小書之中,小泉更藉欣賞音樂尤其是歌劇,說出不少頗具哲理的話,小泉觀賞華格納「羅恩格林」歌劇後,認為人生裡也有很多不問比較好的事情,即是日本「不說是花」的說法,要是劇中艾爾莎不去問羅恩格林的姓名與身世就好了,問了之後羅恩格林就不得不離她而去。「不說是花」之外,小泉認為「不問是花」也很重要。小泉認為能心領神會懂得「不說是花」與「不問是花」的人,才是有氣度的人。
最後,這本小書可視為小泉個人欣賞音樂歷程與人生閱歷,所交織成的音樂入門導覽;對音樂行家而言,這本小書可讓讀者了解日本傳奇政治人物的音樂欣賞品味。或許你不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但你會完全同意古典音樂並不是那麼不易親近,相信自己感覺,跟著自己感覺走,自然就能走進古典音樂殿堂,這本小書對入門者或音樂行家都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