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日本第一位聽障拳擊手小笠原恵子的自傳性作品。記錄了小笠原從出生到成長為一名職業拳擊手的心路歷程。小笠原的父母都是健聽者,致使小笠原的青春期沒有得到足夠的共情和符合她情況的教育環境,孤僻的青春期和貧乏的就業機會塑造了小笠原怯懦和怪異的性格。
直到30歲,她才從拳擊中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空間,並不斷努力站上了職業拳台,創造了日本乃至世界的記錄。小笠原的人生充滿了與命運抗爭的艱辛與魄力,呈現了一個奇跡般的普通人英雄形象,激勵著大眾尤其是有類似境遇的人們不輕言放棄,為生活而努力奮鬥。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小笠原惠子的圖書 |
![]() |
$ 308 | 別認輸,惠子
作者:(日)小笠原惠子 / 譯者:童楨清 出版日期:2023-11-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18頁 / 13 x 19 x 1.09 cm / 普通級/ 1-1 ![]() ![]() |
|
惠施是宋國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區是魏國,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齊和楚合縱結盟起來,對抗秦國。魏文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後來回到家鄉宋國,並在那裡與莊子成為好友。魏文惠王死後,張儀失寵,惠施回到魏國。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裡都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因此經常為外交事務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
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中的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他的「歷物十事」。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將事物相對面誇大,否定事物本身的穩定性,不承認具體事物的特點。和公孫龍同屬詭辯學中的代表人物,是合同異學說的創始人。除《莊子》外,《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中也有對他作為和言論的記載。
維基百科
|